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欧洲游(十二) 巴塞罗那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50个人生必游景点,其中就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Barcelona)。

人们说,巴塞罗那的天空清澈碧蓝,阳光充沛,而且日照时间很长,晚上9点钟以后天空依然大亮。我觉得,这不算什么,日照时间很长的地方多的很,有的地方一年中整天都是白昼。

就拿我去过的一些地方而言,上个世纪70年代,我到过新疆的乌鲁木齐,那里夏日晚间10点钟,天色依然大亮。虽然让当年没有见过世面的我,惊讶了好久,但是,当我知道一些纬度很高的地方,如北欧,有白昼很长和黑夜很长的现象,乌鲁木齐日照时间长也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说1992年巴塞罗那举办过奥运会,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多了去了。

有人说巴塞罗那(Barcelona)这个词,是由西班牙语的酒吧、天空和波浪组成。酒吧几乎遍及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每到夜晚,里面都坐满了饮酒狂欢的人。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么巴塞罗那还有什么令人惊奇,值得《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游景点之一?


早餐。今天船上进餐的人似乎特别多,是不是到巴塞罗大家有些激动?

轮船静静地停泊在港口,大概到了有一阵子了。地中海的太阳8点多才升起。习惯了6、7点太阳就出来了的我们,开始在慢慢的适应地中海的秋天。

巴塞罗那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台巨大的起吊机,一大早就开始繁忙工作了。这是我海上行以来,第一次看到码头上的大吊车在晨曦中从货船上卸货。

8点钟。我们还在船舷边散步。码头上的旅游大巴上已经在黎明中列队完毕,准备将船上游客载往目的地。游客们正三三两两下船,他们这么早就动身了?整个城市还在迷朦中揉着眼睛,打着哈欠,等着咖啡壶溢出今早的新鲜味道。

见此情景,脑袋中不禁跳出一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不慌不忙,是有缘由的。我们定了船上的岸上游,9点才出发。

巴塞罗那港口很大,至少有五个码头。有艘据说是世上最大的邮轮“海洋的奇迹”(Wonder of the Sea)就停泊在港口。此外,至少有五六艘游轮停靠在港口。港口不远处有个小山包。从山上往下看,整个巴塞罗那尽收眼底。一个很大的城市,有很多突出的建筑物。


出港后,车辆已经在等候。车上的人不多,可以一人坐一排靠窗座位。

今天,是城市的长跑活动日,正好看见长跑的人们,五颜六色不见头尾,乌泱泱沿着街道涌动。好一个活跃的城市。

国家艺术博物馆 MNAC

国家艺术博物馆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加泰罗尼亚语: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也被人们简称为MNAC, 坐落在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国家宫。我们没有时间进去参观,只在外面浏览这庄严肃穆的建筑。

国家宫正门

国家宫(加泰罗尼亚语:Palau Nacional)坐落于蒙特惠奇山,是专门为1929年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展览馆,并于1934年正式成为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馆。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由一个矩形主楼体,外加两个侧楼体和一个后楼体,与后楼体相配的是位于中部的椭圆形穹隆屋顶。

国家艺术博物馆前高耸的立柱

当我站在门口仰望国家宫时,头脑中就浮现出美国国会山和美国一些州议会大厦的形象。回过头俯视山下的巴塞罗那城市,也有站在华盛顿国会山上向下俯视的感觉。不同的是,华盛顿正中时一根独立高耸的纪念碑,而巴塞罗那为一列四根圆柱并排。巴塞罗那的市区建筑,延绵直至远处的丘陵,一眼看去,远远超过华盛顿市区的规模。

国家宫俯瞰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民俗馆

这里有代表西班牙和巴塞罗那各时期典型建筑。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历史和说道,只是我们不熟悉也没有时间去仔细揣摩罢了。

这里也出现了五颜六色雨伞布置的天顶。一下子将我拉到中国山西的乔家大院,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雨伞装饰的天空,只不过乔家大院上空的雨伞更为致密,重重叠叠几乎没有阳光能够透过的间隙。站在巴塞罗那五彩的蘑菇阵下,我在东西两种不同的文化里飘移,不知道是东方借鉴了西方,还是西方模仿了东方。

一条安静的小路,呈现给我们早期西班牙小镇的风情。

房屋拐角90°垂直的线条上,削掉一个角,安上一个圆形的阳台。在四平八稳中辅佐一圆形线条的完美。动静结合,给单调的沉稳加上闪现着灵动的活跃。这不是我们现代都市那些方方正正单调乏味的建筑设计中,最为缺乏的点睛之笔吗?

