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平权亚裔奋起 求公正状告哈佛

最近,看到一篇《美国大学本科入学申请文书写作讲座》的文章,是一位曾经给我们写作班上过课的老师讲的。这位老师是美国华裔作家,除了著有英文传记和小说外,他的中文散文集也很耐看。他在美国MIT拿的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做过多年研究工作。

哈佛大学 (维基百科)

讲座以大学的入学申请文书写作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学子们“真正掌握了美国大学招生的原则和精髓所在,才能有更大的希望进入心仪大学。”老师的文章好,讲座也很好。但是,他却没有提到美国大学,尤其是好的大学,除了考虑考生个人的学术成绩,以及课外、体育、个性之外,还有一些所谓的“综合”考量。这些跟考生本人的表现无关,比如哈佛大学就有哈佛招生秘密标准。

据纽约时报揭露,在幕后,哈佛大学令人畏惧的招生官员还有另外一整套标准。他们讲的是一种秘密语言——“备审表”、“缩减名单”、“小奖励”、“DE”、“Z名单”和“院长关注名单”——他们还有一个筛选系统,其中的条件包括申请者来自哪里、父母是否从哈佛毕业、他们有多少钱,以及他们是否适合学校的多样性目标,这一切可能跟SAT考1600分满分以及个人其他表现优秀一样重要。

也就是说,即便是考生的考是成绩是满分,即便是入学申请文书写得再好,甚至考生的课外、体育、个性都达到人学标准,但是大学还会以另外一些标准,比如种族平衡来考量。如果考生是一名亚裔,很可能会被录取亚裔学生数量的配额所限制。比如说亚裔学生的入学配额是100名,而今年准备录取的考生中有120名是亚裔,那么,就会有20名会从这个名单中删除,原因不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表现,仅仅在于他们属于亚裔。

专家说,数据表明,如果禁止哈佛把族裔作为录取的考量因素,该校亚裔美国学生的比例就会上升,而白人、黑人和西语裔学生的比例会下降。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才会获得同样进入私立院校的机会,一些人称其为“亚裔税”。

在录取上设定限额,在中国早就有过。远的不说,就说这比较近的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中,南方的举子中榜的比北方的多。皇上为了“公平”或者叫“平衡”,对南方的学子就有配额限制,比如说南北各取一半。看起来似乎朝庭在南北的学子面前是公平了,但是这对南方的学人就公平吗?

明朝科举考试放榜。 (维基百科)

再说近代,记得上世纪的70-80年代,我曾经多次参加过高考阅卷和大学招生,到过一些边远的省份如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招生,知道少数民族考生是有特殊的政策照顾,比当地的高考分数线要低。当时的理解这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有点类似美国平权运动采取的一些措施。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是否就意味着对汉族考生的不平等?

而且,对同样是多数民族的汉族,在全国统考同样的考分面前,也有不同的区别,近乎沿袭明清的措施,有抑南拱北的对待。具体就是南方诸省的高考分数录取线普遍都高于北方。以我们湖北的考生来说,如果湖北的高考录取线定在500分,那么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大概只有450分,甚至更低,这样是不是对南方的学生不公正?

北方,或者是边远地区的学生觉得他们在教育资源方面,学生的起点和环境较之南方要差。众所周知,同样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不同环境不同资源背景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标准,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那时的中国,还是在执行国家计划经济的框架下,据说制定这些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为了平衡全国先进和落后地区的差别而做的调整。如今,早就不时兴计划经济了,不知道这些过去的招生政策是否有所改变,各地考生的录取标准是否相同了?

回到美国的问题上来。最近,新闻中报道了一起有关状告哈佛大学录取新生的案子,正受到波士顿联邦地方法院的审理。原告是一个叫“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组织。

游行者高举“停止亚裔配额”、“支持人人公平入学”标语。 (纽约时报)

原告指控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人。哈佛大学对亚裔美国人设定了高于其他族裔的录取标准,并诉诸于种族平衡的做法来构成其每届新生,违反了民权法。原告说,哈佛大学的做法是通过操纵其录取过程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非学术的判断——包括“个性评分”这种难以量化的标准。

这个案子被普遍视为是围绕平权法案的未来的一次斗争。有关种族在录取中的作用的辩论正在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展开,从大学、到精英高中、到有天赋的小学项目,这些机构都将专注地观察等待一个广泛的裁决。

