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 周三 晴

从今年开始,美国经济历经新冠疫情打击后逐渐复苏,各种物价却一路走高。物价高涨在各个方面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这次的通货膨胀可是超过平常的涨幅。据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今日指出,整体而言,今年物价较去年增加5.4%。

坏消息通货膨胀 好消息调社安金

工薪阶层可以随着工资调正和其它福利而弥补通货膨胀。但是我们这种退休老百姓怎么办?大多数退休人员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是政府发放的社安金。

今天(13日),社会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宣布,从2022年开始领取金额将调升5.9%,创下近40年来最大调整幅度。退休劳工每月领取的社安金支票,平均金额将由目前的 $1,565调整为 $1,657。过去10年前,社安金调增幅度平均约为1.7%。

大约7,000多万美国民众,都将因为这波社安金生活成本调整(cost-of-living adjustment)而受益。据社会安全局数据显示,领取社安金支票的民众有6,400多万,还有领取社会安全补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的民众800万。

华盛顿邮报报导,专家指出,数以百万计的老年人实际领到的社安金支票金额,可能比预期中的数字为少,因为联邦医疗保险的看诊保险保费是直接从社安金支票扣除,并以老年人收入做为计算标准。还不知道联邦医疗保险的涨幅是多少?如果提高太多,那真正到手的补贴就更少了。

以前曾经提到,今年汽车保险费半年就上涨$100,水电每月上涨$50-70。仅此两项一年就上涨$1,000。加上生活必需品(食品、日用百货)的上涨,这种5.9%的涨幅哪里就够补贴?不过,聊胜于无,社安金的上调多少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今天的《往事回想》,送来三年前外孙女的照片,和几首小诗。

当年,当孩子的妈妈这么大的时候,我在忙什么?在想什么?似乎都记不得了。只知道那时顾不上仔仔细细地观察孩子的成长,自然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这,勉强就算是补给孩子妈妈的吧。

满月时的外孙女

《流星》

你那来自星际的
嫣然一笑
停摆了
宇宙洪荒黑洞的衰老
叱诧中
我生命之火重又燃烧

为了
流星再现
我愿
燃起千里狼烟

《忙乱》

多想让你睁开
清澈明朗的眼睛
看看奶瓶上
老眼昏花的刻度

多想让你停下
四处挥舞的手脚
把你套进
怎么也扣不好的成长衣裤

颠颠的手忙脚乱
我高兴
在你
嘹亮的哭声里

《啼哭》

张着小嘴
你奋力地
大声啼哭

音色丰满而优美
音域宽广且嘹亮
尤其在中音部

是让世人
知道你的存在
还是饥渴
在呼喊母乳

不管是为了什么
那都是生命
在尽力呐喊
人之初

每一声啼哭
就像一根
嫩叶在颤抖
婆娑拨弄我那
苍老的大树

让余荫在枯衰中
为小苗遮雨挡风
直到老树倾倒

新芽面对雨雪风霜
独自成材
沿着自己的路

哭吧
让一声比一声
更加响亮

可否
允许我
加入合唱

以你的纯真
和我的成熟
去演奏四季田园交响

虽然
此刻的我
是熟透后的沙哑

想当年
我的第一声
应该不比你差


2021年10月12日 周二 晴

有人总结,人老了特征之一,就是爱回忆。我发现,除了这是一个事实以外,更说明了一种必然。就跟人老了,身体各部位会衰竭一样,人生经历一辈子的东西,由于脑子里的闸门开关不灵,一触碰就会稀里哗啦地流淌出来。

见虱子前事不忘 谈教训后事之师

这不,近来闲读时,看到这么一段文字。作者在文中用第一人称,讲到:“去年春节前夕,我和我的几个朋友去看他,第二天朋友打电话很尴尬问我,去了朱老先生家后,身体有没有异常反应?我说怎么啦?他说他全身都是被虱子咬过的斑痕,现在咳嗽,全身发痒。原来,老先生家多年没有打扫卫生、太脏了,生虱子了,他们都被虱子咬,皮肤上的小肿块,痒极了。”

