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欧洲游(十六) 罗马-佛罗里达

10月27日 周四

6:30 晨起。罗马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7:00 最后整理行装。

7:30 旅馆早餐。罗马早餐不错,尤其是培根另有滋味。昨天早餐后肚子又一阵不舒服,大概是水果不新鲜。

8:00 最后的鸟瞰。

在清晨的阳台上,七层楼最高之处,四顾清醒过来的罗马。晨曦中近处的屋顶连着屋顶,仿佛是城市的海浪。远处教堂的圆顶和尖顶凸起,打破了现代城市四平八稳模式。

抬头看去,太阳在云层后亮得晃眼,身后的平台上,有人在吸烟。原来这就是旅馆的吸烟区,烟民们在这里除了可以享受被社会限制的吸烟自由以外,还可以一览罗马的全景。

8:25 去机场(35英里?公里)

旅馆帮助预定的送机场的车到了。是一个相当于minivan的中型房车,前后三排,最多可以乘7人。

车子驶出城,一路上都是小型的汽车,城市的停车是个大问题。市区的街道上到处挤满了小汽车。甚至比纽约看起来还要拥挤。对于我们在郊区住惯了的美国生活方式来说,一个字“堵”得慌。可是,有人却偏偏喜欢城市的繁杂和喧嚣。

路上出现交通事故,三辆车挤撞在一起。难免的,也是自然的。

出城后,路况好多了。三条单向车道开起来就像美国郊区的公路。

9:10 到达机场。

回美国的人似乎很多,机场挤挤攘攘。

check-in在机场的顶头。我们没有事先确定登机,将行李直接带到检票口。两个行李跟飞机走。被告知,行李到了夏洛特入关时要取出来。多一道手续。

安检无事。领导皮带扣有金属,被拦了下来。这是事先准备不足的教训。

入海关。第二次出现机场自动检测系统无法识别护照的问题。只好改走普通过关通道。结果海关人员并不扫描,直接盖个章(为什么),走人您呐。

罗马机场也很大,各种眼花撩乱的迷魂阵,商店、电梯、轻轨,左转⬅️右弯➡️,搞得我这个老鸟也有点儿迷糊了。

罗马机场的厕所也值得一提。没有马桶盖上的纸垫,倒也罢了。可以用手纸自行垫上。不料,马桶盖竟然设计成不能自行平躺,而是按下去,一松手就弹起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应该不是为了那些出于卫生考虑,不愿意直接坐在马桶垫盖上的人设计的。

要不然,为什么不配置垫在马桶盖上的卫生垫纸呢?而且,如厕方便后,马桶盖自动弹起,又有什么必要性呢?

奇怪的意大利人,你们的聪明才智让傻乎乎的美国佬搞不明白。我只能用老祖宗遗传的基因和人类四肢的高度发达,成功铺上厕纸,卫生的解决了意大利人提出的难题。

但是,厕所的洗手设备,却是值得夸赞的。每一个洗手单元都陪伴一整套的洗手设备。中间是出水口,并注明是可饮用水。右手是卫生液,这都不稀奇。左手边是一个风干机,这样洗完手就可以不用移动,将手风干。整个洗手过程一次完成。在美国,一般情况下,风干机都是在另外一个地方的。

10:30 到达登机口。

终于坐了下来。一个多小时的折腾。登机时间12:00。

12:50 – 1:10 起飞。

预计到达夏洛特为下午5:12。现在是纽约时间是7:12,实际飞行时间为10小时。

回家的飞机是波音777,坐得满满的。我们的好运气用完了,两个人都被挤在中间,不同的排次。拿票的时候忘了检查一下位置。


Tip of the day:

不能完全依靠别人。一切都要自己准备好。一份电子,一份纸质文件备用。

电脑checkin?领导的准备工作比较疏忽,到了门口还在找登机证明。幸好到得早,有时间忙着处理。

另一个教训,由于没有事先确定,我们的位置被分开在两排,两个中间的位置。这是第一次被机场的人员将作为分开。虽然,我们并不介意这10个小时是否非要坐在一起,但是机场的安排,实在有点不近“人情”。

