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2021 星期六 晴

又是一个夏日里的大晴天,但是气温并不是太高。中午时分,外面温度不过90华氏度,我们瓦蓝湖社区一个平常的风和日丽的日子。

颠覆传统婚姻制 挑战父权求平等

一夫一妻制,当代社会的主流,正在受到挑战。

多年前,听说中国有一个一生中必去的地方,那是川滇两省的一个界湖。我的故乡有个东湖,湖水是碧绿的,因此我心中的湖就是碧波万顷。后来,我们去了那个湖,才知道湖水可以是蓝的,而且蓝得清澈透明。远看湖面是天空般的蔚蓝,近看湖中点点白色花朵盛开,如同蓝天里的白云。泛舟湖上,时间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不是仿佛,就是慢了!

这个湖叫泸沽湖,那里居住的是摩梭人,一个中国绝无仅有的母系氏族家庭,其典型民俗为走婚。人类进化的进程似乎被大山所凝固。男方走婚到女方家后,并不在家居住,甚至生了孩子以后,男方也是在外面居住。这里是一个家庭中只有母亲和舅舅,没有父亲的女儿国。

大学时,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时,读过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其中的观点至今记得,那就是婚姻和家庭的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是相对应的。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婚姻是跟现代文明相适应的。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婚姻都是一夫一妻制。

但是,还有不少地方实行一夫多妻制。除了中东伊斯兰宗教的地区,即使在美国,虽然法律上只承认一夫一妻制,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有一夫多妻的家庭时隐时现。看起来,现代婚姻似乎跟现代文明并不是并行不悖的。

如果中国摩梭人走婚是千山万壑中的例外,美国摩门教的一夫多妻是官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这些国家在法理上仍然是执行一夫一妻制。但是,有些国家,就复杂了。比如,目前南非法律承认三种婚姻类型:民事婚姻(一夫一妻)、习惯婚姻(一夫多妻)和不分性别可缔结的伴侣关系之“民事结合”(同性婚姻)。

南非传统上的一夫多妻制,是当地特有的国情,与“祖鲁族”有关。祖鲁族约有1100万人口,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祖鲁人在南非政坛上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南非的前总统雅各布.祖马就有三名妻子。

恩格斯那个时候恐怕也没有看到这个情况: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婚姻制度——过去(一夫多妻)、现在(一夫一妻)和将来(同性婚姻)被时空奇妙地混合在一起。看来南非是婚姻法最为宽容的国家,亦可以说南非是拥有全世界最自由婚姻法的国家之一。

除了上述现行的婚姻方式以外,我们可能再想不出其它的婚姻制度了。记得恩格斯在预测人类婚姻发展的未来时,表现得极为严谨。在恩格斯看来,除了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伴随专偶婚展开的性交易将被否定之外,未来具体的婚姻状态不能由现在的人们来加以逻辑地推测,而要等到未来一代成长起来才能确定。

我找到了那段原文:“我们现在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行将消失以后两性关系的秩序所能推想的,主要是否定性质的,大都限于将要消失的东西。但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呢?这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这样的人们一经出现,对于今日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一切,他们都将不去理会,他们自己将做出他们自己的实践,并且造成他们的与此相适应的关于个人实践的社会舆论——如此而已。”

近日,一个新的婚姻实践正在出现。南非政府在其三种婚姻类型基础上,继而将婚姻制度推向另一个领域“一妻多夫制”,甚至还可以共妻。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当年的国民党人骂共产党人是“共产公妻”,看来是大错特错了。今天的中国非但没有共产,反而鼓励私有化;今天的中国一扫旧中国遗留的一夫多妻,取缔了所谓的小老婆和三妻四妾,执行的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反倒是在一个非共产主义的国度,开始了婚姻制度的多样化。

南非政府于上月提出具有咨询公众意见的政策绿皮书,内容提到现行法中的婚姻缔结模式具有歧视性,没有尽力促成性别平等。男性可与多名女性结婚,女性却无法拥有相同权利,是性别歧视。因此以“性别平权”的理由,提出将推动“一妻多夫制”(polyandry)。很显然地,政府欲推动的“一妻多夫制”是对一夫多妻(polygamy)所提出的反向性别平权政策。

