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依然残月当头,太阳东升,云朵朵似蘑菇依地而长,一幅大晴天模样。电视预报说上午有30%的下雨可能。10点左右,窗外忽然霹雳一声,哗啦雨就下起来。果然,30%,真准!
不过,没到半个小时,雨就嘎然而止。典型的夏日阵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行老投我以木桃 润之报之以琼瑶
上世纪的70年代,都干什么去了?从《纸年轮》所列的书单上看,我读书甚少。
那些书目包括了国际上动荡的局势,从前苏联、德国、美国直到联合国;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政坛起伏,其中有文革的上山下乡、周恩来去世,一直到思想开放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那些没有读过的书包括:《常用药物手册》、《柳文指要》、《多雪的冬天》、《落角》、《福特言论选集》、《只有一个地球》、《西行漫记》,多数都没有听说过。仅仅读过其中三本:《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和《哥德巴赫猜想》。
由《常用药物手册》,谈及叶圣陶老先生。说到叶老先生之子文革中下放五七干校,常常与父亲互通家书。下放期间主要工作是饲养牛,故而信中常会请老父亲代买一些养牛和医药方面的书,其中包括此书。记得当时我家也有一本好像叫《农村医疗手册》之类的书,厚厚的像一部长篇小说。
通信中,儿子常常提到那些书的不足和不实用之处,比如没有讲如何给牛穿鼻孔等,叶老先生因此感叹说:“以前出版社那么多,出的书那么多,真有用处的书到底有几本,很难说。”记得看过一部文革中电影,批判老师在课堂上大讲“马尾巴的功能”,由此可见,确有其事。

这里面最为奇怪的就是那本《柳文指要》。相信中国知道这本书名和内容的人很少,真正看完过此书的人应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这是一部洋洋近一百万字的巨著,由著名的章士钊老先生晚年撰写,是一部对柳宗元文集的专门研究著作。我说的奇怪,不是指书的作者、内容以及部头之大,而是它出版的时机。为什么在文革中破四旧风潮后,批林批孔的风潮中,要出版这么一部书?
柳宗元,我最早知道他是读了那首名为《江雪》的诗,曾经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后来读《古文观止》,看过他的《捕蛇者说》和其它散文,才知道柳宗元的散文在唐代也是一流的,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跟韩愈齐名并称“韩柳”,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盛唐名家,章士钊先生行文百万研究他,也不奇怪。仔细一看出书过程所经历的故事,才明白这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段沿袭。
章士钊先生,是清末民初有影响力的政论家之一,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胡适曾经这样评论章老:“继梁启超之后,1905/1915年这十年的政论文章的代表作家是章士钊。”在中国现代史上,章士钊是一位与国共两党都有着密切关系的文人。他与中国革命有名人物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蒋中正、胡适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章老出来为陈辩护,请求法庭宣布陈无罪,使陈免于死刑。1949年春,章老作为国府和谈代表,前往北京参与国共和谈。和谈破裂,章老与其他民主人士等人留居北平。解放后,任职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毛泽东与章老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同一般。章士钊,字行严,所以毛泽东一直称呼“行老”。两人的关系开始于100年前的1920年,其时共产党尚未成立。毛泽东为送新民学会的部分会员去欧洲勤工俭学,在上海从章老处筹集了两万块银元。因此,欲去欧洲勤工俭学的蔡和森一家、徐特立、李富春等人才得以成行。对于章老的这次帮助,毛泽东一直深深地记在心中。
章老定居北京后,特别是19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毛泽东对章老的生活、住房等很为关心。听说,为了帮助章老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从1963年春节起,每年正月初二,毛泽东都让秘书从他的稿酬中取出2000元给章老送去。一直到1972年春节年年如此。这就是后来社会上广为传说的所谓“毛泽东十年还债”的故事。
1966年章老被抄家,为此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批示:“送总理酌处。应当予以保护。”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有关人员,责令当即送回所抄全部书籍,并派人保护章老住宅。
话说这本《柳文指要》,早在文革前的1963年月,章老已经完成初稿,约四十多万字,拿到中华书局。总编不敢做主,把审稿意见报告了文化部、中宣部,中宣部又请示康生,康生批示:“我认为中华书局不应该给章出此书。”章老不服,反而对初稿大加修改,扩充到一百多万字。分为上下两部,送给毛泽东阅览。
毛在1965年把《柳文指要》稿转给了康生,并写信表示了对此稿的评价。康生复信同意后,章老交稿已经是1966年3月,当时已展开了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文革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等到五月底打印后,还在校对之中,文革的风暴已经使得中华书局和文化部的工作全部瘫痪。章老见此曾写信给毛,要求缓印此书。
及至1970年,各地革命委员会纷纷成立,“全国山河一片红”了。章老重新提出了《柳文指要》的出版问题。但是,康生不同意,提出要改变观点,将全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修改一遍后才能出版。章老闻之,极为愤怒,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长信给毛,断然拒绝按康生意见修改全书。毛收到信,下指示由中华书局立即排印《柳文指要》。
于是重新排版和进行编校工作,此书比1966年发的稿又略有修改和增加,最终于1971年9月出版。全书分“体要之部”四十一卷,“通要之部”十五卷。这才回答了我此前的问题。
这本书,就是今天给我看,我也不是那个料。第一,咱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算有兴趣了解柳宗元,也不会啃这本百万字的大部头书啊。充其量就是硬着头皮看看前面的序言而已。第二,此书不是用我们熟悉的白话文所写。此公在五四时期,曾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白话文。鲁迅著文痛骂章士钊为“落水狗”,也是一段故事。
不过,即使不读此书,如果因为此书读到了人,更加了解章老其人,了解毛与章之间的关系,岂不也是一桩快事?

还有一件与章老有关的轶事。1967年,于文革动乱最为激烈之时,章老分别致信刘少奇和毛泽东,表示愿意居中调停两位之间的矛盾。章老认为对刘少奇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斯殆别有用心,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建议“在天安门城楼开一恳亲大会,两公同时出席,相与化豺狼于玉帛,握手言和”。同时,章老还给刘少奇写信,让他“取法廉颇向蔺相如肉袒负荆之诚意,亲诣润公之门,长跽谢罪”。章士钊的信通过第三届全国人大秘书长刘宁一转交给毛泽东。1967年4月14日,毛泽东回信:“为大局计,彼此心同。个别人情况复杂,一时尚难肯定,尊计似宜缓行。”刘少奇是否回复,就不得而知了。
此事若当真,难道不觉得章老在政治斗争中显得太幼稚,或者说是太书生气了?
脸书寄来一张5年前写的小词,记当年强台风“妮妲”登陆深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