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加拿大游——波特兰

美国缅因州波特兰 (Portland, Maine, US)

说起波士顿,美国人无人不晓,就是在世界上,波士顿也是小有名气的。但是,要说缅因州的波特兰,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至少我是不知道的。旅游的乐趣之一,就是了解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地方,以及那些地方的人和故事。

波特兰就是这样一个陌生又让人惊奇的地方。位于缅因湾岸,人口只有六万多,却敢号称是美国缅因州最大的城市。缅因州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从地理方位上看,有些相当于黑龙江省在中国最东北的位置。缅因州的北邻就是寒冷的加拿大,正如黑龙江北面,是寒冷的俄国。

那么,波特兰是不是就相当于中国的哈尔滨呢?


一觉醒来,船已经靠岸。今天停靠的时间是上午7点到下午1点。

灯塔,通往波特兰港的门户

从窗外看去,波特兰是个一桥横跨两岸的城市。早晨的水面平静,似乎在夜里的沉睡未醒。划过水面的小船,轻轻睁开波特兰的眼睛。远处大桥上扭动的车辆,开始转动城市醒来的瞳孔。水鸟几只,懒懒地掠过水面,也加入小镇苏醒的哈欠。

八点钟上岸,这是我第一次登上美国缅因州的土地。上岸时得知,我们是今年第一艘访问波特兰的邮轮所带来的游客。

波特兰本质上是世俗波士顿的一个相对安静的邻居。城市不大,自助游有三条旅游路线。一是港口海滨之旅,二是商业区之游,三是艺术区之路。

一出港口就是滨海路上的商业大道。自然,就从海滨之旅开始我的波特兰之旅。

徐徐海风中,走过旧港古色古香的街道,欣赏风景,那里曾经是仓库区的所在地。海滨和商业区,一定要在城市完全醒来后的10点钟后才有意思。不过,“无利不起早”小贩8点钟就开始“营业”了,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差,说不定就带来一些商机。

早起的人,并非一定都是图“利”之人。路边的樱花正开着,遛狗的人在春意中也出来了。马路对面是沿街的商店,一个遛狗主无所事事地站在门口。不远处是一个乞讨者,手里拿着乞讨的纸牌子。一定是饿了,早上还没有吃饭,或者昨晚就没有进过晚餐。

海滨大道上,可以感受到渔业在这里很兴盛。路边有许多岔道,都通往海边的渔人码头。一块路牌,标示一个小型的海边鱼市,在那里进行各种海产的买卖。虽然此刻太早,尚未开门,但是可以闻到随海风带来的鲜腥。

也可以从一些路边的摆设中,感到波特兰的艺术细胞在海港游荡。

沿路有这样的游人方便之处和垃圾桶。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让人感到这个城市人性化的体现。

如果去看波特兰的艺术馆,可能会更多地了解当地的艺术。即使是沿街漫步,只要有心,还是可以随时随地感染到一些艺术的气息。

如果对美国的电影有所了解,就不难知道这位坐在波特兰街头的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你会相信他获得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吗?你会知道他在二次大战期间参与过诺曼底战役的海滩登陆吗?他以摄影机纪录历史,在拍摄日军进攻中途岛时,左臂被机枪子弹击伤。还有,你会知道他是一位战后晋升至美国海军少将的导演吗?

即使游客对此一点都不了解,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在背后怒放的春花簇拥中,一个把右腿高跷在左腿上,手持烟斗,头戴西部牛仔帽,脸部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帽檐的阴影中,端坐在街头的塑像,会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感觉?

波特兰的城区还是颇有特色的,融合了艺术和建筑的美。如果只在海滨和商业区旅游,你会漏掉一些城市的特色。

一些简单的街头涂鸦,一些朴素的黑白和线条造型,一些看似随意的休闲色彩搭配,敢说这不是艺术?其实,大众化的艺术,在街头市面上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游人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小城不乏艺术细胞。再说,看不看得懂是次要的,体会和揣摩那些艺术作品后的初心和匠心,才是更有意思的。

我想坐在这花墙之下,让春日的暖阳将我融化在蓝天和草坪,哪怕是片刻。

街道的一面是古老的红砖人行道和硬石路面,汽车轮子走在上面,咕噜咕噜的哼唱着,替换了马车踢踏的蹄声。路边的弧形在白色花瓣儿的映衬下,显示出女性曲线的魅力。石头地上围出一条绿色草埔,让人们可以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喝一杯咖啡,或者闲坐一下。将繁忙的城市节奏,缓慢成生活的平凡慢板。