10:40 /4:40 着陆。

5:00 出海关。

一个长长的队伍,出人意料。应该不止一架飞机的人。一个小时的六点钟,我们还在海关吐出的蜘蛛网中徘徊。好像连一半还没有走到。后面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也没有闲着,一边排队一边看微信、朋友圈、和电邮。把积攒了一周的信息都慢慢看完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大概前进了一半。过了海关,还要取行李。好在我们的下班飞机是8:15。应该赶得上吧。

又有飞机到了,后面的人又多了起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海关只有四个窗口在办公。整整一排有八个窗口。

一阵掌声响起,原来有一个海关人员带来,开了一个新窗口,在我们等了快两个小时以后。

一声啼哭传来,一个坐在手推车里的婴儿哭了起来。人群中有人说,“我们跟你的感觉一样。”一阵笑声随之响起。那是苦笑,是无奈之下的解嘲。

7:00 我们还在排队,不过快到了。海关的窗口已经开了六个,终于。

7:20 – 7:40 过海关,取行李,到登机口。

8:00 登机。8:18 飞机启动。

空中巴士,国内航班。一排六个人。这回我们没有被分开。

9:50 – 10:10下飞机。

取完行李。老同学已经在等候我们。

终于,西南欧洲行,到此划上一个圆圆满满的句号。


12月15日 补记

西南欧洲游(十五) 罗马 (续)

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也是现代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根据那个《母狼乳婴》的故事,罗马城建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的周天子住在东都洛阳。到了唐朝,作为首都的长安,人口稠密,商业发达,文化鼎盛,据说是当时全球顶尖级的都市,堪与古罗马帝国的大罗马地区媲美。作为首都来说,罗马的历史比北京要悠久的多。罗马的文化和历史景点,就跟北京的名胜古迹一样,要想两天都看完,实在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只能浮光掠影的扫一眼,或者能挑一两个自己认为最感兴趣的地点,走过去,脚踏实地感受罗马当年的气氛,想象一下脚下历史上那些时光和事件。仅此而已。

未到罗马之前,我感兴趣的景点只有罗马斗兽场(Piazza del Colosseo)和号称“国中国”的梵蒂冈。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遗迹和修复的部分

少时曾经读过《斯巴达克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有一段情节至今都记得。斯巴达克斯战败到最后,还不忘高喊一声爱人的名字“范莱丽雅”,然后英勇牺牲。英雄、美人、悲壮,曾经让我年轻的小心脏激动不已,甚至颤动至今。

唯有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可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以试想一下,霸王引颈自刎前,在乌江边大喊一声“虞——姬——”,群山动容,江河呜咽。比起壮士末路,英雄穷途,无可奈何花落去要强得多。

跟母狼乳婴的雌性温柔母爱相比的是,霸王别姬的无奈更衬托虞姬《和项王歌》的同归于尽的悲壮:“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还是回到罗马来。这将近两千年的建筑,经历了两次的强烈地震。教廷为了建造教堂,还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历史上许多建筑都毁在大自然或者是人类自身手中,斗兽场还能保留到今日这个模样,实属难得。近2000年历史的巨大建筑虽已荒废,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那些残留的被风雨腐蚀的痕迹默默见证了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面对今天古老和正在修复中的高大建筑,不要说2000年前的人们要花多大的精力来修建,就是今天的现代化设备,也不是一两年可以修得好的。想当年,据说罗马斗兽场估计可以容纳五万至八万名观众,平均观众约六万五千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罗马斗兽场修复的部分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体育场馆,其建筑设计一点也不落后于现代的美学观点。事实上,今天的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

它的建造更是显示了罗马的力量与光荣。当年的古罗马帝国西起不列颠,东到耶路撒冷,是西方从未有过的大帝国。没有任何建筑可以与它相提并论。在那些陈旧的门面上依稀可见罗马民众迎接君士坦丁大帝凯旋的热闹场面。

罗马斗兽场内(下面格子间用于室囚禁奴隶和野兽)