BBC引述一位社会学者在辛巴威所做的一妻多夫研究,他走访了20位妻子和她们的45名丈夫。他提到,一妻多夫长期受到社会贬抑,不被法律允许,只能转入地下。在非洲社会里,许多见不得光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类一妻多夫”传统,事实上也是因应着社会需求而衍伸出来。

妇运或女性主义者们从批判一夫多妻中获得力量,从与时代的推进中获得启发。(路透)

一妻多夫的倡议未来若获得社会共识,极有可能成为南非对婚姻法最大规模的改革,影响层面甚至大过合法的同志婚姻。如此“颠覆传统”的平权提案,在南非依然引发两极的争议,而在支持方的论述之中,也提出了南非在地脉络的见解:一妻多夫不是纯粹寻开心而已,而是一种可以挑战南非父权社会结构、反转重男轻女的象征手段,特别是在性暴力问题根深柢固的南非,显得格外有意义。

还记得恩格斯提到,只有以爱情为基础,并且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我们的婚姻在法律上有其定义。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爱情”,在法律上我们有“爱情”的定义吗?人类追求了多少年的爱情,到底是什么?

社会在前进,婚姻是否也应该有所前进?“性别平权”是进步还是倒退?一妻多夫制有可取之处吗?这是一个值得现代社会人们思考的问题。


07/16/2021 星期五 晴

天气开始像入伏的感觉了。气温过了90华氏度的线,一大早就是晴天。云彩就像南方棉田里的棉花,一个骨朵一个骨朵的排列在蔚蓝色的晴空。

上午,我们到一个叫红谷仓(Red Barn)的农贸集市去买些时鲜蔬菜水果。阳光照射在身上,热辣辣地烧烤着皮肤,赶紧涂抹上防晒油。集市上戴口罩的人仍然有,但是多数人都不在乎了。集市上有几家亚裔经营的蔬菜水果摊位,有我们喜欢的中国菜蔬。另外,还有两家卖中国家用小百货的摊子,不仅商品种类齐全,关键是经济实用。我家自行车前后车灯、车铃、倒视镜、还有车轮上的装饰灯都是在这里买的。这里的价格每件才一两个美元,而到商店里就是5-10美元。此外,还有些小五金工具和厨房用品,那种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等等。因为价格低廉,可以看到很多美国人都光顾这里。

如果中美贸易战把这些东西都封锁了,受损失的还是美国民众。当然,有钱的大亨们或者是精英们是不屑到这里来购物的,吃亏的还是底层的升斗小民。


三伏消暑现新宠 罐装氮气冷咖啡

“拉哥伦布”冷萃拿铁 (La Colombe Draft Latte)

不知不觉,已悄悄入伏。今年三伏喝什么?一款创新的罐装氮气冷咖啡 (La Colombe Draft Latte)正悄悄风靡美国。中国把这类冰咖啡统称“冷萃咖啡”,听起来还有些许诗意。

今天到好事多(Costco)看到这种“冷萃拿铁”咖啡,便买了一打回来尝尝。好事多的罐装咖啡口味有三种:三倍浓缩(triple shot)、香草(vanilla)和摩卡(mocha)氮化奶泡冷咖啡(Foamy Nitrous-Infused Milk + Cold Coffee)。

拉哥伦布(La Colombe)咖啡厅位于美国费城,以咖啡烘培起家,目前全美有几十家分店。被称为第三波咖啡浪潮先锋的拉哥伦布对于选豆与交易有自己的坚持,其创立者托德·卡迈克尔(Todd Carmichael)对咖啡产业的未来与科技也有独到见解。

曾在星巴克工作的托德见证了星巴克借由在城市广布设点,让咖啡与生活紧密连结,革命性地改变人们与咖啡互动的方式。同时,他也从中看到星巴克店所不能提供的可能性。他观察到许多排队买咖啡的人其实并没有闲暇时间坐下享用,想要的常常只是一杯能快速带着走的好咖啡。这个现象为托德展现了咖啡产业未来的商机:如果从商店的冷藏柜里买到的咖啡能像店里现泡同样好喝,消费者能随时享受好咖啡,而不需要受限于星巴克店。这种想法,是不是另辟喝咖啡的蹊径?

