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冻人思浪子 岭南冬季作矫情

自打周五刮起大风以来,温度下降得厉害。到了昨天,据说夜里温度达到30多华氏度。这是这个冬季第二次出现摄氏零度左右的低温,也是佛罗里达州少有的情况,一般来说,佛罗里达的冬天都相对暖和,夜间一般50多华氏度,白天经常是60-70华氏度。温度到了40华氏度在佛罗里达就算是寒冷的温度了,低于40华氏度就是这里少有的严寒气温了。

早上出门较晚,室外虽然是48华氏度,却已经是阳光灿烂了。穿上在马里兰过冬的一件外套在户外散步,大概是风势减弱和太阳高照的缘故吧,身上很暖和。路上行人都将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那些上身穿着厚衣服,下身只穿一条短裤的“浪子”,似乎已经绝迹。记得年轻时候,曾经冬天里嫌棉衣臃肿不好看,只穿秋衣和毛衣此类“单衣”,被一位年长的阿姨评论为“浪子爱穿单”。不知典出何故?隐约中,总感到阿姨的这个“浪子”评价似有贬义。

冬穿单衣,爱俏爱美,用现在时兴的话讲是“美丽冻人”。不过,在我们年轻的那个年代,很少用浪子来评论一个人。我听过”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是指那些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坏人”。我只不过在寒冷时节,不爱穿那些鼓鼓囊囊的棉衣棉裤而已,不至于就成了那种放荡形骸的“浪子”吧?如果那个年代,有羽绒服,晴纶真空棉这等轻软又暖和的材料做衣服,我至于做个爱穿单的“浪子”吗?

儿时读水浒传,看过一个梁山好汉叫“浪子燕青”。书中说这位燕青浑身刺青,容貌俊秀,通音律,善吹箫,镖箭技术超群,摔跤术天下第一,而且忠义救主。被朝廷招安后,选择急流勇退,独自离去,不知所踪。就像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助其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隐姓埋名,遨游于山水之间。据此看来,燕青也算是梁山泊少数善终之人。能做个燕青这般的“浪子”,那倒也不错。

梁山好汉浪子燕青

后来到了美国,下雪天,看到街上尤有美女上穿皮衣貂裘,下着短裙皮靴,半截美腿在风雪中袒露,丰姿绰约,才知道什么才叫“浪”。因为老寒腿的缘故,在佛罗里达,即使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也会觉得腿“寒”,所以常年穿长裤。天冷了,我还会套上护膝,以防腿疼。看到那些寒冷中仍然身着短裤的大老爷们,我真是服了他们。想必他们多半不是为了“美丽冻人”,而是身体火气旺,常年习惯于此。比我当年的那个“浪子”更“浪”之。

说起来有些可笑,当年生活在北方,冬天大雪封门,冷到20华氏度以下,也没有觉得冷得不得了。到了南方,北方冬季穿的羽绒服和呢子大衣闲挂衣橱,再也没有穿过,却反到有了寒冷的感觉,莫不是人们常说“矫情”,又抑或是当代流行的说法“凡尔赛”和“装逼”?

其实,冷热与否不完全在于温度的高低,在于感觉。比如汪曾祺在【冬天】一文中写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比如南方人习惯了炎热和温暖的生活,稍微有些寒凉,就比耐冻的北方人敏感一些。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了冷热的差别。倘若依此类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也便有了不同。


01-15-2023 周日

马车轮徒留记忆 红谷仓将就凑合

今天到“红谷仓”(Red Barn Farmer’s Market)集贸市场去赶集,一个周末才有的农贸市场。一路上在想,圣诞新年两个节日过完了,人们这个时候的购买欲望,是不是还在过节疲劳之中有恢复呢?结果,到地方一看,停车场上车子停得满满的。虽说可能比不上过节的热闹,可是也比平常周末的时候人要多很多。奇怪!

回来的路上经过好市多,不仅加油要排队,商场里面的人也比平常多。购物的人多得连推车走路都十分拥挤,连商店小吃部外的座椅都坐满了人,餐桌旁边手推车排得密密麻麻的。这个现象出乎我的意料,显得有些奇怪。今天并不是什么节假日,难不成是各个公司都在昨天发工资,今天都出来购物?不会是大家像缅因州的那个幸运儿,都中了13.5亿美元的兆彩(Mega Millions)头奖吧?总之,这两个地方得人多得有些不寻常。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12月受汽油跌价等特殊因素驱动,结果通膨正快速趋缓。克鲁曼认为,通膨升得快、升得久,出乎众人意料。但现在,通膨也以同样速度降下来。这是真的好消息。不知道克鲁曼的这种乐观论的想法是否到时候真的会实现?

