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枪拆一所校 一巴掌救一座城

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早,月牙儿也消瘦得越来越细。早上出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月牙儿就挂在东方了。看着那残月的样子,又快到月底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在发现了杠杆原理之后,发出的牛人感慨。由此表达一个细小的事物跟巨大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由局部的、细小的征兆,可推知事物的演变和趋势。

现代人都知道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是一种混沌的现象。

新近看到两起事件,看起来不大,却影响了想象不到的大局。

一巴掌解封一座城市

这件事的过程,采取倒叙的方法。

昨天(6月23日)深夜11时许,丹东市发布“关于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知”。

前天下午(6月22日),辽宁丹东警方针对“父女两人阻碍执法及袭警”一事进行了警情通报。

大前天(6月21日)傍晚,一女子(41岁)开车带父亲(70岁)拿药。在通过交通卡口警察哨卡时,因其健康码显示黄色,被警察拦停,双方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警察将女子推倒在地,女子呼救,老父亲上来打了警察一巴掌。结果是女儿拘留10天,老父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丹东袭警案的违法事实很清楚:驾车父女持黄码闯警察哨卡,父亲动手打警察。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支持对违法的父女采取法律措施,然而这一次公众几乎一边倒地反对丹东市公安局的通报,警察成为被批评者。

个中原因,据前《人民日报》记者,后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胡锡进认为,在于视频展示的信息是那个女儿带父亲看病。“疫情暴发以来,正常就医受阻是人们最反感的一刀切防疫表现之一。”

另外视频中的信息还显示,父女虽是黄码,但他们有社区开的取药证明,还有当日的核酸阴性检测结果。按照各地围绕疫情期间看病反复摩擦形成的社会共识,这种情况下多数公众都会认为警察应予放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丹东封控时间过长(2个月),当地群众反映强烈,也得到了互联网舆论场越来越多的同情。此时当地警方处理这个摩擦,显然没有考虑到围绕丹东防疫舆情的基本面貌,撞到了大家情绪的枪口上。

这是一个非常基层的警民摩擦,从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的角度说,丹东警方没有错。“但是公众的价值判断与司法权威在这件事上发生激烈冲突,这值得丹东市警方深思,也值得全国各地的执法机构举一反三。”其实,这更是一个情与理的基本矛盾。

插播一条信息,昨天(6月23日)晚间,在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题调度会议上,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说:“不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扎实做好生活物资供应,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摸清透析患者、孕产妇、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底数,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落实好困难群众帮扶措施。”

现在回过头来看,封控2个月之久的丹东,在并没有完全清零的情况下(6月22日还有阳性患者),深夜突然发布恢复生活秩序的通知。虽然其中原因没有报道,但是却令民众不得不推测,急切之间的匆匆解封,是否由于省长大人发话,是否为了舒缓由于父女袭警而在网上(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民情?

今天(6月24日),丹东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建军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经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从今天零时起,除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外,其他居民可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全市有序流动。”

不管别人怎么说,在这个事情上,我觉得省市政府解决问题是很及时的,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警民之间和民众跟政府之间紧张关系。

如果没有这一巴掌,没有这一巴掌导致警方的警情通报,没有警情通报导致网上热搜和舆情,也许,就不会引起上峰的重视,解封也就没有这么快!

一把枪拆除一所学校

这是一个美国最近的故事。媒体近来连续报道好几起枪击案,其中一起涉及德克萨斯州乌瓦德(Uvalde)的罗布小学(Robb Elementary)。这起发生在5月24日的枪击案,造成19名学生和两名教师在校内身亡,枪手也已丧命。

乌瓦德是个小镇,位于圣安东尼奥市(San Antonio)以西约137公里处,距离墨西哥国界仅有120公里远,镇上约有1万6000名居民。这所学校有近600名2年级、3年级和4年级学生。

乌瓦德镇长麦劳林今天说:“我们永远没办法要求学生或教师再回到那所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罗布小学将面临拆除的命运。

这是美国校园中众多枪击案中,学校最惨的遭遇,不仅造成大量的死亡人数,而且就连学校自身也保不住了。

美国从年初到现在已有212起枪击案。平均每天有1.4件。在美国因枪击死亡的人数超过加拿大及欧洲所有已开发国家的总和。毫无疑问,美国枪枝泛滥成灾,应是枪击死亡的最大原因。美国人口约3亿2000万,但是拥有4亿枪枝。在现实生活中,枪击案随时会发生。因此,每一次枪击案大声,都会引起民间禁枪的呼声。

不过,在美国,拥有枪枝是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权力,所以拥枪者有法可据。因为涉及到宪法,所以解决起来就很困难。而民间拥枪者另外的理由是自卫,我就是这样想的。

毫无疑问,那些杀人凶手大都心理或精神有问题,尤其受到电影里凶杀情节的刺激及影响,有样学样,教给他们杀人的方式及方法。就拿这个枪击案来说,这次德州残杀小学生的凶手,性情暴躁,同学早已知晓,他事前已计划好大干一场,在和他祖母争吵后,先伤了她,然后就到学校行凶。

从根本上讲,我是支持禁枪的。但是在别人都合法拥枪,其中包括那些心理或精神有问题的杀人凶手,可能对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我当然要合法拥枪自卫。

这个问题如果在根本(宪法)上得不到解决,校园枪击案就可能一次次发生,学校就可能一个个关闭。这是美国本来可以避免,但是却一再承受的悲剧。


2022年6月24日

闲庭信步踏波走 少小心胸任放情

六年前的今日,诗友作“夏至忆童趣”如下。

夏夜轻蝉缘树鸣,
微风送爽数星星。
牛郎织女香桥会,
乐伴蛐蛐又几声。

童年的夏日,不正是扑通一声跳进江水畅游的时刻?和旭伟君“夏至忆童趣”。


四年前的今日,回顾那年的夏季,曾作新诗一首。今天读来,又想到少时武汉的夏季——老屋、老树、竹床、凉席、葡萄架、牧羊犬、江灯渔火、夏夜长堤 …… 真的过了半个多世纪。现在的江滩早已经今非昔比。老日子,只能在记忆里重现。

那年夏季


  1. 黑色的大门 还有两边
    破损的窗 那么熟悉
    幽暗通往陌生的旧居
    楼梯口右手上方
    有一个拉线开关
    一拉 — 通向彼岸光明
    那年我打街边走过
    记得跟你打过招呼
    老树上槐花早已落地

  2. 木栏杆虽然沉默无语
    缺口和裂隙记录着岁月的脾气
    仍旧带着盛夏闷热的暑气
    凉席上洒水 夜空月朗星稀
    天河枕着竹床打盹
    我们和牛郎织女越来越远
    半夜你起身走了 绷子床下面
    少了四把支撑的垫椅
    身体怎么也凉快不下去

  3. 葡萄架下挂满了鱼籽
    知了看不见嫩黄碧绿依然长鸣
    你摘给我一串 — 味道是涩的
    后来长出茂密的钢筋水泥
    挡住百草园掩藏的秘密
    空调机下结不出异花授粉的玉米
    那只德国牧羊犬沃尔夫
    卧伏在凉台若无其事
    吐着舌头 任你呼叫就是不理

  4. 月光下江灯渔火缓慢
    洪水有时会漫上江滩
    流淌着白天抗旱的汗
    草丛不再熟悉 已然
    莫非芦苇里没有了蚊虫
    四顾 何处是渡轮的遗迹
    女王的钟声依然回响江关
    是江头在述说江尾的思恋
    说什么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5. 滨江大堤依稀
    困了夜色溶溶
    却摸不到你的凉席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