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21 周四 晴

后疫情时代

都说各州准备疫情后全面重启了,当然,我们也必须同美国人民一样,不能免俗。今天出外,到了一家中餐馆“饮茶”,吃了一顿粤式点心。

大概不是周末,所以餐馆人不多,一共有个四五桌吧。餐馆服务人员是戴着口罩的,我们进出时,也戴着口罩。不过,一旦进入餐馆,动起口来,就无所谓口罩了。吃的东西做的还是很地道的,不是福州人快餐店那种美式中餐味道。

算是心理上的重启,也算是物质上的回归。作《七律》一首记之。

庆全面重启

财神粤点未能忘
犹记渝州麻辣香
屈指流年随逝水
回头疫事入文章
风骚重启情雄振
谈笑防除喜欲狂
待得黎民欢庆日
高歌一曲尽开觞


首读不能承受 杂感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的写法,一边讲故事,一边提出一些哲理性的思考,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没有的。另一方面,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可以展开读者对社会、对人、对生命的思考。


永劫回归

如果,生命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得重复无数次,譬如说我们这一代人上山下乡吃过苦,或者我们的父辈在WG中挨斗被打,或者自己家人被打成右派甚至反革命,这种生命的重复是不是会很残酷?这正是为什么尼采会说,永劫回归的概念是最沉重的负担。

米兰·昆德拉的祖国——捷克的历史是不幸的,作为一个捷克人,不得不说是悲哀的。回过头去看看捷克的历史,我才理解了米兰·昆德拉为什么要反对“永劫回归”一说。

从13世纪以来,德国封建主就掌握了捷克王国。从明朝开始到清朝,捷克一直在奥地利王朝统治下。其间,德语定为国语,捷克文书被焚烧、禁止使用。直到一次大战后,中国推翻清帝成为民国,捷克才和斯洛伐克共建独立的国家,不久又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次大战后,苏联解放捷克,成为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阵营。1968年,好不容易在“布拉格之春”获得一点自由,又被苏军铁蹄碾碎。直到1989年,“天鹅绒革命”,国家一分为二,捷克正式独立。

如果按尼采所说“永劫回归”,捷克将来将继续是沦为他人掌控。一个民族,上千年被奴役被侮辱的历史,使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得不产生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布拉格精神。一种错位人生、人生无奈的终极悖谬。人所创造的历史,正好成为了奴役“人”的魔鬼。

按照中华民族的的历史来看,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唐宋元明清,尤其是推翻清王朝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华民族的复兴,向世界显示了“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哪怕被异族统治几百年、几个朝代,我们民族精神中也是很难产生这种“布拉格精神”的。这是国家与民族的差异。

基于此,读米兰·昆德拉,让我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了解他人,也更全面的了解了“人”。


轻与重

像二重奏一样,小说中用两个篇章来讲“轻与重”。

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垮我们,让我们屈服,把我们压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渴望的却是承受男性肉体的重担。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实现的形象。负担越沉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地面,生命就越写实也越真实。

相反的,完全没有负担会让人的存在变得比空气还轻,会让人的存在飞起,远离地面,远离人世的存在,变得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动作都变得自由自在,却又无足轻重。

从昆德拉的观点来看,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非如此不可”。轻是认识到生命有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和反叛的态度。

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在沉重还是轻松之间,我们到底要选择什么呢?这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灵与肉——刻奇(媚俗)

同样,小说中用两个篇章来讲“灵与肉”。是否就是人们所说的,昆德拉用音乐的复调方式,强调和深化主题?

昆德拉奏响了他的四重奏:托马斯,特瑞莎,萨宾纳与弗兰茨。通过各个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主题,重还是轻?政治对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萨宾纳的口说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刻奇(媚俗)!”。借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

Kitsch,这个德语的词,如果要用中文表达,恐怕找不到一个相当对等的词。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这个词音译成为“刻奇”,如同把英文COCO COLA翻译为可口可乐。我觉得完全用一个新造的词来表达一个中文完全没有的概念,比使在中文原有的概念之中添加新的意义要更好。因为,“媚俗”和“刻奇”不完全是一码事。“媚俗”会让我脑子里原有的意思不断出来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而一个新词“刻奇”,则不会。它会让我去接受一个新的观念,也就是作者,或者原词所表达的意思。至少对我而言,如果不阅读这篇小说,不仔细思考和斟酌这个词的具体应用场合和实例,是很难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当然,这只是对我而言。

昆德拉的刻奇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些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比如事业、理想、爱情等被灌输到脑子里的那些价值观。它们很多是社会主流意识,并不能作为“俗”来看待的。

萨宾纳说出的“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刻奇!”说的是因为苏共强占捷克以后,用各种手段试图消除所有人不一致的意见,让他们团结一致高喊共产主义万岁。这种用一种绝对思想(共产主义或者其它什么主义),统治所有思想的行为本身,才是是刻奇的真实写照。

同样,萨宾纳在美国的参议员朋友,因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就与萨宾纳相比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这也是一种刻奇。他看见草坪上几个孩子奔跑就认定自己的国家无比幸福,这是又一次刻奇,是自以为是。表面上看,这两者完全不同,实质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昆德拉眼里,刻奇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刻奇(随大流)的必然结果就是个体性的丧失,反对刻奇也就是坚持个性(自我)。这是在捷克被奴役了近千年,被压迫者对当权者的不认同,是老百姓精神中的反叛。他们的文艺作品,小说和绘画等,就是一种对刻奇的反抗。

这让我想到,接受主流观念难道就是刻奇吗?反抗主流社会意识,就是反刻奇吗?不能这样理解吧?如果,大家都起来反刻奇,那么反刻奇是不是也就成了一种刻奇?

