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2021 周一 阴雨

白天多云,太阳偶尔露出。直到傍晚,下起大雨,伴以雷声阵阵,暗淡无光,看样子可能要下一阵子。

电影人生

《横道世之介》

故乡的风
轻轻吹散了青梅竹马
还有那些朦胧和甜涩

生活里很多东西
并不是珍惜和努力维护
就可以得到的

所以

《我的母亲手记》

目送着青春在镜头中慢慢后退
回忆的尘埃便有了些许的甜意

突然发现
父母不在后
死亡与我
不再有隔离

《京都美食》

人生
活得简单一点
做什么都无所谓
喜欢就行

于是乎
喜欢的东西
就会增加增加再增加

这样每一天
都会很快活

《布达佩斯大饭店》

那些人性优雅的微光
是我们用谦虚和温良换来
却消失在后现代文化的断层

《日日是好日》

六月的雨在树叶上弹跳
雨声蓬勃富有朝气

人生有很多骤然
无法事先预测
正如六月的雨

日日感悟自然
日日参悟人生

《茶道》

结庐黄竹闲云护
却倚青林落叶轻
芳草盈阶香缓步
苍藤蔓衍鸟无声


07/04/2021 周日 晴/多云

Happy 4th of July!国庆节快乐!

庆祝美国独立日 免费啤酒贺回归

尽管白宫不断鼓励民众接种,更出动志工打电话、发送短信和亲自上门拜访,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分析,7月4日前接种一剂疫苗的成人略低于67%。虽然全美还未达到拜登总统所订的国庆日前70%成人至少接种一剂新冠肺炎疫苗的目标,但这天仍将盛大庆祝,象征回归正常生活。而百威啤酒(Budweiser)为鼓励民众卷起袖子打疫苗,也推出赠送免费啤酒活动。。

什么是美国的精神?“每个人都为自己、家人和社区做出选择,即便选择可能是错误的,但这就是自由的真谛。”一个普通的共和党人弗兰克·伦茨(Frank Luntz)今天如是说。


仿佛为了庆祝节日,今日无雨。我们将在电视上与美国人民同庆——白天看游行,晚上赏烟火。

除了呆在家里,很多人都出门去玩。老同学兼邻居一家,已经带着两个孙女到奥兰多的迪斯尼乐园去了。隔壁的邻居有亲戚来访。赌城拉斯维加斯因疫情如鬼城般沉寂15个月后,摇身变回炫丽奇观之城;游客再次涌入,赌博收入创新高,著名自助餐厅重新开放,夜总会舞池挤满了人。


灿烂人生犹如梦 抗争顺从靠个人

不出门,就在家看电影。看了一部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英文为The Best of Youth(最好年华),副标题为“意大利阳光下的激情和冒险……”描写了现代社会中的几种人。正如古玩家说:“古董只有经过把玩之后才有其温润”一样,《灿烂人生》看后,细细琢磨,可以让人们去感悟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

影片主要讲了三个人:哥哥尼古拉,弟弟马迪奥,和哥哥的爱人茱莉亚,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几种人生道路。尼古拉和茱莉亚生活在一起,生下一个女儿,但是他们并没有结婚,所以我用“爱人”来代替妻子。

影片中,弟弟马迪奥最打动我,因为他的生活是一个悲剧。我喜欢悲剧,是因为它的震撼力,直击人心,让人深深感动,并在沉重里思考。马迪奥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想主义者。似乎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悲剧。马迪奥学习成绩全优,但是因为论文答辩不同意导师的看法,愤而离开考场,没有毕业。马迪奥不妥协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马迪奥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生活中自然会碰到许多的不如意。每每碰壁,他都会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却不改变他的生活态度。但是,生活中不能改变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甚至无意中伤害了爱他的人(父母、爱人、亲人)。在一个合家团圆的新年夜,他终于决定逃避现实,在烟火缤纷中自尽。用哥哥尼古拉的话说:“有些人太美好了,所以上帝总会提前把他们召回。”不知为什么,他使我想到中国的一些自杀者:屈原、王国维、老舍,还有许多用自杀来抗争社会的人。也更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而茱莉亚,哥哥尼古拉的爱人,在不完美的世界面前,采用颠覆一切的激烈的方式去改变社会,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甚至不惜以极端的方式,加入激进组织红色旅成为旧世界的“破坏者”,去毁灭不完美的世界,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社会。她是许多革命党人的代表,为理想而献身。茱莉亚追求远大目标,却放下了眼前的爱情和责任(身为爱人和人母),可以说,为了理想,抛弃了人之常情。是那种“若为自由死,两者皆可抛”的烈士。可是,有没有想过,毁灭之后,新的社会和规则就一定会更好吗?

哥哥尼古拉是一位温润如玉,讲究务实的人。他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修补和修复。在妥协地接受不完美及规则的同时,缓慢并且温和地寻求改善。尼古拉崇拜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寻他喜欢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弟弟马迪奥和爱人茱莉亚从不干涉 。但是,在生活中逐渐发现,任由弟弟去追寻他喜欢的自由方式,代价却是死亡。任由爱人用积极的方式改变社会,不是她去杀死别人,就是她被别人杀死。这个发现使得他有了改变,他决定去阻止他们。他向当局告发了茱莉亚。虽然茱莉亚因此被捕入狱,他却认为拯救了她和社会。从此,他走上了用行动去改造世界的方式。人们会怎样看待尼古拉呢,一个识时务者还是告密者?

生命是理性的,生活是感性的。电影所揭示的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对待社会呢?如果说茱莉亚是变革者,马迪奥是殉道者,那么尼古拉呢?影片显然是站在尼古拉这边。以致有观众认为,尼古拉才是维系这个世界基础的有爱的人,一个仁者。

电影还描写了另一类人,被社会遗弃的人,包括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如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者。他们面对社会是无助的。最后,看着精神病患者左珍在哥哥和弟弟的关爱下,走出了精神病院,能够独立生活,我很开心。这是影片在故事中洒下的一丝温暖和阳光。电影反复告诉人们,世界是美好的,不要放弃希望。

世间还有一种人,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也许他们并不想改变社会,像蜗牛和缩头乌龟,只会逆来顺受。他们是弱者,是上帝制造的温顺的小白兔和小绵羊。他们天生就没有反抗社会的力量,只能忍受强者,如蝼蚁般的活着,任人宰割。就如鲁迅先生文章里提到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之类的人物。这类人在电影没有提及,他们像尘土一样的无声无息,过着另一种生活方式。

回顾一生,似乎有一个公式:童年 = 充满幻想的理想主义者;少年 = 颠覆一切的革命造反派;中老年 = 理想破灭后变成“知天命”、且“耳顺”、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务实者。我们那双曾经黑白分明的眼睛,慢慢被时光的老花镜变为灰色和混沌。由“人之初,性本善”变成“人之初,无恶善”,或是相信人性中本来恶善兼有。以前认为,善恶是后天和社会对人性造成的影响,比如哥哥的改变,想要活下来就的适应这个社会。后来发现,其实也可能没有什么影响,比如弟弟,这个社会不适合他,他就跟这个社会诀别。原来,人是可以在适应社会、改变社会、脱离社会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这种选择权,就是自由,是上帝在伊甸园就赋予给亚当和夏娃的。

最后,电影里有句话,颇值得玩味:“人世间最唏嘘的瞬间,莫过于重逢后的物是人非。”这是不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