这种装饰过于花哨浮华,上下左右堆砌了太多的奢华,显得有些娇柔做作。

这座16世纪塔楼圣母升天教堂的是在巴塞罗那的西班牙村庄建造的。曾经是 1929 年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的真实村庄,是全尺寸复制品。圣母升天教堂分两期建造,第一期建于 16 世纪,采用哥特式穆德哈尔风格,第二期建于 18 世纪,采用巴洛克风格。其美丽的穆德哈尔塔,因其拥有 8000多块瓷砖的陶瓷装饰品,被称为镜子之塔(Torre de los Espejos)。是巴塞罗那的伊斯兰和基督教结合建筑中的代表之作。

墙上吊满花盆的建筑一角。不知道是当代艺术还是旧时乡俗。

华丽的砖面装饰和带有贵族徽章标记的楼房。西班牙人善于利用墙角,用这块貌似多余又无用的地方,来装饰和添加建筑物的氛围。一个小地方尽可以大显身手,突出建筑物的特征和标记。这是中国建筑基本上忽略的地方,值得作为参考。

正值西班牙过“鬼节”(Halloween)前夕,民俗园里也是鬼影憧憧。一个稻草人(Scarecrow)走过来跟我合影。由此想到其中的一个典故:“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All the reactionaries are the “paper tiger”.)。

除了纸老虎,还有地狱里的恶鬼屠宰场。浮士德为了追求知识和权力,跟魔鬼作出交易,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的地方。可以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和相信十八层地狱的人。血腥。恶心。警世。

当然,还有中世纪可爱的骑士大人唐·吉诃德,他行侠仗义,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在伟大的唐·吉诃德面前,我单膝下跪。他老人家双眼朝天,径自沉醉于当年英勇,竟不理我。

对了,还有桑丘·潘沙,唐·吉诃德忠实的仆人。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始终也弄不明白老爷大人的那些“壮举”。不过,他坚定的眼神透露出,如果让他当“总督”,他也能够断案公平合理,为官清廉正直。


巴塞罗那主教座堂

阳光下的巴塞罗那大教堂

中午时分,来到巴塞罗那大教堂(Cathedral of Barcelona),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的顶部正在维修。参拜主的神圣地方,也被商业的金钱所玷污。高大的广告牌,赤裸裸地占据了教堂的顶部。教堂庄严的钟声,唤起众人抬头看见三星牌最新款式的折叠式手机,主的福音将从那里输出。巴塞罗那人心目中主的位置,正在一点点地被当代科技的最新产物所蚕食。阿门!Samsang!

今天是周日。每到这一天,巴塞罗那的市民就会到大教堂前面的大操场上,载歌载舞。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将随身携带的包裹衣物放到场地的中央。教堂前的阶地上有自发的民间乐队,音乐一起,人们就拉着手跳起舞来。跳舞的人中男女老少都有,以老年人居多。舞蹈的节奏平和,看起来舞步不太难。

这种集体圆圈舞,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我曾经也参加过一次。那是多年前的一次云南游,到摩梭人的领地泸沽湖。晚间在村边一块空地上,燃起篝火,游客和当地摩梭人有几百人,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圆圈,边跳边朝相反的方向转动。据说,如果泸沽湖的少女看上了她心爱的汉子,就会在牵手时,用手指抠对方的手心,发出相邀的信号。然后,那位幸运的汉子到了晚上,就可以神秘地爬墙去女子家“走婚”。

那天晚上,跟很多汉子一样,我的手心痒痒了很久,也没有少女来抠抠。


圣家堂

下午,是巴塞罗那特有的重头戏,游览圣家宗座圣殿暨赎罪殿(加泰罗尼亚语: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简称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这是一座未完工的天主教教堂,我们到达的时候,还处于修缮的状态中。由于安东尼·高迪的设计,其高耸与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巴塞罗那最为人所知的观光景点。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他的建筑风格属于“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的分支),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复杂、新颖、独树一帜、个人色彩强烈的建筑作品知名,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

