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1 周日 晴

北国高温滚热浪 预防中暑需小心

消防队员准备出发扑灭加州山火。

夏季,热带风暴在炎热的海洋上形成,然后自南往北运行,人们容易理解。冬季,冷空气形成气流从北往南刮过,这个也容易理解。多年来北半球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只是,夏季热浪也从北往南运行,就有点不解了。一个多星期前,一股叫做“百年一遇的热浪”,创下华氏121华氏度(49C°)高温纪录,席卷加拿大太平洋西北部后,继续南下侵袭美国西部,高温比年均温高出20度甚至更多。

创纪录高温自9日起开始,多个城市、甚至全球历史最高温纪录都有可能重写;经常爆出高温的加州死亡谷(Death Valley)来到130华氏度(54C°),几乎打平1931年7月7日在北非突尼西亚凯比利(Kebili)测到131度的美国以外最热温度。估计这个周末全美有2800万人面临100度以上的高温。

加州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家说,“新闻只报导高温纪录,可是,夜间高温才会对死亡率造成冲击。”人体需降温,睡觉是最佳降温时刻,也唯有在睡眠中,体温才会自然下降。而晚上仍很热的话,体温无法稍降,“那会对你的身体造成生理的压力与紧张。”

大部分中暑都发生在热浪来袭的头三天,也就是气温跟湿度都突然上升,人还来不及适应的时候。又湿又热,难以流汗排热,可能造成器官衰竭,以致死亡。老人、小孩和孕妇是湿热的天然高危险群,农业、工地、流浪汉则是环境高风险族,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则是医学上的高危险群。

拉斯维加斯气象局警告:“无论是否打破纪录,本周末到下周初的高温都很危险。大家应持续采取最谨慎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曝露在高温下。”

加州民众热得躺在水池里。

此刻我看看窗外,阴天多云。温度计表示室外温度为78华氏度(25C°),跟我们室内温度一样。美东南角的佛罗里达,看样子不会受到西岸的高温影响。善哉,善哉。


拜登签署行政令 民众降低消费金

前段时间,拜登在国际峰会上呼吁“美国回来了”,接着从阿富汗撤军,企图重振美国多年的联合欧洲全力以赴对付中俄的战略事态。

近期的上周末,拜登签署行政命令,鼓励政府机构采行新政策及规范,破解企业联合垄断及妨碍市场竞争的商业行为。因为这些陋习已导致价格上升,产品选择减少。

对一般民众而言,拜登行政命令内容重点则在于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降低处方药价、调高工资待遇,范围包括就业、医疗保险、旅游以及科技。在看似琳琅满目的消费者愿望清单,跟我有切身影响的包括下列方面:

  • iPhone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维修权(right to repair)。以iPhone为例,由于苹果公司(Apple)严格掌控所有维修服务,手机萤幕破碎的维修费用动辄超过200元。拜登行政命令要求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颁布规定,让消费者能够使用独立经营维修店的服务,甚至自己动手修理电子装置。

我使用的手机是iPhone,因此直接有关。苹果公司虽然未能在手机业独霸天下,但是在价格上,我认为也是很霸道的。一台手机动辄超过1000元,而且维修独此一家,费用不菲。坚决支持竞争,打破垄断。能够买到配件自己动手修理更好。

  • 行李费。行政命令要求运输部研拟规定,要求托运行李被耽误时,航空公司必须退还行李费,行李费用的各种收取标准也应明确公告。

几经周折下飞机后,取不到行李的事情,我也遇到过。多数情况下,航空公司找到丢失的行李,后来又送来。新规定要求退还行李费,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这是航空公司否忍过失,损害了乘客的利益。而且,现在航空公司大都限制缩减托运行李的件数和重量,在这种情况下,耽误托运行李被乘客当然更有意见了。

  • 处方药品。行政命令要求卫生部在45天内公布旨在打击昂贵处方药物的计划方案,并指示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协助尽快让加拿大处方药品可以进口到美国。

处方药昂贵,是美国老百姓早就喊头疼的大事一件,尤其是是那些慢性病和老年人。虽然我基本上没有大病,可是,步入老年,吃药是早晚的事儿。美国医药公司是赚得脑满肠肥的行业之一。早就听说加拿大处方药品便宜,只是很少吃药,不太了解具体便宜多少。

  • 助听器。行政命令指示卫生部未来几个月颁布规定,让助听器可以在零售店货架上直接贩售。这项改变将让民众更方便取得助听器,原本价格可能要数千元的助听器,也有机会降低价格。市场竞争的刺激之下,消费者购买助听器时将有更多选择,特别是为轻度到中度听觉障碍民众所设计的产品。

在日常收到的一些广告垃圾邮件中,经常可以看到助听器大“降价”的广告,看到“降价”500美元的广告,不觉多看一眼。一个几千元的助听器,“降价”500,你信吗?不过由此我知道助听器是不便宜的。“耳顺”之年一过,听力和视力明显有所下降。眼镜相对便宜,已经买了十来付,家里床头、案头、沙发头到处都有,而且度数业由浅入深。右耳的听力明显不如左耳,但是尚能对付日常生活。周围一些朋友已经开始戴助听器了。他们反应是戴助听器不习惯,能不戴就不戴。以至于有时候你的讲话,也不知道对方听到没有。随着老化进一步深入,需要助听器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助听器那么贵?