今天看到路边加油站的普通油价为$3.09/加仑。油价回降下来已经有一阵子了,但是食品和其它日用品上涨后,就没有回降。不知道周末购物人数的增加,是否跟通膨下降有关?


我今天的购物属于日常购物。去农贸市场,多半由于那里物廉价美。有两家华人经营的小商品,基本上是Made in China。家里自行车上的灯坏了,我在沃尔玛这样的平价连锁店买一个,大约是10美元。而华人经营的商品,在通膨前只需要1美元,现在涨价到2美元。现在的中国货,不仅价钱合算,而且质量也不错。另外,到那里可以购买一些时鲜的东方蔬菜和水果,当然领导还会逛逛那里的花卉市场。有时候去“赶集”,还会发现一些大百货商场没有的东西。

疫情前,在湾区对面的圣彼得堡市界内,有一个更大的农贸市场——“马车轮农贸市场”(Wagon Wheel Farmer’s Market),那里的东西更多。有三分之一是时鲜蔬果和地方土产,除了一般的西瓜苹果梨桃柑橘葡萄香蕉等大路水果以外,还有南方特有的新鲜荔枝、龙眼、火龙果(红白黄三色不同);此外还有当场现榨的甘蔗汁和一刀砍掉头部,露出三个肚脐眼,然后插上一根吸管就可以吸吮的椰子汁;更不要说那些各式新鲜瓜果任君挑选混合后,再撒上刨冰做成的清凉甘甜饮料。这些是我们买菜以外的额外收获和南方才有的特殊享受。

另外三分之一就是室内或者大棚下那些比较固定的常年摊位,呈一个极大的L形状。其中有日用百货,从日常到具有地方和个人特色的商品,无所不有。有私人定制的衣帽、门牌车牌、自家制作的纪念品和摆饰、防身用的烟雾弹、电击枪;从手动工具居家装修用品,到电子工具,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还有一个长廊设有餐馆及特色食品和各式小吃饮料,另外有一个露天场地,有座椅、舞台和“驻场”歌手,并提供啤酒,供客人酒意微酣中随着音乐和歌曲翩翩起舞,吃喝玩乐皆大欢喜。

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跳蚤市场,这个跳蚤市场主要供那些临时散客业余卖掉自己多余的物品,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可以说除了顶级高科技产品飞机火箭和武器弹药坦克大炮及航空母舰,你能想到的,基本上这里都有可能出售。而且这个三分之一所占的位置除了在L形右边的一大块室外空地,左边的蔬菜瓜果地区中,也有许多是跳蚤市场的天下。因为场地大、摊位多,从早上到中午,我们或者闲逛或者有目的地寻找东西,几乎从来都没全部看完这个部分。

自打发现这个农贸市场后,我们差不多隔一周就去一次。回来的路上,经过圣彼得堡的一家中国超市,比我们这边的那家要大得多。买完了中国食品后,常常在中国超市的小吃部买一个中式盒饭,又便宜又合胃口,有时候还买点牛筋牛腱猪下水这等卤肉熟食。中国超市旁边还有一家中餐馆和越南粉餐馆,我们也会在那里换换口味。此外还有一家男士理发店(Barber),价钱比我们这边便宜差不多一半,有机会我顺便在哪里理个发。我这种小平头的发式,不管在高级理发师或者普通理发师手中,都是小菜一碟,三推子两剪刀就搞定了,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在我眼里,唯一的区别是理发费。这家理发店要12美元,而住家门口的那家男士理发店,要价24美元。但是,我还是怀念纽约法拉盛的那家小猪理发店,那里理个发只要6美元。

不过,疫情一来,不允许到这种公共场合聚集,偌大的“马车轮”市场也没有人去了。听说,后来“马车轮”的主人熬不下去了,就停业把那块风水宝地卖掉了。好多以此为生的小商家就失去饭碗,或者到别的地方另谋生路了。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周末吃喝玩乐的好去处。现在的这家“红谷仓”,比起以前那家“马车轮”来,差的太远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没了,就是没了。如果它们曾经美好,便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01-14-2023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