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 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

巴黎布拉格内河游

布拉格的下午

翼狮纪念碑

布拉格的下午,我们继续参观。途中经过一个翼狮纪念碑(Winged Lion Memorial)前。纪念碑高约两米,整体由青铜铸造而成,采用了英国当代雕塑家的杰作。威风凛凛的翼狮伫立在花岗岩基座上,而基座的设计仿佛空军徽章般圆润美观,给人以坚毅和壮丽的感觉。

在纪念碑的碑文上,我读到了英国诗人威廉·基恩·西摩(William Kean Seymour)的一句令人深思的名言:“他为自由而战,是自由之子之一,孤独地栖息在他蓝色和青铜色的空中。”这句话瞬间激起了我对这些英雄们深深的敬意。他们在二战期间,离开了家园,为了欧洲的自由而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勇作战。

该纪念碑不仅是对那些在皇家空军服役的2,500名捷克斯洛伐克飞行员的永久感激之情的表达,还象征了英捷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每一个名字,每一段历史,都被镌刻在纪念碑上,为后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与敬仰。

周围的长椅、信息面板以及整洁的铺路更增添了这一纪念地的庄重与宁静。站在纪念碑前,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那份历史的沉重和壮丽,还有对那些为自由而战的英雄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感恩。

捷克共和国政府

在布拉格的石板路上漫步,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家名为“皇城根”的中餐馆,这个名字如同一道时光的门扉,将我瞬间带回了北京紫禁城外的喧嚣与繁华。然而,这里却是布拉格城堡的脚下,两种文化的碰撞让我不禁莞尔,仿佛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古韵在这里交织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

转个弯,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我们的旅游巴士静静地停靠在捷克政府办公大楼旁。这座建筑不仅是捷克政治生活的中心,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捷克共和国,这个内阁制国家,其政府由总理领导的内阁组成,而总统则更多扮演着象征性的角色。

站在政府大楼前,我不禁想象着里面繁忙而又庄重的政治场景,而“皇城根”中餐馆的烟火气息又让我回到了现实。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却在这座城市中和谐共存,正如布拉格这座城市本身,古老而又现代,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未来,都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的交汇点。

布拉格城堡 (Prague Castle)

布拉格城堡,是我们下午的游览重点。布拉格城堡不仅是一座壮丽的建筑群,更是捷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旅游大巴停在山脚下。布拉格巍峨城堡在出现在前方山上,我们开始了“攀登”。

布拉格的旅程来到了新皇宫(Nový královský palác),这一宫殿现如今是捷克总统的官邸,曾经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的办公地。宫殿宏伟壮丽,充满了历史的沉重与辉煌。

新皇宫城堡入口处,有警卫站岗放哨,象征着捷克共和国总统的威严与庄重。导游让我们稍作等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共和国总统警卫的换岗仪式。这一仪式庄严肃穆,警卫们步伐整齐划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纪律和训练有素。

同时,我注意到还有手持武器的军人在这里巡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的紧张气氛。尽管如此,成群的游客并未被这些防卫措施吓到,反而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想要进入城堡参观。平民的热情仿佛将总统的威严掩盖在了人潮之中。

这种对比让人感慨万分:一方面是严密的安保和国家的庄严象征,另一方面是游客们的热情和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走进新皇宫,我的心情复杂而激动,既感受到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也看到了当今时代的开放与包容。这一时刻,新皇宫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

进入城堡,首先被其壮丽的外观所震撼。宫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显得庄严而雄伟。高大的立柱和宽阔的门廊,无不彰显着这座建筑的权威与威严。

新皇宫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捷克历史发展的见证。在这座宫殿中,我不仅看到了捷克的过去,更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未来。新皇宫,是布拉格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希望。

顺路看到旧皇宫(Starý královský palác)。这座宫殿曾经是中世纪波希米亚国王的居所。宫殿内部的大厅高大而庄严,其宽广的空间与华丽的装饰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的宫廷盛况。站在这里,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波希米亚贵族们举行盛大庆典和议事的时代。

