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生存关人类 南非荒漠长角羚

“生命,呃,总能找到出路。(“Life, uh, finds a way.”)”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句话,借着马尔科姆博士(Dr. Malcolm)的口说出。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会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但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看今天电脑桌面的一幅照片,或许也会有此感触。

纳米比亚沙丘中的南非剑羚

地球上即使最蛮荒贫瘠的地方,也有动植物的存在。据说这是造物主的旨意,信不信由你。从冰冻北极的企鹅和北极熊到炎热沙漠中的骆驼,还有图中沙海里这只孤独的像羊一样长角的动物。它如何能在莽莽大漠荒凉瀚海的环境中存活?这个地方又是哪里?

这不是国人熟悉的戈壁滩或者世界上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非洲南部的干旱地区,纳米比亚的荒漠。这个动物不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而是原产于非洲的南非剑羚(Gemsbok),又名南非长角羚。据说,为了在沙漠中生存,南非剑羚可调节脑部温度以减少水分蒸发。炎热时,它的鼻腔黏液会在吸入空气时冷却血液,随后血液将流向海绵窦。气温低时,通往大脑血管的瓣膜会关闭以暂停冷却过程。天地万物多么神奇。南非剑羚跟骆驼一样,不需要喝太多水,而是在它吃草的植被中寻找水分——包括野生沙蚕瓜和黄瓜。当植被稀疏时,他们就会深入挖掘以寻找根茎和块茎来补充食物。

不过,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可以在马尔科姆博士的话后加上一句“人类,呃,能给生命找到另外的出路。”南非剑羚,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南非。可是在人类在北美洲也给南非剑羚寻找了一块栖身之地。3000多只南非剑羚目前已经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安顿下来。它们将在北美新大陆繁衍生长,同它们的南非同胞隔海相望。

当然,还可以再加上一句“人类,呃,也能给生命带来死路。”人类的活动,包括过度狩猎、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等,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些动物如澳大利亚鸽子、毛里求斯岛大笨鸟和印度猎豹等等已经灭绝,更有许多物种,包括猛兽虎豹豺狼等,正濒临灭绝境地。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具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能力,也有毁灭这个世界的潜质。如何善用拯救的能力,规避毁灭的潜质,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其中,也包括人类如何运用和控制AI机器人。


今天,美国人送了一口气。警报解除,美股上涨。

联邦政府发生债务违约的最后期限六月到期。早些时候为6月1日,后来改为6月5日。如果两党死磕,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将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恶果,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本届国会中众院共和党占多数,参院民主党占多数。一旦众议院通过,也就是共和党人通过了。在参院通过多半是没有问题的了。

好在5月31日晚,美国众院以314票对117票表决通过民主党总统拜登与共和党众院议长麦卡锡达成债限协议,法案当晚即送交参院。

6月1日晚,参院挑灯夜战表决法案,以63比36的票数,通过提高债限法案,将送交拜登总统签署。

今天(2日)美国股市对此的表示,一早开盘就开高走高。道琼工业指数早盘上涨1%;标普500指数和那斯达克指数分别各涨约1%。至少,度过眼前一关。


06/02/2023 周五

儿童节闲话人口 究原因东扯西拉

哈啰!老顽童们。今天是我们的节日——儿童节!祝我们大家快乐!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正值世界和中国人口出生率上升的“婴儿潮”时代。那时邻居和同学们家里都有许多孩子们。我们楼下的邻居家是七个孩子,大院里的孩子也有七个的,街对面的邻居有两家都有九个孩子。学校的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一个班上至少有五六十个同学。记得小学三年级以后,学校每年递增一个班级。我国人口从五十年代的五亿多,在十年的时间里,很快就上升到六亿七亿,后来一不小心就到了十亿。然后我们在七八十年代就碰上了“计划生育”。计划,计划,计划了近两代人的时间,终于停止了人口增长。

记得当年在实行“计划生育”时,曾经提到北京大学校长,有着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的马寅初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就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并发表《新人口论》一文。开始还好,后来经过反右斗争,在六十年代受到批判。由于批判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中国人口继续增加。十年动乱后,胡耀邦在审阅马寅初的材料后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人口数据,截止2022年年末,全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近6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对于中国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既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人口学家,无从置喙这其中的利弊。

从中国人口学家的角度来说,一种提法是老人的福利是靠年轻人提供的,如果两个人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里四个老人,赡养负担很重,你根本照顾不过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会带来生活水平的下降。以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我们已经是第三代的老人,至少到现在,我们同时代的这一辈人,基本都能够独立自主生活,很少需要子女的赡养,除非因为疾病无法自理。平时,我们这一辈人照顾子女甚至子孙辈更多。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进入中年人,他们多半是是两个养一个。可能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我们的情况会变得糟糕一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服务业的发展,照顾老年人的工作很可能由社会来负担,甚至由AI机器人来进行。

对此,我没有做过统计,只是以直观看待周围情况而产生的疑问。这些需要专家门去统计和分析研究,才能说服人。即使是专家,如马寅初先生,身兼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他的《新人口论》和后来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经过中国几代人的实践,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有,计划生育跟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些什么关系?所谓人口增长最终仍然会导致资源紧缺,这个理论是否正确?似乎仍在争辩中。

看看我们周边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它们没有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出生率也很低,韩国甚至还低于中国。可见出生率低并非是像中国走国家控制的“计划生育”之路而导致,而是另有原因。可是,它们却是亚洲除了中国之外的另外两个经济大国。而另外一个亚洲邻国印度,一跃从人口大国的老二首度领先中国。可是印度即使人口第一了,其经济实力未必就可以能跟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人口小国相比。再看看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里,仅有美国是发达国家。这其中,甚至还有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比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等。

据此,似可推断,人口多并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发达。世界上人口少的而经济上比人口多的国家发达的事例多了去了,如一个小小的英伦三岛,曾经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所以,人口跟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和生活水平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人口不是唯一的,尤其不是决定的因素。当年英国称霸全球,如今美国领先世界,都不是靠的的人口。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人口出生率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忽略了导致生产力发展的真正因素,其结果不是“本末倒置”,大概也是“杞人忧天”吧。

还有一个提法,听起来似乎有道理。我们需要天才的产生来带动创新的产生,一千个人中筛选出的天才和一万个人筛选出的天才是不一样的。结论是,中国和印度应该比别的国家天才多。是不是这样,没有看到统计数据,不好说。让我们假定就算是吧,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天才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看看今天的美国和硅谷,似乎就有了答案。于是乎,又产生了一个人们往往忽略了的情况,天才和精英的流向问题?美国靠什么在高科技、互联网和金融服务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很明显,不是靠的人口。

【往时今日】

七年前,曾经做小诗“又是六一”。


06/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