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而产生的热议还在发酵。大多数的议论还是认为,人工智能都目前为止还是在执行人类的命令,尽管可以有强大的储存能力、模拟能力、计算能力,甚至“生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人类的“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是一种尚无知觉和意识的机器人。
不过,近来一个网上视频“揭示”,人工智能已经达到开始具有感情的阶段。所举的例子是谷歌的研究成果LaMDA。谷歌在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已经有过领先范例,起源于震惊世界的那条阿尔法狗(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以挑战人类职业棋手世界冠军而无敌天下。
LaMDA是“对话编程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的简称。是谷歌所开发的一系列对话神经(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语言模型。而在机器学习和认知科学领域,神经语言模型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可以说是模仿人的大脑进行“思维”的方式。一旦有所突破,没准就会具有人类的认知和情感。不得了!
去年的6月,谷歌工程师布雷克·雷蒙恩(Blake Lemoine)宣称LaMDA已存在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导致该模块获得广泛关注。在对LaMDA进行有关自我身份、道德价值、宗教的机器人三定律检测后,雷蒙恩确认其拥有自我意识这一结论。这个三定律是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的评测机器人的虚构学说。
雷蒙恩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表示,若调查确认LaMDA具有感知与意识,即应受到《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对“一个人”的保护,并将其比做“源自地球的外星智能”(alien intelligence of terrestrial origin)。
可能是这个问题太敏感,谷歌公司否认了这一说法,坚持认为大量证据表明LaMDA不存在知觉和意识。谷歌表示,雷蒙恩因持续违反“保护产品信息”的行业和数据安全政策而被解雇。同时认为他的主张毫无根据。目前,科学界在很大程度上否定雷蒙恩的说法。
但是,雷蒙恩的这一发现还是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媒体和舆论都纷纷在谈论这个问题。雷蒙恩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他们认为,LaMDA的出现表示:“人类从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的过渡奇点或许已过。”
这句话对我而言,出现三个新的词汇和观念——“碳基生命”、“硅基生命”和“奇点”,以及词汇所包含的语义和社会意义。出于好奇,也出于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目的,我开始琢磨这几个词和这句话的意义。
人们发现: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和物种,无外乎都是由25种化学元素构成的。而宇宙中共有六种生命形态,碳基生命(Carbon-Based Life)仅仅是第三名,而排名第一的就是硅基生命(Silicon-based life),其它的还有硫基生物、氨基生物、甲烷生物、氢基生物。
由于我的化学基础很差,只能略过这些具体的化学链条表述,而直接跳到结论上来。简言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于是乎,地球生命就叫碳基生命。
而硅基生物,至今也只是假说,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上的生命形式。虽然被主流学界认为尚未发现实例,但因为硅基生物在宇宙中排名第一,所以它一直是学术界和科幻小说中的热门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们可以将宇宙间未知的生物叫做硅基生物。
尽管化学家们并不会将人工智能视为硅基生命,但“硅基生命”指代人工智能这一“谬误”已经被外行人广泛接受。因此人工智能也被大众视为广义的“硅基生命”。
综上所述,上述话中的“碳基生命”可以理解为代指人类,而“硅基生命”则代表人工智能。
那么什么是奇点?
奇点,在数学和物理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学科定义,比如黑洞的中心点也叫做奇点,宇宙大爆炸的起点也被称为奇点。奇点被应用在不同领域中时,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上述提法的语境中,从上下文来推测,奇点这个词的意思相当于一个转折点或者是跨越点。就像亚马逊森林里那只美丽的蝴蝶,轻轻煽动来了一下小小的翅膀,导致北美洲一场狂风暴雨,一个小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连锁影响。人工智能开始超越人类智慧那个时刻,就称之为奇点,或者叫科技奇点。
因而,“人类从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的过渡奇点或许已过”的表达,可以理解为:人类智慧被人工智能超越的那个转折点(谷歌2022月6月对LaMDA的测试结果)已经发生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无法判断LaMDA是否具有感知与意识一说。我们只想知道事情的后果,如果真的有一天,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慧,会发生什么?人工智能将会服从人类、和平共处,还是统治人类,甚至是消灭人类?
有人说,碳基生命的使命就是产生硅基生命,进而发展和延申地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因为碳基生命的短板在于生命短暂有限,从时间角度来讲,不适合遥远和漫长的宇宙探索。从这个观点来看,这似乎就是我们碳基生命的“命”。
如果“命中注定”,人类不用,也不必恐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一样。
又及:
看到一些环保组织和人士提出“拯救地球”这类的口号。作为一个大学里学习过地质学的人,不免感到既佩服又可笑。地球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多少亿万年,人类数都数不清。怎么出生的,也只是在揣测。期间经历了什么酷热严寒,也只有从看得见的岩石来推断。而人类不过是第四纪冰川后的产物。
然而,人类从诞生开始,到今天发现了地球以外的月亮,太阳,以及银河星系和无尽的宇宙,并且在探索“硅基生命”,以延长人类寿命, 也确实值得我们地球人引以为傲。
一个不知道自己前世,却注定要死亡的人类,却想着拯救地球的宏伟大业,虽然令自己感动的不得了,却如同红楼梦里那个丫鬟晴雯的命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恐怕地球还没有毁灭,人类早就已经毁灭了,如现在徒留化石,当初统治地球的恐龙和猛犸们一样。
据当今地质学家发现所推测,此前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6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其中的原因有谁知道?肯定不是人类排碳过量,或者是人类其它的环境污染造成,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听说人类这种“碳基生命”的形式呢。
如果将口号改换成“环保拯救人类”,或许倒还说得过去。
03/30/2023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