对于这个问题,在美的华人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个人的理解,大学教育资源,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如果按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择优录取的公正法则,实际情况就是亚裔在其中占得的比例,会高于他们人数在美国的比例。

据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亚裔群体占比增至大约6%。哈佛校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哈佛大学2021届学生中有14.6%的非洲裔美国人,22.2%的亚裔美国人,11.6%的西语裔美国人,以及2.5%的美洲土著居民或太平洋岛民,而占人口多数的白人美国人则不到一半,仅为49.1%。

但是这个比例引起其它少数族裔,甚至是主流白人的不满。这是两个方面的不满,一个是美国的平权法案的支持者,另一个是支持宪法“人人平等”的反对方面。这个问题如果聊起来就很复杂了。简单的讲,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处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亚裔要争取亚裔的权益,其他族裔也要争取他们的权益。不是简单一个对错就可以回答的问题。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演讲,推动美国民权运动。

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自上世纪60年代起,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了。民权运动导致了一项政策成果,就是美国的“平权法案”。从字面理解,平权措施起初旨在支持帮助少数及弱势族群。赞同者认为“平权法案”可以消除歧视,避免历史倒流,从而达到平等。支持宪法的反对者认为:即使由于个人命运的不幸,也不允许普遍优待公民中的一个整体,保障少数及弱势族群变相让他们有特权及优越待遇,且并不会实质上消除歧视。部分亚裔认为,现实中的平权法案不仅不保护作为少数族裔的亚裔,反而对亚裔的伤害多于对白人的伤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白人将从中受益。

我们将拭目以待审判过程和结果。即使审判结果出来了,也仍然不能消除社会上资源不平等而产生的分配和占有的不公平或者是不公正。在当下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黯淡无光的情况下,人们只能看着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如何回光返照和发展的了。


2022年7月21日

建厂虽小争议大 仇视偏见令人忧

不管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到了这一天,作为武汉人,作为经历了半个世纪前的那个今天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可以说是让我从盲从中清醒过来第一个事件。虽然不值得纪念,但是在我的人生中,却难以忘怀。半个世纪后,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如我当年一样,从无知的盲从到有意的偏见,然后导致一些偏激和荒谬的行动。不知道这是人生的必然,还是社会存在的必然?


在北美,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Prairie)地带,就如亚洲的蒙古大草原一样。这块大草原地区连接加拿大中南部三个省和美国中西部的八个州。其中美国这边最北部的大草原州是北达科他州。该州西部是大平原,土地较贫瘠,其中著名的景观叫做“恶土国家公园”(Badlands National Park),有人也翻译成“恶地国家公园”或是“劣地国家公园”。总之是一片荒芜不毛之地。

北达科他州是美国人口最稀少的州之一,大约有60多万人,比湖北省武汉市下面的一个区,我从小生长的江岸区,的人口还要少1/3。可是北达科他州的面积有18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湖北省的总面积。江岸区才80平方公里,连北达科他州的零头都没有。我想,如果反过来,那江岸区将会大得多么不得了。

位于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市的阜丰工厂拟建地点。(纽约时报)

北达科他州的第三大城市叫大福克斯市(Grand Forks),人口大概有10万人,北达科他大学就在这里。如果不是牵扯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或者说不牵扯到中美关系,外面的人们都不会注意到这个城市。

前几天曾经聊到美国的经济问题——通膨,影响到政治,人们手里的投票意愿。一个政党如果把经济搞砸了,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势必导致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不信任。今天看到大福克斯市关于建一家玉米加工厂引起的风波,似乎有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政治、意识形态、观念等反过来对经济的影响。

多年来,大福克斯市的领导人始终关注着这座小城北部的一片田地。他们以为,在这片泥泞田地上再建一家农业企业是再合适不过的安排。

因此,当一家生产动物饲料的公司去年宣布,将在这片地上建一家玉米加工厂时,大福克斯市的官员还庆祝了一番。他们说,该厂将为这座城市带来多达1000个建筑岗位和200多个永久岗位。共和党州长道格·伯古姆称,这对整个北达科他州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忘了补充一下,中西部各州,多年来是共和党的铁打营盘。

但是,当地政客口中再明确不过的胜利,很快就让大福克斯市陷入分裂。一些居民对就业及投资增加的前景感到兴奋,但因为该公司与中国的关系,也有一些人反对建厂项目。以往市议会开会讨论的都是道路设计和公共事业项目,现在却突然变成了关于共产主义和间谍活动的激烈争论。数月之间,这场争论已经蔓延到了国会大厦。这个小小的大福克斯市,就这样暴露出美中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多么缺乏信任且失常。

