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简朴无俗欲 陋室犬儒有德馨

退休后,从马里兰搬到佛罗里达。由乡间的五间卧室三层楼,到湖边的两间卧室一层楼,许多家具和物品都带不了。

卖房前,一般来讲,卖主要将房子清理干净,所有的家具和杂物都要弄走。我家里那些大家具自己搬不动,如果请人搬也要花不少钱。先是告诉熟人和朋友,免费赠送。感兴趣的朋友拿走了一些,还有许多家具剩下来。

幸好,买房子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三个小女儿,没有什么家具。大家一商量,我们留下所有带不走的家具和用品,他们全部接受。这样一来,双方皆大欢喜。

当时心想,这大概是最后一次搬家了。以后除了必须日常生活用品,尽量少买东西那些可要可不要的物件。因为历年沉积下来的东西够多了,即使搬家丢掉许多,仍然有许多基本上或者是从来不用的,以后也用不着的东西。

现在,孩子长大,已经成家自立门户。老两口退休后,过日子当以做减法为主。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共和党的主张,缩小政府机构,提倡精兵简政。

平素我喜欢过简单的物质生活。维持生命的物质必须品,吃穿住行,一般够用就行。其它的就去追求和满足精神的生活。这种想法,在物欲横流的时下,似乎有些更不上时代,由过时老土之嫌。其实,前人早就有提过。

唐人刘禹锡留下一部【陋室铭】,说是住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是只要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还有比刘禹锡更彻底的人,古希腊的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ēs)。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第欧根尼不仅通过戏剧、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来阐述他的学说,更为重要的是,用言传身教地进行简单明了的教学。

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哲学”,第欧根尼这样说。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仅此而已。这就是他用于吃穿住行的物质必须品。

人们这样描述她的生活:平日里,他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着脚,胡子拉茬的,半裸着身子,模样活像个乞丐或疯子。大清早,他随着初升的太阳睁开双眼,他在公共喷泉边抹了把脸,向路人讨了一块面包和几颗橄榄,然后蹲在地上大嚼起来,又掬起几捧泉水送入肚中。

有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是狗一样的生活,并且称呼他为“狗”。他也不在乎,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于是,人们把他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Cynicism)。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

如果真的以为他像狗那么低贱可怜,那就大错特错了。据传,有一次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恭敬地闪开后,对其他人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欧洲有许多画,都来自这样一个故事。

第欧根尼是一位伟大的帝王都钦佩的人。南阳诸葛,西蜀子云,更不在话下。


也许我们做不到第欧根尼那样彻底的简陋,“像狗一样活着”,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体会他哲学思想,崇尚简朴的生活呢?可不可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呢?


01-27-2023 周五

斗诗不上龙华寺 线上有约也参禅

昨日微信看到一个帖子,转自易中天的微信号。大年初二,中国习俗是出门拜年的时候。以往,易中天都要到上海龙华寺与照诚大和尚和茆帆老师参禅斗诗。但是今年避疫江南小镇,去不了,便改在线上进行。

游戏规则如下:

我以前也玩过斗诗游戏。不过玩的是绝句,由四句组成,每人一句,只要平仄押韵,不要求对仗,因而较为简单。

五言和七言律诗,格律严密,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而且,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学诗人对此大都耳熟能详,但是要写好不容易,尤以中间两联的对仗需要功力。我因为功力不足,所以平常多写绝句,少碰律诗。

他们这个游戏规则主要一点,是将颔联和颈联分开。由不同的人出上句,不同的人对下句,这是很考验下一个对诗者的。

易中天教授

先来看看这几位斗诗者。易中天就不必多说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他在央视举办的《百家讲坛》上,因讲《易中天品三国》,一炮走红全国。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茆帆居士

茆帆,本名栾国藩。1949年生于上海。幼承庭训,研习诗书画印50余年。头衔有一大堆:中国书协会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其书画此处暂且不表,仅就诗词而言,茆帆自幼喜读书、谙格律。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书均博阅、背之。他古体诗写了几百首,全是格律诗,诗境近晚唐,诗趣追汉魏。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茆帆正式皈依三宝,成为一名在家修行的居士。其中因缘是他自幼心仪的李白、白居易、苏轼、张大千皆居士。

