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清理人行道 高压水泵显神威

昨天,接到小区物业管理发来的电邮,说是我们门前的人行道(sidewalk)的地上脏了,需要清理。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房前有一块草地,草地之后是人行道。在人行道的外面和社区马路之间,有一条不宽的草地,种着林荫树,竖着路灯和各家各户的邮箱。

各家门前的人行道,名义上属于各家的地产,但是实际上是公用的。根据物业管理的规定,这块私人拥有公用地的维护,由各个住户负责。通常的情况是,夏天花瓣落了,秋天落叶多了,或者冬天下雪了,户主都有责任清理和打扫。在马里兰居住时,冬天下雪后,我们都要及时铲掉人行道上的积雪,确保行人路过此地的安全。遇到大暴风雪,大雪几尺深,铲开的雪在地面上堆积得一人高,像战壕似的。开始用大雪铲来铲雪,把老腰累得够呛。后来买了一个小型铲雪车才解决问题。

搬到佛罗里达来,冬日无雪,再无铲雪之虞。而且听说,小区物业将门前门后锄头剪枝、施肥撒药,还有定时灌溉全包了,因此将马州平日里清理打扫庭院的一应设备和机器全都送给朋友了。没有想到人行道和通往车库的那条车道,还要我们自己来管。不过人行道也不长,大约10块水泥地的长度。车道也只有能停4辆小车的面积。通常一把扫帚扫扫就足够了。后来又买了一个便携式的鼓风机,对付车道和门前人行道,绰绰有余。

入夏以来,所有的植物都兴兴向荣地向上长,往两边扩展,地面相对干净。而且一旦有什么东西露在地上,我们也会很快的清扫。邻居们也是这样,地面上基本上看不到杂物,更不要说纸张、塑胶袋、空瓶子这样的垃圾。除了偶尔的落叶,和松鼠在橡树上吃橡果松塔掉下来的渣渣。

出门看了一下,门前的人行道,地面上干干净净的,一览无余,没有杂物。那为什么说我们的人行道不整洁(unkempt)呢?

原来,人行道水泥上的一些黑斑。那些地方,多半在门前的林荫树下。因为夏季每天经常下雨,雨后太阳又照不到,或者是本身有些低洼,加上周围草地留下来的雨水堆积,久而久之,这些树荫的地方慢慢就产生一种霉菌,将灰白色的水泥地变成灰褐色,有的地方比较严重,呈黑灰色。白日里远看倒不觉得,一旦下雨,就会很明显。其它的部分,就是天长地久日晒雨淋大自然留下的“沧桑”感。

难怪,一大早散步回来,看见斜对面的邻居在用专门的洗地机清洗人行道。城市环卫工人开着一种有转盘的清洁车,转盘通过旋转将地面清扫干净。邻居使用得是一种电极带动的高压水枪,前面不是喷头,而是一个转盘。这样一面通过高压水洗,一面通过旋转清洁,很快就就将“旧”水泥路面清理如新。后来听说,不光是我们家,周围好几家邻居都收到物业管理的通知。

在马里兰居住时,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我们所在的居委会,从来不要求我们这样“清洗”路面,我们只需要保路面打扫干净就行了。搬入马州的新居后,请人在后院修建了一个阳台,二层楼高,自带楼梯。阳台的“地板”不是早先的木头板,而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这种材料不会像木头材料那样风化变色腐化。栏杆也采用了合成材料。虽然贵一点,但是值得。这是有教训的。

多年前,我的第一个房子是个连栋屋,搬进去后,自己修建的阳台,用的全是木料,那时还没有合成材料。第一年小阳台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第二年,颜色就变深了,赶紧买专门用来保护户外木料的保护膜喷上。说实在话,保护膜涂上去,效果很好,雨水落上后,不会很快渗入,而是积聚在膜上面形成一个个的大水珠。时光荏苒,很快一年又过去,保护膜渐渐被风化掉,阳台的颜色也更深了。于是,买了一只高压枪,强力将老化的深色冲洗掉,再涂上一层保护膜。此后,年年如此,劳民伤财。

话说用合成材料做的阳台,果真不褪色。只是日晒雨淋中,会积满风雨的痕迹。每年夏季来临,就要用高压枪冲洗一番。在1000~2000个PSI单位气压下,水借着高压将阳台的地面和护栏清洗的干干净净。此外,高压枪还可以用来清洗墙上和屋顶的灰尘。用高压枪清理水泥地面也是同一个道理。

