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2021 周二 多云

窃听过程读人性 别人命运悟人生

偶然看到一部老电影,德国的《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直译是“别人的生活”。讲上世纪80年代的东德的故事。当时的整个东德社会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一位秘密警察奉命监听一位作家的生活。监听过程中,这位秘密警察内心的人性渐渐恢复,由忠于职守转而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继而改变立场,暗中帮助和保护上级要求他侦察的对象。

《窃听风暴》感人之处,是那位作家由开始时软弱,然后在反抗中找回了自己;窃听者在光荣背叛中获得了自我拯救。其中也描写了作家妻子被迫出卖作家后,不堪忍受内心的谴责而选择自杀的悲剧。她的死,其实更能震撼观众的心灵。

该电影上映后(2006年)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故事和表演都很好,我尤其喜欢影片的结尾。通常在看一篇小说、电影或者电视时,我会推测故事的结尾。如果跟我想象的差不多,我就会认为这是一个三流的作者或者导演,并戏称自己为“牛三导”。中国的电视剧很多都是这种“牛三导”导演出来的。

故事高潮过后,这位秘密警察为此事而葬送了自己的秘密警察生涯,他的余生将会以一个普通的邮递员身份度过。随后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国合并。作家重新恢复身份,了解到他家被监听的情况,并在国家档案室中找到了他被监听时的文件,发现了监听他的人——特工代号HGW XX/7,并且知道了是这位特工暗中帮助了他。

接着故事再怎么发展?我觉得后面这一段处理的比较好。作家找到了前秘密警察邮递员,但是,没有上前联系。为什么?一个小悬念。如果是我,大概会安排他们以某种形式相会,故事到此结束。又一个“牛三导”的作品!不过,当然不会这样了,要不怎么会拿奥斯卡奖呢?

两年后的一天,这位前秘密警察走过书店的橱窗,见到了推销作家新书《致好人的奏鸣曲》的广告。他打开了一本新书,发现在扉页上印有“致HGW XX/7, 真挚的感谢”的一行字。在感动中,他买下了这本书。当店员问他是否要将书包起作礼物时,他说:“不了,这是给我自己的”。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生活本身知之太少,并不太懂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多半是别人告诉我们的。等到后来,我们经历了各种生活的体验,看过太多的“别人的生活”,才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不管对与错,那是我们自己的。

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由不得自己。至于怎么领悟人生,怎么做人,则是每个人的责任,或者叫做命运。幸运的人,是那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完人生的人。


诗启蒙笠翁对韵 肉蒲团淫书窒欲

当代学习近体诗、词的人,应该都知道《笠翁对韵》,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我学习诗词韵律的初始,就是从《笠翁对韵》和更早期的《声律启蒙》入门。从一个对韵律一窍不通的初学者,开始学习“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慢慢有点入门。因此,知道了作者李渔的大名。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李渔不仅编辑《笠翁对韵》,还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和戏曲家。尤其是他还是《肉蒲团》的作者。这倒有点出乎意料。因为《肉蒲团》是本禁书,据说是比《红楼梦》、《金瓶梅》更为淫秽,自清朝出书后屡遭禁毁,至今300年矣。当下在大陆,似乎此书仍属禁书之类。

李渔,写“黄色”小说,似乎与写《笠翁对韵》的那位文学家和戏曲家身份不符?因为以前谈到这本书的人不多,所以有关评论读得较少。似乎看中国文学史,也没有看到讲《肉蒲团》吧?不过,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明人之小说》中写道:“惟《肉蒲团》意想颇似李渔,较为出类而已。”

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对黄色甚至红灯区,早就脱敏,见怪不怪了。恐怕在西方的性开放和性自由面前,一本《肉蒲团》,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倒是有些好奇。如今《红楼梦》和《金瓶梅》都看过了,想看看300年前号称“天下第一号淫书”到底是如何?于是在亚马逊买了一本电子书,不想竟然便宜得不要钱似的,才99美分。

《肉蒲团》是章回小说形式,一共20回。今天看了头两集,好像只是开头的引子。作者在前面声明,“做这部小说的人原具一片婆心,要为世人说法,劝人窒欲不是劝人纵欲,为人秘淫不是为人宣淫。”既然如此,为何又被称为“淫书”呢?且待明天细细看来。


06/21/2021 周一 多云

今日进入六月的第四周。昨晚11:32夏至(Summer solstice),我们进入夏季。今早本地(Tempa)的日出时间为6:33,日落将在8:28,是白昼最长时间(13小时54分钟)。不过,今天整天阴天,从一大早开始,直到晚上8:30,从游泳池回来,我们整天都没有看到太阳。