同样,在人类血腥的历史上,它也记录了角斗士们和野兽间厮杀。据说为了庆祝此次完工,统治者们不惜让5000头野兽与3000名奴隶、战俘上场“表演”为期百天的庆典。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举起手中的武器对抗尖牙的野兽。这场血腥的厮杀,据说持续了足足近百天。这个古老斗兽场的土地上不知流淌和渗透了多少鲜血,几乎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墙角和砖缝都透着血的殷红。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站在宏伟的斗兽场前,人们可以在光阴中穿越千年,也可以在地域上横跨万里。那个西方历史上伟大的罗马帝国,跟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一样,早已不复存在。那个曾经辉煌的罗马城和斗兽场,也跟中国古老的长城一样,惟余莽莽,只剩得遗迹斑斑。人们欣赏赞叹之余,唯感文明与人类世界永恒。

梵蒂冈

梵蒂冈是一个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直接统治的内陆城邦。由于位于罗马城之内,因此也是一个“城中国”或者“国中国”。梵蒂冈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因而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0.44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就跟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大。同时,也是人口最少的国家,国内常住人口不到五百人,其他的都是去旅游的人或者是外籍的人购买当地的产物定居的。

不过,不要小瞧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教宗驻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正是因为梵蒂冈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其他天主教国家或者非天主教国家都纷纷与其建交。截至目前,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国,已经有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国,人们可能看不到太多的天主教会的活动和梵蒂冈的影响,因为中国的红衣主教不受梵蒂冈教皇的指派,自成一体。到了欧洲和美国,人们很容易就可以感到天主教会的影响。而到了南美洲诸国,感受更深。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南美洲大国,几乎都以天主教为信仰的主体。

天主教会的教宗国虽然厉害,但是随着18世纪末爆发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欧洲旧有的政治版图。当时的教宗非常气愤,把拿破仑开除教籍。而拿破仑则直接出兵罗马城,把教宗抓到法国。没过几个月,教宗在忧愤中客死他乡。此后,教宗国虽然再次被恢复,但是其影响力大不如前。拿破仑不仅带给欧洲以资产阶级共和思想,同时还有民族国家意识。

旅行前,并没有很好的做功课去了解梵蒂冈。对于看不看得到教皇出来做弥撒,也并不感兴趣。因为我们曾经是在天安门前受过检阅的一代人,经历过类似的宗教狂热,信仰早已随着伟人的去世而烟消殒灭,所以,即使到了梵蒂冈跟前,也不认识。反而把旁边的圣天使城堡 (Castel Sant’ Angelo) 当作梵蒂冈。直到我们站在圣天使城堡的顶上,四下瞭望罗马城时,才赫然发现,搞错了地方。

圣伯多禄广场左侧

当我们乘车回到梵蒂冈时,已经四点多了。太阳逐渐西斜,梵蒂冈大殿已经处于最不利于摄影的背光。

梵蒂冈大殿的正名叫做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俗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是罗马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

圣伯多禄广场右侧

圣伯多禄大殿的设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修建。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背光中的圣伯多禄大殿

当我跨过台伯河,背对着贾尼科洛山和圣天使城堡的区域,就可以看到这座梵蒂冈城中最主要的建筑物。这时,大批游客和朝拜者都已经离开,留下大批空空的座椅,中间两边各有木栅栏阻隔。而正面的圣伯多禄大殿可能是天主教最大的教堂建筑,容量超过60,000人。想象一下几万人在这里聚集的场景。

一个巨大的广场,圣伯多禄广场,就出现在面前。广场中央设置了一座古埃及方尖碑,圣彼得广场方尖碑(Obelisk of St Peter’s Square),高达25公尺,包括地基在内则有40公尺。

圣彼得大教堂全景

到了这里,我才发现为什么有人说:“圣伯多禄大殿的存在是罗马至今仍为文明世界中心的原因。出于宗教、历史和建筑,它本身就证明了在罗马旅行的合理性,其内部装饰提供了最精美的艺术风格。”宗教、历史、建筑和艺术加在一起的魅力,几乎无人能够阻挡。

大卫像

我的一位文学上的老师韩秀,为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哲学家和诗人,写过传记。在她的影响下,我开始知道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其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此外,我知道他的大理石大卫像。而他的另一个成名作圣殇像,就在圣伯多禄大殿。

圣殇像

可惜今天时间晚了,没有能够看到。不过,想要好好地来欣赏梵蒂冈大殿,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地方大,景点多不算,还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与当年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堂瞻仰遗容有得一比。此外,还要事前读一些书,做一些功课。不过,这都是下一次的事了。