这有着典型的欧洲优雅端庄风格。早期殖民地沿袭宗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有现代感的锐利角度的设计,和首都华盛顿艺术博物馆(现代馆)贝律铭所设计的几何图形,异曲同工。

这个奇特的欧式风格,前端细小,呈锐角射线往后延伸,一个奇特的前圆后方的几何图形。小时候,在我居住的地方,有着一座叫做巴公房的建筑,就是这么一个造型。每天进出幼儿园时,都会目睹这种独特的建筑,成为童年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如今经过整修,巴公房已经成为武汉这个城市的名片,旅游者喜欢的打卡点。没有想到,在波特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竟然有一个活脱脱的小型巴公楼。

正当我沉浸在古典欧式风格中不能自拔的时候,眼前突兀出现一个超现代造型,一辆特斯拉的皮卡(Tesla Cybertruck)。没有想到,在波特兰这个港口小城大街上,能够见到它不锈钢及钛合金车身。据马斯克在采访时说,这种车身为防弹外壳,可以阻挡9mm口径子弹的射击。其密封性强,可以进行机舱增压或作为两栖车辆使用,甚至可以在火星上行驶。

波特兰,你可以在历史中倘漾,也可以在未来的宇宙中遨游。

波特兰市政府大楼,三层楼,上面一个钟楼,绿色的屋顶,大理石的砖面结构,在城市的高坡上,远看近看,虽然不奢华,但是都很有气派。周围的建筑使用了圆柱型结构,在希腊的神山上见过的那一种。

路过一个教堂,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想到在中间显眼的地方写着“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字样。旁边还有象征“同志”标志的六色旗帜。原来,波特兰在欧洲古典建筑的氛围中,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继特斯拉皮卡后的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冲击!

顺着这条大街走下去,不意间看到美国著名作家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家,一个平易近人的三层楼红砖房。有两位老者,看似夫妇,在门前相互拍照。一看他们就是朗费罗的粉丝。正是我主动上前提供为他们合照的好机会。看完介绍,才得知,原来大诗人就出生在波特兰的这幢房屋里。

学过美国文学的人,都知道朗费罗是美国有名的炉边诗人,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就是出自他的《人生颂》(A Psalm of Life),他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当然还有“别指望未来,不管它多迷人!/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 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这些曾经激动我的诗句。

继续前行,这条大道就是商业区和艺术区的综合。沿途可见现代化的旅馆大楼和艺术元素的融合。

也可以看到连鸽子都喜欢的艺术角落。还有街角墙头的壁画,和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独自悠闲的市民。正如我的一位书友,写过许多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等“闲书”的作者所云:“闲即不闲,不闲即闲。”看当今社会,真正能”有闲”的人,能有几何?

不觉中来到市中心广场的国会大街。中间一块空地上,矗立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远远看去,上面立着一个右手持剑,左手挽盾的神衹。不知道是希腊还是罗马神话中的哪一位。下面刻有“波特兰,献给为联邦而牺牲的儿子们”。背后是“美国银行”高大的建筑。

回家后,查了一下雕像的典故。原来那不是一位男子战神,而是一位“胜利女神”,就像当年在德国柏林的凯旋门上的那位女战神。她以智慧和战争女神米涅瓦为原型,亦是团结的象征。“胜利女神”右手拿着一把缠在腰带上的剑,左手拿着象征胜利的盾牌和一枝橡树叶。她头戴树叶冠冕,身着古典服饰,站在多立克式花岗岩基座上。

基座两侧装饰着一组青铜人物,一组代表陆军,另一组代表海军。北侧是三名陆军人物,站在六面旗帜前。正如1891 年雕像落成典礼发表的致辞:“终于,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城市最合适的地点,建起了一座合适的纪念碑。”

纪念碑上的“胜利女神”,不仅在战时保一方平安,在和平时期,也会用她的慈爱,保护座下的流浪汉和他的爱犬。蓝天、丽日、和煦,春天的此刻属于他们。

同样,波特兰的春天也属于我们,来自美国最南方的佛罗里达人!


