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

引子

近来读钟叔河《廿楼学短》,其中有国语的《晋语》部分。《晋语》有9篇,其所记的史事,主要是晋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征犬戒,下至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伯。正巧,这些阅读跟我九月的山西行有关。

少时读春秋战国故事,只记得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和事件的横断面,却不能把故事跟历史上的那些国家的兴亡用历史的纵线连串起来。这次的山西游,把晋国历史实地复习了一遍,尤其记住了春秋跟战国的划分。当年的春秋五霸(齐、宋、晋、秦、楚)中就有晋国,春秋四强国之一。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只是到了后来,晋国渐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自此,就有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的“战国七雄”。

山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山的西部”,指的是该省在太行山以西的位置。据此,太行山以东,就叫山东。山西简称晋,故而导游介绍山西时称“三晋大地”。不过现在的这个三晋大地,比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故地要小,历史上的“三晋”除了包括当今山西省,还应有河南省中部和北部,以及河北省南部和中部地区。

如果问你,对山西有什么了解和印象,你会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