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硝烟散 神州局势实勘忧

今天是四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开始。就像往日正常上班一样,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恢复正常的作息:早上恢复走路,白天开车出门采购食品,晚上“饭后百步走”。

上午到中国店去买一些中国蔬菜。我们很小心地戴上口罩,即使中国店不再像往常那样,门口贴着要带口罩才能进入的告示。进入商店的人中还是有许多戴口罩的,当然,如果不戴也没有人管。以前的安全隔离距离标识,在地上还可以看到,但是人们已经不把它当回事儿了。不过,收银员还是戴着口罩,看样子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好事多COSTCO购物也是如此。门口不要求戴口罩似乎已经有些时日了,里面的人大多数不戴口罩了,甚至连收银员也是。小吃部也恢复营业,人们大大方方地坐在桌椅旁,喝着饮料吃着披萨和热狗。可以说,曾经的疫情之下的感觉早就消失了。人们已经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虽然他们知道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正如我们感染了,阳性了,也没有当回事。不小心就被传染了,不小心,就又好了。

只是,疫情后留下的后遗症仍然在,经济尚未恢复,通膨尚在。今天周一,按说到好事多的人比周末要少得多。事实也是这样。大门口几大排空空的购物车,说明今天人少。但是,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加油站竟然在排队,而且拍到了加油站场地外的通道上来。是油价便宜了吗?不是。我们在路上看到最低油价为3.99美元,柴油的标价高过5美元。像我加的高档汽油,即使是好事多会员优惠价也要4.19美元。通膨前的油价一般都是在3个美元上下。我的感觉油价一过4美元,就是高价了。当然是在我们这个地区而言。西海岸的加州听说油价更贵,夏威夷就不用说了。

通膨之下,商家趁机涨价,一方面是抵消成本,另一方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倒霉的是买单的老百姓。对于真正有钱的主,一个月平均上涨几百美元的生活费,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苦了底层的老百姓了。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导,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最新研究调查22间国内指针性企业,其在国内聘用的员工总数高达700万人;研究结果:没有一间企业起薪达到“维持生计工资 ”标准。

布鲁金斯研究院的“维持生计工资”定义是能够满足劳工住房、饮食、医疗、育儿、纳税等“基本开销”,尚不计储蓄、外食、娱乐消费;目前该智库将此标准的全国平均值定在时薪17.7元、年薪3万7000元。

布鲁金斯研究院的报告指出,他们原先对调查报乐观预期,但结果显示这段期间仍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员工们为企业高层及股东们创造数兆元的财富,但是他们连维持生计的工资都没有。”

老拜登天天吵吵支持乌克兰,跟俄军对着干,几十亿美元哗哗的就流出去了。却不把国内的经济搞好,这样老百姓怎么会支持他呢?我看他想连任恐怕够呛。


上海的疫情似乎还没有搞定,北京的疫情开始令人担忧。北京市政府周一深夜宣布,除了朝阳区,另外10个区的居民也必须在五天内接受三次核酸检测。北京官员希望避免上海的经历,仅将部分社区升级为临时管控区,“区域内居民足不出区,非必要不得出小区”,同时要求区域内基本生活必需的商超、医院等场所正常营业。不过,看到北京各区大规模核酸,让人不禁担心,下一步会封城吗?

北京市政府24日发布朝阳区14个地区列入封控区与管控区,同时规定朝阳区25日全区进行核酸检测。受到疫情防控氛围影响,许多民众在24日晚间开始陷入“囤物资”的热潮。当晚出现许多幽默桥段,包括“上海人在封控中等物资,北京人在物资中等封控”、“今天晚上是上海人民指挥北京人囤货的一个晚上”。两大城市在疫情的封、管控消息中似乎得到某种共振。

北京居民25日在北京朝阳区某家超市抢购物资。(世界日报记者 图)

根据上海的官方消息,此次感染的人多,但是死亡率却很低。其它国内各地情况均是如此。咱在海外,不了解国情,但是,目前美国的疫情和世界疫情的大趋势是知道一些的。难道非要坚持大动干戈的清零吗?


2022年4月25日

筑墙只为封民口 人类何时得宽容

近来因为看我那位快手朋友写的文章,不得已又去了“美篇”。他的文章以每天以6-7千字,有时候一万多字的速度在那里发表。

我以前在美篇也有账号。几年前大陆开两会,美篇配合两会期间不能随便发表文章的精神,以技术维护为由,暂停所有人上载文章。我既没有跟中央唱反调的意图,也没有什么违规的文章要发表,但是,我对美篇这种任意封杀的行为感到不爽,于是,此后就不再使用美篇。

美篇审查通不过的文章显示

因为读朋友的文章,看到自己以前在美篇里的几篇游记没有发表,就想顺便把文章发表了。经过重新配图和加上音乐后,试着发表一篇。虽说是发表后要通过审查,但是,审查过程比我想象的要快,有的中文网站审查时间是24小时。很快,我收到美篇审查通过的通知。我将文章链接放到微信里,朋友们可以看到并加以评论。

刚好,前些天自行新冠检测,发现是阳性。为了不惊扰大家起见,那几日的随记就没有放到微信的朋友圈里,准备痊愈后,以“闭关”为题,将这几日文章发出去。我的阳性感染在自我隔离的第四天就转为阴性,于是我想先用“美篇”试一下水。这样,我就发表了感染第一天的随记。很快,我又收到审查通过的消息。

于是,我开始将其它的几篇游记配图整理后,一同发表。另外开始发表闭关后的其它几篇。这时候,我却收到了审核不通过的通知,一篇是闭关时的读书笔记。讲的是《往事并不如烟》(续篇),一些民主党派人士的轶事。因为作者的父亲是中国一号大右派,所以此书在大陆可能是禁书。我不仅看这样的书,而且还“有感”,不是又撞到枪口上去了吗?后来,我做了一番更改,把所有跟右派有关的字眼都更换了,但还是通不过审查。

另外,有一篇记载俄国圣彼得堡的游记,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没有通过审查。我也懒得管它是什么原因了。反正就是通不过审查。于是,我彻底打消了再次使用美篇的“妄想”。幸而,我还可以在其它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还有什么是可以封闭的呢?听说,大陆很多人都会“翻墙”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理解,在这个分裂的时代,人们都更倾向于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这是个人自由的选择。看什么和不看什么,应该由民众自己来决定,而不是民众“被决定”可以看什么和不可以看什么。比如,上世纪的50-60年代,如果收听台湾或者是美国的播音节目,那是收听敌台,是要被打成反革命,搞不好要掉脑袋的。现在不要说听广播,连看台湾和美国的电视,不管内容是否反共,也不再是反革命了。就是到美国或者台湾去一趟,也不算叛国投敌了。

21世纪的大陆,较之以前,自由度宽松多了。当然,大陆还是有一道墙,一道互联网的防火墙。除此以外,还有一道“审查”的墙。不光是美篇上有,其它的中国社交平台,包括微信都有。如果,有时候不小心自由超过了限度,就会被和谐一下。

不要以为在美国就没有这样的墙。美国的文化战争已经导致一些州出台法律限制学生阅读内容、一些书在学校图书馆中被下架,但受影响的大多是社科类书籍。我们佛罗里达州最近则以“涉及禁谈话题或非必要策略”为由对几十种数学课本发出了禁令。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就有焚书坑儒的暴行,近代欧洲也上演过希特勒大兴文字狱,收缴焚烧犹太人书籍的暴行。是什么使得人类要筑起一道道隔离的墙,禁止大家交流不同看法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呢?这样真的就能封住世人的口舌和禁闭人们的思想吗?


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