梵蒂冈大殿进口处有武装的军士守护

圣天使城堡

圣天使城堡 (Castel Sant’ Angelo),我事前完全不知道。由于它的位置也在台伯河的对岸,加上它曾经时罗马教皇宫殿和其要塞位置和堡垒的外形,还被我误以为是梵蒂冈教皇所在地。

圣天使城堡也是我罗马之行中最大的捡漏,因为事前我一点都不知道罗马还有这样一个建筑。这就是不做功课的惊喜。试想,如果早早就在网上看到圣天使城堡,岂不是到时候就会对号入座,哦,这不就是照片上的那个城堡吗?不禁会有点兴趣索然了。

圣天使堡位于台伯河岸,与横跨台伯河的圣天使桥相连,临近梵蒂冈。

最初,它是一座陵墓,也被称为哈德良墓和天使城堡,建于公元135年至139年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用于军事目的,作为阻止敌人入侵的要塞。然后,被当作监狱使用,之后再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

现在是一座博物馆,是一座国家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雕刻作品、罗马教皇的住宅家具外,还收藏有珍贵的古代武器。

很多人没来过圣天使堡时,也许会想象它像巴黎凡尔赛宫那样金碧辉煌,或是同德国新天鹅堡一般犹如童话梦境,又或是如苏格兰爱丁堡的巨大雄伟。其实,圣天使堡经历的太多,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在人们面前,只有历史和岁月在城堡建筑上留下的摩灭和沧桑。

圣天使桥 (Ponte Sant’Angelo)是一座古罗马桥梁,跨越台伯河。桥上有十二尊天使像,每人手中拿着一样耶稣受刑时的刑具或相关物品,寓意着耶稣的十二门徒,为文艺复兴时期贝尼尼和他的学生所作。靠近城堡的两座雕像为贝尼尼亲手所做,现在置于桥上的为仿制品,真品被收藏在圣安德列亚教堂内。其余的是学生们按照贝尼尼的设计完成的。

圣天使城堡早上9点开门。早上是参观的最佳时间。我们的旅游车早上9点从火车站出发。我们8:30 进过早餐,早早就走到巴士站,排在第一位。我们坐在楼上第一排大玻璃之前。阳光从对面射过来,出门前还担心是阴天。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这句诗用在此刻,颇有点贴切。

由于到的较早,几乎没有什么人排队。连天使都在曙光中刚刚清醒。这个雕塑是早期放置在城堡顶端的天使长米迦勒(Archangel Michael)。

城堡里面很幽暗,一会儿人们会感到阴森森的,在陵墓中穿行,抑或在黑暗中被囚禁在监狱。

一会儿又可以看到古代的兵器,似乎在一个军事要塞。然后又走入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四壁和天花板都是金碧辉煌。

教皇房间之一

城堡外墙上有窗口可以观景,能看到不远处的圣彼得大教堂。有一条800米长的走廊,将城堡与梵蒂冈城连接起来,以便教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出逃。

顶层是这座城堡最受欢迎的楼层之一。城堡的屋顶也被称为“天使露台”,因为大天使圣迈克尔雕像自豪地矗立在这层楼上。

公元590年,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瘟疫。传说当时的教皇为了消除瘟疫,组织了一次庄严的忏悔游行。当游行队伍抵达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时,教宗看见了插剑入鞘的天使,预示着瘟疫的结束。不久肆虐罗马的瘟疫就结束了。为了感谢天使,教皇将天使的雕像竖立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故称圣天使堡。

除了大天使圣迈克尔雕像外,这一层还可以欣赏到罗马城的美景。在圣天使城堡顶端露台可以俯瞰台伯河和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拾遗

以下是在城市观光车上和路过时所拍。

正义宫(Palazzo di Giustizia),意大利最高法院所在地,坐落在加富尔广场的台伯河西侧。建于十九世纪后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

巴贝里尼广场(意大利:Piazza Barberini)的海神喷泉。跪坐在四条海豚尾鳍上的海神奋力地吹奏着手中的海螺,泉水从海螺中喷出,颇有创意,是贝尼尼在罗马的喷泉杰作。