进入城堡后,首先看到到了圣维特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Václava a Vojtěcha)。这座捷克最大的教堂,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精美的彩色玻璃窗让人叹为观止。高耸的塔楼和精美的雕刻无不展示着建筑师们的巧夺天工。站在教堂外,游人感受到了上帝在人间的威严和布拉格百年历史的沉淀。

随后,我们经过圣乔治大殿(Bazilika svatého Jiří)和圣乔治修道院。这座大殿是布拉格城堡内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和简朴的内部装饰,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和宁静的氛围,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

诸圣堂(Chrám Všech svatých)虽然不如前两座那般宏伟,但其独特的巴洛克风格和细腻的内部装饰同样让人不禁驻足欣赏。

洛布科维奇宫(Lobkovický palác)

我们有一场专门的私人参观,让我们更深入地体验到了洛布科维奇宫(Lobkovický palác)的独特魅力。

我们预定在宫殿的餐厅用餐。餐厅的墙壁被刷成浅紫色,墙上挂满了展示四季风景和历代主人肖像的油画。这些大幅油画无不透露出古典的美感和历史的厚重。进餐时,屋顶大吊灯柔和的灯光和精致的餐具使得整个用餐过程格外享受。我们仿佛置身于昔日的贵族盛宴,感受到洛布科维奇家族的昔日辉煌。

用餐结束后,我们前往宫殿内的音乐厅欣赏了一场三重奏的演奏。音乐厅华丽非凡,天花板上装饰着巨大的油画和精美的雕塑花式。乐曲在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和谐演奏下显得尤为动人,悠扬的琴声在音乐厅内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每一位听众都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演奏结束后,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再三,为音乐家们的精彩表现喝彩。

然后,我们参观了宫殿内的私人馆藏。这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油画和历代主人的肖像,还有宫殿旧时的盛况和旧式的枪支等文物。

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让人目不暇接。馆藏的布局如同一个迷宫,我们几次迷失方向,仿佛在探寻一段未知的历史秘境。每一幅画作,每一件文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洛布科维奇家族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这一趟私人参观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感受到洛布科维奇宫殿无尽的艺术魅力和历史韵味。正是这份珍贵的经历,让我对布拉格的回忆变得更加深刻而美好。

布拉格城堡内的每一座宫殿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魅力,仿佛在诉说着捷克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与变迁。这一趟宫殿之旅,让我对布拉格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些文化遗产。

布拉格城堡内的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漫步其中,不仅让我对捷克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这座城堡,让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

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顺着布拉格城堡一侧的石头台阶,慢慢下得山来。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堡的石墙上,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彩。

钯金购物中心 (Palladium)

回来的路上,我们顺便去看看离驻地不远的大商场钯金购物中心。这座位于布拉格市中心广场的购物中心是捷克共和国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购物中心所在的地点原本一直由军队控制,直到1990年代被出售。新设计保留了原约瑟夫兵营大楼的外观,让这座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依旧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在

购物中心共有四层楼加一个底层,四楼是餐厅区域。我们选择了一家提供中餐自助餐的餐厅,坐下来慢慢欣赏着布拉格之夜。其实,下午在洛布科维奇宫的美食还未完全消化。随便点几个点心和小吃,喝点饮料,让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美食,回味着这一天的游览经历。

餐厅的窗外,布拉格的夜景尽收眼底,街道上的灯光辉映着古老的建筑,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迷人的氛围。

布拉格,这座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它的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和感慨。这次旅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让我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完结篇)


11/09/2024 草记于捷克布拉格
02/07/2025 修改于瓦蓝湖茅屋

捷克天鹅绒革命 温柔布拉格之夜

巴黎布拉格内河游

捷克共和国 Prague, Czech Republic

离开了纽伦堡,车子一路前行,仿佛没有边界。从法国到卢森堡,再到德国,如今又悄然驶入了捷克共和国。没有关卡,没有哨兵,只有那一片片田野和山丘,静静地迎接着我们。车子停在一处小小的餐馆前,招牌上写着“新鲜角落餐厅”,捷克语和英语并列,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已是另一片土地。

