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21 周四 晴/雨

9月9日,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在南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结束。
— 1976年,中国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逝世。同年,10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往日回忆》脸书来函,5年前曾经做《九九有感》。

人物雕像引争议 移毁坏或搬家

人物雕像一般是纪念历史上某个人物,因为其历史上的贡献,如美国前总统杰佛逊、林肯、罗斯福等在华盛顿纪念堂的雕像;或者是崇拜一些天上神祗,如耶稣、如来佛、观世音、玉皇大帝等;也有少数人招人恨的,比如中国的秦侩,跪在那里天天遭人唾骂。

立陶宛则把列宁、斯大林雕像搬到一座苏联主题公园,供游人观看。

有些人物雕像则因为政治上的变化,从英雄变成暴君,前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独立及走向民主化,境内的共产人士雕像纷纷遭到挞伐,比如毁掉斯大林雕像。甚至神祗也因为信仰的变化从神坛上打落的地上。我经历过文革的破四旧运动,几乎把所有的庙宇毁了、塑像砸了。在各个公共场所都把毛泽东的雕像竖立起来。文革后,许多曾经矗立的毛泽东雕像消失了,而如来佛、上帝、孔夫子等又重塑金身了。

没有想到在美国也碰上了这种“运动”,随着近期民权运动“黑人命也是命”的发展,一些跟奴隶主义有关的人物雕像遭到了冲击,首当其冲地成为民众表达主张的破坏目标。比如在美国南方一些大城市中有李将军的雕像,美国内战时的南方统帅李将军曾被视为英雄,但也是蓄奴的歧视象征。跟我原来居住的马里兰州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亚州,其首府里士满 (Richmond )曾经是美国内战时南方的首都,所以有许多纪念馆、纪念碑是纪念南方人物的。著名的如南方联盟国唯一的总统杰斐逊·戴维斯纪念碑和李将军雕像。弗吉尼亚州通过一项决议,8日移除首府里士满骑着高头大马的李将军雕像。

美国弗吉尼亚移除首府的李将军雕像。路透

雕像移除后,这么办?世界各国做法不一。有些是毁掉了,有些丢到一边,倒在地上无人处理。有些雕像移至博物馆或纪念公园展出,也有重新整修的例子。匈牙利和波兰将列宁、恩格斯或其他政治人物雕像移到纪念公园,立陶宛则把斯大林雕像搬到一座苏联主题公园,工作人员还会扮成秘密警察盘查游客。美国人还有从欧洲把遗弃的列宁像花巨资运到美国展览。

我个人倒是觉得,最好不要把那些雕像毁了,它们都是艺术品,将来也可能就成了文物,毁掉了可惜。即使是从政治上考虑,也可以将他们用作反面教材,供大家批判用。例如巴拉圭的独裁领袖史托斯纳尔雕像,对于是否该移除,民众争论不休。一个艺术家把雕像大卸八块,放置在两个巨型水泥块中间,改装成艺术作品,让他尝尝被压迫的滋味。这也不失为一种批判的方式。

巴拉圭的独裁领袖史托斯纳尔雕像被大卸八块,放置在两个巨型水泥块中间。

再譬如,前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塑像,根据《一九六七年七月五日中共中央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毛泽东认为: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在中央文件中表示要制止这种行为。然而塑像还是开始了全国性的建造。文革之后,大部分的塑像被陆续拆除。改革开放之后,毛泽东的雕像多作为旅游纪念物和缅怀物品,有些公开场合保留有毛泽东塑像,也有新建塑像竖立。今天是9月9日,是毛泽东的冥辰,对于那些仍然怀念毛泽东的人,那些保存下来的雕像就是人们寄托哀思和表达敬意的地方。

武汉剧院门前的毛泽东雕像

当人们走过了疯狂的个人崇拜时期,开始冷静看待过去的历史和眼前的社会时,他们在感情上会不再那么偏激,会用理性来看待那些有争议的塑像。一个国家是否政治开明,国脉是否通畅,如何对待一具有争议的雕像,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或者说是一个试金石。


09/08/2021 周三 晴

脸书《往日回忆》发来5年前的咏白露小诗一首。每年此时,都会谈到月亮,不管新旧,都是如钩。多半会有秋雨,马里兰此时的雨应该要比佛罗里达要秋凉一些,开始有萧瑟之意。自然会感叹“一岁光阴仓促去”,老树又增一轮。常言月圆思故人,其实只要想,新月残月半月都可以“思”的。