这家打算建厂的公司,阜丰美国,是一家中国企业的美国子公司。尽管阜丰集团首席运营官表示:“企业的经营环境与政府经营的环境不同,我们与中国政府真的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将购买美国本地生产的玉米,我们将在美国生产,我们将在美国销售。”但是,随着两党政客愈发将中国视为威胁,加之疫情助长了反亚裔种族主义抬头,并且突显出中国更严厉的威权主义,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也急剧转为负面。

反对阜丰建厂问题举行全市范围的投票。(纽约时报)

反对人士列举了中国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质疑与一个被美国列为全球影响力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做生意是否明智,而且这个国家开展的间谍活动还被联邦调查局称为“对美国的经济福祉和民主价值观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认为这家工厂会被用来监视约24公里外的一处空军基地,因此“这不是地方问题。这是国家安全问题”。

大部分相关争论都属于当今主流政治话术,呼应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中某些民族主义和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主题,以及延续到一些拜登政府成员身上的对中国的担忧。但该项目的一些反对者要么提出的理论牵强附会,要么使用的语言被一些人认为是反亚裔的危言耸听。

这一切都让城市领导人措手不及。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他们承诺将与联邦官员核实,以确保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今年四月他们邀请联邦调查局向他们介绍阜丰集团的情况。调查后,联邦政府对该项目一直没有多少公开的评论,阜丰的支持者将其解读为警报解除的迹象,反对者则认为这很可疑。

北达科他州长在一份声明中说:“阜丰来到大福克斯,将使北达科他州——而不是中国——从与玉米加工相关的就业、设施、经济活动和税收中获益。”除了共和党州长支持建厂方案外,该市的共和党市长也支持这一方案。市长说:“我认为,至少在最近,你们所见到的是脱离全球化的强烈冲动,”并表示这将是大福克斯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开发。“我们会是第一个拒绝全球主义的国家吗?”看来这些共和党的政客在发展地方生产力和对外空喊口号中孰轻孰重上并不糊涂。

当地一名土木工程说,“我想,我们都没明白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这样影响到我们地方层面,我们只是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他是当地的经济发展公司董事会财务主管,在吸引阜丰集团投资大福克斯市上出了力。

当然,反对人士中并不都是发对中国。反对者表示,他们对中国人或亚裔美国人没有恶意,但加深与一个在他们看来属于对手的国家的商业联系令人担忧。“这跟是不是中国人没有关系,”一名退休后仍在继续工作的护士说道。“这跟中国文化也没有关系。这跟中共政府有关。”有的农民表示,市政府官员在征地过程中的表现并不透明,而且没有解决他对工厂废水的担忧。他表示,环境问题是他最关切的问题,而并非中国。

达赫特勒是唯一投票反对工厂的市议会成员.(纽约时报)

很有意思的是,当市议会批准阜丰计划时,作为市议会唯一的出生在韩国的亚裔美国人成员、政治独立人士达赫特勒,是唯一投反对票的成员。她代表的居民对这个项目有合理的担忧,她认为项目进展得太快了。她更担心的是,围绕工厂的斗争暴露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种族偏见。该项目的一些反对者一再将中国政府等同于中国人,而另一些反对者迟迟不站出来批评那些伤害性的语言。大约82%的大福克斯居民是白人,3%是亚洲人。

她说:“仇恨只会渗透——我叫它仇恨,人们觉得耸人听闻并且完全不喜欢这种说法——但仇恨迟早会浮出表面。到了一定时候,压力必然要释放。阜丰成为其中一些人释放压力的催化剂。”

她的这些话讲到了点子上,仇恨产生偏见,或者说仇外本身就是一种偏见,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思维。例如在6月举行的一次市议会会议上,一名男子表示,他认为阜丰计划“渗透到我们军队的所有行动中”,并暗示看不到这一点的官员可能是在“为中国人工作”。相信这话连国防部和联邦调查局的人听了都会发笑。

幸好,市议会的大多数人没有被仇恨烧得失去理智,通过了这一方案。“我们只是想在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时候保持理性,”市行政官说。“如果只要是中国投资我们就说不,那会限制我们未来的机会。”

我想,这种仇视和偏见,不只是美国一个小城的担忧,也是美国的担忧。同时,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的一种担忧呢?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