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空降新领导 佛州喜聚一家人

晨起,正常锻炼,天渐凉。行人较少。云层远看如山,灰色群山,山巅如雪,犹如南美行中智利的雪山。

到机场接女儿一家。周末路况很好,一路顺利。

外孙女在不断长大。个子长高,以前的鞋子也小了。头发披在肩头,比以前长多了。如果不梳理,似乎有些太长了。风一吹,就像春天的杨柳随风乱摆,遮挡住眼睛。

小家伙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节奏也像风吹杨柳枝,随之打乱。

早上不能看书,要陪着她玩儿。她的记忆很好,以前来玩过的地方都还记得。她要到健身房去,因为场地很大,她可以到处跑来跑去。还记得上次玩过的大健身球放在储藏室的什么地方,继续玩上次塑胶方块,拼搭她的房屋和建筑。

午睡后,陪她玩游戏。她喜欢刚买的遥控玩具车。在操纵控制盘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她的脑子和手的协调和反应。然后是玩她喜欢的大狗和小狗、建筑玩具。只有在她画画的时候,她才会不需要别人。我们会觉得一下子屋里好安静。

晚饭后,我得抓紧时间洗碗、做清洁、收拾屋子。小家伙会在外面催我,赶快出去跟她散步。

她的领导欲越来越明显,明确告诉姥姥和姥爷,她是头儿(leader),必须在前面领导(lead)我们。从今天起,我又多了一个领导。我们一人骑一辆车,两个领导各自骑一辆三轮车,被领导的骑一辆自行车。我会被新的领导不断提醒,不能超车,而且,必须排在老领导的后面。

回来后,继续玩,这时候爸爸妈妈下班了,有空了,便也参加进来。这种全家的活动真的很难得。别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我却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日子,随着小丫头的成长和越来越独立,会越来越少。于是便很珍惜,放下手头和心头的活计,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再晚一点,洗澡,还是照例由姥姥洗。洗完澡,通常是吃点水果或者小点心,然後刷牙洗脸、睡觉。

这时候,如果我还不困,还有精力写点什么,可能会写点。一般的情况是,我会困得不行,洗洗就睡了。


12/18/2022 周日

飞鸟掠空落一物 平湖荡起一个圈

忙忙碌碌的一天。

女儿一家明天过来。今天做大扫除,扫地吸尘,瓷砖拖地,布置女儿房间。

安装一个新买的升降桌,准备给女婿上班用。然后在原来的小客厅,开辟一个工作区域。然后,清理各个桌面上堆积的鸡肋。

除了升降桌很重,有时候需要搭把手,其它的活儿都不是很重。就是需要时间,也需要出点汗。

今天北方的冷空气袭来,必须穿长袖了。游泳池暂时不去了,改为晚间骑车。由于好久没有骑车了,轮胎都没有气了。拼多多上新买的充电打气筒到了,试着给篮球打气很方便,但是跟车轮的接口似乎不和。还是用原来的汽车车用压缩充气机管用。


读书。日本三大美学著作之—的《摩灭之赋》看完不久,开始看的另外一本《日本侘寂》。

“摩灭”是一种日本独有的审美观与生命观。以时间之手,摩挲世间万物,直至其慢慢模糊、苍老乃至消逝的过程。从这一美学视角出发,人们重新观看世界、解读经典、追溯历史、认识生命。从吴哥窟的废墟,到逐渐脱落的古罗马壁画……

作者提到中、韩、泰国的古寺庙,大多会重新上漆,唯独在日本京都、奈良,人们却任由它们褪色,“当宝贵的事物产生阙乏或毁损,反而能发掘出其中的美”,这样带有时间推移、万物无常的美感,反而受到日本人所偏爱。

对于我来说,这倒是一个新的视野。当闭上眼睛,头脑里回忆那些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佛像,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观照摩灭,就是观照自己和事物之间横亘着的时间,就是包容衰败,接受消亡,理解无常。

更为形象的就是在地中海古城堡里的那些石磨,了解了日本人对摩灭理解后,在我眼里,仿佛看到“天地自然,是人眼看不见的巨大石磨,我们的身体,是时间缝隙里的短暂存在。”

《日本侘寂》,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展开的美学观念——日本特有的艺术俳句和生活方式茶道。

对于俳句的了解,我是从学习中国的汉俳入手,反其道而行之,逐渐溯源而返回俳句的发源地日本。茶道只是在美国从台湾来的大陆人那里看到一些皮毛。就买来一些中国的茶具,也不知道真正的日本茶道是什么样的。希望通过阅读《日本侘寂》,对日本古典文艺美学有进一步的了解。

书中说,“寂”则源自古典俳句,尤其是松尾芭蕉及其弟子所秉持的独特创作理论:吟咏苍古,又保持距离,带着游戏的姿态,自如游走于日常生活间。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首是“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书没有读完。读到对俳句的“寂”的讲解,有所体会,习作汉俳记之。不知其中有“寂”否?

《阴天偶得》

1.
阴云无风天
湖平水静树影动
鹰隼落树尖

2.
水清映草尖
飞鸟掠湖一物落
荡起一个圈

3.
湖畔宿鸟栖
一卧一立两相依
情浓无间隙

4.
深秋阴雨绵
薄衾草庵冷不堪
望灯驱身寒


12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