高迪从观察中发现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实,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他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所以,终其一生,高迪都极力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当中几乎找不到直线,大多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与有机型态的物件来构成一栋建筑。也可以说,没有直线就是高迪风格之一。

圣家堂有三个宏伟的立面:东部是诞生立面(Façana de la Naixement),是在1935年建筑工作中断之前建造的,受到了高迪最直接的影响。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成长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

西部为受难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按照高迪于1917年的设计,从1954年开始建造,并于1976年完工。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以其简朴、憔悴、受折磨的角色而引人瞩目,高迪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形似因痛苦绷紧的神经与肋骨。

南部的荣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尚未完工。2002年开始建造的荣耀立面将是三个立面中最大和最具纪念意义的,将代表耶稣基督的升天。它还将描绘一系列诸如地狱、炼狱之类的各种场景,将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教堂里面的建筑,巧妙的利用自然光和彩色玻璃,产生出奇妙的光彩和极具高迪风格的大自然曲线造型。抬头望去,就如躺倒在大自然的森林里,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枝树叶,色彩斑斓地透进来。我到过很多欧美著名的教堂,包括圣彼得堡大教堂、伦敦西敏寺大教堂和华盛顿国家座堂,这些世界排得上名号的大教堂,多是人造的华丽森严有余,大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弘和亲和力不足。到了巴塞罗那,算是开了眼了,原来教堂还可以是这样的。

如果你信主,信奉天主教,那么,巴塞罗那的圣家堂应该是你人生必须顶礼膜拜的教堂之一。

就算那些不信主的人们,如我们,听从《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人生必游景点,来到巴塞罗那,这座圣家堂应该是必看的建筑物之一。因为它不仅仅是个教堂,更是一个恢弘壮丽令人敬仰的建筑物,你会感到人间是可以从这里通往天堂。

即使上帝忽略了人间无数个大大小小供奉他的地方,这个教堂也是他必须降临视察的教堂之一。

当然,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它的设计师安东尼·高迪。途中,我们还匆匆路过高迪在巴塞罗那市区的一些其它建筑。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A)。从外观看,它就像粗犷的白色大石头堆砌而成,对大自然和曲线极度痴迷的高迪,以“山峦”之名设计了这栋建筑。他运用柔和起伏的线条,构建出如山丘般的内部和外表,给人独特的视觉效果。没有刻意的框架结构,石头自然而然地层层叠起,内部结构通过功用和便利设计,同时,把更多地光线引入到室内。阳台也是用树枝藤叶造型来作为护栏装饰。

巴特罗之家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O)原是西班牙实业家巴特罗委托高迪为他设计的私人住宅。巴特罗起初计划推翻现有的住宅,在原地重建一座新房子,但高迪提出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最终,住宅翻新改造成了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伟大艺术品——巴特罗之家。建筑全部由一道道曲线构成,灵动活波,同时通过内部格局改变,大窗户的运用,给房屋增加了光线。

桂尔公园

桂尔公园(GUELL PARK)是高迪艺术更为丰富性的体现。在设计公园时,高迪采用自然主义的理念,依照山势和地形来规划整体园区的规划。在公园内的建筑物使用赭色粗石、马赛克磁砖和特殊的特伦卡迪斯(Trencadís)瓦片,来构筑出色彩丰富活泼、相当富童话感的风格。

公园中心区域由一个椭圆形的巨大开放广场组成,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城市。旁则设有三座造型独特的喷泉,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高迪龙(Drac Gaudi),外观为巨型蜥蜴的造型,其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除了兼有排水功能外,也是桂尔公园最著名的地标。而拾阶而上则是百柱厅“希腊剧场”。百柱厅是由86根多立克柱式柱子支撑,具有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波浪型屋檐上,含有精彩的马赛克磁砖装饰。


可惜,时间有限。这些高迪的经典景点都是在车上匆匆拍下照片,一掠而过。不过,这些就足够令我们眼花缭乱了。

10月23日 周日 海上第九天


11/21/2022 补记

西南欧洲游(十一) 阿里餐厅

海上第八天。

从麻辣嘎开始,船只进入地中海。气温明显回升,温暖、湿润。自此,我们一路向东,在地中海的北岸巡游。

7:00, 早餐。今天似乎停靠得较晚。早餐时,船还在黑暗中航行,窗外黑乎乎的,没有一点光亮。

阿里餐厅,中文翻译是阿利坎特(西班牙语:Alicante),是西班牙再地中海旁重要的海港。就在对岸的黑乎乎之中。

8:00,靠岸。 在灰蒙蒙的云雾中,船停泊在码头上。

阿里餐厅此刻正在苏醒。天边云层开始透露些许曙光。从东方向西方预示,天要亮了。不管云层多厚,夜晚过去后,白天终于再次登场。那种云层遮掩的暗红色,不似佛罗里达早上那种明亮阳光。但是它的出现,却依然让人感到光明的不可阻挡。

