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 周二 晴/多云

回顾抗美援朝史 两军血战长津湖

近来微信里看到很多谈及中国一部新电影《长津湖》。议论中,似乎对这个电影有明显的不同看法。在网上,我现在还看不到这部影片,因此无法置评。不过,看到有位朋友推荐一个美国拍的《血战长津湖》,于是看了一下美国人眼里的长津湖战役(Battle of Chosin Reservoir)到底是怎么样的。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陆战1师

美国拍的《血战长津湖》,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当时发生的真实情况,跟演员表演的电影是不同的。影片通过美军长津湖战役幸存者的回忆,以及当时的记录影片和拍摄的照片,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战场。当然,是通过美国人的眼光来讲述这场战争。

在经历了WG的洗礼之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人开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和1949年以后的历史。从国内历次政治运动到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就包括了我们当时称之为“抗美援朝”的那场战争。新的资料和不同的说法,逐渐纠正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我们才知道,是金日成首先开始“统一祖国”的朝鲜内战。在前苏联装备的坦克师武装下进攻南朝鲜,一路南下占领汉城。然后,美国打头率领联合国军入侵朝鲜,仁川登陆,拦腰截断并击败金日成部队。美军趁势北上,拿下平壤,继续向北推进,计划饮马鸭绿江,“统一朝鲜”。这跟我们以前听说的美国佬侵略朝鲜,然后侵略中国的说法,有些不太一样。

现在看来,这是美苏之间下的一盘世界范围的“大棋”。自二次大战后,世界分成美苏两大阵营。美国的企图是用冷战遏制前苏联,在西方,联合西欧,在东方,利用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包围前苏联。不料,东方的中国在1949年加入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世界局势的变数就大了。

两大阵营内的各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在前苏联的怂恿和支持下,金日成企图武力统一朝鲜。美国一看,前苏联支持的金日成势不可挡,这还行,立马出兵干预。金将军怎么是麦帅的对手,一仗下来,美军就直逼中朝边境鸭绿江。

在南朝鲜看来,这是北朝鲜挑起的一场战争。在北朝鲜看来,这是统一朝鲜的战争,颇有些类似中国的解放战争。在美国看来,这是前苏联企图打破冷战包围圈的挑战,美国要执行它世界警察的职责,出兵抵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看来,这是兵临城下,中国的利益直接面对美军的威胁。在前苏联看来,中国大概跟北朝鲜一样,不过是被利用的一枚棋子,来制衡和打破美国的封锁。

据资料透露,起初中国并不支持金日成开战。其时,中国刚刚结束内战,正打算恢复生产重建国家。再说,中国的国力比美国相差太多了。即使是在美军炸弹投在中国境内时,中国仍然在犹豫不决,因为这是一个“举国轻重”的问题,甚至连解放战争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赫赫战功的四野统帅,都不愿意跟美国人干仗。

当然,最后这场仗还是打了。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下,由横刀跃马的彭大将军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跟美国打了一仗。其中就包括这场长津湖战役,又称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这场战役的直接军事结果:志愿军阻止了美军饮马鸭绿江的企图,击败美军王牌军陆战一师,虽然最后未能完成歼灭美军陆战一师的战略目标。据认为,此战役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为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长津湖电影剧照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南北朝鲜以北纬38度线为界。实际上,是中国用鲜血和生命抵御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据说,鉴定协议的美军克拉克上将宣称:“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军将领。”

看完这部影片,回顾这场战争,人们对战争的胜负、战争的代价(值不值得)、和战争的影响,各自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强求一致。我从这部影片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中国为此伤亡了几十万将士,美军也伤亡十几万人。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我们的子女、父母、亲人、朋友。为此,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

但是,当战争到来时,当别人侵犯我们的权力时,如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我们也不害怕战争。就如我们的父辈一样,我们将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我们的家园,直到将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家。

当然,光有勇气是不够的。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都是屡败屡战,输多赢少,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直到抗美援朝。其中原因很多,简言之就是国不强。因此,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就要强国,建设一个可以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大的国家。

如果当年在《长津湖》牺牲的烈士们有灵,看到今天的中国,因着当年他们的牺牲,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是一百年多年前那个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国家,应该含笑九泉吧!


作为美国人,想想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来,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包括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和刚刚撤军的阿富汗战争,除了失去了美国人的生命和杀害了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以外,究竟换得了什么——自由、民主还是大量的难民?


