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一碰天上去 民主自由选票来

电脑一打开,桌面上出现夜空上满是飞升的天灯场面。中间陆地上的人们抬头仰望,忙着用手中的相机拍照,记录下此刻的节日盛况。水面平静,倒映着无数飞升的天灯和洋溢着节日欢闹气氛的人群。

这是发生在泰国清迈的一个节日情景。节日音译为“一碰”(Yi Peng)。泰语中“yi”的意思是“两个”,“peng”的意思是“满月日”。也就是说它发生在每年这个时候的第二个满月前后。

“一碰”是一个以娱乐和当地传统美食为特色的宗教节日。人们认为,将灯笼送上天空是为了祭祀神灵,传统上,放灯代表着摆脱厄运,祈求好运。 节日期间,家庭和企业外也会点燃灯笼或蜡烛,以表达对佛陀的虔诚。

一大早,就让我的好运连连,在“一碰”中飞升天上。


而打开谷歌的页面,却是一张今日是美国“选举日”的图片。告诉大家:投票啰!

在美国的两党制下,参议院和众议院这两个控制政府的关键机构,对于制定法律至关重要。它们这两年的控制权将由今天,11月8日的投票决定。

中期选举不是把所有的国会议员全部重新选一遍,它只是把众议院的435名议员全部重新选举,参议院的100名参议员只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民主党目前控制着两院和总统职位,如果在众议院或参议院输给共和党人,在拜登总统未来两年任期内,民主党的权力将大幅下降。市面上的调查报告,大多数都说民主党会输,失掉众议院多数党的席位。

虽然共和党在国会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鹿死谁手,今天之前,悠悠谁知道?这就是民主迷人可爱,但又不着调的地方。今日之后,美国的政治局势将会明朗化。

我的票已经提前投了。结果虽然不知,但是我发言了。民主,不仅仅是接受多数人的结果,更是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2022年11月8日 周二

玫瑰要死不同意 黑暗时代有良知

《妈妈,我的玫瑰花要死了》,在网上听到这样一首歌,一首由国内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演唱的歌。

我对音乐是外行,只凭感觉。这是一首跟我熟悉的中国民歌、西方歌剧还有当下完全不入耳的流行歌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歌曲,有点西方酒吧里那种慢吞吞爵士乐的调调。

窗外的阳光,随着歌曲慢慢的节奏,透过百叶窗,在墙上缓缓地舞动。用贴在棕榈树叶子的金箔,换取歌中那街巷炊烟。用风轻推地中海的帆船,摇曳着大海尽头的日落。

我的玫瑰花,在夕阳下枯萎,尽管种在倔强的田地,终究,要死了。太阳,我们不同意。

我知道你知道,每天都有一百朵茉莉花、一千多百合花死去。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那是我们内心的宝藏,不是聪明人喜欢摆弄的棋局,也不是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感情。

啦啦啦,啦——敲击键盘的指尖也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在一起一伏。那是玫瑰花在风中的节奏。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玫瑰花,或是一样物件,或是一段记忆,敝帚自享,但是,它却要死了!这朵玫瑰花或许代表了一段历史,或许见证了你的成长、或许是你心头永远的秘密,或许承载了你的爱与梦想,你不同意。

但是,玫瑰花仍然要死了,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摩灭,那永恒的力,不可抗拒。

用缓慢的歌声、音乐、节奏尽可能地延缓那死亡的一刻,在延缓中,尽情地享受玫瑰花摩灭之前的凄美。


《黑暗时代的良知》,一篇讲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的故事。大多数对哲学敬而远之的人,如我,是不会知道这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的。不过,这个故事不是讲与哲学有关的事情,而是人性,因此,吸引了我的注意。

人物和地点有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德国纳粹于1930年毁宪专制,1934年血腥清洗,1938年排犹,直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纳粹执政时期,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都选择了与人类历史上这一最野蛮的政治体制之间的合作,其中还包括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的海德格尔。

中国历史上,有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焚书坑儒”,人们以暴君称之。德国有个希特勒,1933年5月,在德国大范围地煽动了一场“焚书”运动,众多优秀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与秦始皇何其相似。

“焚书”运动得到了德国大批狂热的青年们支持和拥护,与WG期间红卫兵狂热的抄家运动,烧毁书籍破坏文物,无知又不可一世,又何其相似。

然而,全德国的知识界都保持了沉默,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甚至还有一些学者主动出现在焚书广场上,与狂热的青年们同流合污。他们中有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知名学者……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雅斯贝尔斯是雅利安人,但他的妻子盖特鲁·迈尔是犹太人。因为妻子的犹太人身份,雅斯贝尔斯受到迫害。这位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他本人也随时面临被送到波兰集中营的危险。

妻子盖特鲁不愿意连累他,要求雅斯贝尔斯放弃自己。但雅斯贝尔斯说:“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的全部哲学就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雅斯贝尔斯和妻子一起计划出逃到瑞士,但是被纳粹发现并扣留了。纳粹同意雅斯贝尔斯出境,但条件是留下他的妻子。雅斯贝尔斯拒绝了这个条件,他陪伴自己的妻子一起留了下来。他的信念非常明确:如果要杀掉他的妻子,那就得连同他一块杀掉。

时间到了1945年,纳粹终于失去了耐心,预谋于1945年4月14日将雅斯贝尔斯夫妇遣送走,以作为“最后解决”的措施。但是,美军于3月30日提前占领了海德堡,雅斯贝尔斯夫妇幸运地摆脱了在劫难逃的厄运。

二战后,雅思贝尔斯发表了《德国人的罪责》一书。其中谈到,人们常常漠视发生在身边的恶,一个常见的理由是“我无能为力”,于是选择了“同流合污”。

雅斯贝尔斯承认这一点,任何道德法则都不能要求人们去壮烈赴死,“在极度危险的灾难情况下,苟且偷生本是人之常情。”

但是,因无能为力而不行动或“同流合污”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你“总是会有一些行动的余地”,这种行动或许微不足道,但仍然“多少有一些效果”。德国之所以一步步堕入深渊,并不是没有人发现纳粹的罪恶,而是大家在纳粹邪恶昭彰的时候选择了苟活。雅斯贝尔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以为的苟且,其实是罪恶的帮凶。

同时,雅斯贝尔斯在这一点上看得更深远。纳粹的作为不仅是德国人的耻辱,而且是整个人类的耻辱。纳粹的作为让人们痛苦地看到,人性可以黑暗到什么程度。

针对二战这一人类的大浩劫,特别是针对纳粹犹太人大屠杀,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

已经发生的事件就像一种警告,遗忘已经发生的事件也是一种罪责。人们应当经常回忆这种罪责。发生这种事件曾经是可能的,而且这种事件有可能随时发生。

因为,“世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共同人类的概念。我们应该以“人”的视角去看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中发生的人性灾难,都是对全人类的侵范和损害。漠视这些灾难,全人类都是有罪的。


今天,当我们听到雅斯贝尔斯德故事,进而反思、抵制直至战胜我们国家中发生的人性灾难,不仅会有助于我们国家的人民劫后重生,而且更有助于整个人类不断共同提高普遍的人性。


2022年11月7日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