照诚大和尚

照诚大和尚,俗姓王,1967年生于大连。1989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现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上海龙华古寺方丈、辽宁营口楞严禅寺方丈,以及上海、辽宁一些寺庙的住持。

照诚法师在龙华寺讲经。据说,听众踊跃,欢喜赞叹。信徒们讲:“听他的开示,能顿开茅塞,增长智能,树立正知正见。”

照诚大和尚是上海龙华寺方丈,茆帆是上海在家修行的居士,两人谈诗论禅都有机缘。易中天一介俗人,也去龙华寺凑什么热闹。难不成也要皈依三宝?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回到兔年初二网上三人的斗诗参禅上来。

第一首 (* 为易中天的评语。)

蛾眉初上喜迎春(易中天)* 蛾眉就是娥眉月,是每个月初二的月亮,也暗示兔年。
暖雨华林翠色新(茆帆)* 写景亦应景,承上可启下。
最是禅房多雅趣(茆帆)* 写到今天的事情了,下句必须对仗。
从来古寺少烟尘(照诚)* 对仗工整!
烦忙不解梅花意(照诚)
静处难能翰墨心(茆帆)
结网虚空观自在(照诚)* 观自在者,自在观自在
善缘广接有缘人(易中天)

易中天手书

第二首

网上参禅贺兔年 (照诚)
半因旧例半因闲 (易中天)
从容应对须灵感 (易中天)
着意随心赋昊天(茆帆)
不识诗家新句出(茆帆)
勉随细雨旧时迁 (易中天)
当春莫谢多三窟(茆帆)
诸佛欢颜笑我癫 (照诚)

对完后,照诚大和尚马上发现问题,里面有两个“旧”和“随”字。易中天改为:旧例——惯例,勉随——尤来。

照诚大和尚手书

网上参禅贺兔年(照诚)
半因惯例半因闲(易中天)
从容应对须灵感(易中天)
着意随心赋昊天(茆帆)
不识诗家新句出(茆帆)
犹来细雨旧时迁(易中天)
当春莫谢多三窟(茆帆)
诸佛欢颜笑我癫(照诚)

第三首

脱兔欲何求(茆帆)
云舟入海流(照诚)
心光浮塔影(照诚)
世事上眉头(易中天)
千里同哀乐(易中天)
三年别苦愁(照诚)
回春终有日(易中天)
笑对一浮沤(茆帆)

茆帆最后一句对完后,易中天发现前面有浮字,问:“要不改改?”众人答:“改就改!”但是,改了几个,都不满意。

易中天说:“别沤了,宽韵不用生僻字。”茆帆老师回说:“这个字已经在锅里煮熟了。”

易中天又说:“那就捞出来放进冰箱。” 茆帆老师说:“你怎么知道我家冰箱坏了?”

易中天再说:“放生池。进了放生池,就变鸥了。”茆帆老师说:“可以改,沙鸥。”于是,诗成。

茆帆居士手书

脱兔欲何求(茆帆)
云舟入海流(照诚)
心光浮塔影(照诚)
世事上眉头(易中天)
千里同哀乐(易中天)
三年别苦愁(照诚)
回春终有日(易中天)
笑对一沙鸥(茆帆)


对诗完毕,意犹未尽。易中天提出:“大和尚再写个偈子吧!我们两个跟一下,算是收场。”

自在观自在(照诚)
善缘有缘人(茆帆)
易中天写: —— 我掉井里去了。
无处无可乐(茆帆)
新春是阳春(照诚)* 大和尚还解释,今年两个春,大家都阳了。
阴着便阴着(易中天) * 易中天想,我还阴着呢?
出神就出神(易中天)
心光共佛光(照诚)
都是八丈身(茆帆)

没想到,大和尚又说:狗日岁岁期 *(初二是狗日)。易中天便对:“不必问东西。”另外两个赶紧都说:”打住打住了。打住!”

