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 周四 晴

每天早上大雾天气,有一个星期了。云雾笼罩整个小区,就像白色的屏障,仿佛掩盖了自然界变化的奥秘。正如古人诗中云: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林中宿禽啭木散,山远泽深一苍然

这样持续的大雾天,到佛罗里达来后,还是第一次注意到。不知道是否以前也有,很可能在该看的时间没有看它们。通常早上六点多出门,到七点多都可以看到大雾迷蒙。八点以后,地面气温上升,雾就开始消散。十点钟,太阳开始发威,此时,雾就散尽了。

从去年疫情到现在,我们一直都是六点半以后出门,因此近来常常碰到大雾弥漫。刚来那阵子,早上出门较晚,通常都是太阳高照才出门。即使有雾,有可能都错过了。记得在马里兰州居住时,有时也可以碰到大雾,但是,通常都是一两个早上,很少有这种连续一周大雾的情形。


晚上散步,小丫头还是跟以往一样,指挥着大家一起去。这个大家包括爸爸妈妈姥爷姥姥。有时候我手头的活儿没有忙完,小丫头会坚持等在门外,不让其他人先走。等我手忙脚乱赶出来,除了感到小丫头坚持让我成为团队的一员,“一个不能少”的荣幸,还有一种被人久等的歉意。

等到我出门,小丫头才问道:“大家准备好了吗?”我慌不迭赶紧回答准备好了。然后,她就i指挥大家一起跑,她在后面登着快速得,口里喊着:“我来追你们哦!”快速的赶上来。一会儿又叫大家停下来,说是前面有“红灯”,“危险”;然后说“灯黄了也不能走。”一直要等到她亮了“绿灯”,大家才能继续前行。一会儿又是停车标记(Stop Sign),大家又得停下来。黑暗中,她的那辆快速得小车闪着红蓝色的警车灯光,看着她在车上又挥手又喊指令,指挥众人时停时跑,也不知道是谁教给她的。是在学前班老师教的,还是她自己自学成才?

问起小丫头妈妈,她在纽约是否也这样?回答说,那时候只有爸爸妈妈,一般都是一起走,很少会等其他人。听完回答,我感到这孩子长开始有组织头脑了,具备党孩子王的一些特征,让大家都服从她的意志。而这些,都是我童年所所缺乏的。我在家里是老幺,家里的事情,小时候从来轮不到我做主。因此,即使在发小和同学们中,我也没有养成当头负责的习惯。唯一的“领导”官衔,是小学高年级当过红领巾的“一条杠”小队长,手下管着十来个跟我一样的小毛头。小丫头这么小,就开始指挥我们这些长辈们。不过这种自我膨胀,还是隐隐让她的父母感到有些担心。

现在,她的骑术已经算得上是娴熟了。不仅速度快,常常一口气登上几下,马上把大伙儿仍在后面。而且,在车子行驶中,要么,一只腿立在车上,另外一只翘得高高,上下晃动;要么,另一只腿也站在踏板上休息。有时候,在后面看着她得小车灯光在暗夜中摇摇晃晃,真有点儿替她担心。

洗完澡,喝牛奶,吃点小点心,就该睡觉了。小丫头对这一套程式已经非常熟悉。但是,近来她玩性很大,到时候都不愿意睡觉。一到喝奶时,就要讲条件,譬如问:“喝完奶,还可以干什么?”意思是要讨价还价,要一些平时“限量供应”的紧俏商品,如一天一块巧克力,一次冰激淋,一份马卡龙。可能是她爸爸妈妈为了哄她睡觉,总要用“胡萝卜”来甜她一下。多半,小丫头都会半推半就得吃完点心,就去刷牙。

大概是知道要走了,爸爸妈妈晚上一直都在忙着收拾行李,我们就“悄悄”放纵她一下。今天,她吃完了点心,又格外要了一份冰激淋。其实晚间吃甜食,尤其是冰激淋,我认为是不好的。她也兴奋起来。当要她去刷牙时,她已经用完了讨价还价的所有籍口,她竟然说到:“刚吃完东西,不能刷牙!”。

虽然这话的逻辑性不强,因而也就没有说服力,但是这个句型,一定是从类似平时告诉她“刚吃完饭,不能跑步!”套用而来,语法没有错误。所以,听起来似乎也挺顺耳的。只是她为不去睡觉,又找出一个似乎很响亮的”理由“来,不禁令大人吃惊,又感到莞尔。

终于,好说歹说,小丫头睡觉去了。想起朋友有两个孙女,她们每天晚上到时候都会自己去睡觉。就跟小丫头中午睡午觉一样,自己躺在床上,不再需要大人陪着。我在门缝中看,她睡不着,就自言自语,直到睡着。是不是中午时在学校训练出来的?但是,晚上在家里,就有些迁就她,还要讲故事。相信朋友的孙女也是被朋友的儿子”训练“出来的,到时候就习惯自己躺着睡觉了。看样子,要培养“良好习惯”,还是需要“硬”下心来。小孩子按时作息,对家长来说,当然省许多事。但是,是否会因此牺牲掉一些亲情,过早磨蚀掉孩子的天性?

