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看网上一位书法家演示,手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以前看过此话,但是似懂非懂。经查,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简单的两句话,二十个字,几千年流传下来,据说,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窃以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理解不同,各执一词,这就合乎当下认识论的规律。如果说,一句话,一个道理,古今天下的理解全都一致,那才是咄咄怪事。其一是涉及语言本身发展而产生的差异,从字意到词汇以致语法,现代和古代语言相差甚大。不然,今人看古文多半是字不识意难懂,还要注解才行。一部《古文观止》,我费力啃到今天,也没有读完。
二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读者所理解的意思,由于时代地域之别,个人学养之异,两者之间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是100%严丝合缝。尤其是这种比喻发挥出的想象,那就更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了。
比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别。坤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为地和阴性,如乾坤、坤车、坤表等等。如果说“天行健”是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的意思,那么“地势坤”的坤又怎么解?大概不能说地势“地”或者地势“阴”吧?查现代汉语就找不到“坤”的这个意思,因为现代人已经不这么用了。
去查《康熙字典》。坤的意思有一解:“【釋名】順也,上順乾也。”坤为顺从的意思。再看《说文解字》中有两个解释,一为“說卦傳曰:坤,順也”;二为“說卦傳曰: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所以,《易经》八卦中的“坤”卦,其意应为“顺”。相当于现代汉语”顺从”和“顺随”之意。我想,大概也是从“阴”的意思中引申而来。
另外,“天行健”从语法上看,似乎为现代汉语的主谓宾结构,“天”是主语,“行”是动词,“健”是宾语。与其相对的“地势坤”也应该如此。那么,“势”在这里也应该是个动词。但是,现代汉语的“势”只作名词用。
查《康熙字典》,得“【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原来,“势”在古代也是名词的属性,并用坤卦中的“地势坤”作为例句。那么,这句话的结构就变成了“主谓”结构。用现代汉语理解大概就是“地的形势(主语)是顺从的(谓语)”。顺从什么?“上順乾也”,顺天。
回过头来看,其对应的“天行健”也应该如此。可以理解为“天的行为是强健的。“健”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增韻】强有力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以乾卦“天行健”为例。
据此,“天行健,地势坤”用古汉语似乎可以理解为“天行为健,地势为坤”。根据我的粗浅理解,全句大致可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如下:
上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以此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大地的形势随和顺适,君子应以此厚积德行,容载万物。
乾坤中有天地阴阳之说,所以君子不仅要有乾(刚阳之气),还要具备坤(阴柔之德)。正所谓做人要阴阳和谐,刚柔并济。仔细想来,个中引申出的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有人认为,《易经》中乾为马,以马比天,上天刚强劲健。人应该像天马行空一样发奋图强并不止不息。坤为牛,用牛喻地,大地宽厚仁慈。人应该像老牛一样修养品德去承载万物。如同鲁迅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读者有兴趣,可以参考各种对此的解释,并据此得出自己的判断。

听说早年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作《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耄耋之年,生命之火已在熄灭中,还是要提倡“自强不息”的。这时候的“自强”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麻烦别人,或者不给别人增加负担。一位医生文友近来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一位病人,在疫情中被诊断为癌症后期。为了不让亲人们为他的病担心,同时也避免在疫情中看病的种种不便,病人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三周后就在家中病逝了。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年人应有的一种自强精神吧!
为此,就要保持身体健康,根据自身情况锻炼身体,可以是打球、也可以是游泳、走路或者其它活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同时,还要进行脑力活动,读书和写字可以锻炼大脑,下棋和打牌也能促使脑子的运动。以免身体其他部位尚好,脑子却糊涂成为老年痴呆症了。
此外,还应该修身养性,以“厚德载物”。抚育我们成长的大地,承载万物,不论物种的优劣,人们的聪明或愚笨、美丽或丑陋,大地母亲一视同仁,一律接纳。正所谓“萬物皆致養焉”。而人类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通常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就不能容忍和接受,有人还非要别人顺从自己,不然就生气、烦恼和争斗。为什么我们不能体谅别人的不同而心平气和?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互容忍而和平共处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难道不好吗?
周围经常发现一些夫妇,一起生活几十年了,每日里为了一点生活琐事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不仅让别人笑话,连自己脸上也不堪。这些都说明,不仅年轻时要“厚德载物”,人老了,更要如此,因为要改掉几十年养成的自我中心的陋习,更难了。一个人要学会体谅容忍,像大地母亲那样心胸广阔,方能承载万物。
在我看来,自强不息相对容易做到,而厚德载物就难了,因为容忍就是在克制人性生来的欲望。试想,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吗?这样看来,以上这些话只是对“君子”而言。对小人自然就不会这么要求了。所以,这个世界才会争端不断,战争四起。
走笔到此,一阵倦意袭来,“厚德载物”话尽,当是“自强不息”的时间了。
今晨连阴雨,不能户外散步。下午雨停,却是风大,但不影响晚泳。大泳池无人,任我横渡几个来回。游完后,在热汤中泡上十分钟。回到家,全身犹如脱胎换骨一般,精神十足。于是乎,继续厚德不息。
01-13-2023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