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书媒互联网 闲聊书架堪自怜

一直想静静地坐下来,读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是脸书上那些短短的视频节目。开始看起来有各种题材,现代、古代、国产、外国、武打、生活、科幻、穿越,关键是短小,十分钟左右讲完一个故事,潮起潮落,短平快。当然这都是晚间脑子疲惫,写完了杂感随笔后,让脑子放松,在睡觉的“轻松一刻”的时间。这些小杂碎,可以不断地看下去,一个故事开始,很快就推进到高潮,意料中的和意外的结局,过不了多久就会到来。兴奋点马上又被另一个噱头吸引过去。

时间一长,重复类似的题材和故事就开始出现。就像排球场上接过一传的球后,不再将球做一个好的二传给主攻手,而是直接在二传的位置上将球扣死在对方的场地上。不待看完这一集,而是将屏幕下滑到另一个故事。

家中书柜里我自己的书不太多,大概占有一个书柜的三格半,另外的两格半则是其它的文具纸张和一些时光积攒下来的杂七杂八册子。另一个书柜是女儿留在这儿的一些旧书,估计她不会再看,但是也不允许我们将其处理掉,属于曹操的鸡肋之物。还有领导近来购买的各式画册和大作,在六层的书柜中占了四层。最下面的一层是过时的工具书,辞海、辞源、几本厚厚的英汉、汉英大辞典,三十年前还是个宝,偶尔会拿出来查查翻翻,现在应该不会再用到它们了。互联网早就将它们淘汰了,更不用说AI人工智能的出现了。

属于我的三格半书中,有一格是朋友和文友的书籍,诗歌、散文、小说都有,这些书都看过了,搁在最上一层。第二格一半是诗歌,现代诗中有当代口语诗和顾城、海子的朦胧诗,国外的有普希金、海涅和泰戈尔的诗集,古诗词有入门的诗经、唐诗宋词和一些名家的诗论。第二格的另外一半是莫言的十几本小说,不是我买的,是国内某个机构赠送给我们这里的文学组织,而这些书太多,我们这些个海外文学“协会”大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Office),所以记分发给协会的成员。轮到我时,想要的“好书”早被别人挑完,莫言虽然是国人中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高密乡的土东西在海外的“文化人”中,并不待见。于是就落入我的囊中,我已经看了其中的一半。

第三格有一半是捡垃圾收来的古旧书,计有儒林外史、七侠五义、聊斋、二十年目睹怪现状、家春秋、一套金陵春梦等,另一半是在纽约法拉盛书摊上淘来的的金瓶梅和各版的石头记、红楼梦以及民国文人周树人、徐志摩、朱自清的散文,当然还有鲁迅的杂文。

剩下的半格有一半也是文友的书和几本杂书,如李悦口述往事,这本书在大陆是禁书,在香港发行过,基本售罄,还是从是作者女儿手中获得。每每坐下来,看看书架,那几本“藏书”实在是很可怜的。

不过,互联网改变了“书”的形式和“书架”的形式,从硬到软。人们读书基本都在电脑的大屏幕以及手机和iPAD之上。我电脑的文件夹里面,长长一串的“书”文件,替代了我的可怜的书架。基本上我都是在电脑上读书,读大部头的书,大部分都来自网上书店的电子书。比如我正在看的“张爱玲作品集”。

原本打算讲讲读张爱玲的随感心得,看到她云里雾里东讲西讲的写着她的散文,我也就被她带了过去,从读书闲扯到书架。一抬头,12点钟了。眼皮沉重,困意袭来。

周末的晚上,6点半到9点半是我们掼蛋俱乐部的活动时间。我们队今晚获胜,虽然我一盘都没有拿过上游。回来看了两篇张爱玲的散文,接着写随感,不觉就到了第二天凌晨。超过上床时间,罢笔,睡觉。


新年第一个周日的早上
一出门天、地都是干干的
只有乌云和风在捣乱
刚走了不多远的路
就把昨天没有下完的雨
稀稀拉拉地洒在今天
也把明日才会落下的残叶
湿漉漉地刮到今天的地面

转身往回还没有走到家门口
抬头碰到云开雾散的今天
低头看见地上残留的水印和落叶
映证着刚才的昨天和明天


01/07/2024 星期日

引壶自酌同谁赋 又度小寒山老家

新年的第一个周六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雨,早上不能出外散步。不知道是否因为今天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

新年伊始,鼓捣了几天新诗,还是来点老的味道,这样比较平衡。步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习作七律一首【小寒遇雨】。

细雨清晨似白纱
烟生曙色染霜华
茅庐昨夜听冬雨
水槛今朝看苇花
细语涛声宜得句
轻舟欸乃好烹茶
引壶自酌同谁赋
又度小寒山老家

*陆游原玉【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中午时分,天气又还原到艳阳天,仿佛晨雨就是老天爷变的一个魔术。人生也是这样,一阵清朗,一阵迷蒙。迷蒙里向往清朗,清朗中忘记迷蒙。

【寄雨小寒】

不管是细雨是晴天还是大雪
节气总会随必然如期到来
从西伯利亚直到加勒比海

仰望无尽苍穹在飞逝时间里
演绎日复一日的尘世循环
我们还有什么执念不能释怀

雨墨濡润清癯消瘦的树丛
枝条孤疏挺立仿佛与雨有约
灵感已经菲菲中汇入小寒风

午后和风轻微树叶拨弄阳光
不见清晨小寒细腻冬雨的零星
北国依然冰封弥漫着烤红薯炉中的相思

冰火之间皇天后土已然期待
下一个命中注定的擦身而过
小寒不会停下脚步等你是否存在

往时今日

年前今日伤心事,同学驾鹤归西去。曾做小诗三首忆之。



吴建国,我高中(宜昌二中)同班,是最要好的同学之一,课后经常到对方家里玩耍。中学时我们俩都喜欢物理,毕业后同一届上大学。结果我入了中国地质大学英文专业,他去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不同专业,但是同在一个城市上学,节假日互有来往。70年代大学毕业后,两人生活轨迹开始分叉。他仍回宜昌教书,我却留在武汉教书,也算是同一个行业。进入80年代,我赴美留学,他在国内改行做工程师,日久失联。直到新世纪后,回国探亲,同学会上才得以重聚。

学生时,他身体很好,我们同在学校运动队。他是校跳高队的,我在校排球队。“遥想建国当年,同上大学了,雄姿英发。健步流星,抬腿间,赛场龙腾虎跃。”不想他竟先我病逝而去,呜呼,世事难料。甲子之交,岂在五言七言中。

佛语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同窗数载,也不知前世多少因缘修得。时至今日,方省得今世相见是缘分,缘起缘灭终有时。

眺望窗外,夕阳已坠树巅,斑驳陆离中竟透露着几分潇洒。眼前一亮,一句“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从窗外径自射进来。


01/06/2024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