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佛罗里达,进入雨季后,白天气温在90°F上下。但是清早和晚上的温度在70-80°F之间,兼之白天有雷阵雨,因此,感觉并不是很热。
各州罕见第一热 北美多城变火炉
今年美国气候反常,以往西北部以气候湿冷著称,但是,近来连续几日高温频频打破纪录。很多地方都超过我们南方的气温,许多城市都超过110°F(43°C)。以西北部与加拿大为邻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为例,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超过90°F不过一周左右时间,每年最热月(8月)均温70°F(21°C),是个相当舒适的城市。昨天气温竟然高达116°F(47°C),为该市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
波特兰市气温飙升,市民利用喷泉消暑。(美联社)
从小在武汉长大的我,自认为是比较“耐温”的,对于100°F(40°C)左右的高温尚可适应,但是,对于110°F(45°C)以上的温度,体验还是比较少的。
炙热高温底下,波特兰都会区电车部分电缆融化,柏油路面晒到龟裂。在户外举行的夏令营、暑假学校紧急喊停,一些商家提前打烊。所有露天游泳池暂时关闭,因为27日有数名救生员在高温底下值班热到病倒,其中一人状况危急需要叫救护车。
热浪来袭之际,波特兰地区27日有1万3000户停电,到了29日早晨仍有3000多户无电可用。波特兰电力公司(PGE)指出,工程人员正在全力抢修当中,停电原因则有待调查。温度高,家中全靠空调制冷,一旦停电,高温难受,怎么得了!小时候,没有空调电扇等电动降温设施,只有手摇大蒲扇一把,加上冷水冲凉。如今,哪来这些手动降温设备?华盛顿州则出现一名民众在高温底下死亡的案例。
东北部的纽约,据天气预报显示,本周将迎来高温天气,周一(28日)到周三(30日)的最高气温将超过95度,而且在高湿度下,体感温度或超过100度;纽约州长27日呼吁民众积极防暑避暑,年长者和儿童应避免外出。一些州近日都临时成立让民众避暑的乘凉中心(cooling centers),供无家可归的街友紧急使用。并在一些街区开放露天喷水场所,供民众降温。在纽约居住的外孙女昨日跑到街上的露天喷水系统中“纳凉”。
约居街头露天喷水系统中“纳凉”的外孙女。
异常高温,影响了美国与加拿大的西北海岸。“温哥华北郊的温度,竟然和沙特阿拉伯一样热…谁能想像得到呢?”自周末以来正遭遇历史性的严酷热浪罩顶,因干旱、阻塞高压、与逐年升高东太平洋夏季温度,联手形成了热浪高气压罩顶的“高温穹顶”(Heat Dome),并犹如烤箱一般烧烤着美加西北大地──像是美国西雅图与波特兰就分别以42°C与47°C,刷新了城市高温历史;北方的加拿大西岸,温哥华东北260公里的河谷小镇莱顿(Lytton),28日下午更测得了47.5°C的致命高温,这不仅接近当地6月均温的200%,更创下“加拿大历史第一热”的骇人纪录。
下午,佛罗里达又降大雨,温度81°F(27°C)。不知道是否是老天的垂怜和眷顾?
人口政策几番变 回首往事不如烟
看到两则关于人口的消息。一个是有关伊斯兰穆斯林人口的报道。
根据该报道统计,一个文化要想持续超过25年,每个家庭要保持2.11的出生率。报告在这个基础上表明,出生率1.9以下为不可逆转;出生率1.3以下为绝对不可能逆转。人口的衰减,直接导致文化的衰退。
人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了人,文化最终就会消失,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统计和数字是否科学或者真实,但是,人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还是知道的。
根据这份报告,整个欧盟31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仅为1.38。按照报告推理,几十年后,欧洲文化将不可逆转的消失,欧洲将不复为今日的欧洲。由此提到,欧洲90%是伊斯兰移民。以法国为例,法国自身出生率为1.8,而穆斯林的出生率为8!按此发展,39年后,法兰西将是穆斯林的国家。德国是第一个公开谈论该问题严重性的国家。德国人口下降已经无法停下来,此趋势已经无法逆转,2050年,德国将变成一个穆斯林国家。
谈到北美,加拿大人口出生率为1.6。美国也是1.6,但是加上移民,人口出生率正好达到2.11的最低值。1970年的穆斯林人口为10万,2008年已经达到900万,据说在30年后可达到5000万穆斯林人口。报道结尾担忧地表示,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不是我们子孙们生活的世界了。
上述报告,没有提到亚洲和南美洲。我想,大概因为在那里,穆斯林并不构成对当地人口的威胁。姑且不论这份报告数据和根据是否可靠,至少我们看到一个担心,一个西欧和北美白人世界的担心。
另一个是有关中国人口的报道。一篇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刺针》(The Lancet)刊登的论文称,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从目前14.1亿跌至7.3亿。无论正确与否,这个数字不能不令国人正视人口减少的趋势。
据报导,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至2020年的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是人口普查以来最低的数值。尽管自2011年开始,中国逐步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但人口增长仍然缓慢。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今日报告称,中国即使放开三胎,仍然不太可能遏制人口增长放缓,因为年轻夫妻,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夫妻,继续面临房价和教育费用飙升等高昂的生活成本,而且许多人还需要长时间工作。
据报中国领导人5月向党内领导层表示,人口年龄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求积极应对该挑战。
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正研究进一步放宽生育,并讨论在2025年完全取消限制的可能性,以解决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结构老化等迫切问题。有关政策可能在经济、出生率都处于低迷的东北地区实施,再推行至中国全国。
我们那一辈人“享有”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完结,返回头又到了鼓励子女们多生的年代,不是亲身经历,真是难以置信一个国家的政策竟然如此多变。如果没有当年的政策,按中国五十年代的发展,我这个年龄应该是第四代人都可以打酱油了。
往事并不如烟,是是非非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