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周六 晴

清晨的雾中散步,行人不多,林中听不到鸟叫,白茫茫一片流动着的奶液。一团团微带凉意的雾气扑在脸上,掠过身旁。平日明亮耀眼的路灯,奶液中显得娇柔无力,似有似无的闪烁迷离。仿佛正走进一个童话世界,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摇荡出去的手臂也隐约在朦胧之中了。


东部隆冬犹盛夏 中西肆虐龙卷风

周六,小丫头走后的第一天,日子开始恢复常态。上午照例到农贸市场买些时鲜蔬菜瓜果,没有小丫头在身边走来走去,仿佛集市的玩具都褪色得没有吸引力。匆匆买了一些蔬菜,就往回返了。第二站是好事多,照例是蛋奶鱼等等。只有两个人,购物车上显得空落落的。

烤培根鸡肉卷 Chicken Bake

购完物,肚子有些饿了,不出好事多的门,就在里面随便来一只的“亲民”热狗套餐(老一套),领导点了一只烤培根鸡肉卷(Chicken Bake),外带浆果冰沙(berry smoothie)。然后,坐在好事多的餐饮区,一顿中午饭就这么解决了。领导再也不为做五个人的饭菜发愁费神了。二人世界,自有其方便随意之处。

回来开始清理小丫头走后留下的一摊子。上次来,小丫头还不太懂事,让她把玩完了的玩具收拾回去,有点勉强。这次不同,你跟她讲收拾玩具,她明白你的意思,有时会顺顺利利地收拾干净她铺开的一摊子。有时却要一再地催促,甚至要提高声调,以引起她的重视。多数还是姥爷跟在屁股后面捡起来。

从本质上讲,不提醒,她是不会收拾自己摊子的,也算是天生如此。如果从遗传基因上讲,她的爷爷奶奶也是不讲收拾屋子的。她的爸爸完全继承了爷爷奶奶的衣钵,她至少有一般的基因是属于自由随意的。她的姥爷姥姥,只有一半是爱整洁的,从老一辈上看,妈妈这边就输给爸爸那边了。她的妈妈再做清洁何整理屋子这方面,比她爸爸要强一些,她有拿起吸尘器何洗洁净清理房间的时候,我没有见过她爸爸动手干过这方面的事情,虽然,她爸爸做饭比以前大有进步。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基因将以4:3的比例,完胜那个独木难支的爱清洁的1/4。要想指望那微弱的力挽狂澜,以目前的表现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的玩具太多了,走的时候带不走,有些她在三分钟的热情后已经置之脑后了,所以要清理准备捐献给需要的人。再就是人长大了,她曾经用过的吃饭的高椅,折叠手推车、三轮车、还有儿童车椅,也需要擦洗干净准备捐献或者送人。我是希望能够物尽其用,不要浪费可用的资源。

其次,就是整理各个房间。虽然我们每天都会讲用餐地区早中晚打扫三遍,仍然需要全面清洗。我们习惯每周各个房间打扫一遍,小丫头来了三周,也没有做一次全屋范围的大扫除。餐室是首当其冲的,其它的都不急。正如有人讲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清理打扫屋子又不是什么“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之争朝夕”的事情。就如愚公移山,做一间,就少一间。反正房子是不会再增多了。

忙了一下午,天色将晚,赶紧去游泳,以免天黑蚊子咬。

晚上,休息,不再干活。多时没空看的电视打开,接着看一部没有看完的连续剧,一口气看到12点,恶补。


觉得近来气候有些反常,佛罗里达这周末高温天气,仿佛一下又回到夏日。但是,美国中西部,在昨晚和今天清晨,却连连遭逾40个龙卷风袭击。一时间造成至少94人丧生、数十人失踪。另外还有多座城镇被毁,灾情最惨的肯塔基州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伊利诺州亚马逊物流中心仓库遭龙卷风吹垮。

肯塔基州长11日说:“这是肯州历史上最严重、最具破坏性、最致命的龙卷风事件,我确信死亡人数可能上百人。”侵袭肯州的龙卷风在地面上移动320多公里,是有纪录以来行径路线最长的龙卷风之一。目前全美纪录最长的龙卷风是1925年的352公里,造成695人丧生。

在其他受龙卷风袭击的阿肯色、伊利诺、密西西比、密苏里和田纳西州,至少有13人丧生。搜救工作现仍持续进行中。

拜登总统11日下令全力协助救援,并形容这起天灾是美国史上最大龙卷风暴之一,“这是个悲剧。我们仍不知有多少人丧生,也还不清楚破坏程度。”

让我们为无辜的罹难者祈祷哀悼。

2021年12月10日 周五 晴

又是大雾天气,几乎连续了一个星期。中午,热得跟夏天一样,温度竟达80多华氏度!