总统州长勘灾难 难以想像是美国

女州长访法拉盛 致哀死者慰灾民

9月7日傍晚,接替前任因丑闻辞职的新任纽约女州长霍楚,到皇后区法拉盛配克(Peck)大道,勘查艾妲(Ida)飓风灾情。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和州参议员史塔文斯基、市议员顾雅明、市议员民主党候选人黄敏仪等陪同探访。

霍楚和孟昭文为淹死的法拉盛华裔一家三口献花。(记者张心/摄影)

霍楚与孟昭文当日来到在洪灾中不幸殒命的冷鸿升一家三口所住的法拉盛Peck大道民宅前哀悼和献花;霍楚表示非常痛心,政府会努力帮助灾区重建,希望惨剧不再发生。

法拉盛Peck大道所有民宅无一幸免,均受到飓风恶劣影响,街道两旁堆满被雨水泡坏的家电器具,还在收拾残局的民众看到霍楚都纷纷围上来,哭诉因飓风遭受的各项损失。孟昭文说到此次她所代表的选区受灾严重,已有多人遇难时,不禁流下眼泪;她说,自己已经准备了包括中文在内的政府各项补助申请表格在皇后区分发,让受灾群众可以早日得到政府的资助。

虽然有州长和国会议员的慰问和关怀,并且还将获得政府的资助,有助于减轻灾民的损失和帮助社区的重建,但是有许多灾难和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比如不幸罹难的中国武汉移民冷鸿升一家三口。

拜登皇后区勘灾 难以想像是美国

拜登7日上午11时许乘坐空军一号专机,抵达纽约甘迺迪机场,对纽约和新州进行勘灾,先后视察新州和纽约。其中纽约皇后区作为重灾区,因艾妲风灾导致的17人死亡中,11名在该区。

拜登当日在纽约州长霍楚,国会众议员孟昭文、欧凯秀,联邦参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联邦参议员陆天娜及纽约市长白思豪等陪同下,勘查纽约东艾姆赫斯特灾区。

走在受飓风侵袭而破落的住宅区,拜登表示,“我真希望每个美国人都跟我走一遍这条街区,看看这里受苦的民众,瞧瞧这些破坏的房屋……难以想像,这里竟然是美国。”他走到一名举着美国国旗的七岁小男孩面前,表示“每次美国遇到困境,总是能够克服并以更强大的姿态站起来,这次也不会例外。”他指出,此次灾情让人明白,“气候变迁威胁到每个人,美国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风险,否则未来将面对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是啊,平日里人们对美国的印象不是这样的。好像美国即使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不会是这样狼狈不堪。尤其是纽约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更不会!但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让我们看到纽约的另一面。纽约,并非到处都是光鲜亮丽,那里有灯红酒绿的摩天大楼,也有暴雨淹死人的黑暗地下室。

摄影社高手所摄白露时节的纽约,灯火辉煌的曼哈顿之夜。(蔡胡中)

总统全职为国事 第一夫人当老师

美国第一夫人吉儿•拜登(Jill Biden),现年70岁。昨日(7日)正式返回北维吉尼亚社区学院(Northern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教室,当面授课;自2009年以来,吉儿一直是该校老师,但她是美国首位从事白宫以外全职工作的第一夫人。

“有些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我迫不及待想回教室上课。”吉儿最近告诉“好家政”(Good Housekeeping)杂志。吉儿表示,她一直想成为职业女性;在丈夫担任副总统八年期间,她持续在北维吉尼亚社区学院任教,现在也不会让第一夫人的额外责任迫使自己放弃与她个人息息相关的职业。

吉儿的任教时间是周二和周四,她不在教室授课的日子会四处旅行。北维吉尼亚社区学院要求不论是否接种疫苗,均须在校园室内戴口罩。吉儿已完全接种疫苗。

出书撰写前第一夫人米雪儿•欧巴马(Michelle Obama)和梅兰妮亚•川普(Melania Trump)的波士顿大学传播学教授维吉尔(Tammy Vigil) 指出,第一夫人持续工作是件“大事”。早期第一夫人相夫教子、扮演白宫女主人角色,没人在白宫以外工作。近期的第一夫人,如小学教师兼图书管理员萝拉•布希(Laura Bush)在生完孩子后就不再外出工作,她在丈夫小布希当选总统时也没有工作。喜莱莉•柯林顿((Hillary Clinton)和米雪儿在另一半选上总统时原本都有工作,但在丈夫入主白宫后,她们都决定不继续工作。

第一夫人吉儿在7日重返校园教书。(美联社)

吉儿不一样,正为她自己和她的继任者开辟新的道路。她说:“教学不仅是我的工作,它就是我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