04/26/2024 随笔记于新英格兰海域游船

06/25/2024 完稿修改于瓦蓝湖野老斋

新英格兰/加拿大游记——波士顿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Boston, Massachusetts, US)

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在美国是个耳熟能详的城市。

大家都知道,波士顿有几个称得上“最”的名气。

比如,波士顿是马萨诸塞乃至新英格兰地区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城市,是大波士顿(大都市统计区)的经济与文化中心。

比如,波士顿也是美国最古老的都市之一,于1630年由迁移美洲的清教徒在邵马特半岛(Shawmut Peninsula)上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及期间,多场最重要事件均发生于此,如波士顿大屠杀、波士顿倾茶事件、邦克山战役及波士顿之围等。

此外,波士顿创下美国诸多领域之先河,其中包括全美首个公众公园,1634年成立的波士顿公园;首间公立或州立学校,1635年成立的波士顿拉丁学校;及首个地铁系统1897年建立的特莱蒙街地铁(Tremont Street subway)。

除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外,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是因为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包括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以上这些都是书上或者资料上容易查到的。

我第一次造访波士顿,是因为女儿高考后,被波士顿大学录取,并给与优渥的奖学金。我们当时对世界上最大私立大学之一的波士顿大学不太了解,因此跟女儿一起游访了波士顿大学。这是千禧年之前的事情,印象已经不深了。

第二次造访波士顿,是女儿工作后,出差到波士顿开会,请我们一同到波士顿游玩。这次我们游玩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和部分市区,那是2016年,印象很深刻。

算上这次,我是三访波士顿。很有意思的是,游轮不提供岸上观光(NO SHORE EXCURSIONS AVAILABLE)。这是此次邮轮唯一的一个不提供岸上观光的城市。

早起,气温下降到37华氏度(3摄氏度),相当于佛罗里达冬天温度。在甲板上散步,风很大,要穿冬装羽绒服。

电脑新闻中看到,美国校园抗议行动波及越来越广泛,更多的逮捕,更多的抗议。1968年大学反战运动的鬼影又回来了。

午餐后,宽大的玻璃窗户外,看得见陆地了,波士顿不远了。下午一点半,停靠波士顿港。

游轮下午2点靠岸,晚上10点开船。中间有8个小时的游玩时间,为什么不安排岸上游的项目?不知道,也没有任何解释。

管他的,我要上岸去再游一下波士顿。比方说,以前没有造访的的繁华闹市区(Downtown)和中国城(Chinatown),总之,那些对我是新鲜和陌生的地方。

上岸前,发现从港口到市中心闹市区,只有2英里。平常在健身房的走路机上,一英里走20分钟。来回的时间绰绰有余。于是开启了步行参观模式。

会展中心巨伞开

从波士顿港口出来,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下船,街道和商店安静得令人感觉不到大港口的生气勃勃。随着其他散客前行,从小路出来,就是一条叫做“夏季大道”(Summer Street)的大街。这是一条从港口直通市区的大道,宽阔,干净,分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汽车道。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不多,这一带感觉不到大都市的繁华和喧,是波士顿南部的海港区。

走不多远,大概一半路的光景,马路对面看到一个建筑,前面像半面展开的巨伞。这是波士顿的会展中心(Bosto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也是美国东北部最大的会展中心。很有气势,可以看作是现代波士顿的展现。

前面的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开始映入眼帘,市区应该快到了。出现一块隔开市区和市郊的水域,上有好几座桥梁。一个有水的城市是有灵性的,正如我的故乡,武汉。还有美国的纽约,以及中国江南的杭州、南京、上海等等。

繁华闹市迎面来

跨过桥,就进城了。路牌上左边标志中国城,右边直指闹市区。往左还是往右?又是人生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前两次来都没有到过波士顿的闹市区,这次一定要看看。我选择了直行,这对今天的游览会有什么影响吗?且走且看吧。

首先看到的是马路对面的梅西百货商店,无疑,这是进入闹市的标志。梅西百货商店,全美都有连锁店,除了纽约的梅西总部,其它的都差不多。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时间去逛店。

梅西百货商店对面的建筑颇倒是有特色,上面有许多复古的雕塑,大概是老波士顿的历史留存,给人一种希腊和罗马的气势。而这幢建筑之后,是悄然而起的现代玻璃建筑。游客可以感到历史和现代在这里的重叠,沧桑和厚重中夹杂着当代轻松跳跃的音符。

闹市中有一段步行街,街道的一边有地铁站,有对称的圆柱、铜钟浮雕、灯盏、花篮、也有鲜花桶和垃圾桶。马路对面是正在维修中脚手架下的星巴克,仍然开门营业。一杯便宜的拿铁咖啡,至少5个美元,怎么能随便关门?平衡对称与不和谐的混合,就是我对闹市区的观感。

回想起这几年回到武汉,江汉路的步行街,整齐干净,商家林立,太现代了,小时候汉口历史的影子荡然无存。作为老武汉的我,像一个陌生的外乡人,走在路上茫茫然若有所失。波士顿的闹市区,两三条街,一不小心就走到头。从现代繁华上看,不如武汉江汉路的步行街,但是,历史的沧桑犹在。

