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2021 周三 晴

晨起出门,太阳和月亮都挂在树梢。只不过,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只不过,太阳是兴致勃勃的升,月亮是消沉忧郁的落。

昨晚,不知月亮什么时候升起,到了早上还迟迟不落。莫不是要和太阳一比高低?记得有一年造访韶山冲,当地人告诉我们,伟人与“日月同辉”。伟人自当是日,那月亮呢?


续读汪曾祺

《汉俳》

《冬天》

冬天的脚炉
慢慢闷着焦糠香
烤老太小脚

蟹油塌苦菜
辣椒青蒜冻豆腐
雪后咸菜汤

腊梅天竺果
明黄鲜红冬盎然
插在胆瓶里

江南有碓屋
舂粉好做年烧饼
就快过年了

《草木春秋》

木芙蓉

永嘉木芙蓉
初开白色渐变红
浓绿叶丛中

树皮很柔韧
撕成细条打草鞋
穿来很舒服

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

南瓜子豆腐
滑嫩鲜白谁家菜
清香口中入

冰糖皂角米
进口须臾入肠胃
飞流三千尺

车前子

艺术车前子
虽是利便费咸菜
反胃又烧心

紫穗槐

馒头腌萝卜
入秋满山熟酸枣
蝈蝈野草烧

石头瘠无土
西山凿坑种树来
不见紫穗槐

阿格头子灰背青

沽源草原好
叶细风梳碧如浪
营养价不高

老曹故事多
好说善饮喜交游
是个红火人

文革内蒙古
被整野蛮兼残酷
打断脚踝骨

花和金鱼

京城一老街
早点大车惜阴斋
木桶盛豆汁(儿)

茶庄问今雨
打死掌柜小业主
这叫什么事(儿)

杜子卧长安
常时车马非今雨
旧榻湿青苔

翠湖心影

昆明有城眼
秋尽江南草未凋
翠湖池水浅

粉紫蝶形花
肥厚碧绿状猪耳
无际水浮莲

翠湖多红鱼
平日悠然沉水底
拨刺湖心起

湖沁白茶花
安静欣然图书馆
挂钟喀拉拉

开好借书单
木盘飞子吊上下
古典陈老莲

临湖起洋房
法国饭店终年空
婆婆卖糠虾

楼阁地势高
瓜子花生盖碗茶
碟扔一声“Pia–”

日涉以成趣
不名一文无穷遛
遛湖没个够

二十郎当客
曾谈天高论海阔
一句记不得

断脉复有水
拨乱反正好处多
蛇展翠湖莫

《国子监》

1.

就是从前的大学
第一任大学校长许衡
做了元朝人
手植一棵柏树
至今颇为顽健
老干横枝了 还婆娑弄碧
看样子尚可老当益壮
再活个几百年

还有一颗老槐树
干枯僵直了无生气
相传早就死过一次
不知咋地
又活于盛世乾隆
皇上赋诗大臣作记
真假石碑犹存

如果没有去过晋祠
不曾见到周柏隋槐
你就是不知大椿的
朝菌蟪蛄

2.

好久没有临雍了
月牙河经年干涸
从元到明到清到今
辟雍盛典不再

欣闻四海清平
天朝海事鼎盛
不知圣上可有心情

3.

当今学生撒泼皮
违犯学规的
轻则记过停学
大不了顶多开除

可知道大明严律
凌迟枭令监前
全家抄没
发往烟瘴地

汪公士大夫也
不言吾似陆寺

4.

莫道历来贤人无几
其实课业历来稀松
贵在誊桌上行走
不过一台打字机

5.

有道是国子监祭酒
清简恬静
不过偶遇日蚀月蚀
每年领一份黄历
俸银每月百零五两

算一算账下银子
十四万两有余

《下水道和孩子》

尖头绿蚱蜢
桃红色的翅膜
飞起来格格格
草窝里的卦大扁
掉到地底下
小枣树露出一个头

孩子们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
倒不只是因为在这些山旁边
只有一个老是披着一件黄布面子的
羊皮大衣的
人在那里看着 并且
总是很温和地
微笑着看着他们

夜晚孩子们看见沟边
点起一盏一盏斜角形的红灯
这些灯要一直在那里亮着
一直到很深很深的夜里
发着红红的光
他们会很久很久都记得这些灯……
他们确定地知道
这下面
是下水道

《涂白》

从前,我非常反对把树涂白

涂白是果园一年最后的农活
涂完白我们就很少到果园里来了
这以后,雪就落下来了
涂白的果园就埋在涂白的雪里

从此,我就不反对涂白了

《粉蝶》

一片盛开的茼蒿花
在深绿的蒿叶和金黄的花瓣上
成千上万的粉蝶梦一样飞
乱纷纷地
我想把粉蝶放在嘴里嚼
我醉了

DDT的激流猛烈地射在菜青虫身上
它们滚了几滚
扑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僵直了
我心里痛快极了
人是很残忍的
充满了杀机

