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刚转学到宜昌时,听同学们讲话,觉得是四川话,因为后面常带一个儿化的尾音。比如普通话“干什么”,用武汉话叫“搞么斯”,宜昌人讲“搞嘛儿”,有点像普通话“干嘛”。但是,宜昌人认为他们讲的不是四川话。呆的时间长了,我也觉得,的确不是。

宜昌话有没有受到四川方言的影响呢?我不是语言学家,也没有研究过方言,不知道答案。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有的。有些同学的小名就带有川方言的特色,比如陈建国同学小名叫国娃子,四川人将小孩子就叫娃儿。除了娃子,还有儿子,比如房纯之同学叫做房儿子,让我想到法国的凡尔赛;周继宽同学叫做宽儿子,在我听来很象武汉话的“胯子”。还有一种,叫伢子,跟武汉话很象。武汉方言的小孩叫做小伢。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看到江西老表管小孩子也叫伢子,比如春伢子。班上的黄传玉同学被叫做玉伢子,郭昌宜同学叫做宜伢子。后来,记不得为什么,宜伢子被同学们起了个外号:“珍宝岛”。
二中时的宜伢子,在班上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学生。用张国春同学的话来讲,甚至是有点“木讷”。那时班级里有许多在中学就叱咤风云的人物,担任连、排、班和共青团的各级领导。用宜伢子的话讲,学校招收的是从宜昌市的各个学校挑选出来的20%的优秀生。那时的宜伢子同学,眉清目秀,在那些浓眉大眼的同学中,显得有些娃娃脸的样子。跟那些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班干部比起来,略微腼腆了一些。
但是,宜伢子有一点让我刮目相看。我喜欢各类运动,后来还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但是,身体素质并不好,速度和弹跳力都不行。虽然在运动场上少见宜伢子,但是如果说弯下腰来,他的双手手掌可以轻易按在地面上。我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手指尖可以接触地面。这一掌一指之间,肌肉和经络间的差距就大了。宜伢子马步也扎得好,而且,他双手抱在小腿后,头可以挨着腿。更有甚者,他可以双腿及股挨地,在地上摊出个一字或八字来。这就叫身体素质好。不知道宜伢子天生就是如此,还是有高人指点,小时候习过童子功?

而我,天生就下盘不行,从小就做不出这个动作来。幼儿园曾经勉强试了一下,离地一尺有余。爹妈给的,基因里的东西摆在那里,这么办?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久,宜伢子这一身功夫,引起班上同学注意,班级表演节目需要用到“功夫”的时候,宜伢子的身影就开始在灯光下“亮相”了。当然,宜伢子也被班上在学校宣传队同学的慧眼扫描到了。当时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身怀绝技,被学校宣传队招去。其中当时的一只神笛,现在是宜昌第一把黑管演奏家的孙珊同学。有吹拉弹唱表演俱佳,现在是国家一级编导的张国春同学。还有有开朗大方、能歌善舞、热心助人的“沙奶奶”王景玲同学,胖墩墩浓眉大眼平易近人的“胡司令”罗建国同学等等,在这些伯乐们的赏识下,宜伢子被招进了二中校宣传队,开始了我们都没有料到的他的艺术生涯的千里之行。
1972年,高中毕业,离开宜昌到武汉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1980年代出国留学,期间很少回到宜昌。许多二中同学也各自孔雀东南飞,失去联系。80年代,受改革开放影响,那些宣传队的同学也有不少改行。听说宜伢子进入宜昌地区的歌舞团跳舞,还在舞蹈的事业上坚守。
再次看见宜伢子同学,是在一张磁盘上,一台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的节目。那是90年代中期,宜昌歌舞团凤凰涅槃,一只《土里巴人》的舞蹈进京演出,轰动京城。加上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推波助澜,一时间全国瞻目。不过,更令我吃惊的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久违的宜伢子,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舞蹈男神了。
宜昌一别之后,最了解宜伢子同学的,非张国春同学莫属。当年他们一同在二中校宣传队演出,后又同属宜昌歌舞团。国春同学歌舞团出来,一直工作在文艺宣传战线,笔耕不辍。专门写过一篇有关《舞痴郭昌宜》的文章。

“帷幕徐启,歌声苍凉:向天王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一道电闪雷鸣,炫目的白光中但见巴人的祖先:向天王子双手高高托起盐水女神,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巅。”
这就是《土里巴人》的序幕中一个夺人心魄的亮相,这个辉煌的瞬间,把向天王子和他的扮演者,我的同学宜伢子,定格在观众的记忆中,成为该剧的浓缩和象征。成为我心中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惊魂再现。他的艺术成就连文化部领导都怀疑,这个演向天王子的是不是从北京请来的?
而且,我们的宜伢子不仅演威武的向天王子,还在该剧中扮演媒婆、和出嫁女的父兄,一场戏扮演其中四个角色,男女不同,而且每个角色的威、趣、慈、亲,都可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他饰演的媒婆尤其有戏,那种诙谐风趣、神采飞扬,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完全颠覆了他在我心目中的乖宝宝形象。
听说,宜伢子还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除了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之外,他还忙里偷闲帮助一些业余艺术团体辅导排练,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优秀舞蹈编导。宜伢子编导的节目,多次获得省部级的奖励。他辅导出的优秀获奖舞蹈节目数不胜数,直到近来,年近七旬,你还可以看到他在舞台上举手投足的矫健身影。
舞蹈,是一门诱人而残酷的艺术,演员,是一门魅力无穷有包含艰辛的职业,宜伢子同学如是说。在我们眼里,宜伢子同学在舞蹈事业上,无疑说是成功的。
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要获得成功,有许多的因素,诸如意愿、能力、机会等等。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热爱、行动并坚持到底,是他在舞蹈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助力。我以为,成功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要素:天生之才。宜伢子仿佛就是为舞蹈而生的,身体和灵魂。为什么国春同学称他为“舞痴”,那是因为他身上肯定有希腊神话的舞蹈缪斯,忒耳普西科瑞(Terpsichore)的基因。
宜伢子,我们班的珍宝岛,我心目中的舞神!
《土里巴人》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E41117dw/
时光模糊了记忆。从1972年告别宜昌,一晃50年了,当年同学的名字和糗事时隐时现。这篇回忆,得益于郭昌宜同学近来在同学微信群中一些回忆二中旧事的感慨。若有张冠李戴之处,还望同学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