海神喷泉

祖国祭坛

重游后,拾级而上。临近拍摄。

祖国祭坛守护的军人和浮雕
祖国祭坛下的雕像

许愿广场(Piazza di Trevi)不是观光巴士的景点,需要步行。这个地方很有名,一问无人不知。除了本身雕塑和喷泉的精美外,关于许愿的传说和电影《罗马假日》都功不可没。

罗马许愿池的正式名字是特莱维喷泉,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整座喷泉的修建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

喷泉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背景墙柱顶端有四位女神,华丽雕塑和瀑布水幕交融令人迷醉。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泉水由各雕像之间海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池中。

许愿池的许愿方式。背对许愿池,用右手捏住硬币然后将手放置于心脏前的位置,从左肩上抛出硬币。自己抛出硬币许愿,就有机会再次访问罗马;情侣一起向池中投入硬币,爱情就会永恒。

我们到达时,周围游人密密麻麻地将许愿池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只好站在外面的远远地照了几张照片。连许愿的机会都没有捞着。

然后,在旁边的小巷里品尝了许愿广场地道的意大利面(pasta),以在餐馆里投入了大量的“硬币”的“自创”的方式,许了一个大愿。相信海神和诸位女神都闻到了香味。

国会大厦(Campidoglio)


国会大厦在卡比托利欧山上,是意大利罗马七座山丘之一,也是最高的一座,为罗马建城之初的重要宗教与政治中心,介于古罗马广场与战神广场之间。

在古罗马时代,山上曾建有朱庇特神庙、维约维斯神庙等宗教建筑,档案馆,以及君士坦丁巨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此兴建环绕卡比托利欧广场(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宫殿:元老宫、保守宫、新宫,今天设有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现在,古代残存遗址大多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所覆盖,只遗留少数地基废墟。山上还有一座天主教堂天坛圣母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Arch of Constantine)

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现今罗马城中仅存3座。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其中之一,也是现存的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

它位于古罗马角斗场西侧,其上的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很多部分都是从以往其他皇帝的建筑物上拆卸而来的,它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尤为珍贵。

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说到君士坦丁大帝,有必要了解一下历史背景。

公元300年期间,罗马帝国被分成了东西两个帝国,有点类似于中国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两边各由一位皇帝管辖,被称为“奥古斯都”。每位奥古斯都指定一位助手和继承人,称为“恺撒”。此时的古罗马相当于“四帝共制”。

这么多人当家,怎么可以?不出乱子才怪。自然,当时的东西两个罗马帝国就处于混乱的局面。皇权之争相斗了几十年。直到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一世才真正结束了东西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有点类似中国的秦始皇灭六国称帝。

这位大帝在位期间,建立了非常严苛的制度,还实行了东方帝国的跪拜礼,等于将皇权推到了西方的最高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有很多学者认为他是罗马帝国后期最伟大的皇帝。

当人们面对夕阳中的凯旋门,不禁感慨。千年逝去,凯旋门已是残迹斑斑,却仍在风雨中,与古罗马角斗场共同见证和记载了罗马的这段辉煌历史。

仙女喷泉

是夜,流连于罗马市区夜景,走到共和国广场。广场紧邻罗马市内的交通枢纽火车站。当地人称它为“艾赛德拉”(Piazza Esedra),意思是半圆形广场。

广场中心,两座扇型的古建筑环抱着一座仙女喷泉(Fontana delle Naiadi),是罗马最大的喷泉之一。也译作娜雅蒂女神喷泉,娜雅蒂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海上女神。游客可以看到四尊裸体女神铜像,每一尊女神都姿势撩人地趴在代表四种水的动物身上,各有其不同的寓意。其中海马象征海洋,水蛇象征河流,天鹅象征湖泊,而蜥蜴则象征地下水。

中间的雕塑是海神格劳科斯(Glaucus),就是前面巴贝里尼广场上跪坐在四条海豚尾鳍上的海神。这座雕像是后加上的。我以为是一个败笔,为什么要在美丽的仙女喷泉中硬要安插一个男性,象征着大男子主义的男性征服吗?似乎这种情况在罗马常见。

仙女喷泉也是罗马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夜晚自皇宫偷偷溜出来,就是在这里下车遇见了故事里的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从而开启了两人在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不过,我的并不浪漫的两日罗马行,却在这里匆匆结束。

或许,为另一个开启,埋下伏笔。

10月26日 周三


12月5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