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朝大海 疫情一去不复还

今天,看到一篇北京人写的文章,讲作者看到和亲历的中国疫情现况。

印象中,在我们这边过圣诞节和新年时,正逢中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高峰。去年12月到今年元月初,我的中国朋友和亲人们基本上都成了“杨过”。微信上各种“羊羊羊”的说法,玩笑或者苦笑,甚嚣尘上。大约到元月中旬,喧嚣开始逐渐平静下来。然后,春节期间,几乎没有人再提及。我的感觉是,大规模的流行感染似乎已过。从整体上看,就像一场疾风骤雨似的流感,杨过很多,重症死亡相对较少。

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否正确,打算春节后,问问国内的朋友和亲人。

贵州大理一户村民合家团聚过春节。(网络图片)

“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作者提到。“两周前,我再次从北京坐七个小时的火车回到老家,与奶奶和其他亲戚们一起过春节。和往年一样,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这个长达几小时的欢愉节目是为迎接兔年的到来准备的。节目制作精美,充满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完全不提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这轮疫情暴发期间经历的苦难。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也很少提疫情。”

作者的奶奶是80多岁的老人,在圣诞节前感染了新冠病毒,然后患上肺炎。当地的医院人满为患,没有病床,所以作者只能在家里照顾她。值得庆幸的是,奶奶已在今年1月中旬开始慢慢好转。

据中国政府说,现在疫情高峰已经过去,这也许是真的。据说,全国14亿人口中已有约80%在这轮疫情中感染过病毒。

上海一处闲置的核酸检测采样亭前。 (网络图片)

作者提到几点。首先是药店的货架不再空空如也。就连Paxlovid也变得更容易买到了,也没听到医院不堪重负的消息。其次是民众的反映。上个周末返回工作城市的亲朋好友们表达的都是乐观情绪。人们希望,随着遏制疫情措施的解除,经济和就业市场将得到改善。

这位作者是位新闻媒体人,在中国出生长大,也在海外,包括美国生活过很多年。在海外生活期间,不得不主要靠西方媒体获取有关中国的新闻。作者曾认为国外的报道往往是片面的,过于消极。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前不久,作者回到中国,原打算与心爱的人民和国家重建联系。但这场疫情暴露出中国的种种局限、宣传对真相的扭曲,以及政府的失误往往是以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和福祉为代价的现实。亲身的经历,让作者在兔年考虑是否离开她热爱的国家。

因为,在此之前,作者在去年12月初第一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当时,中国政府仍在坚持新冠“清零”的做法,用大范围封控和全员核酸检测来阻止病毒传播,尽管这徒劳无益。

方舱医院中的大白们。 (网络图片)

作者感到惊慌失措:“从头到脚穿着白色防护服的防疫人员会不会把我转运到条件极差的集中隔离设施去?这些令人害怕的大白们似乎已经接管了国家。数百万中国人那时一直生活在害怕听到敲门声的恐惧中。我躲在北京的家中不敢出门。三天后,政府基本上放弃了抗击病毒。我自由了,庆祝的方式是把两个装得满满的垃圾袋拿到了楼下。”

作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我们对作者的经历感同身受。只有在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惊慌失措”。事情没有轮到自己头上,似乎可以轻描淡写地过去,连死亡也浅薄得像个数字。

文章中提到一句话:“中国人有着惊人的忍受和默默承受痛苦的能力。”我想,忍耐三天容易,忍耐三十天,就会有人受不了了。忍耐超过三个月,三百天,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熬不住了。能忍耐三年,该有多么“惊人的忍受和默默承受痛苦的能力”才行?

这种对痛苦的承受,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它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许多人在回首疫情时,只会认为这是我们必须英勇承受的又一次痛苦。但是,我们的忍耐能力不应意味着必须忍受不公平和权力的滥用。

我知道,新冠过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回想往事,把心思和精力放到眼前需要面对的现实。想把痛苦、烦恼、不安和不幸统统扔到脑后。像海子一样,“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有人愿意重蹈海子的覆辙。只是,忘却历史,历史就还会重演。

往时今日

五年前,习作小令两首。

去年今日,习题《七绝·年后》,竟是此刻心情。

万户忙年旧岁辞
华灯过后惯常时
等闲但看人间事
一半炊烟一半诗


2023年2月2日 周四

美国非裔历史月 前赴后继小石城

今天,进入人类历史公元2023年2月1日。

打开电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小石城九人”(Little Rock Nine)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这张照片揭开了今年“黑人历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的活动。

