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阮籍醉 两得其中裴楷哭

今读【精度世说新语】第一篇《两得其中》。说的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人,阮籍。

阮籍好酒。书上说,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厨房里存着几百斛酒,阮籍就请求把自己调去做步兵校尉*。本来他可以获得别的更高的官职,为了酒,他宁愿做个步兵校尉。故而,世人又称阮籍为阮步兵。

阮籍喝酒的故事很多,其它暂且不表。单说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正好刚喝醉了,披着头发、张开两腿坐在床上,没有哭泣。裴楷到后,铺了座席在地上,按照礼数哭泣哀悼;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按照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然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越了世俗的人,所以不用遵守礼制;我们这种世俗中人,还应该按照礼制来行事。”当时的人赞叹这样的做法是“两得其中”**。

阮籍

作者的”精读”认为,这个评语是指两个人的表现,哭与不哭,都很得体不过激。后人引申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一件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看,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看这个故事与其说是谈论阮籍,倒不如说是在讲裴楷。阮籍的“狂狷”出格行为(醉、散发坐床、箕踞等等),素有所闻。不过今日读书,倒让我得知了平日不熟知的西晋杰出人物代表之一,裴楷。

裴楷,出身著名的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即出名,不仅相貌英俊,气质卓越,而且学识广博,精擅《老子》《易经》,可谓才貌双全的帅哥。在当时的“红二代”和“红三代”中也算是少有的人物。

裴楷

【世说新语】中多次提到裴楷“清通”一词。说的是他为人清明通达。世人也称他“楷性宽厚”。说的是他为人宽容厚道。从此事看来,裴楷的处理的确是通情达理。体现了他能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这一点,我们当中或许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同时,他依旧按照自己的立场去做他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一点,相信多数人都容易做到。不过,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既尊重他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又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执行之,并且,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两得其中”,就不容易了。

开卷有益。既不曲己从人,又不强人同己,还要把事情处理好。这就是我学到的“两得其中”。

原文: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08/29/2024 周四

    未晓莫道君行早 闲来赏读枕书眠

    早起,送朋友到机场。对我来说是比较早,6点钟天还是黑的,不过,小区的路上已经有人在行走,真是“东方未晓,莫道君行早”。在路灯照不到的黑暗处,他们用手机的光照亮,而且,一路上还不是一个两个人,真的佩服这些早起的居民们。

    前去的路上,路况还好,因为出发得早,上班的主流还没有形成,只有一个几乎每次都是瓶颈,不堵才怪的路段堵车。7点钟不到就开到了机场,在外面看,机场基本上没有多少乘客,算是顺利完成预期任务。

    回来的路上,有一段往东方向行驶的路,正巧碰上太阳刚升起来,刺眼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射入眼睛。由于角度很低,驾驶座前的遮阳板放下来也挡不住,车辆都慢慢缓行。路上明显地忙碌起来,上班的高峰时刻到了。好在我是逆向行驶,从城里出来,加上送人任务顺利完成,心情舒畅,一路悠哉悠哉地回来。

    上午又收到拼多多的邮件,两本书。一本是《世说新语》的选编,120篇名文,约占原书十分之一,带有作者的“精读”注解。我想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将原文看完,有这么十分这一,足矣。为什么买这本书,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好几个人对这本书不同的评论,说是古代知识分子都要读的书,现代知识分子倒不需必读,但是看看古人的风雅轶事也是好的,尤其是古人都提倡的魏晋风骨和竹林七贤潇放洒脱。其二是顺便读读古文原文,特别是有注解,看起来不那么费力。

    第二本书是《辛弃疾诗词全集》,厚厚的一大本精装书,比上次买的两本二李(李煜、李清照)的诗词精装本加起来都厚。可以让我好好地读一下稼轩的词了。宋人的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我更喜欢苏辛的豪放,很对我的胃口。这样一来,近期我会好好地在古文和诗词中消磨时光了。

    开卷,首篇是稼轩的五言诗《元日》,习作一首。

    赏读忘时节
    闲来枕卷眠
    松鸣唤翁醒
    今夕是何年

    • 辛弃疾诗《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08/28/2024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