细菌渺渺何善恶 聚散匆匆终有时

终于,离别的日子到了。吃完中饭,下午一时许,小丫头一行启程回纽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几周一晃就过去了。不过,这次,明显看到小丫头有许多进步。越来越懂事,越来月会表达自己。在越来越长大的同时,她对大人的依赖也越来越少了。不过,在看到她成长的同时,也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消失着。

想到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而没有结论的人性问题。人们对于人之初,基本分为性本善和性本恶两大阵营。两派各有说辞,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近来看到一个生物学家谈疫情和病毒的关系。他从微生物细菌的显微角度着手,认为人体不过是一堆细菌的组合。在病毒细菌研究的层面,其实在最底层细菌本身并无所谓对错善恶之分,它们并没有人的那种精神或者道德的判断和选择,它们只是简单的为了生存而生存。至于会不会促进人类的健康或者导致人类的死亡,它们是不知道也不会考虑的。于是,这位生物学家认为,其实人的本质也是如此,归根到底是自私的。他避开了道德层面好与坏的争论,认为人本质就是在细菌要求生存基础上的自私。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看法可以归属于人之初性本恶之类。但是,他认为,自私并不坏,是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必须。

也许,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的,不能不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已经不再是细菌简单的物理组合和叠加,人类已经在这些基本元素上经过化学变化,进化到一种有思想意识的高级生物。人是有判断力和能够选择生死的一种灵性动物。他们可以为了某种思想、理念而努力拼命生存。人也可以为此选择放弃生存而死亡。这就是人之所以不同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地方,是那位生物学家从简单细胞的观察上所不能得出的推论。也许他在细菌的森林里走得太深,已经看不见人的森林了。

从观察小丫头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她在这个年龄段的主导行为是成长中所必须的索取,如喝奶、吃东西等等,也可以说是以“自私”为主的阶段。但是,即便在这个阶段,她也开始被社会要求“给与”。比如,电视节目会教小朋友,有玩具和食品要跟其他人分享(share)。在学前班的课堂中,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她都已经开始了解并实践这个分享和给予的意义,开始进入一个做“人”的角色。

在晚间散步时,她自导自演的游戏,很大一部分是在表演分享。比如她会在一个虚拟的商店中购物,做出付钱,取货的动作。然后,把虚拟的冰激淋、饮料、糖果分享给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她还会事前征求意见,在得到你所需要的口味后,购买你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服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在虚拟的分享过程中,十分慷慨。大概是因为虚拟的资源可以说是无穷尽的。但是,我相信她在分享的游戏中得到某种满足。不管怎么说,这种给与和分享的游戏,是会给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她不在乎的东西,比如她有一大堆绒毛玩具,如果你要一个,她会很慷慨地与大家分享。但是,她喜欢的东西,她会有条件的跟别人分享。假如她手上只有一块巧克力,你要跟她分享,这时候“给与”对于她,将是一种很困难的抉择。这种情况下,多半她是不会跟别人分享的。有一次,她手拿一颗糖,当大人向她要时,她赶忙把糖放进嘴里。这里,可以看到那些“细菌”自私的影子。

但是,如果她有两块巧克力,情况就会不同,你就有可能跟她分享。当然,分享过程和先后,还涉及到简单的“关系学”。如果是妈妈要分享,小丫头给的可能性最大。爸爸要,就次之。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就没有份了。问她为什么?她说不喜欢小朋友。看来,她在幼儿园并不开心,跟许多小朋友差不多,不愿意上学。她还不知道,长大了,讨生活比上幼儿园更不开心。

这也可以说明,在物质丰富,“自己”拥有和所得不会收到影响,也就是保障了自我生存的必要条件下,她还是愿意分享的。也就是说,将来,她有可能分享她她认为可以分享的拥有。总比那些一毛不拔只进不出的人要强吧!头脑中不禁出现纽约的地铁中,小丫头将一纸钞票扔进一个琴盒;掏出袋中的零钱,放到残疾人的身边;在某个慈善活动捐款……从给予中的得到大自在。

在动物世界里,我看到非洲的狮子在捕获到猎物后,狮王一般都是最先开吃的,别的狮子先在一旁等待。谁要是不服敢于上前去吃,狮王上去就是一阵撕咬扑打 , 将其赶开。等到狮王吃得差不多了,才轮到狮群的其它成员进食。动物世界讲的就是“自私”,还有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狮王吃饱了,让其它成员进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分享。当然,如果这时一只野狗想来分食,那也是不行的。

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应该是古人云:“融四岁,能让梨”。或者像小学课本上“一代干粮”的课文。讲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过草地时,一个叫做谢益先的红军战士,路上看到母子三人没有粮食吃,就把自己的一代干粮给了那位母亲。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但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与了别人。自己每天吃野菜、喝凉水充饥。最终在长征路上“先走一步”。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相信,类似这样的事情一定发生过,并且还将会发生。这种人性中的善良,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些“细菌”肯定不可能也不会有这种行为的。

送走小丫头后回到屋里,生活又回到原来轨道,一阵轻松的感觉。然而,屋子里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小丫头无处不在的声音和身形,随着车子走了。一段热闹、快乐、忙乱的日子,立马就只剩下逐渐降温的回忆。不要总是埋怨时间的无情。其实,时间还是有情的,不是刚刚才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吗?

晚间又恢复游泳。又体会到潜入水底世界的温柔,汤池的热血沸腾和浑身酥软。

天黑得早,热腾腾的身子一上岸,就在昏暗中被蚊子在背上叮咬了四个大疙瘩。这恐怕是“细菌”自私本能最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