“小石城九人”纪念雕像

“小石城九人”是指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的一起事件。历史翻回到1957年,有九个黑人中学生进小石城中央中学就读。当地种族隔离支持者以及阿肯色州州长阻止学生进入学校,后来在美国总统干预下,学生才得以进入学校。

在此之前的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在学校中建立种族隔离制度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并呼吁美国的所有学校废除种族隔离。这是继1862年林肯总统公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之后,美国民权运动的又一历史的进步。

最高法院宣布判决后,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试图在南方各州那些白人学校为黑人学生注册。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中央中学董事会同意按照法院裁决让黑白学生同校,并提出了一个让黑白学生渐进融合的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一致批准,并计划在1957年9月开始实施。

直到这个时候,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中央中学仍然是一所只招收白人学生的学校。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小石城中央中学为黑人学生注册登记,挑选出了9名黑人学生,这些学生后来被称作“小石城九人”。

图为反对黑人与白人混合同校上学的白人。标语写着“人种混合是共产主义”等等。(WIKI)

但是,一些种族隔离主义者在议会进行抗议,并阻止黑人学生进入学校。1957年9月4日,阿肯色州州长欧瓦尔·福布斯(Orval Faubus)开始部署国民警卫队来支持这些种族隔离主义者。士兵阻止学生进入学校,成了当时美国的头条新闻。

这下事情可就闹大了。州政府支持种族歧视,派州国民警卫队阻止学生进校,公然跟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最高法院对着干。

9月9日,小石城中央中学发表声明谴责州长在学校附近部署士兵的行为。州长不理。

9月12日学校呼吁小石城市民为学生祈祷。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见了阿肯色州州长试图让他降低事态,并警告他不要违抗最高法院的裁决。州长不听。

怎么办?支持黑人学生的小石城市长致电美国总统,请求派联邦军队进行干预。

9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美国陆军部队第101空降师开往小石城。随后,由101空降师护送黑人学生进入学校。同时,整个阿肯色州国民警卫队10,000多人被联邦接管。这才平息了小石城事件。

美国陆军101空降师伞兵戒备在小石城中央高中外
(《时代》杂志的封面 1957年10月7日)

从美国内战解放黑奴开始,到阿肯色州小石城事件,历时近一百年。种族歧视的制度仍然在美国残存,甚至非要闹到地方政府跟联邦政府动武的地步。由此可见,黑人解放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和不容易。

阿肯色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农业小州,经济长期落后,人称“鸟不拉屎的地方”。由于阿肯色建州之初就是蓄奴州,所以历来政治立场倾向保守。不过,近些年也有些小意外,比如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曾担任12年阿肯色州州长。

据说,克林顿的妻子,女强人希拉里,基于支持女性主义,以前曾拒绝跟从夫姓。这一点引来阿肯色州民主党人的强烈不满。克林顿担任州长后,为了支持丈夫的仕途前程,才不得不加上夫姓,成为希拉里·克林顿。由此看见,阿肯色的地方守旧势力的影响之大。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中国大陆妇女解放运动走在了民主自由的美国之前。从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开始,妻子就可以不跟夫姓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了。不过,当历史往前走时,也会时快时慢,甚至会随回流形成一个漩涡。听说近来大陆在这方面有些回潮,妻子公然可以跟丈夫姓了。例如,可以跟希拉里·克林顿媲美的是薄谷开来。只不过一个是被迫,一个是自愿。是不是很讽刺?

当然,如果把妻子婚后用丈夫的姓这等些须“小事”,硬要联系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这等伟大事业上来,的确有小题大做和危言耸听之嫌。还是回到“黑人历史月”上来吧。


黑人历史月,现在叫做“非裔美国人历史月”(African-American History Month)。为什么改黑人为非裔,个中缘由大家都知道。

早在“小石城事件”之前,1915年,黑人历史学家伍德森发起成立了“美国黑人生活和历史研究协会”,旨在研究黑人历史、保存黑人文化。时至1926年,该协会举办了“黑人历史周”活动,纪念林肯总统诞辰。继而,全美范围内的学校和社区逐渐响应了这次活动。

半个世纪后的1960年代末,黑人平权运动高涨,历史周的活动在许多学校里逐渐就扩展成了“历史月”。

1976年,时任美国总统福特代表官方承认了黑人历史月,呼吁美国民众借此纪念非裔美国人所做出的被忽略的贡献。

黑人历史月广告(左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金博士,右为前总统奥巴马)

那么,美国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就此翻篇了吗?


2023年2月1日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