好吧!最后开放式结尾:

狗日岁岁期
不必问东西
打住就打住
明年……

明年怎么样啊?再说呗


看到三位高人节日期间参禅斗诗,我认真拜读,收获大大。但是有些疑惑之处,想请教大方。于是在学艺不精的情况下,贸然谈谈一点浅见和不成熟乃至错误的看法。

在此需要认真声明。我对易中天教授十分佩服。虽然与茆帆老师和照诚大和尚素不相识,但是非常欣赏他们在艺术和佛学方面的造诣。以下置评,绝无冒犯他们的意思。只是为了质疑辨惑,提出疑问,请教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以增进学业而已。

第一首 (合掌)

最是禅房多雅趣(茆帆)
从来古寺少烟尘(照诚)

易中天的评语为“对仗工整!”看起来的确如此。不过细读起来,禅房和古寺两词意思相近,就如同神州和赤县,不知是否有合掌之嫌?茆帆的书画都是相当了得,若用“画壁”来代替古寺,似可去合掌之嫌。不知当否?

烦忙不解梅花意(照诚)
静处难能翰墨心(茆帆)

该诗押真韵。茆帆所对第六句“静处难能翰墨心”,“心”为侵韵,此其一。另外“心/意”意思相近,也有合掌之嫌。不知可否考虑改为“翰墨人”,擅长书画或辞章的人,来代替之?

第二首(借韵)

网上参禅贺兔年(照诚)
半因惯例半因闲(易中天)

易中天的这句“半因惯例半因闲”对的不太好。按照《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来讲,该诗押先韵。而第2句“闲”字为删韵,算出韵。如果按《中华通韵》,押安韵就和韵了。不过,这首诗如果通篇都按中华通韵来看,其它的几句就有平仄不对的问题。倘若改成“半因惯例半因天”或者“半因惯例半因缘”,不知是否就说得过去了?

另外,五律和七律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这算是“借韵”吗?

关于重复字的问题。古诗词中的重字现象非常多。不过,一般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字,能不用就尽量不用为好。这几位都是诗词界大师级人物,当然尽可能不用重复字。其中用旧例替代惯例,改得非常好。不仅意思依旧而且平仄也对。

不识诗家新句出(茆帆)
犹来细雨旧时迁(易中天)

不过,这一联中的“勉随”改成“犹来”,不识对犹来,对得比较勉强。不知用“只因”可否?

第三首 (重字)

茆帆最后一句“笑对一浮沤”,又遇到重复字“浮”。浮沤本指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宋人范成大《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中就有:“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但是,三位大师们改了几个,都不满意。

茆帆本意不想改:“这个字已经在锅里煮熟了。”但是,易中天提到“宽韵不用生僻字”。意即该诗用的是“尤”韵。尤韵可以用的字很多,也叫“宽韵”。还是坚持要改。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沤”字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算是“生僻字”。最后,勉强改为“笑对一沙鸥”。意思跟原来想表达的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字词不重复,而牺牲了诗意,是不是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还是为了诗意不改为好?

其实,第一首诗中,“善缘广接有缘人”(易中天),不是也有重字“缘”吗?至于后面的偈子中,重字就更多了。又何须在一个浮沤上纠缠不休?

偈子

偈子,又名偈頌,因為大多是詩的形式,又名偈詩或禅诗。是阐述佛理的诗歌,简单地说就是出家人作的诗。通常以四句为一偈。比较有名的偈子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比一般的诗要难,不仅形式上要符合诗的格律,更要在于诗中表达禅意和佛理。有意思的是,作为俗家中人的易中天,即使身为大学教授,也对不上出家人的偈子,直言我掉井里去了。其难可见一斑。

他们的偈子,如果按诗的格律来看,平仄上有一些问题。特别是俗家弟子那句“阴着便阴着,出神就出神。”不仅平仄有误,该联下句还犯了“孤平”。更不知道其中有什么禅意或佛理?

至于说到开放式结尾:

狗日岁岁期
不必问东西
打住就打住
明年……

我想斗胆狗尾续貂一句:明年莫对诗。


01-26-2023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