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津海鲜风味正 提前过节为感恩

天气又暖和起来,白天出门,长袖衣都穿不住了。

明天是感恩节,餐馆一般都关门。今天特意到餐馆去吃一顿,提前过一个感恩节。这是在附近一个新商业小区的卡津(Cajun)海鲜餐馆,以前没有去过。外面进去,中午12点刚过,餐馆刚刚开门,我们是第一个进餐的顾客。

卡津人主要是原来主要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印第安人族群。当年,领导在路易斯安那州求学,所以很熟悉这种菜系的味道。在那里,卡津人将西非、法国和西班牙的烹饪方法融合进了其传统烹饪方式,使用本地食材,创造了卡津菜(Cajun food)。

现代卡津菜的风格为辛辣、味道浓郁。而传统的卡津菜主要为什锦饭和秋葵浓汤,还有路易斯安那州的水煮小龙虾。卡津菜主要特点是使用菜椒、洋葱和旱芹作为“三位一体”的基础食材。自1980年代起,卡津菜开始成为一个流行术语,以至于出现了卡津薯条、卡津披萨和卡津寿司等食物。

餐馆是新修的,里面不小,有一二十张桌子,还有酒吧。

坐下来先点了一个带草莓的鸡尾酒和一杯啤酒,可惜他们没有好的生啤酒。

头抬是生蚝六只。再来一碗海鲜奶油浓汤开胃。

正餐的大菜上来。我点的是一个油炸海鲜套餐。有油炸鱿鱼卷,油炸无头无皮大虾,几条炸鱼块,一个蟹肉饼,底下是卡津人特有的炸薯条。

领导点的是蒸煮海鲜套餐。上菜时,外面用一个大塑料袋子将菜肴全部包起来。里面有蓝蟹、鲜虾、海鲜香肠、土豆、玉米等。

这家店做出来的味道不错,就是卡津菜特有的“三位一体”味道,微辣得恰到好处。

一个套餐对我们一个人来说,肯定是吃不了的。不过,吃不完的打包可以带走,下午慢慢消遣。

晚间去游泳,热水池修好了。我们的晚锻炼也恢复了正常。

往时今日

昨天是小雪节令。脸书来函,6年前今日曾写过一篇《七律·小雪》。

昼短夜长车驶迟
虹藏闭塞北风时
寂寥荷谢无华盖
斑驳菊残犹剩枝
门闭寒霜哀白发
轩开新雪慰青丝
山翁愿效袁安卧
梦向三闾习楚词


11月23日 周三

铿锵柔弱皆玫瑰 主观客观孰为先

看到最近一期的郎郎讲画《铿锵玫瑰》。又联想到以前的一个老问题,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郎郎说:“画面上不是柔弱的玫瑰,因为作者不认为玫瑰是一种柔弱的花卉。它不仅光彩夺目,而且独立、坚强。”

据此,同样时一朵玫瑰花,可以被人视为柔弱或者坚强。那麽玫瑰到底具备什么特质呢?

作者在表达时,因着他内心对玫瑰的感觉,将其塑造成独立和坚强的象征。虽然在画面上看不到玫瑰枝上的利刺,但这丛玫瑰的怒发,蕴含着内在绵绵不绝的力量。

画面的重点在花。一共六朵,三红、两粉、一黄。以红粉为主,均为暖色调。从作者的色彩运用中,人们可以感到玫瑰那“绵绵不绝”的“怒发”,和如火如荼的生命绽放之力量。三种颜色的玫瑰及绿叶,仿佛是音乐中多重的和声,既有高亢婉转也有低沉浑厚,而非一花独放的女高音,清高自赏。

花朵的背景,上面是一片绿色。以万绿丛中的生机盎然作为玫瑰的陪衬。亦是春天从幼嫩孕育勃发怒放的象征。

这张画中玫瑰不是插在花瓶里,而是在一个坚实的瓷罐中。为什么不在玻璃花瓶中?窃以为瓷罐坚实厚重,更能衬托出这丛多彩玫瑰的桀骜不驯。一旦玫瑰进入玻璃花瓶,就显得阳春白雪,娇嫩高贵。而就没有瓷罐那样接地气。另外,作者在瓷罐上画有外光的反射,这样瓷罐就显得沾有些许灵气,不再那么土实和笨拙。

至于下面的深蓝色,更是用一种深沉厚重的冷色调,来衬托花朵的多彩暖调。

仔细看去,花瓣周围的绿底上,有一些黑色线条如同碳棒抹出,仿佛是小孩子画画,画错了用橡皮涂抹,又没有涂抹干净留下的“败笔”。

错!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从中可以欣赏到的“草图美”亦可被称为“原稿美”,能够看到创作者探求、落笔的心路历程。

以上是我从该画和作者的意图中胡乱领悟到的,也不知道是否符合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

不过,有人说,当一件艺术作品完成后,作者的工作就到此为止。剩下的理解和欣赏,就跟作者无关,是读者和观众的事儿了。


郎郎在画中有意将刺隐去,大概是让世人更容易接受玫瑰。也是作者对事物一种主观和片面展现。有时候,是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如盲人摸象。更多的时候,是个人主观意识有意无意地彰显和隐弥事物的一些真相。例如:唐朝诗人眼中的《玫瑰》,是柔弱无力、多愁善感的。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唐彦谦

宋人眼里的《红玫瑰》是风流的国香,香味浓烈得可以将“诗人熏入水沉中”。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谍通。
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
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杨万里

而在明代诗人眼中,《玫瑰花》是红玛瑙和紫珊瑚,香如春酝,足以醉倒神仙麻姑。

庭际玫瑰树,含芳当坐隅。
春盘红玛瑙,晓帐紫珊瑚。
风信翻霞锦,天香缀露珠。
仙壶春酝好,留著醉麻姑。

——杨慎

到了清代,咏玫瑰者更多。有形容玫瑰“弱质徘徊不自持”,叶申芗所作《怨王孙·玫瑰》:

天教深浅染燕支。
开向东风锦段披。
弱质徘徊不自持。
惜芳菲。
收取香苞事事宜。

也有陆震的《忆江南·咏玫瑰》,将玫瑰品味得“伴糖津咽胜红蕤”:

春来卉。
堪爱独玫瑰。
簪鬓放娇怜紫艳,
伴糖津咽胜红蕤。
枯润总香飞。

众人心目中的玫瑰可以是柔弱“无力春烟里”,也可以是光彩夺目和独立坚强;既可以香味浓烈将诗人熏入水底,又可以香如春酝醉倒麻姑;你眼里的“弱质徘徊不自持”,我口中却是“伴糖津咽胜红蕤”。总之,千人眼里得玫瑰,便有千种不同的感觉。

我心目中的玫瑰花,浓香艳美,但是却有带刺。只可以远看观赏,不可拿在手上把玩。是一种敬而远之美。

书到此处,前面的问题便也有了答案。


11月22日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