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氏写作谈复调 二手时间评苏联

九月上旬这十来天,阴阴雨雨的度过。果然过了白露后,早上出门明显清凉多了。气温也在缓缓下降。往年这个时候,通常就是飓风来临的季节。

佛罗里达此刻尚好,一个大西洋形成的飓风弗朗辛(Francine),经过墨西哥湾时,没有向东过境佛罗里达,而是一直往北,在西边的密西西比州登陆。其边锋路过阿拉巴马州东南和佛罗里达州北部的局部地区。登陆后,自然对经过的地区造成损失,所幸弗朗辛威力逐减,变成热带低气压,继续向内陆移动,可能会带来洪水、降雨和龙卷风的威胁。

对佛罗里达而言,就是几场大风和降雨,佛罗里达人几乎可忽略。飓风期一般会在9月和11月之间,尤其以9月底到10月中这段时间为甚。在大自然的威力前,人们似乎只好祈祷上帝。不过,上帝似乎有很多时侯也顾不上。于是乎,就产生了一个信仰问题。


闲读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新作品《二手时间》。之所以会知道到她的名字,是因为她曾经(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会读她的作品,是因为“她复调写作法的作品,为当代世人的苦难与英勇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

什么是复调?所谓复调(poly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而复调(俄语:полифония)写作法在在文学中,是一种叙事手法,意思是作者在使用复调叙事时会同时提到多种观点和声音。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这一术语用来概括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关于陀氏,受苏俄文学影响,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二,比如他的作品《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少时大概囫囵吞枣地读过。不过,现在连情节和主要人物都记不得了,更不知道什么是陀氏的“复调小说”。

陀斯妥耶夫斯基

“复调小说”写法中,据称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阿列克谢耶维奇肯定受到陀氏的影响,因为她的书中一开始就提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二手时间》讲的是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阶段),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作者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让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用复调的和声,展现出众人身处的巨大历史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这个概念。

刚刚看完第一部《启示录的慰籍》中的一章“街上的噪声和厨房里的谈话”。里面的内容很让我吃惊,也让我感动。用那个时代的苏联人的眼光去看当时的苏联,用当今俄罗斯人的眼光去看俄罗斯,就如我们这代人回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当今的中国,异曲同工。

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边读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本书,一边暗中庆幸,中国没有走苏联的那条路。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希望将来也不会。

往时今日

6年前的今日,在纽约等女儿待产。不料预产期过了近十天,小家伙还没有问世的打算。做小诗一首记之。

8年前今日,马州老友初秋游麦肯诺岛,所写随笔记中有即兴小诗一首。读罢有感,遂作散曲《天淨沙》作复。

碧湖落尽残霞
水乡飘缈天涯
一抹余晖淡雅
烟波云下
伴诗人梦还家

原玉:

天水一抹好个秋
霓霞满目衬白楼
谁施彩笔描广宇
水墨乾坤任自由


09/12/2024 周四

一带一路闯出口 让开大路占两厢

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摩洛哥成为中国通往欧盟门户”。附有一张很吸睛的照片,显示中企援建的一项太阳能发电站。

中企参与摩洛哥太阳能发电站项目的建设。(新华社)

众所周知,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方面领先的事实。美国首先对此采取提高关税等惩罚措施,欧洲一些国家近来也纷纷加入了这场贸易战。最近大家都在关心这场商战的进展。

据法国媒体《世界报》称,位于非洲西北端、与欧洲隔海相望的摩洛哥,“已成为中国通往欧盟的门户”。据摩洛哥海关统计,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摩洛哥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在2020年和2021年,中国甚至还超过了法国,仅次于西班牙。

为什么法国人对此这么关心?原来法国在一次大战时(1912年)占领过摩洛哥。直到1956年,摩洛哥才获得独立。怪不得,摩洛哥和法国有这样一段渊源。很明显,法国的这块蛋糕,近来开始被中国切掉不少。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摩洛哥是我今后海外旅游的非洲项目之一。在踏上埃及的领土之前,我从未领教过非洲大陆的风情。如果可能,摩洛哥将会是下一个非洲之旅的国家之一。然后是南非和赞比亚等国,假我有生之年还能行走。

埃及和摩洛哥都是北非地中海国家,一个在东北角,一个在西北角。从地理位置上看,摩洛哥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以及欧洲大陆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是个跟欧洲和美洲进行贸易的好地方。摩洛哥以前的经济,主要在旅游业和磷酸盐的出口。摩洛哥磷酸盐资源极为丰富,估计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

摩洛哥自从2016年与中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并于次年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后,以上情况已经发生变化。近年来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且初具规模。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摩洛哥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

2024年以来,摩洛哥着力在新能源和汽车电池生产等产业吸引外国投资。照片上的“瓦尔扎扎特努尔太阳能发电站”项目的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在吸引电动汽车领域投资方面,摩洛哥有两个优势。除地理优势之外,摩洛哥的矿产储备对电池生产至关重要。几家中国公司最近宣布,将在摩洛哥投资近100亿欧元用于电池及零部件的生产。此外,中资正为摩洛哥几条的高速铁路扩建项目做准备,给该国经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9月初,中国纺织巨头“日上集团”宣布在摩洛哥投资建厂。

看到这个消息,感到中国虽然近期经济状况不好,却是财大气粗地投资几百亿欧元在这个非洲小国。西方(欧美)联手制止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却在同非洲和南美洲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寻找出路。让人联想起国共内战期间,国军一水的美式装备,东北战场伊始,就将共军逐出赶出各大城市,而共军不得已采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在东北的农村“精耕细作‘,最终一举拿下东北,直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整个中国大陆。

当然,其中还包含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并非简单的一个战略原因。正如当前的国际局势千变万化,中国的努力是否成功,有待历史将来告诉人们。


09/11/2024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