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聊一下美中关系,起源于在纽约进行的一场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这一场由美方媒体主持,由新加坡学者和美国学者之间的一场讨论,或者说辩论。

这位新加坡学者中国人称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我是第一次见到,显然是一位思维清晰、学识丰富、逻辑严谨的学者,而且他的发言以亚洲小国的立场出发,非常中立。在美国学者按照西方老一套的说辞来抨击中国时,明显为中国在发展中的日益强大而辩护。
马凯硕提出地缘政治三条规律,我十分欣赏。他说,“没有一个大国会容许在它周边有敌对的势力存在。”这话适用于过去的中国,今天的美国和俄国,以及将来的中国。
我觉得如果将其修正一下,也许会更加适合国际形势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将大国改为“强国”。因为当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付比他们大的多得多的中国时,就是以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国征服中国的。同样,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过去到中国取经的小国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家实力超过庞大腐败落后的中国,也是如此。还有当今的以色列,国土和人口都比不上周围的一些大国如埃及和伊朗,照样以“大国”的姿态“不容许在它周边有敌对的势力存在”。
第二点,马凯硕提出:“当大国必须在本国重大利益和国际关系价值观之间作选择时,他们总是以国家利益优先。”这一点时毫无疑义的,只有那些天真幼稚的书呆子,才会相信什么无私的无偿的援助和支持。一切的出发点都是“本国利益优先”。
还有一条规律,主要是针对那些小国。“小国经常会发现,对于周边大国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利益,必须掌握先机、有所预见、且要时时保持敏感,才是明智之举。”或者也可以对那些在领土和人口上是相对大国而又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那是在强国(大国)的夹缝之间生存,两边都不能得罪,又不得不选边站队的一种无奈之下所需要的智慧。由于一直身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之间,我对这些东南亚的小国以及另外一些弱小国家的感受不深。不过,我可以体会到这些国家的无奈和生存的艰辛。
新加坡靠着自身的智慧和奋斗,以一个弹丸之地,在亚洲列入四小龙,并在世界上赢得人们的尊重,实属不易。新加坡人民为所有那些小国做出了榜样。他们的智慧和奋斗精神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强国和大国,相对而言,甚至超过那些大国。
就这位马凯硕而言,他其实是个新加坡印度人,曾任从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做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以他自身的奋斗的经历,也是不容易的。
回到辩论中来。马凯硕首先谈到他眼中的世界三大趋势。
一、世界进入了“亚洲世纪”。截至上世纪60年代,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没有亚洲国家,但今天有三个是亚洲国家。我的理解是中日韩三国。
二、单极世界正转向多极世界背景下的“两极世界”,“美国在冷战后享有的单极世界今天已不复存在,只是许多人还没有适应这一巨变”。我以为这里的“两极”指的是美国与中国,后面这话显然是讲给美国人听的。
三、“从文明的维度看,过去200多年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正转向多种文明复兴的世界”。我的理解是,过去靠船坚利炮的武力开创和维系的盎格鲁-撒克逊西方主导文明,要转向东西方想和融合的一种世界性文明复兴时期。至少不再是一花独放的天下,而是百花齐放的时代。
听起来很振奋,会不会呢?现在说起来,为时尚早。历史和将来会告诉我们,但是现在,至少我们有这个愿望,并且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或者说这艘”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
接着马凯硕向对方提出了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美国的目的是要阻止中国经济增长吗?
二、美国的目的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执政吗?
三、美国的目的是要像当年遏制苏联那样遏制中国吗?
马凯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全世界都要问美国一个简单的问题: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说实话,我觉得美国的终极目标,以美国辩论者夏伟的看法,就是马凯硕提到的三个问题。只是美国现在不承认,其实实际上一直在做,但是还现在还没有,或者说未能做到而已。这也是符合地缘政治规律的。
而作为美国辩论者的学者夏伟,显然没有新词,仍然是使用盎格鲁-撒克逊媒体使用的词汇和逻辑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也难怪,他就是美国右翼保守派和西方的代言人,一种救世主高高在上俯视众生下界固执僵化的模样。殊不知,就凭这一点,就不被世人所待见。如果美国仍然这样趾高气昂的走下去,众叛亲离之日也就不远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这场辩论,我更加相信这句成语了。
末了一句题外话。

去年马凯硕在新加坡银行2023年展望论坛演讲时表示,未来将是一个新的“CIA时代”,即中国(China)、印度(India)、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时代。不知道他说这话时,是不是有着印度人的基因的缘故。他认为,中国和美国正在展开有史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竞赛,美国已经意识到它只有十年的时间来阻止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果此话当真,如果,上帝许我还有十年的日子,我将会有幸看到这个预言的结果。
05/10/2024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