托德开始思考氮气注入这项技术的发展性。新想法是新事物诞生的首要条件,更重要的就是实现想法的行动。我有个朋友,经常向我谈起他的新想法,可是,没有一个真正实现了。想象固然了不起,但是,如果不能实现,不就是空想吗?空想和没有想法在结果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我不知道制作一罐冷咖啡后面蕴含着多么复杂的技术,但是,我知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里面加入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因为氮可以制作出真正的细腻奶泡(micro-foam),这样使得冰拿铁(Iced Latte)更具富质感,甜味天然(只含有极少量的蔗糖成分)。这种方式应该跟将氮加入啤酒中,使得罐装(瓶装)啤酒泡沫化的技术差不多。冷咖啡与牛奶融合氮气注入的技术,让顾客能喝到像酒吧啤酒桶直接注入杯中那样,喝到浓密奶泡的冰拿铁(Draft Latte),从而使消费者体验到全新的咖啡口感。

当然,冷咖啡还是代替不了早上热咖啡的感觉。但是,炎炎三伏,下午茶时,打开冰箱,来一罐奶泡冰咖啡,或者直接加冰块,伴随着啤酒一样细致的泡沫,不仅可以立刻降温,也是生活中另一番美好的体验。


北美山火西欧水 疫情未灭又天灾

北美山火

7月份,美国西部的70场山林野火正在燃烧,干旱与热浪双重打击,让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由于上层气流把山火烟雾微粒困住,美国其他地区很快就会笼罩于烟雾底下,从加州一路延伸到纽约都包括在内,只有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及佛罗里达半岛得以幸免。

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位于俄勒冈州麦德福(Medford)的气象监测站指出,山火浓烟可能刺激眼睛、肺部,某些健康问题可能因此恶化,浓烟造成健康风险的首当其冲族群包括婴幼儿、幼龄孩童、患有心肺疾病民众、老年人以及孕妇。

而地球的那边,欧洲西部爆发剧烈洪灾。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指出,西欧部分地区在2天内落下最多相当于2个月的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已接近饱和。

德国西部城市水灾后。

截至今天死亡人数攀升至126人,大多在德国西部,当地救难人员持续卖力寻找失踪者。在德国灾区,出乎意料的滚滚洪水令当地居民完全措手不及,整夜水位持续升高,造成的破坏令民众震惊。德国最畅销“画报“(Bild)称这是一场“死亡洪水“。

住在北莱因-西发利亚邦的居民告诉法新社:“我们冲回家,发现水深已到腰部,一整晚水位又升高50公分。“在莱因-法耳次邦的巴德挪伊纳尔,一位21岁民众表示:“大水在15分钟内淹没一切,我们的公寓、我们的办公室、邻居的房子,所有地方都泡在水里。“

而在比利时,累计死亡人数攀升至23人。其中一个大区发生停电,影响2万1000多人。

卢森堡和荷兰也降下暴雨,造成许多地区淹水。荷兰的马斯垂克有数以千计民众被迫撤离。

在瑞士,昨夜暴雨造成湖泊和河流水位暴涨,尤其在琉森,琉森湖水已开始淹到市中心。


万里长江今又渡 当年稚子已老夫

今日“716”,我们武汉人忘不了的日子。每年7月16日,武汉都要举行“716渡江节”,今年已经是第46届了。据说,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是今年渡江节的重头戏。据介绍,经过体检和游泳池400米测试,共有52人获得参加渡江节个人抢渡赛参赛资格,其中男选手34人、女子选手18人。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37岁。

想当年,我也曾经在游泳池经过1000米耐力测试后,加上100米速度测试,荣幸被选拔参加第4届“716渡江节”活动。印象较深的是东湖的集训,记得有一次游完一个万米的长距离训练回来,一上岸,腿都软了,几乎站不起来。所以横渡长江对我们来说,小菜一碟。

听说抢渡长江挑战赛的赛程为1800米,冠亚季军将分别可以获金60,000元。听说男子选手以12分32秒获得第一,女子选手以13分04秒获得第一,女子冠军的年龄才14岁。这个成绩比奥运百米泳池冠军的速度快多了,因为长江是流水,所以顺水而游当然要快得多。在长江里游泳,身体不动都会顺流而下,那种“极目楚天舒”的感觉,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了。

《忆渡江》

当年奋臂搏东湖
结伴龟蛇镇楚都
万里长江今又渡
顽童不觉已孱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