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导弹被击落 劳资双方获妥协

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上个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将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同时,中国国防部热线电话直接打到美国国防部,告知他们我国将发射一枚东风洲际弹道导弹。按国际通行做法:无论谁发射,相关国家均可采集有关数据,可以进行试验拦截。

不管拦截能否成功,对美国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美国调去四艘军舰,其中三艘军舰带有防空拦截导弹,根据中国通告时间,按照发射轨迹,预定的弹道,美国同时发射三枚导弹,实施拦截。美国拦截弹,直飞中国试验导弹预先轨道,军事上叫设伏拦截。中国导弹做了三次机动变轨,不仅甩开了美国拦截导弹,而且分裂出来的弹头准确击中各自的目标。

依据中美之间默契,中国并末公布细节,给美国留足了脸面。美国外交部发言人尴尬表态:这是一件好事,减少未来中美之间误判的发生。

真的吗?厉害了,我的国!


一则经过证实的消息:东海岸码头工人罢工三天后,国际码头工人协会宣布,已与资方达成协议,过去三天的罢工将暂停,码头工人即刻返回工作岗位,直至2025年1月15日。在此期间,劳资双方将有更多时间谈判新合约。

双方协议的要点,码头工人时薪在6年内将涨至63美元。据悉,码头工人现在的时薪为39美元,这次的涨幅为62%。也就是说,届时码头工人工作一天(8小时)可以挣到500美元,一个月就是一万美元,很可以啊。工人阶级万岁!

想想我刚到美国那阵子,最低时薪为3个多美元。在学校打杂,一个星期的收入还不到他们工作一小时的。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听到这个消息,抢购应该停止了。一场小小的罢工所带来的恐慌,应该平息了。

上次提到的纸巾,很多商店货架上都没有货了,我不太明白。有人解释,纸巾是当下人们的“刚需”。对我而言,刚需这个词比较新,还需要深入领会和学习。不过,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刚性需求”,也就是必不可少的需求。

具体到我们当前的情况,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基本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它不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转移,比如我们传统的需求:衣食住用行等。

如果这样的理解是对的话,我还是不明白纸巾为什么是当今社会的刚需。至少对我们家就不是。没有纸巾,人们仍然能够生活下去。当年我们上山下乡的农村,多少人家里没有纸巾,不是也活过来了。当今世界一些不发达的地方,有多少人家里会有纸巾这样的奢侈品?而没有食品和水,人们是无法生存的。商店的饮用水被抢购一空,这才是我理解的“刚需”。

看来,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或许“刚需”也不同。对有些人来说,衣食住行已经不再是刚需,车子、房子等高档次的物资需求(银子),才是他们的刚需。或者更高档次的精神和情感追求才是他们的刚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弹性”刚需。

往时今日

八年前今日,几日秋雨,一番心情。习填词【虞美人】一首记之。


10/04/2024 周五

码头工会罢工日 商店平民抢购时

昨日到好市多购物,专门挑一个不是周末人多的日子,和中午路上人少的时间,以为人会少一些。没想到人更多。

先去好市多的加油站,它们家的汽油,一加仑比市面要便宜一毛钱,而且还有5%的回扣奖励,因此到了好市多,我们一般都是先加油,后购物。今天的加油的人车怎么这么多,往日的8个加油点,一般只需要排队等上几辆车就可以加油了。今天的阵势是过节前大家都要出门去玩似的,每个加油点都排了十几辆车,大大超过平常。

加完油,我还在琢磨,这么多人来加油是偶然还是事出有因。在停车场转了好大一圈,也找不到停车位。最好不容易在最外面找到一个停车位。怎么回事儿?难道是什么节日来临,想想好像最近没有什么大的节假日,万圣夜(Halloween)还在十月底啊!

进门后,不用说,人多。我只买日常生活用品,牛奶、鸡蛋、鱼肉、水果等等。我发现平时堆成两层楼高的瓶装饮用水所剩无几,鸡蛋也只剩下不多的几个盒子,散乱地摊在那里。付款、出门自然也是长长的队伍。平日的周三,不是这个样子的,事出反常。一路回家也没有想明白。

直到晚上,看见新闻说,前天(10/01)美国东岸的港口工人举行大罢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民众从疫情中刚刚平息的恐慌感,又被搅动了。怪不得,老百姓开始惊慌失措了,这是抢购囤积日用生活品啊。美国人的心理素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敏感和脆弱,美国人的底气到哪里去了?被那场Covid-19疫情打垮了?

“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ILA)因未能与代表资方的“美国海运联盟”(United States Maritime Alliance,USMX)达成新的劳资协议,于当地时间1日凌晨展开近50年来首次大规模罢工,导致全美约半数海运业务停摆。罢工今天进入第3天,更多劳工团体对这项行动表示支持。

罢工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如果罢工在几周内解决,消费者可能不会注意到零售商品出现重大短缺,但如果罢工持续超过一个月,可能造成部分消费品短缺,尽管大部分假期零售商品已经从海外抵达。消费者可能看到大批商品价格上涨,从蔬果到汽车等都有可能。

一部分制造商和零售商呼吁拜登总统援引1947年的“塔夫特-哈特利法”(Taft-Hartley),该法案允许总统在劳资谈判期间,给予企业和工会80天冷静期并可以强制工人回到工作岗位,重启港口运作。这样以来,罢工对他们的损失就不会太大。

老拜登会这么做吗?作为政治人物,他首先考虑的是总统大选。如果这样做了,无疑是在关键时刻失去民心和工会的支持。对此,拜登总统呼吁资方提出更优渥的薪酬条件,以在总统大选登场数周前终结这项影响深远的罢工行动。

政府此时明确表明不打算介入罢工行动。美国运输部长表示,这场罢工有望很快落幕。他认为港务及船务公司赚取“令人难以置信”的获利后,必须开出更优渥的薪酬条件。

是这样吗?希望如此。这样民众就可以早些从风吹草动的惊恐中恢复过来。不然呢?


10/03/2024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