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 周五 晴

记得看过莫言的一篇文章“在大家都哭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别人不哭”。把这话引申一下,是否可以成为“在大家都过节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别人不过节”,或者”在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别人不高兴”,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有雅量和能宽容的社会。雅量和宽容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以上是我对昨天中国某些地方禁止过洋节的另一番感想。同时还感到,世间之事,有人高兴有人愁,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正是如此才是正常啊!原来还是自己没有看透,“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疫苗接种实有效 面对疫情看个人

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保守派名嘴欧文斯 (Candace Owens) 采访时,谈到自己总统任期内如何以“惊人速度”开发疫苗并与私营制药公司合作。他说:“我出了三种疫苗,每个都非常好;不到九个月就出了三个,本来得花5到12年”。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按道理说,这是一个国家总统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人们期待他应该做得更好一些,但是,无论如何,美国人民在这一点上应该感谢特朗普的。

针对欧文斯的质疑:“在拜登领导下,今年接种疫苗的人比你那时多。但是,今年有更多人死于新冠肺炎。”特朗普立即反驳欧文斯表示,“哦,不,疫苗是有效的,是有些人没打。那些病得很重然后住院的人,是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特朗普继续说道:“疫苗效果非常好,就算你打完之后染疫,状况也很轻微。打了疫苗就不会死。”不过,特朗普也向欧文斯强调,尽管疫苗接种有效,他反对“强制”接种疫苗和“强制”戴口罩,称“人们必须拥有自由”。

特朗普接受欧文斯采访的片段,23日被白宫发言人莎奇(Jen Psaki)推文转发,她同时写道:“想在此呼应前总统特朗普谈到的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平安夜前夕快乐,去打加强针吧。”白宫发言人还向媒体表示,拜登总统21日赞扬特朗普,是彰显特朗普向许多美国人发出重要信号,表明打加强针的重要性。拜登公开表示,“多亏上届政府和我们的科学界,美国是最早获得疫苗的国家之一。”

对此,特朗普当晚对此赞扬表示“惊讶”和“激赏”;他还说:“你知道,这是头一次⋯⋯所以我现在很难过分批评(拜登)。”

突然间,我觉得在卸下总统的光环后,人们好像看到特朗普老头倔强直率面目下还有可爱和害羞的童真一面。更加让人相信,人,是多重性的,基因,是复杂的谜。


武汉是2019年12月23日封城。巧极,两年后的同一天,西安在2021年12月23日封城。

西安感染者不过几百人,我们佛罗里达上周近3万人的感染病例。佛罗里达不但不封城,相反,还恢复了曾经一度停止过的邮轮业务。据“迈阿密先驱报”昨日报导,一艘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邮轮“海上冒险号”(Odyssey of the Sea),最多可容纳5500名乘客和1600名船员,从佛州启航几天后,有55名完全接种疫苗的船员和乘客感染新冠肺炎。

不知道此次航行船上到底有多少人,粗略估计就按1%的比例吧。不得不佩服那些为了“自由”而出行的美国人,和他们敢于拿生命去冒险这种精神。免费送你一张 “海上冒险号”的船票,你敢上船吗?


平安夜静谈圣诞 浪漫现实信则灵

平安夜,社区安安静静的,跟平常一样。残月夜晚基本上是看不到了,要等到清晨才看得到。一弯残月崁在头顶上的天幕上,太阳出来,金光照着月亮的银白,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日月同辉吧。黑夜中,处处闪耀着各家各户的圣诞灯火,尤其以社区俱乐部为甚。远远就可以看到俱乐部通道两旁高大的棕榈树的光亮,前面的是黄色后面为蓝色。

今晚应该没有人到俱乐部去锻炼。不料到门前,竟然看到两个人在灯下打匹克球。健身房不出所料,空无一人,一排排的健身器材无精打采的,似乎也想放假休息。我们老一套的半个小时锻炼照常进行。这个时辰,人们应该都在家里聚餐,聊天和看电视节目。

