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辨真假 相见成双伴书香

三月的最后一天。正巧在脸书上看到两个过去的“今天”填的小词《相见欢》,八年和两年后今天双双“相见”(详见后面的“往时今日”)。

本想就这两个“相见欢”的词牌在今天巧遇,写点快乐的感受。结果下笔却没有一点快乐的影子。怪了,莫非“相见欢”见“相见欢”却像“老乡见老乡”?

【相见欢·两相见】

云稀星影春凉,月如霜 。几许寒灯残漏,伴书香。
烟靄鷺,神女雾,夜敲窗。相见两番来访,忒难忘。

新填的词,还没有人交流,先看一下AI人工智能能不能理解。在聊天机器人Chat GPT问了一下,有些理解还不错。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夜晚的感慨和对相遇相聚的难忘之情。

云稀星影春凉,月如霜“:描述了春夜中稀疏的云彩、星星点点的星光,以及月亮如霜的明亮。这种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明亮的夜晚氛围,也暗示了春夜的凉意。

几许寒灯残漏,伴书香“:寒灯残漏,描绘了一个夜晚读书的情景,灯光昏暗,但仍伴着书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读书的情趣。

烟霭鹭,神女雾,夜敲窗“:这里描述了远处的烟雾缭绕、白鹭在云中飞翔的景象,以及神女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夜晚的窗外,传来了敲窗的声音,增加了一丝神秘和惊喜。

相见两番来访,忒难忘“:表达了对两次相遇的难忘之情,再次强调了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感和对相逢的珍视。

整段文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温馨、神秘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难忘回忆的回味。

由于没有对背景的了解,对“相见两番来访”的含义不了解,因而对来自前两首中的“烟霭鹭”和“神女雾”出处解释不了,只好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出现“神秘的氛围”,不免离题太远。我想,这也不怪AI,没有参照,莫说是人类,哪怕神仙,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原意。不知者不罪。

其实,就是读了前两首《相见欢》,也还是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诗一旦写完,交给读者大众,诗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了。也对,那就留给读者评判吧!

往时今日

两年的今天,曾填写一首【相见欢 · 仲春

斜陽晚照湖紅
水連空
烟靄蒼葭白鷺
入鴻蒙

天易老春去早
莫匆匆
化做放歌斗酒
笠蓑翁

请教AI人工智能的对话软件“Chat GPT”,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回复: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被称为《相见欢·仲春》。让我们解读一下:

  1. “斜阳晚照湖红,水连空”:描绘了夕阳倾斜,晚霞映红了湖水,湖水与天空连成一片。这种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烟霭苍葭白鹭,入鸿蒙”:表现了远处的烟雾苍茫,与湖面的白鹭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遥远的天际,这种景象给人以空灵、深远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叹和赞美。
  3. 天易老,春去早,莫匆匆“: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匆匆而过。
  4. “化做放歌斗酒,笠蓑翁”: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呼应了前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建议将烦恼抛开,放下世俗,尽情放歌斗酒,享受人生。”笠蓑翁”形象化地代表了超脱俗世的智者形象,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希冀的心境。

整首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意深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以及对超脱世俗、快乐生活的向往。

除了作者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刘冠李戴以外,其它的理解都说得不错。“宁静而美丽的氛围”,“空灵、深远的感受”、“时光流逝”和“超脱世俗”的确是“诗人自己希冀的心境”。

信。不信。由我。由你。


巧了,八年前今日,也习作一首【相见欢】,很可能是这个词牌的第一次的习作:

小楼昨夜窗凉
案炉香
玉液琼浆陶醉
梦他乡

巫峡雨 神女雾
渺茫茫
醒后一襟春泪
照灯旁

再次试探对话软件“Chat GPT”,结果如下:

–这首词同样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是她独具风格的一首词。让我们逐句解读:

