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周一 晴

今天周一,是美国哥伦比亚节(Columbus Day),联邦政府的假日,但不是全国性的假日。

反对纪念哥伦布 改为庆祝原住民

虽然哥伦布为欧洲开启了殖民及发展美洲的大门,但对当地的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来讲则是受到欧洲殖民者侵略的开始。对于美洲原住民,这是一个悲哀的日子,因为他们的生活从此被彻底改变:疾病、失去土地、战争,不但令大量印第安人死亡,更令他们无法自给自足,成为美国社会的底层,甚至被当作不存在。

每年到了这一天,不少印第安人都会举行活动抗议殖民统治,并在哥伦布日的巡游庆祝活动中抗议。近年因为反对种族主义和转型正义的声音高涨,很多美国城市不再纪念哥伦布日,改为庆祝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以纪念原住民对美洲的贡献。

国内老同学在美国工作的女儿放假,从马州到佛罗里达度假一周,今天到我们家来玩。当初来美国游学时,还是个中学生,现在已经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参加工作两年多了。除了感到时光快,就是自豪我们已经成为当今老一辈的革命家了。


资优倡公平教育 智能求种族平等

昨天聊到江西两名小学生(姊弟)坠楼身亡,提到中国的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碰巧,近日在美国纽约也出现一种美式“减压”——取消“资优班”(Gifted and Talented)项目,资优班相等于中国的天才班,并引起一场与教育公平和公正的争议。

这事儿缘起纽约市长白思豪日前宣布取消“资优班”项目,并由为所有学生提供“加速学习”资源的“智能纽约”(Brilliant NYC)项目取代。市政府声称,通过研究后,资优班无法有效协助幼儿在学业上的发展。

市政府取消“资优班”的决定,引起了长期关注教育议题的纽约同源会(CACAGNY)的批评。纽约同源会批评市长以模糊的“加速学习”来结束他所谓“充满种族隔离象征”的资优班的决定,是“愚弄教育”,事实上是在进行“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

这是中国教育问题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话题“种族”。当年我在国内大学招生时,政府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的做法是:以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10分,来体现对这些考生的照顾和优惠。

那么这个“批判性种族理论”是什么意思呢?我也不明白。据同源会表示,由于政府强调校园族裔多样性,并认为资优班里“亚裔和白人学生太多”,为符合所有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取代或取消课程,“这是明显的批判性种族理论”。

但是市政府不赞同这些说法,认为资优班偏袒家境优渥的白人和亚裔学生。而这些学生由于有更好资源可聘请私人教师,使得进入资优班学生比例高,不过同源会表示,无论是白人或富人,都与其他孩子享有同样的权利,没有因为勤奋而受罚的道理。

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还是要族裔之间比例的“公平”?如果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情况就是名牌学校和重点中学里面多数学生是白人(还有亚裔),这就形成了跟其它族裔人数之间比例的差距,被视为不公平。如果,追求族裔在教育方面的平等,各族裔按人口比例“公平”分配名额,势必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享受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待遇。

怎么摆平种族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是每逢总统大选时必然辩论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划分美国民众的分水岭。世界各国采取不同方法,如今没有一个定案,视各国社会情况而定。美国公立学校当前采取的是种族公平优先的政策。

其实,不平等是社会迄今为止的常态,要想做到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在当今的民主社会中,多数人的公平可能就是对少数人的不公平。那种人人公平的社会可能只存在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2021年10月10日 周日 晴

周日的清晨,如往常的周末一样,安安静静。鸟儿不再欢叫,连兔子也懒洋洋地不出来吃草,散步的人寥寥无几。上帝辛苦了一周,也要休息一下。

户外清凉,走在路上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仿佛手脚身体动起来毫不费力。是不是腾云驾雾就是这种感觉?或者是灵魂出窍?


双跳楼不堪内卷 全社会合力减压

前天聊到大陆热词,其中有社会上“内卷”现象,以及政府的对策“双减”。双减首当其冲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个负担之重,可以碾压青少年的生命。

为一则消息所震惊!江西省丰城市孙渡街道某小区7日傍晚有两名小孩坠楼身亡。据报导,两名坠楼人员为姊弟,家住29层,姊姊12岁,弟弟10岁。警方在死者卧室发现疑似遗书,均提到“希望以后不要写作业”,警方初步分析为跳楼自杀。

事件引起网友震惊。有人表示“痛心疾首”,“是时候好好反思教育现状了!目前的应试教育,除了选拔高校学生的作用外,还有啥作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不好吗?”

从孩子的留言来看,的确是感到作业太多,是”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会被老师惩罚,同学耻笑,压力太大了,孩子受不了,“累了,想永远睡下去”。

但也有网友认为,“为了要写作业轻生,太娇贵了吧,还两个一起,感觉不太对”。在同样的压力下,似乎“别的孩子“仍然可以”快快乐乐的在阳光下奔跑。”他们为什么就跳楼?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不管事后大家怎么想,或许是孩子在学业上有困难,或许是有额外的压力,又或许是心理和生理的承受力不够,总之,从信中(遗书?)看出,孩子们真的受不了了。

再次回想我们的童年,就个人来讲,学习和作业当然是有压力的,也记得夏日汗流浃背做作业的“捂汗煎熬”,但是从来没有感到“压力山大”到要跳楼的地步。也许我是个案,是上帝的幸运儿,总能混个中游。但是,我们班上即使有成绩较差的,包括上届的留级生,同学们却从来没有流露过轻生的念头。在我小学的日子里,据我所知,全年级,全校甚至整个城市都没有听说因为学习压力而轻生的事件。

两个十来岁的姊弟就这么走了,留下一封给家长的信。真的为孩子们痛心!请家长、学校和社会放他们一马吧。

政府的双减措施再好,也还是需要学校尤其是家长的配合。为此,我要感谢天国的父母大人,不管我们兄弟姐妹在学校的成绩如何,犯过什么错误,都不会施加过分的压力。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家庭的减压舱和疗伤的港湾。要不然,从记事起就住在三楼的我们,怎么从来没有产生跳楼的念头呢?


先辈殷殷盼统一 后来谈笑是何人

今天,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武昌是辛亥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也是我们武汉人的自豪。辛亥革命后,在武昌建有起义纪念馆,也叫红楼。每年此时,人们都会来到辛亥革命起义纪念馆、博物馆及起义门等地,寻访武汉辛亥革命首义印迹,缅怀革命先驱。

红楼前,矗立着国父孙中山的铜像。他老人家看到华夏今日,当含笑九泉了。

而我们面对国父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的愿望,不知是否能够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