可惜,搬家到佛罗里达来之前,我把高压枪送人了,还有铲雪器、除草机等,不是说物业管理全包的吗?在马里兰那会儿,我家里关于居家修理的工具,几乎什么都有。多亏当年别人打餐馆工,挣学费和生活费时,我却鬼使神差地到一家装修公司打工。几年下来,不仅积累了商业住家的装修经验,也集攒了一套维修工具,包括电工、水工、木工等。几年下来,基本上的装修活都能上手,算是一个什么后会一点的多面手(handyman)。

我买的第一个房子,原来是2卧室2浴室的连栋屋,地下室没有装修。买了房子后,先将2个卧室改建成3个卧室。然后加建了一个阳台。后来有时间又把地下室完成,有多了1个卧室和浴室。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不过那时还年轻,还能干得动。

扯远了,回到清理水泥地的问题上来。明天,星期六,本来就打算到好事多去购物,正好买一台高压枪回来。

领导有点犹疑,搬来好几年了,才第一次要清洗人行道。买台高压枪,几年用一次,值得吗?建议的到邻居家借人家的专业洗地机。有道理,如果是常用,买一个倒是无妨,如较大的电锯台,高压泵、铲雪机等等,不常用的工具可以到家得宝(Home Depot)去租借。

我们隔壁的隔壁邻居叫斯蒂文。他可不是一个什么都会一点儿多面手,他是一个专攻细木工的高手。他家的车库就是他的车间。平常家里的两辆车都停在车道上。车库因为经常在里面工作,专门还安装了一个空调机。车库里可以看到他的木工车床,两边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他在里面车那些钢笔帽和笔杆那样的木头小物件。那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木制的钢笔和饰物,还作为展品,陈列在社区俱乐部的玻璃大橱窗里。

听说邻居们被要求清理门前人行道,就是他一大早给邻居们清洗路面。等我下午想起来要清洗人行道,出门看看我家人行道是个什么状况时,发现我们和邻居接壤的几块水泥地,已经洗干净了。隔壁邻居格利高里说,他就是借斯蒂文的机器清洗的,本来打算将我家人行道顺手一并洗了,结果水管的长度不够,只清洗了一部分。他也建议我去借斯蒂文的机器。

当我想到借机器时,突然想起,我的邻居老同学就有一台小型的高压枪,轻便好用,何不借来一用?下午阴天,没有太阳,正是户外干活的好时机。说动就动,立马开上电频车将高压枪取了回来。

接好水源、电源,开工。1600PSI压力单位的小高压枪,足够完成清理水泥地面污渍的任务。一条高压水喷过,立马一条白色干净的水泥路面显露出来。不一会儿,就把车库前的人行道,6块水泥地面清理干净。再有两块就搞定了,还要加上跟左手邻居相连的两块。不料天空不作美,稀稀拉拉下起雨来。

雨不算大,可是足够打湿衣服。加上天色也暗了下来,收工!明天再来。


去年今日秋分,做《減字木蘭花·秋分》一首。

夏雷已矣
氣返秋冬煙雨裏
舊歲花前
一抹斜陽晚照邊

故鄉何處
撩起閑愁千萬緒
簾外秋聲
一曲離騷湖月明

另做一首《減字木蘭花·劉郎野老》

劉郎野老
鎮日山齋閑坐嘯
書卷荷香
半入篇章半覆觴

湖風輕軟
煙浪清波天始晚
得句無眠
一任清音枕耳邊


2022年9月23日

健康小孩成残废 铜牛当街遭涂鸦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引起的各种新闻,随着女王的下葬和各国元首祭奠的结束,已经华丽落下帷幕。但是,跟女王去世有关的新闻却并没有消失。

今天有一则来自纽约警方的报道,讲到纽约市曼哈顿下城著名的地标“华尔街铜牛”(Bowling Green Charging Bull Statue)日前遭人恶意涂鸦,一群年轻人在铜牛上写下了“该死的女王”(fuck the queen)的字样。

警方表示,案件发生在9日凌晨2时30分,四名少男少女走到了位于莫里斯街(Morris St.)交百老汇大街的华尔街铜牛前,其中一人用马克笔在雕像上写下辱骂话后,沿百老汇向北逃逸。目前警方正在通缉作案嫌犯。