或者说,各有利弊,视各家各人的孩子而定?


2021年12月8日 周三 晴 大雪

奇怪,今天醒来特别早,5:30就醒来,比平常早醒至少一个小时。不是时间转换的日子,怎么会这样?难不成是大雪时令的原因。

出门后,连续几天的大雾尽消,苍穹又是一片湛蓝,唯有天边有些许灰色的堆积,像远山的轮廓。空气干燥又清新,将又是一个热天,丝毫没有大雪节令的气氛。


泥土真金各其用 功夫一到事自成

小丫头虽然不上学前班,可是日子也不能稀里糊涂地混过去。开始让她学写字母和数字。以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不太同意那些刻意的“早教”。字母和数字这些基本功,早晚都会学会的。据说,小丫头学前班本学期的要求,小朋友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如今,小丫头已经会认识26个字母,知道拼写自己的英文名字,基本上也可以爬出几个蚯蚓般的字形来。

看到电视上有些“神童”小朋友,智力发育超前,像个小大人一样,能背诵许多诗,演算数学题,我想应该是个别现象吧。如果观察到孩子的确发育到一定程度,当然还是要因材施教的好。大体上,像她这样的年龄,还是放养为主。吃饱喝好玩好,看她对什么有兴趣,通过讲故事,了解周围的事物。真正学习书本知识,还是不要着急。

小丫头在她这个年纪,比我要强。除了能够认26个字母,还能数数到100。两岁时,我就发现她的记忆不错。随便问她一个音响图片玩具,如火车、汽车、飞机等等,她都能准确的回答,并且很快地按下那个音响键。我测试过几次,都是如此。现在,已经从具象(图像、音响)开始到抽象(字母、数字、算法)阶段过渡。

我三岁在幼儿园的小班,那时候的智力发育如何,自己是记不得了。只好晚上在梦中问问天上的老爸和老妈吧。记得在幼儿园学过个位数的加减法,学过拼音字母。真正的学习大概是从进入小学和开始的。好像没有什么困难,很快就按部就班地进入了状况。

那时的我们,跟现在的孙子辈相比,虽然生活简单,好在学习压力不大。没有各种补习班、也少有特殊兴趣培养。平行地看来,也许没有他们见得多,知识面广,发展全面,可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应该比他们高,现在回忆童年,我们的童年时光多半是幸福。

记得当年她妈妈上小学时,快六岁了,拼音字母还不过关,记得常常读错”b”和”p”,作业本也是灰乎乎的涂满了橡皮痕迹。相比之下,隔壁邻居和同学们的孩子,那些同年级的男生,似乎都比她开窍要早。对于女儿的成长,我只是保驾护航,并没有在学习和业务上对她开小灶。在小学班级上,她似乎从来都没有名列前茅。没有想到她竟然从零开始从美国学校开始学习英文,然后竟然成了学校里的三好学生(Honor Student),并代表学校出外参加比赛。真正的学习考验是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那些课程。而真正的社会考试,是她一路自己奋斗,直到今天在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任职。

小丫头喜欢看电视。上次来她喜欢看的是些幼童节目,特别是童谣和小动物唱歌的节目,那是开始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阶段。这次来,爸爸妈妈有规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平日里,白天我们多办带她到外面去玩,上下午各一次。近来,姥姥有些感冒,另外急着给小丫头织毛衣,所以室内的时间多一些。于是有时候就让她看儿童节目。

去年喜欢看的节目基本上都不看了,说明她成长了。这次,她迷上了一个叫做“数字方块”的英国幼儿教育节目。讲的是由一个到五个不同颜色的方块,分分合合,加加减减,组合(计算)成为不同的数字方块。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看懂了节目的意思,反正她就是喜欢。可以从她会紧盯着频幕,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紧张的状态看得出来。这些游戏般的节目,大概可以零零星星记住一两个算法和结果,经过时间的潜移默化,直到有一天,她开窍的时候到了,她会恍然大悟。

有些东西是即刻学会的,如她看到一个新事物,问了是什么,得到答案,她就会很快记住。比如,给她吃了一种没有吃过的饼干,那种五颜六色的法式小圆饼马卡龙(macaron)。她喜欢吃,以她目前的接受力、理解力和记忆力,一下就记住了马卡龙。晚上睡觉前,喝牛奶,还询问是否可以来一个马卡龙。

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是我的放羊理论。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就会发光。是泥土,就可种粮。人各有命,也是我大半辈子人生历练后,才认识到的一个常识。要不然,怎么说人活了一半以后才能“知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