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声大嗓将进酒 轻声细语魏小蔫

早晨,不慌不忙地醒来,因为今天的路程短。

前来大烟山的路上,原本计划路过亚特兰大时,在那里打个卡留念。值得一看的有可口可乐公司所在地的博物馆,还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总部(CNN)的参观。后来因为行程有变化,改为回程的路上参观。车行路上,朋友的夫人发现,她有一个好朋友住在亚特兰大,建议我们回家路过亚特兰大时,可以在那里住宿一晚,顺便跟她的朋友见个面。

再见,小木屋

亚特兰大距我们大烟山驻地半天的路程,因此我们不用起早赶路,悠着点即可。从容起来早餐,收拾完屋子,便出发了。

据亚特兰大的朋友介绍,我们途中会经过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海伦市(Helen City),该镇以德国镇小有名气,值得一看。我们初听时,不以为然。美国的德国后裔不少,在我们马里兰州,离我们家不远就有一个叫“德国镇”(Germantown)的地方。

海伦市中心地带

到了海伦市,我们发现这里的房屋大多数为红顶,屋顶上还有装饰性的烟囱。比较有特色的的是白色外墙上的一些木板条的装饰物,据说这是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建筑(Bavarian-style buildings),而此地则以“佐治亚州的阿尔卑斯山村”而闻名。

小城市不大,主要是一条大街。中午的游人不少,道路两旁为商店和公园游玩的地方。城中穿过一条溪流,两岸绿树成荫,溪水中有各种颜色的气阀圈,里面坐着漂游的游客。城市外貌看起来颇有特色,走起来也很舒服。很有点旅游景点的气氛,整体的印象不错。

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中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惊喜。今天的海伦一游,算是此行中的一个捡漏。

我们想在小镇上买束鲜花,作为到朋友家的礼物,结果一无所获。两位女士倒是在一家礼品店中驻足不前。这是一家从荷兰进口的瓷器小店。看了好一会儿,终于两位手里提着包装好的瓷器出来。问:有什么用?答:就是喜欢!

因为说是德国镇,我们想找一家地道的德国餐馆,品尝有名的德国猪蹄和各式啤酒。结果找了几家写着“地道”德国菜的餐馆,竟然没有。我们在德国柏林参观时,到处都有德国猪蹄卖。可见这里的德国镇并不那么“地道”。

后来网上查资料,这个海伦市人口一共只有500多人,连我们瓦蓝湖社区都比不上。我们社区有住户1600家,至少有2000人吧。

1969年以前的海伦市,是一个几乎垂死的木材小镇。直到1969年,有三位海伦商人在一起,想办法修整老街,以鼓励游客在北上大烟山的途中停下来。他们请教一位当地的艺术家,艺术家回忆起自己在德国服役的时光,以及访问过类似山谷中的巴伐利亚城镇的经历。由此产生了市区改建蓝图。后来,海伦市就改造成今天这个样子,其实,海伦并不是“地道”的德国镇。

不过,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这座小镇发展迅速,增加了新的企业、商店和场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海伦市的改造是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公民合作的故事,它将一个不起眼的木材小镇变成了佐治亚州第三大旅游城市。

既然号称德国镇,当然应该就有德国猪脚。不料,一路上问了好几个餐馆,竟然没有。假的就是假的。由于找不到“地道”的德国午餐,就随便找个餐馆,坐在外面的露天大厅里。这里的天气很好,蓝天丽日白云,但是温度不高,而且有风呼呼地散热。是出来游玩的好日子。几个路过的摩托车大哥,腰间公然别着手枪,大摇大摆从小镇走过。佐治亚州可以公开携带枪支吗?

就餐时,发现餐馆有一款面包实际上跟我们中国的馒头极为相似,不仅看起来,就是吃起来也是那个味道。关键是这种面包不是烤的,而是蒸的,这在美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中餐吃的很惬意。餐后,女士们逛商店的游兴未尽,又到街上逛商店去了。我们两个男生则到溪流边上的树荫下乘凉聊天,看着顺流而下漂流的彩色充气船。

等到女士逛完了商店,才兴犹未尽的回来。这时候如果进亚特兰大城里打卡,正值下班时间,交通一定堵塞,到朋友家小坐吃饭的时间就很紧了。于是取消进城的计划,直接开往朋友家。路上顺便买了一盆俏美人百合花,准点赶到朋友家。