根据警方21日公布案发地的监控显示,嫌犯为二名少男二名少女。其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名身着白色连衣裙,似乎为白人少女,其他人皮肤呈深色,可能是非裔和西裔,也可能是亚裔。对于他们在公共建筑上随意涂鸦,尤其是那头在每天被游人围着照像的“华尔街铜牛”的行为,我不赞同。

但是这种行为是否违法或者犯罪,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是觉得他们这样做似乎没有道理、也不合逻辑啊。这些年轻人应该跟女王陛下没有血海深仇,至少是女王陛下的言行不会直接伤害到他们这些年轻人吧?他们这样做,恐怕多半是属于来自荷尔蒙激增不平衡带来的青春期叛逆期行为。你们成年人不是要纪念那个女王吗,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F”一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讲道理的,当然也无需什么逻辑。这也是一种“常态”。

不管这么说,正常一点的文明人都应该为这种大不敬的言辞道歉。


华裔家长们在学区会议上反对抽签录取政策。(世界日报)

在一个好的学校有很多学生想上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看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择优录取”。但是在一些人眼里,认为这种方法“不公平”,要按各个族裔的人口比例来分配。纽约市教育局则采取一个看似公平的录取政策——“抽签”。一个就读曼哈顿优质公校实验中学(M412 N.Y.C. Lab School for Collaborative Studies)的学生收到来自美国手语和英语高中(“47” The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录取时,作为华裔家长的母亲只能用“傻眼”来形容。

“抽签”的规则是,考生可以填写12个志愿。教育局建议把好的、中等的、大的、小的学校都按照他们建议的比例填报。结果是,这个家长按照教育局的建议填表,不但12个志愿一个没有中,而且一个健康的孩子却被“莫名其妙”被分配到聋哑学校。难道这就是“抽签”所带来的公平吗?这不是抽出一个大乌龙,又是什么?

该考生学习成绩优秀,在百分制的考试中,各科成绩平均分为97,而且身体健康。该家长对孩子在候补名单靠前的学校逐一发邮件、打电话、进学校申诉。校方都说,这是市教育局的权力。于是该家长到市教育局访问,回复是:“这是校方的职责,你就回去等,哪有空位你的孩子才能进,而不是你选哪儿去哪儿。”这不是踢皮球吗?

不断四处“碰壁”的家长,加入所有“反对抽签”的抗议和示威游行,并在有关教育人士的协助下,不断给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写信投诉。这件事情被7月初“纽约邮报”等媒体披露,但是市教育局对此不置可否。不过,这位考生终于在7月中旬收到曼哈顿下东城亚洲研究双文高中(HS For Dual Language And Asian Studies)录取通知,这也是该考生的第一志愿。

怎么会这样呢?这种变化大有戏剧性了吧。报道的文章没有提及其中的原委,只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

不过,这个成功的故事可以给更多家长信心。为了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学校,为了“择优录取”的社会公正价值观,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努力争取。在这种情况下,所谓“闹而优则仕”是完全合理的。否则,不仅天上不会掉大饼,还会将一个健康者变成残疾人。


无独有偶。想起中国在WG中也有这么一段经历,而且还正好被我赶上。WG前,上中学、高中以致上大学,都是要考试的。WG开始时,我正面临升中学考试,那时的报考志愿有5个。市教育局的建议: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都要填写。记得我填写了2个重点和3个普通中学。结果跟纽约“抽签”差不多,所有入学考试统统取消,我被分配到一个没有听说过,当然也没有填写志愿的中学。这所中学似乎连一个正规的中学名字都没有,听起来像一个“民办”中学。

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原则,作为受害者,难道不应该“造反”,难道不应该“革命”吗?或许这就是我参加“红卫兵”,批判反动的”资产阶级教育方针和路线“的原因?

当时的分配原则将“择优录取”的考试制改成就近入学的分配制。不论成绩好坏,按中学所在地和家庭地址划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一、我没有被分配到离我家更近的学校;二、跟我同一个地址的同学却被分配离我们很远的一所重点中学。对于市教育局是如何暗箱操作搞出这些乌龙的,已经是遥远的历史。虽然无人追究,但是却无法从那些乌龙受害者的记忆中消除。

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怎么分配才合理?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开始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致于最后导致以武力和战争来解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可能实现吗?还是空想?


6年前今日,曾经做小诗一首。提醒我,哦,今日又是秋分时刻。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