看到这里,不小心触碰到半个世界前的一段往事,并且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结论。

那是1966年的WG期间,我在全国大串联中去了上海。去的时候身上干干净净,回来却长了一身的虱子。

当时,我们住在离外滩公园不远的一个单位接待站里,那是上海繁华地带中的一幢大楼。由于串联的人多,我们住在大楼一间大厅里,晚上就睡在用干稻草铺的水泥地上,同睡地铺的还有一伙东北来的红卫兵小将们。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东北的小伙子们晚上睡觉不穿内衣,光膀子就钻进被窝里。开始也不觉得什么,就是觉得有些奇怪。可是过了不久,我们武汉来的人个个全身发痒。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蚊子咬过发痒的经历。但是,那时已经是十月中下旬,周围已经没有蚊蝇。后来,不知道是谁发现,那是一种叫虱子的小东西。

虱子不像蚊子,咬人之前要嗡嗡地发表一片议论,好像骆宾王讨伐武则天檄文那样,“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咬之有理!

虱子也不像蚊子采取空袭色手段,叮咬人体皮肤裸露的部分。它们不声不响地潜入贴身衣服,然后畅通无阻地在身体任何部位下手,让人防不胜防。虱子吸血,取之有道。

上海,诺大一个十里洋场,要说“洋”,那可比我们武汉洋多了。怎么可能有虱子这种“小瘪三”呢?我们一致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那伙光着膀子睡觉的东北小爷们“过”给我们的见面礼。

今天,当我看到上面那一段叙述时,我发现,当年的结论未免有失公允。

上面那段故事的发生地点就在上海,而且就在那个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颇有名气的复旦大学宿舍楼里。文中所讲的朱老先生叫朱永嘉,是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文胆”。据说,在对“四人帮”审查初期,他公然说:“还我江青、还我洪文、还我春桥、还我文元”。事后,还说“春桥对我不薄,我要说良心话”云云。

我对文中这位朱老先生不熟,也无意褒贬他的过往今时,毕竟WG过去半个世纪,就让往事如烟而逝去吧。不过,如果记录属实,这段描述朱老先生当今状况的文字,却彻底颠覆了我几十年的误解,原来上海也是有虱子的。我们当年把身上有虱子的原因,一股脑地算在东北人民的头上,现在看起来,是非常不严谨的。

可惜,回到武汉后,我们将所有的衣服都沸水“煮”过,导致现在已经无法通过法医鉴定,到底是“东北”虱子还是“上海”虱子。

老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中得出几个教训。

教训之一,凡是不可武断,不能片面,否则往往容易得出片面,或者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少时因为知识面以及认识深度有限,所以认为“高大上”的上海比武汉要洋气。连武汉都没有虱子,上海肯定就更不可能有了。在这个逻辑下,自然就狭隘地推断出一定是外地(东北)人带来的虱子。

教训之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虽然是不断提高的,而真相则可能永远埋没。如果那时候就知道上海有虱子的存在,至少会考虑到这种可能。即使有这两种可能,也仍然不排除有其它未知原因的可能。比如,我们沿途到过湖南的株洲和韶山,到过杭州,中途挤过火车,坐过闷罐子车,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虱子”事件。事到如今,所有的证据都如往事一样烟消云散了,当时的真相恐怕现在永远也找不到了。

我们评论一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时,且不说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掩盖或者歪曲事实,即使主观上我们没有刻意掩饰,“从实道来”,其真实性又有多少呢?所以,有人说“历史是一个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听起来的确是颇有道理的。

WG中,除了虱子的故事以外,我们曾经像哥白尼和伽利略以前的人们相信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一样,狂热盲目地相信一些“伟大、光荣、正确”的“事实”。幸好,我们活到耳顺听天命的年纪,看到历史还原了那些“事实”的部分面目,我们才意识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世界的复杂性。

明白这一点后,当我们听别人讲的故事和看别人写的文章时,我们就不会全盘照收,而是姑妄听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