捷克,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有了几分熟悉。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历过多少风雨。十七世纪中叶,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行省,德语成了官方的语言,而捷克语,却依旧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据说,捷克语是一种极难掌握的语言,语法形态繁复,发音独特,仿佛这片土地的历史一般,充满了曲折与坚韧。

餐馆旁边,竟有一处麦当劳的小型儿童乐园。美国的影子无处不在,文化的渗透,似乎比国境线还要难以阻挡。然而,这里的厕所却是免费的,不像德国,公厕总要收取几分钱。

为了纪念到此一游,我买了一罐冰咖啡。标价33捷克克朗,税后40克朗,折合1.64欧元,不算贵。美元与捷克克朗的比率是1:24,仿佛在提醒我,这里的物价与生活,与我所熟悉的那个世界,有着微妙的差异。

天色渐暗,半轮新月悄然升起,孤零零地挂在天边。夜色朦胧中,大巴士缓缓驶入了布拉格。此刻的坦帕,应该还是阳光明媚的下午吧。想到这里,心中不禁生出一丝遥远的思念。

五点半左右,车子终于停在了终点站。我们抵达并入住“布拉格万豪酒店”。酒店的名字带着几分国际化的气息,仿佛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开辟了一处现代的避风港。进了房间,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窗外的布拉格,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远处的灯火星星点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神秘。

站在窗前,我望着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布拉格,这座曾经在书中读到的城市,如今终于真切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夜色中的它,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记忆。

我所知道的捷克

在欧罗巴的心脏地带,有一片被历史的风霜雕刻过的土地——捷克共和国。这个内陆国家,四周环绕着奥地利、德国、波兰和斯洛伐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时光回溯到20世纪中叶,我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光。那时的世界地图上还没有捷克共和国的名字,世人皆知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一个由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共同编织的国家。那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同一颗被强权觊觎的明珠,在二战的硝烟中被纳粹德国吞噬,成为了其保护国。战争的阴霾散去后,冷战的铁幕又悄然降临,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拉入了东方集团,成为了其卫星国。

然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从未熄灭,民主的种子在寒冷的土壤中艰难地寻找着生长的缝隙。1968年,一场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化运动如春雷般震撼了世界,人们渴望挣脱束缚,呼吸自由的空气。但这场运动最终被苏联的坦克无情镇压,希望的火焰在寒风中摇曳,却未曾熄灭。

我清晰地记得,1989年,当我在美国求学时,中国发生了一场学生运动。之后不久的11月,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天鹅绒革命”,一场不流血的革命。通过和平示威,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结束了一党专制,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又经历了“天鹅绒离婚”,和平分裂为两个独立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天鹅绒革命,这个美丽的名字,向世界展示了革命的另一种可能性。与巴黎公社的硝烟,十月革命的炮响截然不同,天鹅绒革命犹如一场优雅的聚会,“是请客吃饭,是做文章,是绘画绣花,可以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尽管世界上大多数的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然而,天鹅绒革命却以其和平、理性、温和的方式,深深地印刻在历史的长卷中。

岁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捷克共和国,已是一个议会制的共和国,屹立于欧洲的民主之林。它拥有先进的、高收入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念在这里交融共生。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全民医疗保健和免费大学教育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个公民的身上,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与梦想。

捷克,这片历经风雨却依然坚韧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苦难与希望并存,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不朽的传奇,每一缕风都吹拂着自由的气息。


夜幕下的布拉格

夜幕降临,布拉格的街道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迷人。晚餐后,我决定出门散步,探索驻地附近的夜景。旅馆附近的街道依然热闹,人来人往,仿佛夜晚的布拉格才刚刚苏醒。