二零二一年十月四日 周一 晴

天,亮得越来越晚。在一个夜不黑风不高的早晨,人影在路灯下晃动,抬头眺望,东方开始出现一线曙光。一弯残月应该还在那里,只是被密密麻麻的小云块所遮挡,就连弯钩那细细的一线角尖都看不见。

抓一把再撩一下 月光似水哗啦啦

走到湿地一带开阔的路面上,乳白色的湿气袅袅上升。清凉的湿润中混合着青草绿色的气味、垂挂在树枝上的树叶和爬藤绿中泛黄的气味、白色小花朵在坚持中不忍凋零枯萎的气味、泥土上兔子走过脚底褐色的气味、还有偶尔飞过耳边脑后的蠓虫黑灰色的气味。

但是,就是没有文学那朝霞般五彩斑斓的书香气味。

微风过处,那些沾着露珠起伏的草稍、风情万种颤动的树叶,在清晨中无声胜有声地静静煽情。让人们心底的柔软莫名其妙地感伤着,不知道是甜蜜的惆怅,还是淡淡的忧伤。

漫步在安静的社区之晨,眼望前方,似乎看到周围的一切,树丛中掩映的房屋轮廓、马路伸直后在前面弯了一个大大的弧、缓缓启动的大门和抬起的挡杆,但是,心里其实什么也没看见。

此刻,眼睛看到的心底,是一汪清澈见底的平静和淡然。

面对早晨的清新,脑子里浮动着的却是昨晚月亮的清波,不知道是否在梦中萦绕。趁凉快,记下几段分行,取名为《月华如水》。

太阳刚落到湖底不久
月亮便将火红冷凝为清晖

仰望无际银汉星河
有星斗灼灼摇摇欲坠

拨开茂草中的月光
蟋蟀感到光的阻力

伸手抓一把 再撩一下
霍然月光的泼剌之声

双脚一蹬我潜身月湖
一颗流萤似火划过苍穹


一年一度颁诺奖 不重疫苗重感觉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从今天开始颁发。今年,也是诺贝尔奖颁发120周年的日子。

得奖者名单将于4日到11日间揭晓,领域包括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
诺贝尔奖一天公布一奖项,从医学开始,接着依序是物理奖和化学奖,备受瞩目的文学奖与和平奖分别于7日、8日公布,最后,将于11日揭晓是瑞典央行创设的经济学奖。

今天(4日)的诺贝尔医学奖已经揭晓。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由两位美国学者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奖,因为他们发现对痛觉与触觉的感受体。

诺贝尔奖评审表示:“今年医学奖得主的重大发现,让我们了解冷、热以及力量如何启动神经脉冲,让我们感知并适应这个世界。我们在日常生活把这些感知视为理所当然,但神经脉冲是如何被启动,让我们感觉到温度和压力呢?这个问题被今年的诺贝尔得主解决了。”

把人们对温度和压力所“理所当然”产生的感觉,用身体的“神经脉冲如何被启动”来表达,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突破性发现。“让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觉冷、热和机械刺激因素的知识突飞猛进。”

他们著名的研究,是找出把作用在人类皮肤上的机械力,转化为电神经信号的细胞机制和相关基因。是不是这就可以解释中医的针灸推拿,就是将机械力和温度“启动”人体的“神经脉冲”,从而达到止疼和消除病痛的作用?

这项研究成果具体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知识已用来研究慢性疼痛等多种疾病的疗法。”随着这种“突破性发现”,将有助止痛药物的研发。一旦知道离子信道的基因、表现和结构,药厂也可针对这些离子信道开发阻断信道的药物,不论是在实验室中以理论验证,或是找出小分子,都可解决慢性、急性神经疼痛的问题。

或许不久的将来,由于受凉而让我疼得不能动弹的腰肌,就会不再让我感到痛苦。人类从肉体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日子,似乎是已经看见隧道出口的曙光。

有意思的是,颁奖前被外界推测为医学奖热门得主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和免疫系统研究先驱。而这两位获奖者甚至没有出现在颁奖前的各界预测名单中。因此,不仅两位医学奖得主接到通知时都很意外“语气都非常惊讶,有点震惊。”其他的人也感到意外。

有人说,当上帝慷慨地为你打开一扇大门时,他会吝啬地关上另外一扇门。化学,就是上帝对我关闭的大门。因而,它对于我,是最为神秘的一门学科。当然,作为补偿,上帝也给我打开了别的大门。

由于各种原因,我在上中学时,漏掉了一个学期的化学课,后来拼命地自学补课,结果只是考试勉强及格。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往后的日子里,世界基本屏蔽了我日常生活中有关化学的应用,从而将分子式彻底地遗忘。以致于到现在,一提到化学我就头疼和茫然。对于化学家的顶礼膜拜,完全基于我不幸的无知。


《往事如烟》从脸书来函,有五年前学习填词《虞美人》一首“夜听秋雨”。把最后一句改一字,似同今日“仍是清霜残雪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