粽香鹅鲜庆夏至 台榭管弦试酒船


夏至,标志着北半球的夏季正式开始。同时也标志着南半球冬季的到来。这一点,在大陆人的生活和文化中是很难体会到的,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世世代代都没有反着过春夏秋冬的体会。虽然,在学习地理和地质学时,从书本上知道两个半球的不同,而且出国前,我就听说过澳大利亚在夏天过圣诞节,但是,那些都是课本和新闻上的消息,是从“有字之书”得来的知识,却从来没有“无字之书”所带来的亲身体验。

中国的再一次门开户放,相对于被列强大炮轰开的虎门要塞,是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后。这是中国自清末民初以来,真正地走向世界。在此之后,国民才真正开始了对世界另外一个半球的体验。国人开始踏上南半球的澳州和南美洲的大地,并在那里生活落户,才从实地体会到南半球的生活。

直到退休前后,我才好好地体验了一把南北两个半球的气候差异。在北半球的冬季去领教南半球的夏季,到过大陆最南端的和恩角和热带雨林的亚马逊河流。

唐代涉及夏至的诗很多,喜欢白居易的那首,尤其时前面几句描写,道得江南夏至筵席,香、嫩、脆、鲜,管弦美酒如在眼前: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谷歌夏至图标是一个浑身扎满鲜花跑动的小刺猬。

借着夏至来临得东风,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公司负责营运的“海洋自由号”(Freedom of the Seas)试航,终于顺利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港出发,一共搭载600名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志愿员工和公卫官员,将在旅途中进行防疫安全措施的仿真测试。

根据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列出的要求事项,邮轮业者在开放付费旅客登船前,必须开放仿真试航,或是确保船上所有员工及乘客的疫苗接种率各达到95%;皇家加勒比也指出,这次随行的乘客也包括CDC的官员。该公司全球船舶业务资深副总裁达接受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说:“我们找来全球最好的公卫专家,确保我们运行所有的安全及防疫措施。”

不过据该公司20日于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消息,虽然强烈建议旅客接种疫苗,但如未接种仍可选择“自费接受额外的新冠病毒检测”。

今年4月,我们佛佛罗里达州长向CDC针对邮轮业者提出的条件式营运提出诉讼,最终获得联邦法官的支持,裁定CDC应让邮轮业比照其他观光产业的模式恢复营运。据佛州政府的规定,业者不得强制向消费者要求提供疫苗接种证明,皇家加勒比也按规定运行。但其他从西雅图出发前往阿拉斯加的邮轮旅客仍需接种疫苗;包含其他预计今年暑假从佛州出发的邮轮航班也都陆续宣布,旅客必须提供疫苗接种证明,以符合CDC要求全船疫苗接种率95%以上的标准。

这次试航的“海洋自由号”行程为三天两夜,途中将停靠巴哈马群岛的可可湾;一名参加试航的志愿员工表示对这次试航感到相当乐观,他说:“我很确定,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海洋自由号(Freedom of the Seas)

哦,“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真的吗?说实在话,我也是期待试航顺利,而且,试航越早越好,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今后邮轮的真正运行。不过,结果如何,还是要等到试航结束吧。如果试航顺利顺利,待秋季情况好转,乘邮轮出行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末日五分钟经历 午夜龙捲风惊魂


当龙捲风过境佛罗里达时,佛州房屋受损所在地的发言人表示“无人受伤。我们很庆幸它是在日出后,而不是在人们午夜睡觉时来袭。”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的。芝加哥西郊昨夜(20日)午夜龙卷风着陆,灾情最惨重小区的华人住户郑冰说,来美国12年,第一次经历龙卷风“非常可怕”。他说,由于之前并没有预告可能会有龙卷风,全家原本要入睡了,手机警报声却开始狂响,第一时间他马上叫上妻子与孩子直冲地下室避难。

就在全家躲到地下室不到五分钟内,龙卷风就扫过小区,“当时整栋房子都在晃动,地下室墙上挂的画也应声落地”,他说,感觉很像置身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最强的风势大约持续了约五分钟,“然后可以感觉平静不少”,郑冰赶紧先上来一楼观察,“自己房屋前后似乎没有太明显灾情”,没想到走到二楼时,发现邻居直径约一呎的大树连根遭拔起,刚好倒在他的房子与门外停的车子中间。附近邻居有的屋顶被掀翻,有的墙壁吹走一半,很庆幸家里只有一片窗户破损,还有车库门有些被吹歪。仔细检查后,还发现房子的侧墙也被异物击中两个洞。

人一生中,将会面临无数的未知,龙捲风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碰上了也未必是坏事,中国人常有“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的心态。除了居安思危和福不忘祸以外,即使碰上了灾难,也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件。

不过,平常多做善事,多动善念,说不定幸运之神将会经常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