中餐馆与亚洲风情

出门左拐,不远处便是一家中餐馆,门口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龙,龙身蜿蜒,龙眼炯炯有神,仿佛在守护着这家餐馆。这条龙不仅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威严,也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一丝熟悉的温暖。

继续前行,街口的灯光洒在布拉格那些宛如宫殿般的建筑上,金色的光芒与古老的石墙交相辉映,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

路边的酒吧里坐满了人,他们或举杯畅饮,或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些饕客们正等待着宵夜的开始,仿佛夜晚的布拉格是属于他们的。

市民会馆与共和国广场

街对面矗立着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宏伟而典雅。我好奇地用谷歌查了一下,发现这是布拉格的市民会馆,不仅是音乐厅,更是捷克建筑史和政治史上的重要地标。

它坐落在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共和国广场上,仿佛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脚踏在广场的砖石上,我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布拉格的共和国广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广场的一侧是我们下榻的酒店,另一侧则是一座灯火辉煌的大型购物中心——Palladium。这座四层楼的商场虽然不是布拉格最大的购物中心,但也是其中之一,对面则是另一家知名的Kotva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的灯光在夜晚显得格外耀眼,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

亚洲风味与科技潮流

路边不远处是一家名为“知”的亚洲餐馆,门口挂着红色的灯笼,透出一股东方的神秘感。

再往前,是一家日本寿司店,橱窗里陈列着精致的寿司模型,令人垂涎欲滴。

继续前行,路过一家苹果手机专卖店,橱窗里展示着最新款的iPhone 16 Pro,科技的气息与古老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工艺品与伏尔塔瓦河

在一家工艺品商店的橱窗前,我停下了脚步。橱窗里摆放着两个可爱的小玩偶,它们向我梦幻般地微笑,让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沿着街道走到尽头,眼前出现了一座桥,桥下是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Vltava)。这条河连接着布拉格的老城与新城,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

桥的另一端比较黑暗,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不冒险深入,于是原路返回。此时已是晚上七点半,老城的灯光依然明亮,但桥边的行人已经少了许多。

环保意识与圣诞氛围

走在回旅馆的路上,我注意到人行道上摆放着一些纸质的狗屎袋。虽然看不懂捷克文,但猜想这些袋子应该是可再生的环保材料。虽然我们社区里也设有狗狗的铲屎袋,但是在市区的大街上没有见过。

布拉格的环保意识让我感到钦佩,这座古老的城市不仅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了它的责任感。

回到Palladium购物中心,我决定进去逛逛。一进门,便感受到浓浓的圣诞节气氛。

商场相当现代化,地面上有四层楼,地下还有一层,幸好有电梯和电扶梯,否则爬上去一定会累得够呛。

第四层是食品区,各种风味的美食琳琅满目。我注意到一家名为“中国城”(Chinatown)的中餐馆,菜单上有四种“菜系”,最后一种“波奇饭”(Poke)让我感到新奇,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美食。后来发现,波奇饭是一种夏威夷盖饭,是夏威夷人的一种料理生鱼的方法,将生鱼切块,然后用酱汁腌渍后盖于米饭上。

寒冷的夜晚与啤酒文化

逛完商场,我再次回到共和国广场。出门时,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温度大约在摄氏2-3度左右。

回旅馆的路上,我经过一群站在街边喝酒的人,他们手中多半拿着啤酒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让我想起捷克是世界上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啤酒文化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终于,我看到了前方灯火通明的“布拉格万豪酒店”(The Prague Marriott Hotel)。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在古老的布拉格城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走进酒店,温暖的空气瞬间驱散了寒意,我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留恋与感慨。

布拉格之夜,不仅让我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也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历史与文化。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盏灯光,都在诉说着属于布拉格的故事。而我,只是这漫长历史中的一个过客,却在这短暂的夜晚,与布拉格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夜色渐深,我轻轻关上窗,心中却依旧回荡着这座城市的低语。


11/08/2024 草记于捷克布拉格
01/31/2025 修改于瓦蓝湖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