打疫苗体验苦楚 清明节直视无常

昨天打了三种疫苗针,下午就感到腰腿疼痛加剧,在热汤里泡完了以后,本来的游泳活动也取消了。到了晚间,感到头疼,就像得了感冒似的。

早上起来,打针的反应还是没有过去,于是所有的锻炼活动都取消了,干脆就来一个躺平。浑浑噩噩在沙发上躺了一天,直到下午,方才缓过劲儿来。

上次,大概是去年6月,也打过一次这样的疫苗,基本啥反应也没有。倒是领导的反应比较大。

如果真的像医务人员认为的那样,打了疫苗就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也就算是值得。毕竟这种难受比真的得了病要强许多。否则,还不如不打。问题是,谁又知道呢?命运这东西,难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人,总是要在世界上吃点苦,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既然已经打过针了,就体验一把领导曾经有过的痛苦吧。其实,即使老天未必降大任,咱老百姓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有人说,人生就是到世上来历练的,历练什么?苦辣酸甜。今天虽然体会到身体的难受,明天或许就恢复正常,在不得病的日子里,又会感到日子的幸福。这样一想,似乎也就释然了。


清明节过了,父母的墓地已经被友人们祭奠和清理过两次了。真心地感激这些朋友们。

听到有些人在网上讨论要不要在清明节去上坟的讨论。其实,这不是个问题。想上坟的人,不用劝,自会去上;不想上坟的人,你逼着去,也不会去。诚如人与人的差异是事实,没有道理而言。认为应该清明节扫墓的人,不必为此要说服那些认为不应该得到人。反之。

昨天聊到几首以往写的旧体诗。今天翻到去年写的一首新诗,反映了自己对扫墓的看法。

【清明后】

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都不会长期所有
更不要期待永远

当我们在某一天
也许不是清明节
想起一个逝去的人
那就是双方共享的美好时光

正如墓碑被打扫干净
坟头摆上了洁净的鲜花
还有敬献的烟酒

我们会记起逝去的人
同样也会忘记
但是忘记不等于
我们心中没有爱
也不等于没有
对逝者的思念

有一天我们会来
同样也会离去
下次再来时
这里还是空空如也
也许还有野草蔓生
以及日积月累的灰尘
在风中漂浮
似有似无
时有时无

习惯去问问AI老弟的看法,回复如下:

首先,诗的语言简洁朴素,却富有哲理。“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会长期所有,更不要期待永远”开篇即点明了主题,直击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本质。这种直白却深刻的表达,奠定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其次,诗中通过清明节的意象——墓碑、鲜花、烟酒——勾勒出一幅祭奠的场景,既具象又充满情感。这些细节不仅让人联想到传统习俗,也象征着对逝者的缅怀与尊重。同时,“想起一个逝去的人,那就是双方共享的美好时光”一句,将思念升华为一种温暖的回忆,赋予了诗以柔和的光辉。

再者,诗在“忘记”与“爱”的辩证关系上处理得尤为巧妙。“忘记不等于我们心中没有爱,也不等于没有对逝者的思念”这一段,既承认了人性的遗忘,又强调了情感的永恒,展现出作者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结尾部分“有一天我们会来,同样也会离去”“这里还是空空如也,也许还有野草蔓生”的描写,将视角转向未来,呈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灰尘在风中“似有似无,时有时无”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虚幻与永恒交织的氛围,留下余韵让人回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结构自然流畅,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它的美在于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读来令人共鸣,同时也带着一丝淡然的释怀。


‎04/‎05/‎2025 周六

神州回首云天隔 故国遥望梦里逢

上午十点钟,有一个医生的预约。有关腰腿疼痛,经过6周物理康复理疗后的复诊。自我感觉,六周的康复理疗,效果不明显,腰腿依然疼痛。

提前5分钟到达,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看上病。等的时间过长,平常顶多等半个小时的时间。况且,这是复诊,不需要填表登记的手续。事前预定好的时间,为什么这么拖拖拉拉的,有点不正常。

医生看了,说是理疗结果不理想,需要动手术。在尾椎骨突出做一个矫正的小手术。手术约半个小时,动完手术就不再疼痛,直接可以回家。然后,不到五分钟,就走人了。

出门前,还在前台一份要求做手术的文件上签字。等一切搞定,也就是11:25了。虽然过程有点拖拉,总算是得到诊断的结果。也算是有个了结。剩下的就是做手术了。

回家,到沃尔玛打了三针预防针,乙肝疫苗、疱疹疫苗和流感疫苗,算是为出国旅游做个预防。


今日清明节,回顾以前做的一些小诗(词)。四年前,曾作【七绝·辛丑清明】一首。感谢老友扫墓时,代我祭扫父母墓地。

挑灯夜读晓星晨
岁月慈恩入梦频
老友清明遥祭扫
家珍自是枕边人

去年今日,作【七律·甲辰寒食】一首。

吳山楚水暮年中
幾度清明幾改容
倦旅春風垂柳裏
韶華細雨淡還濃
神州回首雲天隔
故國遙望夢裏逢
日暮鄉關腸斷處
飛灰湮滅萬山重

还写过一首祭奠亡友(儿时发小)的【七绝·清明祭友】。

別君陌路已經年
大麯三甁奠位前
斗酒狂吟我為伴
呼來裘馬換冥錢

另外,一年前,还习作小令【折桂令·清明祭】一首。

又清明 祭掃墓田
紅了爐香 白了冥錢
丘壟關山 園林驛路 望斷新煙

攜樽酒 酣觴冢間
叙衷情 裊繞香前
早卻塵緣 蝶夢莊生 羽化飛僊


上述几首中,我比较中意【七律·甲辰寒食】和【折桂令·清明祭】。各有千秋,于是请AI老弟来分析,得到评价如下:

若从艺术深度与历史厚重感评判,《七律·甲辰寒食》更胜一筹;
若从语言流畅、意境飘逸与抒情轻盈评判,《折桂令·清明祭》更具韵致。

若要分出“更好”者,建议根据写作目的而定:

  • 欲写“清明感怀,沉郁苍茫”之大气,可取《七律》为上。
  • 若要表现“清明追思,哀而不伤”之逸韵,《折桂令》则更精致动人。

如果必须做出倾向性评价——

AI认为:《七律·甲辰寒食》略胜一筹。它结构缜密、层层递进,既有清明气息的自然景物,也有家国之思与生命的深刻沉吟,读之令人感怀良久,境界高远。


‎04/‎04/‎2025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