“反刻奇”似乎应该这样表达,一个社会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看法。而作为个人,除了应该尊崇他人的不同看法,并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那些难以接受的观念以外,还要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解剖和批判。

当年的自己,不也是从一种狂热的信仰(刻奇)中过来的人吗?在昨天和今天的中国,我们难道没有目睹这种“刻奇”?回首那些被昆德拉认为是“愚蠢”的往事,不觉对刻奇的理解又近了一步。


卡列宁的微笑

卡列宁,是男女主人公养的一只狗。为什么还要专门为狗写一章呢?是否为了说明一种作者寄予希望的,或许是一种幻觉的,反刻奇的爱?女主人“对卡列宁无所求。她甚至不要求爱。”作者这么说:“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的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人与动物之间的爱,完全出于自愿,不依赖于荷尔蒙,不依赖于社会关系,不期待回报,是一种无私的爱,因而也是美好的爱。不禁让人想到柏拉图式的爱。


06/09/2021 周三 晴

昨晚一场大雨,下得畅快。今早起来,路边原来几近干涸的湿地,重新又恢复了水面。旱季以来,好久没有听到青蛙的叫声了。蛙叫蝉鸣,是夏季的交响曲。今早的青蛙,开始了我们佛州的雨季。

蝉们,也没有闲着。华府地区的“布鲁德十代蝉”在地底蛰伏17年后,纷纷脱壳而出在空中飞舞,大有遮天蔽日之势。拜登总统今天(9日)自华府启程前往欧洲。但在搭乘空军一号前,在戒备森严的机场,竟然遭到“布鲁德十代蝉”的攻击。一只蝉飞到总统的脖子上,不过拜登到底是总统,伸手轻轻一划拉,很有风度地将脖子上的蝉拍落。并且,还笑着对记者说,“小心,蝉来了,我刚刚拍掉一只。”


自由须得牺牲换 快乐注入在悲凉

读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感想和头绪颇多,得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地回味。今天仅就结尾的两段话闲聊。

作者在结尾提到:“追求事业是愚蠢的,我没有事业。任何人也没有。认识到你是自由的,不被所有的事业束缚,这才是一种极度的解脱。”这种大彻大悟,只有当人走到生命尽头时,才能得出。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没有走到老年,是无法领悟的。正印证了陆游的那句话:死去元知万事空。认识并不能解脱,只有死,才能真正解脱。

当人生刚刚开始,没有事业时,人们自然会去追求,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因此,不应该用愚蠢来形容。也许,当你老了,经历过了,回过头来看,才可能觉是愚蠢的。而且,“事业”看起来太高尚,并不适用于平民老百姓。老百姓的需要很简单:“活着”的时候能够好好地“活着”。

而“活着”本身就不容易,必须用自由去换取。也就是用牺牲”自由“换取自由。我们得到今天的退休状态,难道不就是牺牲了青春岁月,和让谋生束缚了几十年的自由所换得的吗?

最后,作者还提到另外一句话:“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

此刻的我,走到人生的“最后一站”,对此体会很深。当下,我并不感到悲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了。唯一担心的是乐极生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走入人生的无奈。即便如此,有过这么一段人生中能够自我意识到的快乐,此生足矣!


后疫情时代

政府拟全面重启 民众需谨慎小心

美国一度疫情最为严重的加利福尼亚州,6月15日全面重启。有专家认为,旧金山正接近群体免疫,这是加州努力控制新冠疫情的里程碑。但洛杉矶尚未实现,当局希望在夏季结束之前达成目标。

加州卫生厅表示,完全接种疫苗者于6月15日之后,几乎可以回到过往的正常生活,例如:出门逛街、去超市、进酒吧、上健身房,都可以不戴口罩。尚未打疫苗者,在室内仍然需要带口罩,包括去超市、在餐厅、看电影等。

随着疫情持续好转,其他州相继宣布下阶段放松防疫规定的计划。

宾州于5月31日解除所有商业、聚会等防疫规定,但未完全接种者,室内外公共场合仍须戴口罩,直到70%成年居民都完成疫苗接种。餐厅、商店等室内空间及室外聚会均取消人数限制。地方政府、学区等仍可自订较严格规范。

费城10日实施第三阶段返校,6至12年级的学生,可两天在校,三天上网课。此阶段3万5000名学生符合返校资格,但仅6800人,约18%选择回教室,82%仍在家上课。

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上课,表明家长和学生都很谨慎,并不认为政府解禁就是安全。

餐饮员工时薪涨 餐点价钱随船高

在美国经济复苏之际,星巴克、麦当劳、奇波雷(Chipotle)等连锁餐饮业者纷纷调高员工时薪,以招募新员工,并留住既有人力。如今美国消费者对餐馆餐点的需求回升,但是餐饮业人力回升的的速度缓慢,引发这一波加薪潮。

涨工资对工人而言,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企业公司和资本家来说,就不是了。最近,知名的墨西哥卷饼连锁速食业者奇波雷宣布,为因应员工薪资成本上扬,旗下餐点价格最高将调涨约4%。凸显餐饮业者为化解缺工困境而帮员工加薪后,如今正开始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结果,倒霉的不是资本家,而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并没有得到加薪的好处,得到的只是加薪后的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