阴云中,天亮了。远处的山和山上的城墙,不再是黎明中的朦胧,而是清晰可见。

港口出现一个少见的现象:平静港湾里出现了许多赛艇,有单人、双人、四人以及陪练的摩托艇。他们一组组由外港往内港划过来。这不像是出于个人兴趣的各自滑行,倒像是在进行集体培训。要么,阿里餐厅有着西班牙具有实力的赛艇组织,要么,这里是一个西班牙的赛艇培训基地。不管怎么说,各式赛艇在海湾穿梭,给平静的港湾带来勃勃生气。

远处眺望,港口一排排楼房之后,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坡,听人说叫做贝纳坎蒂尔山 (Monte Benacantil)。山上看起来有座城堡,隐约可见山脊上有城墙的模样,莫不是那座有名的圣巴巴拉城堡(Castillo de Santa Bárbara)。

据载,圣芭芭拉城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9世纪,当时为穆斯林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期。虽然历史记载,圣巴巴拉城堡建立于16世纪,但是这个区域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青铜器时期和罗马时期的物品都曾在山上被发现。

如果可以,真的想上去看看这座城堡。


9:15 我们不慌不忙地上岸。但是港口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港口通勤车接送。

等我们下车走到大路上,已经是半个小诗以后了。10点钟不到,周边也没有那种随上随下的旅游巴士。餐馆和旅馆大部分都没有开门,我们懵懵懂懂地站在那里,竟然有点不知所措。路旁有一个城市的旅游资讯中,但是要等到10点钟才开门。

原来是个醒得慢起得晚的城市。幸好我们悠哉游哉地出来的晚,要是8点多就下了船,岂不是要等一个多钟头。

就在附近转转吧。一个现代人体浮雕迎面而来,走近一看,原来这个浮雕是一个身子,双手双腿,一个脑袋四张脸。不论你从那个方向过来,它都在张开双手欢迎你。

街道中心有个大转盘一样的街心公园。中间有一个帆船,桅杆树立的高高的。船体上写着“海洋竞赛”的字样。怪不得一大早在港口的水面上出现了那麽多的赛艇。应该这里会有什么比赛吧。

不过,10点钟一到,人家准时开门。而且服务态度很好。服务小姐在地图上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到大上山参观城堡的地方。

原来,参观的地点离码头下车的地点不远,竖着海边大道,5分钟就走到了。就在马路对面的一个山洞的入口处。

等我们走近一看,洞口乱糟糟的堆着一伙人。门口是有西班牙文圣巴巴拉“Santa Bárbara”的字样。人们就那么乌泱泱地堆积在门口,也没有排队的样子,也没有人在这里服务。问周围的人们,这里是入口处吗。大家都探着头往里看,谁也没有顾得上回答。给人一个旅游热门景点乱哄哄的感觉。

既来之则安之。排队和拥挤,咱经历过WG大串联的红卫兵小将,啥阵势没有见过。大概是10点钟开门,大家一下子都拥挤在门前的缘故,过来一阵子,前面慢慢地游轮挪动。队伍也渐渐自然形成。说实在话,外国游客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人家是一伙的,大家就让他们站在一起,年纪轻的,让着年老的。

排队的近前,看到门票2.7欧元一张。前面一对老夫妻买票时,服务人员问清他们的年纪后,让他们享用老年人票。轮到我时,我也申明我的年纪。服务的门卫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来自美国。他竟然挥挥手让我们进去,说是免费。不知道是对所有老年人如此,还是对美国老年人优待?无论如何,我很高兴。为老年人,也为美国。

进入后,里面是一条长长的走道,像进入中世纪黑暗的时间隧道。走到头,是一个电梯入口,一次只能上6个人。碉堡内两层楼。电梯里的服务员建议我们在第一层下来。

走出电梯,感到立马回到人间。震撼迎面而来,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标志、旗帜、壁画以及塑像和展览古物,随着甬道一直前伸,直到走出山洞。