除此以外,拜登的行政令,跟我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不管怎么说,这些行政令至少是为民众做了几件实事。


07/10/2021 周六 晴

周末,佛罗里达恢复雨季应该有的气候。上午晴天,下午有雨,气温在80-90华氏度左右。那个席卷美国东部地区的热带风暴艾莎到达纽约后,似乎也该歇息一下了。而美国西部的干旱确越来越厉害。东边大雨成灾,西边大旱也成灾,老天爷为什么不能一截遗西,一截赠东,来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北加州新起山火

反歧视得道多助 大自然水火无情

如果做不到平衡,至少不要来个火上加油啊。西岸的北部加州,早就旱情严重,本周又发生森林大火,火场面积快速扩大,有成为加州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山火之势。据报道,山火由两起闪电引发的野火所构成,位置在塞拉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北部靠近内华达州边界处。

加州森林防火厅(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Fire Protection)表示,气候变迁是使干旱季节变得更长、更严重的主因,它让植被水分大量减少,让森林更容易发生严重野火。

此前,从俄勒冈州边界到加州中谷已发生多起山火,较大的“岩浆山火”(Lava Fire)和“泰能山火”(Tennant Fire)已大幅度受到控制。据报道,岩浆山火已烧毁20栋建筑物,包括13栋民宅,泰能山火烧毁5栋建筑物,包括2栋民宅。发生在瑞定(Redding)以北的“盐火”(Salt Fire)已有45%受到控制,但已烧毁27栋民宅和14个附属建筑物。

有关地区的紧急应变中心9日发布立即撤离令,要求附近的居民离开。加州已派出两个团队开着野地消防车前往协助救火。

在大自然的“水火无情”之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和无助。


那么在人世间又如何呢?

夏洛兹维尔市(Charlottesville)拆除南李将军(Gen. Robert E. Lee )的雕像。

今天,维吉尼亚州夏洛兹维尔市(Charlottesville)终于顺利拆除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领袖李将军(Gen. Robert E. Lee )的雕像。

记得刚到美国时,看到李将军的雕像,很是惊奇!在美国历史中,李将军是叛军的将军,是分裂国家的罪魁祸首,这种人在美国怎么能够堂而皇之地跟林肯、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们被人们纪念呢?似乎得胜的北军司令格兰特将军也只是在国会山下有个纪念雕像,他的雕像还不如李将军的雕像多。或许是美国人崇拜英雄?或许是北方人宽宏大量?在或许是西方人性的宽容?

南北战争时期,作为支持奴隶制南方邦联军队的领袖,李将军被视为白人至上的象征。2017年8月13日,夏洛兹维尔宣布计划拆除时,一个名为“团结右翼”(Unite the Right)的组织发起游行抗议,包括新纳粹主义及3K党成员。活动中有一名白人驾车冲进反示威人群,造成一死数十人伤。

美国其它城市,包括西雅图等地,也发生过两派冲突,十多人受伤。时任总统特朗普没有谴责白人至上者,而是说双方都有责任,结果惹起更多民众不满。从反对者是白人至上的右翼团体、新纳粹主义及3K党成员可以看到,他们代表的是美国一股极端的右翼势力和思潮,包括特朗普政府各打五十大板的暗中支持。

雕像拆除后,市长发表讲话,指拆除雕像有助消减该市,甚至美国,为了经济利益而摧毁黑人的罪行。一个社区组织称赞市府的拆除行动,认为这些雕像若继续矗立在市中心公共场所,就表明社区仍然容许白人至上主义。

另一名南军将领“石墙”杰克森(Thomas “Stonewall” Jackson)的雕像,也同一时间从附近法院广场公园(Court Square Park)拆除。拆除跟奴隶主义有关的雕像,近年来已经在全美都在展开,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但是,即使南北战争废除奴隶主义160多年,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过去60多年,美国仍然存在着一股顽固的种族歧视,其中包括前几天提到的“忘记阿拉莫”和汤玛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的抗议活动,还有近来全美教师工会誓言捍卫因为教授美国“诚实历史”而遭惩处的教师,反对一些州限制种族议题在课堂上的教授方式。

相信这场斗争还会长期的持续下去。不过,种族歧视现象在今天的美国不再像100多年前那么明显和肆无忌怛,而是以隐形的方式仍然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中,以及这部分人掌控的权力中。

雕像的拆除,一方面表示南北战争后,北方反对奴隶制度以及种族歧视斗争的延续;也是是实现美国宪法“人人生而平等”理念的进一步胜利。另一方面也说明少数白人至上极端右翼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得民心。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历史的潮流,总有些人不自量力以螳臂阻挡,然而,飓风艾莎挡得住么?森林山火挡得住么? 历史潮流挡得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