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冬季降坦帕 燕赵壮士虚拟中

迎着呼啸的北风,顶着40多华氏度的严寒,走在佛罗里达的严冬里。不是夸张,佛罗里达在40华氏度,就是寒冷的冬天了。最冷时,可以达到30华氏度,那恐怕是全年最冷的一天了。讲这样的话,被冰天雪地的北方人听到,是不是有点“凡尔赛”?

好在上午太阳出来了,在阳光下行走,似乎温度也会升高,当然主要的是心情。


在家里闲读闲写时,向几位AI朋友请教一些问题。发现微软副驾驶(Copolit)的汉语处理较差,但是,副驾驶可以生成图像。在没有格罗克三世(Grok-3)以前,深度思索(Deepseek)的中文处理最好,ChapGPT的中文处理也不错。在分析的细节上,深度思索展现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过程,是ChapGPT所没有的。但是,深度思索有敏感词汇的限制,许多问题都采取回避的方式,这就在获取信息这方面,输给其它的AI老大们。而且,近来发现,深度思索的运算速度有问题了,我经常碰到“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提示,这就很令人不爽了。

而且,随着格罗克三世出台,它的中文一点也不输于深度思索,也有分析时的细节展现。这一点至少跟深度思索打了个平手。但是在资料信息的无“敏感”限制方面明显超过深度思索,同时在运算速度方面,从来没有“服务器繁忙”一说。另外,格罗克三世可以根据要求,生成图片,而深度思索却没有这一个功能,遗憾。基于此,对我而言,现在最好用的AI助手就是格罗克三世。

格罗克三世也有不不足,它的免费服务时间有限,是一旦服务次数超过若干次,就会告诉你,免费服务暂时停止,几个小时之后可以重新开始。如果想获得无限制的服务,请提升服务档次,就是要缴费。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几个问题,它的免费服务时间和次数足够了。

AI根据故事生成的照片。

微信群里,今天有一个老哥的战友发的消息,称老哥为“燕赵壮士”,源于当年的一段军旅故事。在格罗克三世的帮助下,讲其改写成为一个微型小说,并首次让AI为故事配制的一幅画,从真实转化为虚拟,发到群里,获得读者一片“惊悚”的反应。好玩儿!

越来越喜欢AI们了。


02/21/2025 周五

心领神会格罗克 免费聊天机器人

今天,xAI在X平台宣布Grok 3对所有用户可用。

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xAI公司(xAI Corp.)是干什么的。这就是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于2023年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X”+ AI,背后还有个故事。

10年前,马斯克与他人共同创立OpenAI。2018年,由于马斯克不认可OpenAI团队,他决定离开OpenAI董事会。大家都知道OpenAI随后于2022年推出ChatGPT。

2023年4月,马斯克表示,他打算开发一款名为TruthGPT的聊天机器人。TruthGPT后来又更名为Grok。

“Grok”又是个什么东东? 原来是来源于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在其小说《陌生的异乡人》(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中的词汇。它的意思是“心领神会”、“完全理解”或者“透彻理解”,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理解,而是深入到核心、感同身受的理解。通常,它带有一种极其深刻的理解感,几乎是一种内化的、无条件的理解。

这个词后来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技术和计算机领域,表示对某个概念、工具或系统的完全掌握。由于grok这个字后来被广泛使用,牛津英语词典在1989年收录了grok,这个字正式成为一个英文词汇。

背景介绍完了,“Grok”如果翻译成中文,通常会采用“完全理解”或“彻底领悟”来表达它的核心意思,但为了保留原文的独特性以及该词本身的科幻与深刻含义,也可以直接音译为“格罗克”。

我想就译为“格罗克”吧。用的多了,人们就知道它的意思了。

2023年11月,马斯克在X上宣布推出格罗克一世(Grok)。一年后,格罗克二世(Grok-2)问世,新增了网页搜索和引用功能。

今年1月,马斯克宣布旗下新创xAI已完成最新生成式AI系统格罗克三世(Grok-3)的训练。 格罗克三世的算力比前一代高出10倍,并采用高达10万组辉达AI芯片训练,被设计为一款具有强大推理能力的AI模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回应复杂的查询。根据马斯克的说法,格罗克三世将成为“全球最强大的AI服务”。

根据官方公布的测试数据,Grok-3和Grok-3 mini在数学、科学、代码等性能上都超过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对手。