洞外的世界更精彩。黄色的石墙、碉堡、山坡、台阶、通往山顶的各种途径,还有山下的城市、四四方方的港口、整整齐齐排列的船舶、远处无边无际的大海,尽收眼底。天地玄黄咫尺间。排了半天队,到此一游,值了。

有些地段城墙的陡峭,让我想到在中国爬万里长城的感觉。

山坡的平地处,有些石碾陈列在那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时光的洗礼。以前大概真的是用来碾压食品的磨盘。想起日本人“摩灭”一说,我在石碾摩灭的光阴之间感到眼前的瞬息之间,曾经看过多少像我一样的人,忙忙碌碌、生生死死地擦肩而过。此刻的我,马上就要变成他们其中的一个。时不我待,尽情潇洒享受着难得的人生一瞬间。

城堡上还有当年护城卫士身着铁甲、手持铁盾长矛的的塑像。其中还有两个武士在格斗。不禁走上前去,劝阻他们,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打打杀杀,就像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城角有当年测定方位的指北针。我用手机上的精准的指南针测了一下,发现不是太准确,误差在10°以内。不过,不是用于航海,还不错啦。

当然,还有当年镇守海关的红衣大炮,虽然老旧残破,却依然老骥伏枥,威风凛凛地守卫着这座城市。

城墙主要是砂岩筑就。下面是巨大的砂岩石块,上面是不规则的砂石排列。看起来,比昨天麻辣嘎看到的砾石和鹅卵石要结实。

山上可看景点很多,不花一定时间就看不过来。慢慢走,随意看,听凭主的旨意。终于登顶,比下面看周围,更有一览群峰小的气势。

从山顶到山脚下共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曾是城堡的三道防御系统。位于山顶的最高处是其中最古老的遗迹,这里留有伊比利亚(Iberian)、罗马(Roman) 和摩尔(Moorish)文化遗迹。中间一圈建筑建于十六世纪,最下面的城墙内有 “Revellín del Bon Repós” 和阿利坎特 Félix Berenguer de Marquina 的纪念碑,后者曾是菲律宾的军事指挥官和新墨西哥总督。

没有想到这个城堡保护得如此之好。四顾山下,城市积木般的房屋摆在巨大的沙盘上,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是愿意世世代代是在这块土地上守土生存,还是冒险出海开发新的未知的世界。西人自有他们的答案。

城堡一路上,有很多让游客休息的地方,有小卖部和餐馆,也有卫生间。市博物馆位于圣巴巴拉城堡 MUSA 内,包括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五个主题展厅介绍阿利坎特城的历史及其居民。


中午时分,肚子还不饿。乘坐电到山下。回去,又在时间隧道中等待转世。不过,这次的时间隧道是通向大海、通往光明的。

海滨散步。看得出那横过马路的白色水管是干什么用的吗?天桥。一段在地面,一段到另一头的升降梯,到达山坡上面的马路和楼房。这个天桥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方便,近年来由于领导腿脚不便,尤其感受到这一点。

地中海风格的海滩:远处的帆船、海边戏水的人,沙滩赤膊男士和泳衣女郎,或躺或坐。还有人手捧一本书,坐在沙滩上看,也不知道看进去了没有。不过,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可惜没有带一本书出来,否则我也体会一把海滩读书的乐趣。

更多的人坐在人行道上长椅上,或闲聊八卦、或谈情说爱、或无所事事就是来休闲和放松的人们。一副西班牙地中海周末闲散风情。海滨天气真好,温润潮湿,太阳在云隙中偶尔露出马脚,海风微微,白浪轻拍沙滩。

幸好我着装已经由夹克衫改为短袖,走在路上人群中,丝毫没有违和感。给自己来张地中海阿里餐馆的自拍小照。背景是一个棕榈树下,沙滩上一位“内卷”且“躺平”的男士。

今日锻炼结果,走路一万多步,徒步爬了八层楼。

回到港口等候大巴士俩接我们回到船上。回头看看这座港口城市,一个现代欧洲风情的地中海城市,一个有着汉堡王(Burger King)现代标志的千年古城——“阿里餐厅”。

匆匆过客,惊鸿一瞥。

10月22日 周六


11月15日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