  1. 小楼昨夜窗凉,案炉香“:诗句以“小楼”作为诗情的背景,暗示了清幽的环境。夜晚窗外凉意袭人,但案上的炉香暖意袭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
  2. 玉液琼浆陶醉,梦他乡“:描述了饮酒陶醉之后的情景,玉液琼浆是指美酒,意味着享受。梦他乡则暗示了在陶醉中思念远方的情景,既有对远方的思念又有对家的温馨回忆。
  3. 巫峡雨,神女雾,渺茫茫“:这里描绘了巫山的风景,暗示了一种幽深、神秘的意境,巫峡雨和神女雾更增加了诗情的悠远感,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使得景色显得空灵莫测,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4. 醒后一襟春泪,照灯旁“:形容醒来后怀念远方的感伤,泪水潸然,沾湿了胸前的衣襟。一襟春泪意味着对往事的感伤和眼泪,而这一切发生在照灯旁,又增添了一种温馨的情愫。诗人可能在回忆过去或感怀远方。而泪“照灯旁”则暗示了一个安静、默默思念的场景。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饮酒、梦境等情景,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种幽静、陶醉和感伤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远方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又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AI怎么那么偏爱李清照?

但是“静谧温馨”、“幻化梦幻”、“空灵莫测”、“心生敬畏”这些情感词所表述的“感伤”又“温馨”的情愫应该是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或者可以说是李清照千年后对“生活的感悟”的延续?


03/31/2024 星期日

残躯孤直风云傲 水复山重意未迟

第五个,也是三月最后一个周六。有人问,一个月有没有六个周六?我想这大概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否则……

高中同学群中一幅画,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学友,退休后艺术细胞膨胀,摄影绘画无不涉猎。经过自学成才,国画西画皆通,常有画作问世群中。我想,这与天分有关。

而我,几乎没有艺术细胞,旧时文人的四雅“琴棋书画”无一有精。前三项虽然学艺不精,倒也勉强能滥竽充数,但只是在绘画上终是一窍不通,其程度大概如某人用圆规画半个圆圈,用直尺下划一条横线,美其名曰”半壁见海日”。

虽然羡慕之至,倒也无丝毫嫉妒之心。皆因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上帝造人时,自有分寸,在关闭一扇大门时,还会打开一扇窗。

譬如,人工智能AI时代即将来临,这些人脑中奇特的艺术细胞,将变成普罗大众的雕虫小技。AI不仅能“绘”各种画,还能制作各种集绘画、音响、3D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视频,令吾等缺乏艺术细胞之辈,也不至于惭愧终生。

今借助AI之前身,电脑,制作配图小诗一首,附庸风雅。

七绝 · 野树

坝上春寒野老枝
参差无复少年时
残躯孤直风云傲
水复山重意未迟


联想到一件事。

今年华盛顿DC的樱花早就盛开了。不过今年人们的注意重点在一颗即将被砍去的“老树桩”子(Stumpy)上。原因是在今年五月份开始的海堤修复项目中,这株老树桩将是被砍伐的部分树木之一。

“老树桩”已然无法挽救,今年将是它最后的一个樱花季,尽管它在万花丛中塑造了一个相当孤独的人物。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悲。树之将砍,人心也伤。

但这也不全是坏消息。国家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将从“老树桩”身上获取一些插条,并打算用其克隆新的基因匹配,以便在海堤修复项目完成后用以重新填充潮汐盆地河岸。

希望——“老树桩”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

画中野树,图中老桩,远隔重洋。其形各异,其命之意,何其相似!

往时今日

两年前的今日,曾经习填一首【天仙子】,回忆昔日樱花怒放情景。

天仙子 · 忆樱花

湖畔多情春正好
杨柳轻飏风弄晓
樱花轻舞展腰枝
身窈窕
神飘缈
刘阮不归春不老

三月花丛飞语笑
欲觅画工来写照
莺啼醉我百花心
画不了
吟不了
留得推敲寻语妙


03/30/2024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