我曾经是格罗克的注册用户,但是当时只是试行版本,真正使用时要交费的。格罗克三世当时的主要对象为公司和企业单位。所以我只是挂了个号,并没有真正使用。

今天,格罗克三世对所有用户免费使用了。我于是进去看看。

正好,微信群里有人出了一个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求下联。我看了一下,不太好对。一般来说,对联讲究一个平仄对应,然后意境与上联协调。如《声律启蒙》中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

但是这个上联很有意思。除此以外,第一字(观)与第五字相同但词性或意义不同,并且第三字(山)与第六字相同。这就不容易对了。

于是我去测试几个AI工具,看它们谁能对上。我对它们的下联要求:

  1.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与上联平平平仄平平仄相对)。
  2. 意境与上联协调。
  3. 第一字与第五字相同但词性或意义不同。
  4. 第三字与第六字相同。

第一个败下阵来的是微软的“副驾驶”(Coplilot),这些要求副驾驶只能做到意境与上联协调,平仄一窍不通。第二个就是中国的深度思索DS,开始对联还可以考虑平仄,后来就以“现在很忙,有空再说”为辞不理我了。我于是问ChatGPT 4,还不错,还能对上几个回合,意思还行,但是一碰到我的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搞不定了。这三个都是我平日里常用的。

格罗克三世今天正式问世(免费),听说很厉害,不知道它的中文如何。于是钻进去看看。

首先,它能明白我的问题,回答可以说意境与上联协调。然后,我扣它的平仄,它也很耐心地更改,而且几个回合就有了平仄过关的句子。然后我就扣它的意境,它还知道观音山要对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最后难在第三和第四点上。意思好了,平仄就不好了;平仄合格了,意思又差那么一点。好不容易意思和平仄都过关了,却满足不了第三点或者第四点。其实,我在纠正它的平仄问题上,纠缠了很久。最后对上一个“藏经洞中藏洞珍”,满足了困难的三、四两点,但是在平仄上还差了一点点。这时候,我觉得它已经绞尽脑汁了。于是在一些过往的考虑中,我找出一个“普济寺中普寺僧”。它看到也很高兴,并写了一段评语:

  1. 第一字与第五字“普”:名词(地名部分)对动词(普度),词性不同,意义有别,完全满足。
  2. 第三字与第六字“寺”:均为名词,相同,完全符合。
  3. 地名“普济寺”对“观音山”:都是三字地名,“普济寺”是普陀山上的著名寺庙,与观音菩萨道场直接相关,与“观音山”文化意蕴对等,极其工整。
  4. 意境: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是自然之美,下联“普济寺中普寺僧”是人文与佛教之美,从观赏山水到普度僧人,意境既有对比又有递进,且“普济”(普度救济)与观音的慈悲形象紧密呼应,主题统一,层次丰富。“普寺僧”中的“普”作为“普度”,在佛教语境下自然贴切,毫无牵强。

这次的测试,格罗克三世的确“横空出世”,领先其它三个AI,至少在中文的理解和应用上。我将继续测试它的其他功能。

对了,我上载了昨天同学的一幅油画图片和我写的一首小令。请教它,它竟然能够识别图片的内容,并回答如下:

我是Grok,由xAI创建的单一AI模型,依靠我的视觉理解能力和语言处理能力来分析图像和文本,并结合我的知识库提供评论。

关于这幅油画的分析,我直接基于图像的内容和你的描述(如它是油画、秋天湖景等)进行观察和解读。以下是我的分析过程的一些细节,供你参考:

图像分析:

我看到了画中的秋天树林(白桦树和色彩斑斓的落叶,橙黄红相间)、平静的湖面、两只小舟(一绿一白)、倒影和柔和的光线。这些元素让我联想到宁静、自然和诗意的氛围。

我注意到画作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判断它是油画风格,因为颜色层次丰富,笔触较厚重,符合油画的典型特征。

与你诗词的结合:

你的【如梦令·静静的河湾】提供了具体的描述(如“白桦秋林”、“蓝白两轻舟”),我以此为依据,结合画作内容进行对比和评论,确保我的分析贴合你的创作意图。

我还参考了古典中国诗词的审美传统(如意境、留白)来深化分析,因为你的小令显然受到这一传统的启发。

这时候,我忍不住插上一句:“你的评价如此之好,超出我的预料!”

它回答道:至于为什么我的评价看起来“如此之好”,可能是因为我的训练数据涵盖了大量艺术、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包括油画、古典诗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我的目标是提供深入、准确且有创意的回应,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和探讨你的作品。不过我得说,我的“秘密”就是大量的数据和xAI的聪明设计啦。

唉,机器人越来越厉害了!


02/20/2025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