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灯光秀 台湾微信半月游

旅游,旅游,有旅有游,现代汉语解释为旅行+游览。

旅字,最初本意为军旅,一种军事编制单位。后从中引申出旅者,客也。羁旅之称,客寄之名,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旅人就是一种离家在外的人。

游者,似水漂浮不定。跟游有关的人有游人,游玩的人;游客,游逛的人;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旅行,出门在外,几件大事,吃住行。天南海北,各地风味皆不同,舌尖上的感触,据说在大脑神经末梢上的敏感和联想程度大于其它五官。比如吃到麻辣,会联想到天府之国的四川,吃到生鱼片会联想到一衣带水的东邻岛国。吃食的好坏,很可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心情。

住宿除了可以舒适休息,得以解除旅途疲劳以外,还可以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如牧区的蒙古包、西北的的窑洞、西南的吊脚楼。不过在现代大城市里,一般住宿的差别都不是太大。

行则有徒步和代步之分。区别在于下马观花和走马观花之间。是细看还是粗看,快看还是慢看,因人因事而异,各有千秋。网上看到一些人徒步于喀喇昆仑的冰川地带,荒无人烟,体会到大自然的洪荒之美。曾震撼我心底的探险欲望,只可惜生不逢时,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叹。也有许多人骑车驾车途经一些蛮荒之地,风餐露宿,感受特别。我目前的“旅行”,主要靠现代化工具代步,多半是飞机和轮船,有时候也开车。徒步主要是在游览区的景点,车马不能及的地方。

游览,观看名胜、风景等,多半是旅行的目的。比如,我们瓦蓝湖邻居近日刚刚结束的台湾游就是如此。宝岛游15日,微信群传来15篇图文并茂的游记。一路上吃住行和沿途风光名胜古迹一一道来,读来大有身临其境之感。看来旅游还要加上另外一种定义,既除了实地游游以外,还要加上一个“虚拟游”。不用出门,不须“客寄”,便可观赏各地名胜风景,当然,吃住行不包括。


不过,也有些所谓的旅游则是例外。比如,看到一则今日的报道,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但是,此马非马,而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先生。

马英九一行与湖北省领导人会面。

马英九今日(29日)乘高铁于5点26分抵达武汉站后,半小时车程进入东湖宾馆。和湖北省领导人会见半个多小时,接着就是欢迎晚宴。晚宴后,又驱车前往汉口长江畔,登上游轮,欣赏著名的“夜游长江”灯光秀。

据报道云,夜幕降临,武汉25公里长江主轴灯光交错、变幻万千,奏出一曲光影乐章;长江沿岸建筑,以及黄鹤楼、知音号、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地标和景区都披上流光,璀璨呈现在游客眼前;横跨江面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等,构成武汉长江夜景的天然画框。

马英九面对武汉江景和灯光秀,不时赞叹“太美了!”

看到家乡的夜景和长江上的流光华彩,更爱家乡了。

不过,马英九大陆之旅,恐非一般旅游,大概现代汉语词典也无法定义。


03/29/2023 周三

空谈远距利与弊 经济回升硬道理

进入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又要向一个月告别了。

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不知怎么就想起远距离上班(在家工作)的事情。新冠疫情流行,造成了许多公司被迫采取了让员工远距离上班的事实。其实,在此之前,美国一些公司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了。

记得90年代,我在华盛顿市区的美国房利美(Fannie Mae)公司上班。那时候,公司有些员工就可以远距离上班。当时有同事住在外州(宾夕法尼亚州),每周到公司来两三天,其余时间在家里办公。我当时住在华府近郊的石头城(Rockville),距离公司不到10英里,开车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算是不错的了。可是,作为员工,我仍然愿意尽可能地在家里上班,至少省去每天上班路上来回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很不幸,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我没有得到远距离上班的优惠。

一个以前认识的朋友,后来加入了我们公司,但是不在一个部门。她的部门允许她远距离上班,可是她竟然不愿意。我就不明白了,每天省去在路上挤挤攘攘开车上班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好事吗?我们华府的交通堵塞程度,据说在全美都是数一数二的。她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虽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戴眼镜,但是我知道,只要有,肯定是大跌,而且是狠狠地大跌。

据她说,每天不到公司去,就不用着装,也不化妆。每天起来后,穿着睡衣,懒懒散散像个黄脸婆似的呆在家里。要知道“女为悦己者容”,没有人看的美人,岂不是把美丽的天姿浪费和糟蹋了,暴殄天物么?这倒是这是一个很美丽的理由。是我这个男士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想到的女性思维。

作为男士,尤其是一个没有几分姿色的男士,我只希望有个关心体贴自己的好领导,或者好同事。这样我就可以无需察言观色地远距离上班,在家努力工作。并以弹性的工作时间,为领导做出更为亮丽的业绩,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做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好员工。

不过,她的一番话倒是提醒了我。如果天天远距离上班,跟同事们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就会少了业务和社交上的一些交流,也远离了公司的文化。在业务上,许多新的技术和观念,往往就是在跟同行的交流和工作的碰撞之间中获得的。社交的减少,比如到中午,公司的员工都到餐厅去就餐,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愉快时光就没有了。对于社会人的我而言,人际之间交往的减少,会使我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种润滑剂,日子会过得单调贫乏且枯燥无味。

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每周远距离上班工作两三天,然后在公司工作两三天。这样兼顾两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可以“革命生产双不误”。


新冠疫情流行时,女儿女婿都开始远距离上班。这样在纽约疫情严重时,他们就可以带着外孙女到我们南方的乡下来避难。我们也可以跟外孙女度过一段幸福难忘的时光。作为一个退休的员工,我是支持远距离上班工作的。

不过,作为老板,或是企业高层主管,是不是也这么考虑的呢?听说,很多以前(不得不)允许员工远距离上班的公司,疫情后,纷纷努力想叫员工回办公室上班。女儿和女婿的公司已经开始要求员工每周有几天要到公司上班了。

查看一下各大城市远距工作的职缺,人们会发现,密西根州贴出的远距工作职位比最高,达到39%。那里的最大雇主是州政府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他们的劳动力往往有工会组织,而重返办公室要先获工会点头同意。美国的工会有时候还是挺有作用的。

而美国南方,通常是对远距工作最不友善的地区。其中最糟的是我们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城市,刊登的职缺仅不到3%允许工作地点可弹性安排。招聘广告里远距工作比率最低的十个大都会区,有九个在南方。是否表明南方仍然思维比较保守和经济相对落后?

虽然疫情带来远距工作的机会,但各行各业并非平分秋色。比如运输、食品料理和服务,以及医疗支持和社会保安执法等工作,很少能远距完成。而金融和IT等其他领域的远距工作则持续增加。总的来看,当前许多公司仍限制远距工作,规定员工进办公室出勤的频率。

未来的情况如何?将视经济走向和劳动市场而定。记得90年代,IT市场发展迅猛,蓬蓬勃勃,推动经济发展,工作机会大于劳动力市场。我们IT行业的员工经常跳槽,以获得更高的酬劳。如果劳动市场在来年降温,很可能老板说了算,员工的影响力会降低。例如,裁员消息频传的硅谷,允许远距工作的征才广告比率上月已降到15%,低于12月峰值20%。

美国的经济,四月份能回升吗,或者下半年能回升吗?看着眼前金融界的一副乱象,人们有理由感到担忧。


03/27/2023 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