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个同学,今天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篇文章,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最佳目标值是多少?”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向不关心此类文章的我,由于上一次体检发现血糖指标达到“8.6”,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B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2型糖尿病”,因此,开始比较关心这方面的报导。发这个帖子的同学,想必也是跟自己的血糖指标有关。

文章说,糖尿病有两句著名的论断:第一句: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第二句: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

关于第一句: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我以为是吓唬人的话。以我亲身体会看,糖尿病有药物治疗,至少可以控制。我开始服药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指标就降到7mmol/L左右,此为一例。一些临床研究数据表明,60—75岁的老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影响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按这个研究数据,我属于比较正常的。而且我身边经常看到一边注射药物,一边大吃大喝的人。说明糖尿病并非是什么跟癌症一样的疾病。况且,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一些癌症也是治得好的。在AI即将降临的年代里,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呢?

关于第二点,血糖失控,会诱发各类严重问题。已知的疾病至少有一百余种和糖尿病有关,较有名的包括:心梗、脑梗、脑出血、眼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怪不得,医生要我去做一个有关眼病的检查。我去了。结果是眼睛并没有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我相信,如果血糖失控,的确会诱发其它疾病。问题是,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过高,这样就不会“诱发”已知的至少有一百余种和糖尿病有关的疾病。

文章的结论是,“请牢记空腹血糖6.1mmol/L为最佳目标值。”。

我的看法是,不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否为“最佳目标值”,总之一句话,如果血糖指标高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能通过自我管理+饮食+运动+药物+检查,尽可能地控制病情,延续和减少并发症。

但是,也不要追求那个所谓的“最佳目标值”。年龄不一样,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目标”自然也不一样。像我,但求有一个及格或者过得去的“目标”就行了,不必把目标定到“最佳”,让自己努力小心翼翼地活着。我有一位朋友,每天早餐前,用针在手指上扎个洞,挤点血出来,在检测仪上检查“空腹血糖”的指标,唉,人这样活着,是不是有点累?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谨小慎微胆战心惊过一辈子,还是潇洒惬意“一蓑烟雨任平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无所谓对与不对。不过我还是选择后者,大不了一死,既然不能“留取丹心照汗青”,何不活得痛快一点?

对于“2型糖尿病”,我目前的措施是,饮食中不要刻意去吃糖,坚持日常锻炼,谨遵医嘱吃药,定期检查。从8个降到7个mmol/L,是我近来的成就。继续坚持下去,期待下一次更好的检查结果。


07/07/2024 周日

性别不关西游记 作品好坏问何人

记得有人说:“一个没有女性读者的诗人,简直就算不上诗人。”是不是以此类推:“一个没有女性读者的作家,简直就算不上作家”呢?这是在读《不读西游》时,产生的一个联想。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书。据说,童年的时候读西游,让孩子们想象得眼睛发亮,或者咯咯地笑。老年人读起来,可以边读便回忆童年,不自知地有了些笑容。中年人读起来,是没有什么味道的,但是,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年的自己到底有多么乏味。

记得我最早接触西游记的故事,是在路边摊看出租的小人书(连环画)。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是在WG中,逃离了革命的是非地,躲在一个远离尘嚣的乡下。很奇怪,那里竟然有西游记和封神榜这样的奇书。像是一个“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地方。

从一个寂静的乡间,我跟着唐僧师徒,在通往西天取经路上一道前行,终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其实我更喜欢被如来佛镇压在五指山下之前的那个孙悟空,和他大闹天宫的故事。那时的齐天大圣是多么的威风!后来的猴王,充其量不过沦为一个称职的保镖和打手而已。

回到读书和性别的问题上来。《西游记》跟那些世界名著相比,算不上是那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不过,好歹也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点名气的“四大名著”之一。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好像女性读者不是太多。

如果说早期是因为妇女地位低下,读书识字的少,那么当代中国妇女地位早就比肩男子,不仅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大有“阴盛阳衰”之势,在体育赛事中尤其明显。因此,《西游记》少有女性读者,跟文化和社会地位的相关系数不太大。

相对而言,《西游记》少有女性读者,确实有这种现象。那是为什么呢?事出有因。但是,不想在此展开,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不想平白无故就惹麻烦上身。不过,有个叫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的美国諷刺作家说过:女性比男性聪明得多。当男性还在泥涂上挣扎的时候,她们早就到达前面,一边闲聊,一边在等我们了。

最后,回到前面的一个逻辑推理:“一个没有女性读者的作家,简直就算不上作家。”这句话显然不妥。如果按此推理,因为《西游记》少有女性读者,所以吴承恩就算不上作家;因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女性读者少,那么,施耐庵和罗贯中也都算不上是作家了。这样一来,号称中国“四大名著”的小说,只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算得上是个作家。这不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吗?

可以这样说,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不分读者性别的。不管是写女性的“安娜·卡列琳娜”,还是写男性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它们背后矗立着的,都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跟女读者的多寡似乎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由此,想到前些日子看到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有两大短板,一个是逻辑学,一个是情商学。看来,所言不谬。


07/06/2024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