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餐。中午熬了一锅清炖萝卜牛肉汤。用米粉做了一个清炖牛肉粉,外加烤鸡腿和卤鸭爪。晚上蒸了一笼汤包,同时蒸的有玉米面和白面混参的袖珍小馒头,两个还比不上原来食堂做的一个馒头,还有玉米棒子和红薯,一顿土得掉渣儿的农家饭菜。

微信群里却不平静,屏幕上是满满的红色号码,到处都是问候!满眼都是祝福!想到几年前的平安夜,前总统特朗普参加“追踪圣诞老人热线”活动,当时他接起一通7岁儿童的电话时,问孩子相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随后大嘴一张说,“7岁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儿童非常少数”。结果遭到网友痛批,说是打破孩子圣诞幻想,毁了孩子的童年。

其实,特朗普讲的话,并非没有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曾经提出,从7岁开始,小孩会进入所谓的“具向思维期”,虽然难以抽象思考,但面对具体事物已经开始有初步的逻辑和批判思考能力。大概正是这个能力,让他们注意到圣诞老人故事里的矛盾所在,也从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知道,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

早在1897年就有记录,一位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亚曾写信给纽约《太阳报》,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圣诞老人?”对此,《太阳报》在1897年9月21日专门发了一篇社论回答。执笔者写到:

“圣诞老人确实存在。

你见不到的世界里有一层布障,即使世界上最强最强的人也拉不开。只有我们的信仰、幻想、诗歌、爱、浪漫才能推开那层布障,让我们看到至高的美丽和光辉。”

这篇社论后来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社论”,为所有人解释了一切节日存在的终极意义——节日所承载的浪漫主义想象是爱与善的集中体现。

在我看来,生活中不可以没有浪漫主义想象,就像今天,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圣诞的故事,大家都来欢度这个节日,这个故事产生的节日至少可以让大家感到快乐。但是,过完了节日,大家就会回到现实中来,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是苦辣酸甜味道的现实主义。小孩子,即使不是7岁,而是8岁,终究会知道世上没有圣诞老人,这是大人们“善意”的谎言。

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我既不用谎言掩盖事实,也不会打破他们浪漫主义的“圣诞幻想”。我会用反问句来回答:“你认为呢?”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不管他们回答是有还是没有,都加以肯定。因为他们的回到代表了他们当时的认识能力,正如中国一句老话“信则灵”。而他们的问题终将被现实所解答。

时间无声无息向前,平安夜到了。继续向前,是圣诞节。再向前,就跨过2021年。然后,无声无息向前、 向前 ……


2021年12月23日 周四 晴

北风过后,乌云散尽,又是个一览无云的蓝天。气温还未回升,早上出门,手可以感到冬夜未散的寒气,不由自主地卷缩在袖筒里。口里呼出一口长气,眼前不见丝毫的水雾,说明温度不是太低。


明日就是圣诞夜,一年不觉过得太快。近些年,国内也开始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和平安夜。听说主要是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加上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于是乎,在一些人眼里,觉得这些外来的洋玩意儿,竟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传统文化遭冲击 中华禁止过洋节

在网上看到一则广西省某县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禁止过洋节的通知》。据称,根据上级文档精神,县教育局决定禁止师生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类“洋节”庆祝活动。如果有单位和个人开展此类庆祝活动,要与县公安局国保大队联系。

据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昨日(12/22)回应,网传文档属实,是系统内部文档,被人放上了网络。此次文档只针对平安夜和圣诞节,不针对其它西方节日。(可能是其它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尚未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据县一家幼儿园工作人员说,幼儿园已经接到了相关通知,将会严格执行上级要求。从前几年大陆中央下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文档后,幼儿园就已经不过西方节日了,平时活动都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如冬至日会组织学生一起体验包饺子、一起吃饺子。