眼前忽然一亮,啊,这不就是以前来过的那座印象很深的圣保罗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Paul)吗?顿时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旧地重游中产生。

街对面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创建于1634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公园之一。在我心目中,就跟纽约的中央公园,感觉还和以前一样——起伏的草坪,从容的游人,还有喷水池和雕像,只不过这回雕像被搞笑的戴上帽子和披上围巾,在阳光和春风里有点不协调。

从这里,有是一条红色(大部分是砖)标出的线路,这就是著名的“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的起点。这条路长约2.5英里长,经过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古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这里设置了游客中心,为参观者提供免费地图以及讲解服务。众多游客通过沿自由之路步行以了解美国从英国独立的历史。

这些我在书上都读过,但是,却没有用脚实地丈量过。今天还要去看看中国城,时间有限,体力也有限,就留点遗憾给下次来访吧。

铜塑“拥抱”新地标

公园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地标,一个巨大的铜塑“拥抱”,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和科雷塔·斯科特·金。描绘了四只相互交织的手臂,代表着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他们拥抱在一起。在广义上,让人联想到象征人类的和谐与友爱。这个铜雕2022年底才安装的,怪不得上次来没有看到。

波士顿公园离中国城不远,大约两三条街的样子。不久就看到的中国字样的路牌。街口还有中文标志的中国城地铁站。一路慢慢走去,中国字样的商店越来越多。一个路口有一个大楼,标有名牌很响亮“中国贸易中心”(ChinaTrade Center)。

进去一看,楼下有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人也不多,书也不多。中间一张桌子坐了三个人,一个华人模样,另外两个是黑大哥在认真读书,有一个还在抄录着什么。图书馆外面,有些黑大哥坐着聊天。说实话,这个情景令我有点吃惊。我曾经在纽约法拉盛住过一些时日,经常路过缅街上那家法拉盛图书馆,里面楼上楼下都是华人面孔。在“中国贸易中心”里的图书馆中,更多的黑人在读书,这是个什么情况?

华裔市长求连任

走到一处,惊见墙上广告“请选吴弭连任为波士顿市长”。开始一看,哇,华人开始竞选波士顿市长了,不得了。再一细看,是“连任”,哦,就是说,华裔已经是波士顿的市长了,这是争取连任。回家后,我还不时地关注这事。后来有报道说,连任成功。一个华裔、一位女士,任大波士顿的市长,了不得!连任,更不得了。

礼义廉耻唐人街 青天白日满地红

接着前行,来到中国城牌楼前,正式的“唐人街”或者“中国城”的象征。上书“礼义廉耻”,并排飘扬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星条旗”和“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不见中国大陆的五星红旗。看来,波士顿的华埠还是中华民国的天下。

走了近一个下午,走得有些累了。寻了一家中国点心铺,进去歇脚。要在平时,我会买一些点心,可是想到在船上喝下午茶时,一大堆的点心都吃不完,于是点了一杯船上没有的珍珠奶茶

——“没有,只有香港奶茶。”服务大嫂说道。
——“OK,那就来一杯香港奶茶”。于是。坐下来,饮茶。原来这是一家港式糕点店,不是台湾的甜点店。

喝完茶,出得门来,是中国城牌坊的另一面,上书“天下为公”。下面仍然飘扬着美国和台湾的旗帜。

至此,波士顿游的两个目的地都达到了,顺着原路回船。

华灯初上波士顿

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课时说,有个哲学家讲: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就好像我今天走过的是同一条“夏季大道”,不过不同的是在马路的左右边。

右边的风景有波士顿南站,城市重要交通枢纽。上有古色古香的大时钟。背后又是一个摩天建筑,从钟楼顶上升起。大概是下班时间,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地往车站里涌,里面的人潮一浪又一浪地扑出来,这才像个大都市的样子,跟下午我过来时,完全不同的样子和感觉。

人对世界的感知,只在他经历和感觉过的瞬间。这里没有俄乌和巴以之间的轰炸和流血,也不是瓦蓝湖畔的宁静和惬意。此刻,是活生生的波士顿,一个周四的下午。就跟这个玻璃反光的镜像,你路过了,你拍摄了,镜像就保存下来。这也是游记的意义之一。

回到启程的地方,“福伦丹”游轮在静静的守候游子归来。

晚餐后,暮色中的波士顿像一张照片里的剪影。那是夜幕下华灯初上的波士顿。

再见,波士顿!我们将在夜幕中启航。


初稿 04/25/2024 周四 海上于福伦丹游轮

修改 06/22/2024 周日 于野老斋瓦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