朋友的朋友姓李,算是武汉人。她的先生姓魏,山东人,是个艺术家,屋里墙上挂的都是他的艺术品。我们达到的时候,小魏先生为我们早已腌制好烧烤的羊肉串,进了家就烤了起来。

一伙人坐在阳台上,一边烧烤,一边开怀畅饮。除了一些可口的下酒小菜,有女主人拿手的凉拌佛手丝,此为一绝;还有佐治亚州著名的花生,被女主人做成油炸花生米。新老朋友亚特兰大相聚,十分投机,好不潇洒自在。

朋友和我两人干完一瓶泸州老窖后,小魏又拿上来一瓶二锅头。朋友和小魏都是山东人,其他几位都算是武汉人。席间自然以武汉话为主。在交谈中,听到几个武汉人特有的俗话,这些武汉俚语,对我来说是久违了,对一般的武汉人,比如我家领导,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一定知道。

小魏自然是不知就里,轻声悄问一旁的女主人。小魏虽然是个山东人,到底是个艺术家,说话轻言细语,不似武松那般的豪爽,也不像我们武汉人的大嗓门。趁着酒兴,众人在席间大声中谈笑,这情形在我美国的生活中,算是难得。三个男生不觉中,又将一瓶二锅头喝完。我们这才兴犹未尽的前往今晚的旅店驻地。

这样的一天,对于旅途中的领导来说,也算是有一个晚宴和不寻常的生日了。

至于怎么散席的,怎么开车到旅店和怎么躺在床上的,第二天一早醒来,全部断片了。


06/10/2024 周一

大烟顶浓雾弥漫 加特林秀色可餐

今日是游玩大烟山的重头戏。尽管昨日舟车劳累,还是一大早就醒来。朋友已经在外面吸烟了,吸着大烟山清晨的氧吧空气。

女眷们还未醒来,我们决定去买早餐回来吃。从山间羊肠小道开车出去,车道只允许一辆车通过,两辆车会车时,另一辆车就得倒着找地方让另一辆车通过。况且,小路上岔口较多,GPS有时也分不清楚,昨日进山时,就错过了路口,绕道迂回到的目的地。

开到大路上,寻了一家早早开门的麦当劳,买了早餐,顺便加满油箱。回来的路上,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来时小路的岔道,走着走着,发现不太对头。这时,一阵大雾袭来,导航GPS在深山中失去网络,我们在失去导航的情况下,明知是错路,也只好顺着小路一直向前。

这时候才发现,人们如果习惯了或者太依赖高科技,一旦失去,几乎将失去自行判断和行动的能力。试想,有了AI之后,人类的记忆、计算、推理等思维功能,是否会退化呢?

好在“车到山前必有路”,终于开出了迷雾失联地区。车子开出山路,到达比较开阔的地带。网络信号重又恢复,我们弯弯拐拐地从另外一条小路饶了回来。这是今天碰到的第一个意外情况。

幸而耽搁的时间不长,八点钟又回到驻地。女眷们刚梳洗完毕,我们的早餐还是热的。

欢迎你,大烟山!

预报今日有雨,大家做好在车上雨游的最坏打算。虽然天意不可违,但是祈祷是可以的,至于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

一路上山都是阴沉沉的。只要不下雨,阴天也行。行至半山,开始看到山腰间雾气冉冉升起,山中开始云雾缭绕,这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烟山。

大烟山国家公园不收门票,自由进出。是美国参访人数最多的国家公园,比著名的黄石公园和红杉树国家公园的游客还要多。这些是我以前所不是知道的。

越往山上开,越是雾气浓重,真正体验了大烟山的烟雾。山路在左一拐右一转中摇晃着蜿蜒前行,这种大雾深深,令人又喜又忧。喜是看到了大烟山如此美妙又深不可测的“烟”,忧则是开车要格外小心,而且这状况使得有人开始晕车。

烟雾中的停车场

11点钟,上到克林曼斯山顶的停车场,圆顶步道起点(Clingmans Dome Trailhead)。此时大雾弥漫,几十米远就是一睹白色的雾墙,什么也看不清。在弥漫的大雾和呼啸的山风下,加上有人晕车,众人几乎放弃了爬山登顶的打算,因为即使上去了,也是迷茫一片。

