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新年时代广场 聚万众报复回归

10、9、8、7、6、5、4、3、2、1 —— Happy New Year!

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

“新年快乐!”

纽约时代广场水晶球在万众欢呼声中缓缓落了下来,我,和美国,一起进入了2022年。

纽约时代广场跨年水晶球

拥有一百一十五年历史的纽约时代广场跨年活动如期举行,即使纽约州近日直逼八万日新冠确诊大关。去年因为新冠疫情首次禁止观众入场后,今年的跨年晚会迎来的是民众的“报复性回归”。不过往年多达百万人参与的新年倒数活动规模缩小,只准1万5千人进入时代广场周边。

虽然我早已过了那个热血沸腾的疯狂年纪,今天不知为什么,其实也不为什么,就想在电视机前看到大苹果下降的那一瞬间。

印象中最早的新年跨年活动,是在1970年的元旦。中国湖北宜昌一所远离市区的一个高中操场上。师生们席地而坐,围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前,兴奋的脸上被火光映照的通红。宣告新年来临的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出的“东方红”电子钟声。半个多世纪过去,弹指一挥间。

纽约时代广场跨年夜景

时代广场还是一如往常的灯光闪耀和人群沸腾,舞台上载歌载舞,欢乐的气氛似乎压倒了疫情带来的阴郁。正是这个城市和国家需要的气氛。

凌晨,感到饿了。下一碗面吃罢,洗漱后,倒床便进入深度睡眠。

纽约时代广场跨入2022的瞬间

一抹阳光映照在窗帘,新的一年醒来了。

晚间散步,邻居有几家的节日灯光已经灭了,节日气氛开始黯淡。正如新的一年开始就孕育着旧的一年正在结束。


脸书来函,提醒我,五年前的今天,曾经写过一首《唐多令》。附上那年的人生轨迹,以作今日参考。

二零二二年元月一日

07/11/2021 周日 晴

北国高温滚热浪 预防中暑需小心

消防队员准备出发扑灭加州山火。

夏季,热带风暴在炎热的海洋上形成,然后自南往北运行,人们容易理解。冬季,冷空气形成气流从北往南刮过,这个也容易理解。多年来北半球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只是,夏季热浪也从北往南运行,就有点不解了。一个多星期前,一股叫做“百年一遇的热浪”,创下华氏121华氏度(49C°)高温纪录,席卷加拿大太平洋西北部后,继续南下侵袭美国西部,高温比年均温高出20度甚至更多。

创纪录高温自9日起开始,多个城市、甚至全球历史最高温纪录都有可能重写;经常爆出高温的加州死亡谷(Death Valley)来到130华氏度(54C°),几乎打平1931年7月7日在北非突尼西亚凯比利(Kebili)测到131度的美国以外最热温度。估计这个周末全美有2800万人面临100度以上的高温。

加州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家说,“新闻只报导高温纪录,可是,夜间高温才会对死亡率造成冲击。”人体需降温,睡觉是最佳降温时刻,也唯有在睡眠中,体温才会自然下降。而晚上仍很热的话,体温无法稍降,“那会对你的身体造成生理的压力与紧张。”

大部分中暑都发生在热浪来袭的头三天,也就是气温跟湿度都突然上升,人还来不及适应的时候。又湿又热,难以流汗排热,可能造成器官衰竭,以致死亡。老人、小孩和孕妇是湿热的天然高危险群,农业、工地、流浪汉则是环境高风险族,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则是医学上的高危险群。

拉斯维加斯气象局警告:“无论是否打破纪录,本周末到下周初的高温都很危险。大家应持续采取最谨慎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曝露在高温下。”

加州民众热得躺在水池里。

此刻我看看窗外,阴天多云。温度计表示室外温度为78华氏度(25C°),跟我们室内温度一样。美东南角的佛罗里达,看样子不会受到西岸的高温影响。善哉,善哉。


拜登签署行政令 民众降低消费金

前段时间,拜登在国际峰会上呼吁“美国回来了”,接着从阿富汗撤军,企图重振美国多年的联合欧洲全力以赴对付中俄的战略事态。

近期的上周末,拜登签署行政命令,鼓励政府机构采行新政策及规范,破解企业联合垄断及妨碍市场竞争的商业行为。因为这些陋习已导致价格上升,产品选择减少。

对一般民众而言,拜登行政命令内容重点则在于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降低处方药价、调高工资待遇,范围包括就业、医疗保险、旅游以及科技。在看似琳琅满目的消费者愿望清单,跟我有切身影响的包括下列方面:

  • iPhone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维修权(right to repair)。以iPhone为例,由于苹果公司(Apple)严格掌控所有维修服务,手机萤幕破碎的维修费用动辄超过200元。拜登行政命令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颁布规定,让消费者能够使用独立经营维修店的服务,甚至自己动手修理电子装置。

我使用的手机是iPhone,因此直接有关。苹果公司虽然未能在手机业独霸天下,但是在价格上,我认为也是很霸道的。一台手机动辄超过1000元,而且维修独此一家,费用不菲。坚决支持竞争,打破垄断。能够买到配件自己动手修理更好。

  • 行李费。行政命令要求运输部研拟规定,要求托运行李被耽误时,航空公司必须退还行李费,行李费用的各种收取标准也应明确公告。

几经周折下飞机后,取不到行李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多数情况下,航空公司找到丢失的行李,后来又送来。新规定要求退还行李费,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这是航空公司否忍过失,损害了乘客的利益。而且,现在航空公司大都限制缩减托运行李的件数和重量,在这种情况下,耽误托运行李被乘客当然更有意见了。

  • 处方药品。行政命令要求卫生部在45天内公布旨在打击昂贵处方药物的计划方案,并指示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协助尽快让加拿大处方药品可以进口到美国。

处方药昂贵,是美国老百姓早就喊头疼的大事一件,尤其是是那些慢性病和老年人。虽然我基本上没有大病,可是,步入老年,吃药是早晚的事儿。美国医药公司是赚得脑满肠肥的行业之一。早就听说加拿大处方药品便宜,只是很少吃药,不太了解具体便宜多少。

  • 助听器。行政命令指示卫生部未来几个月颁布规定,让助听器可以在零售店货架上直接贩售。这项改变将让民众更方便取得助听器,原本价格可能要数千元的助听器,也有机会降低价格。市场竞争的刺激之下,消费者购买助听器时将有更多选择,特别是为轻度到中度听觉障碍民众所设计的产品。

在日常收到的一些广告垃圾邮件中,经常可以看到助听器大“降价”的广告,看到“降价”500美元的广告,不觉多看一眼。一个几千元的助听器,“降价”500,你信吗?不过由此我知道助听器是不便宜的。“耳顺”之年一过,听力和视力明显有所下降。眼镜相对便宜,已经买了十来付,家里床头、案头、沙发头到处都有,而且度数业由浅入深。右耳的听力明显不如左耳,但是尚能对付日常生活。周围一些朋友已经开始戴助听器了。他们反应是戴助听器不习惯,能不戴就不戴。以至于有时候你的讲话,也不知道对方听到没有。随着老化进一步深入,需要助听器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助听器那么贵?

除此以外,拜登的行政令,跟我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不管怎么说,这些行政令至少是为民众做了几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