看样子,县教育局文件中“根据上级文档精神”和幼儿园提到的“中央下发弘扬传统文化的文档”是确有其事了。由于在海外多年,不知道“洋节”是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说句实在话,我在海外这么多年,几乎天天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里,被西方文化造成极其“严重的冲击 ”。但是,我仍然把过春节看作是一年里最大的节日。即使碰到春节那天是工作日,自己都会请假一两天来过这个传统节日。尤其近些年,在马里兰州(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州)的中国人已经自成小气候。每逢春节,各种中国社团,大陆台湾、两岸三地的中国人,以学生联谊会、中文学校、各省市同乡会的名义,都会热热闹闹地搞表演和庆祝活动。舞台从中学场地,到地方剧场,甚至到过著名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从年前开始到正月十五,每个周末的两天,我的日程,包括主持节目、舞台布置、灯光音响,都是安排得满满的。我的感觉是,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节没有受到冲击,尽管海外一直都在过洋节。因此,一些中国年轻人和商家过个“洋节”,是否真的能够“严重的冲击”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对此不得不产生疑问。

另一个问题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全都是坏事吗?

前几日聊到五四时期西方的钢笔对中国文化的象征毛笔的冲击,还有当下电脑手机对人类书写文化的冲击,用“严重”来讲恐怕还是轻的,大概是颠覆性的冲击吧。我们中华的文化因此消亡了吗,应该是在钢笔的更换中越来越繁荣昌盛了吧。我们中国文化中有多少是泊来品,多少是正宗中国货,谁能分得清?难道我们真的还要返回到胡服骑射前的汉服中去,在长长然飘飘然的衣袖中保持中华国粹,而放弃西方自蒸汽机发明以来带来的文明和文化?

类似的情况还有,11月26日是感恩节,有微博网友发帖称,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内一宿管阿姨在感恩节当天为表示感谢,送学生糖果,却被一名学生威胁要举报她公开搞“洋节”活动。有国内网友说:阳历、星期、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新年是不是也要废弃?文化自信呢?咋这么脆弱,跟文化大革命似的。

中华文化不就是因为向来海纳百川,才会一直蓬勃发展延续千年吗?好的东西自然能兼收并蓄,不好的东西也会在大浪淘沙下自然淘汰。中华文化,气势磅礴浩荡,从不惧怕什么外来的东西。在美国,以及世界上一些其它国家,很多地方都接纳了中国的春节,有的地方和学校,已经把中国春节当作地方的节日,放假一天。看起来,似乎倒是那些县教育局和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太没有咱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底气了。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 西安定将战胜疫情

武汉封城后,已经快两年没看到近乎封城的举措了。昨日(12/22),著名的”千年古都”西安市在下午突发宣布,从23日零时起”全西安封闭式管理”,将近1300万人就地进入封城停机状态。今天(12/23)中午中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也已经取消所有航班。

虽然西安市官方强调这是”封闭式管理”,避免使用“封城”一词,不过在中国社群网络上就已经大量同步出现替西安加油的宣传图样,大大写着“西安封城”的字眼,同时西安各地民众抢购物资的情景、或紧急冲向医院做核酸检测的应变,一时之间变成微博和微信上的疫情热搜话题。

西安为何突发一夜封城?根据当地政府的说法,约从15日左右西安本土病例突然增加,到21日的单日病例来到52例,尽管就绝对数字而言,比起美国一个州,比如佛罗里达,一天的感染病例来得轻微,但西安短短几天内就快速累积病例破百人,且官方至今仍无法清楚掌握这一波疫情的传播链和感染源,更兼随着跨年元旦与年节返乡的繁忙预备,才让地方政府神经极为紧绷。

而官方媒体《中新社》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就在22日发表一篇专文“拷问西安疫情,千万人口重镇应急表现何以如此”?重批西安市防控失误引发混乱。该文除了指责西安市当局无法查清传播链之外,大规模排查做核酸检测却造成系统崩溃当机,导致已经采集的样本全数作废,民众无所适从的混乱,直指是最后疫情溃堤的失败原因。

希望中国以其连续两年抗击病毒的经验,能够尽早地控制局面。

不安中,说一句“西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