但是在散步的时候
粉蝶还是挺好看的
我时常要停下来看半天
我也不反对
国画家用它们来点缀画面

《波尔多液》

哦, 波尔多液
我的所有的衬衫都变成浅蓝色的了

我干不了重活
但这活我能胜任
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就像
把纳塞河喷得蓝蓝的

《伊犁河》

河水灰白
流势不紧不慢
汤汤洄洄
似若有所依恋

人间无水不朝东
伊犁河水向西流

《察布查尔》

五千人
一个民族
男男女女
锅碗瓢盆
全部家当

骑着马
骑着骆驼
乘着马车牛车
浩浩荡荡
迤迤逦逦

告别东北
大草原
朝着西北
大戈壁
出发了

落日
朝雾
启明星
北斗星

搭帐篷
饮牲口
宿营
火光
炊烟
茯茶
奶子
歌声
谈笑声

哪一个帐篷
传出一声啼哭
“呱——”
又一个孩子出生了
一个小锡伯人
一个未来的武士

《果子沟》

新雨初晴兮日色斜
细草丰茸兮光泽柔
深深浅浅兮山谷绿
星星点点兮牧牛羊
陡峭高山兮云密矗
缕缕白云兮出黑杉

白羊黄犊枣红马悠闲安静
小小的仙女着雪白纱衣
手执细长牧羊杖赤脚唱歌
歌声悠远回绕山谷之间

赛里木湖

04-27-2021 周二 晴

十五过后,月亮好像升起得迟了些。晚上8点多,西边残红渐暗,东天已显湛蓝。从游泳池回来,通常一路都是亮晃晃的月光。今晚路上没有月亮,只有湖中的喷泉,在灯光下闪耀。记得,月亮升到空中时,比路灯还要亮。

但是,今晚月亮来迟了。从后院看出去,湖面一片黢黑,黑暗中凝聚着宁静。对岸房子里的灯光,在水面飘闪,那是夜调皮不安的灵气。


灯下读汪曾祺的散文。以前,只听过汪曾祺的大名,什么“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却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人们都说他是京派作家,我自然以为他始北京人。其实,汪曾祺是江苏人。抗战期间,考入西南联大(昆明)中文系。沈从文时任中文系教授,曾指导汪曾祺写作。沈从文才是大师,一位可惜了的大师。

好像汪曾祺真正在文坛崛起,是在上世界80年代。在此之前,曾被打成右派,似乎也合乎当时中国的“历史的规律”。而80年代,埋头教书和带孩子的我,对文坛和作家们了解甚少。更不知道文学界还有一个“里下河文学流派”,汪曾祺被视为该流派的创始人。

今年是汪先生的百年诞辰。有空读读他的书,网上看到一套《汪曾祺全集》(八卷),了不得,学习文学大家“纯粹的文人”的文笔,了解什么叫“最后一个士大夫”,也是对他的一种纪念。

先读汪曾祺的散文。有几篇是回忆昆明的日子。匆匆之中,我也到过昆明两次,但已经不是抗战时期汪曾祺笔下的昆明了。那时的昆明,跟我邂逅的昆明,相同的还是昆明的菌子。除了他提到的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鸡油菌以及菌中之王鸡土从以外,我的印象是,餐馆的玻璃橱窗里,至少展示了几十种各式各样的菌子。主人还请我们吃了一顿菌子大餐。味道特别,鲜美无比。好像在国内这么齐全的”百菌全席”,只昆明独此一家。

另外,一口气读了其它几篇,还真有北京的,如《国子监》、《胡同文化》。还有他故乡的《花园》茱萸小集、劳改下放时的《葡萄月令》等。细细读来,真的有沈从文、老舍那些京派的味道。 好玩意太多了,慢慢看吧。

疫情之下,不能行万里路,是为一敝。然而,居家闲坐,却可以读万卷书,又是一利。有得有失,人生方得完美,始信之。

《读汪曾祺》

一、

书桌上的白兰花
轻轻地立在花札里
像我小时候那般调皮
故意送来一股沁香
让我分心抬头望去
它们却不动声色

当我忙于读书
或者电脑上的活计
它们会落两片来
在紫檀木桌面
无声无息

二、

记得小时候
我也逗弄过含羞草
轻轻触动所有的叶子
看着它们都合上了
于是我假装看书
其实不时偷看它们

等它们
一片片都慢慢张开了
猝然再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