在寻找停车位置前,我先停车,让大家下车方便。等我停好车出来,四个人中只看见三个人。莽莽大雾弥漫中,大家分头寻找另一个登山队友。在停车场、卫生间以及上山路口的小商店中仔细寻找几遍后,几乎确定人不在附近。手机呼唤,不是信号不好,就是没有人接。急得有人要报警。可是大山上浓雾中,不仅视线不好,手机信号也不好,连报警都没有办法。原来,大烟山的浓雾有屏蔽电子信号的功能。

克林曼斯圆顶步道起点

仔细搜寻的结果,除了肯定人不在停车场附近以外,还否定了一个可能,那个人一定不会独自登山,因为以往的经历高速我们,在登山的时候,她都是走在最后和宁可不爬山的一位。我们最后的一线希望,就是顺着山路前行,希望路上或者山上能找到这位队友。我们在原地留下一位晕车的队友作为后备队,剩下的两个决定沿山路继续寻找。这是今天的第二个意外。

克林曼斯山在当地的切罗基语中意为“桑树之地”。其海拔为6,643英尺(2,025米),是大烟山国家公园的最高山峰。同时还是田纳西州的最高点,阿巴拉契亚小径的最高点,也是北美大陆东部第三高点。

我们的停车场距离山顶330英尺(100公尺),一条半个英里(800公尺)的小径从停车场通往山顶的观景塔。八百公尺的路程,平日里不过小菜一盘,我们每天早上至少在散步中走上两个八百公尺。不过这个八百公尺是有坡度的,而且坡度非常大,走起来十分吃力。我们两人还没有走到三分之一,就已经心脏扑通扑通,气喘吁吁,很难迈动脚步了。这让我们不禁感到年龄不饶人呐。当然,也不仅仅是我们,很多游客都在路边的长椅上歇息。

拄拐棍的青少年登顶者及家人

游人中我看到一个脚上有伤,拄着拐棍的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登山。实在走不动了,父亲就背着儿子上山。要知道,我们徒手登山都走走歇歇,停下来喘喘气。这位父亲实在令我佩服。人说“父爱如山”,莫过如此。

我们一边爬山,一边用手机呼叫失踪的队员和山下停车场的队员,说不定什么地方信号会好一些,就跟早上一样。电话打不通,就发文字信息。上坡到一半的地方,大雾渐渐稀薄了一些,忽然传来失踪者的信息,她在我们前面,已经要登顶了。因为大雾弥漫,她以为我们已经登山了,就在后面“跟”了上来。没有想到她竟然走在我们前面,反而是我们在后面跟了上来。赶紧将消息发给后面的留守人员。这时候,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克林曼斯圆顶观望塔

说明过去的经验只能作为借鉴,并不能完全用来作为逻辑的推理因素,例外的事情常常在想象不到的时候发生。思考问题时,应该把那些平素不可能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做出全面和正确的判断。

剩下的就好办了,我们继续慢慢地攀爬,大雾中,一个观察塔楼拔地而起。下面没有电梯上去,只有一个大圆环,像高速公路的出口,缓缓升起,直达塔顶。登到塔顶一看,原本可以一览无余的田纳西州、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全在大烟中,白茫茫“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至此,大烟山全程的旅行,达到顶峰。

大雾中登上观望塔

一路下山,大雾渐消。到附近一个中餐馆“铁锅”(Iron Wok)吃了一顿中餐,米、面、粉、汤都有,还预定晚餐带回。回来的路上,到附近北卡罗来纳州的沃尔玛购买一些明日早餐食品。

路途走过大烟山的另一条通道,加特林堡通道,并在路上一个观景台停下(Gatlinburg Scenic Overlook)。此时,天气特别好,早上的大雾完全散去。蓝天下白云远处呈各种状态,有水平状横成一条线,长长地拉扯在天边。也有块状的云块悬挂在山头,还有头顶飘过的轻快的浮云。此刻的大烟山,在层层叠叠和郁郁葱葱中,完全展露在眼前。

这是难得一见的瞬间,跟上午的景色相比,完全是两重天。

感谢上苍的慷慨,让我们见识了大烟山“烟雾弥漫”和大烟山阳光下的秀丽多姿。仅此两点,便不虚此行。


06/09/2024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