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天生好视力 东隅失却得桑榆

自打搬到佛罗里达来,就没有去看眼科医生了,今天有约。

说起眼睛来,那要说是爹妈生得好。记得小时候在学校视力检查,无论是捂住左眼还是右眼,最底下那个E字的开口方向,上下左右,总是被我看得清清楚楚。记得那时用的是1.5的视力表,我的双眼都是1.5。后来好像还有更精细的2.0视力表,我想如果当时有,我的视力应该可以达到2.0的。

这种天生的东西,我一律都认为是上帝的赐予,无论好坏。因而我经常违背小学教导我们保护视力的好习惯,比如不要走路看书,不要歪着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等等,哪怕是眼睛看得酸疼,甚至流泪,结果也没有出现视力下降。由此可见,上帝的威力是多么的强大,爹妈恩赐的磁场和基因自身的坚强,你不服都不行。

但是,有一项保护视力的方法我一直遵守,那就是做眼保健操,每天上午都会做,周末除外。那是因为,每天上学的课间操时间,我们都必须坐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

唯一对我视力造成影响的,是小时候的顽劣和调皮。有一次,我们院里的孩子们跟对面里弄里面的同学们干仗,隔着一条街,双方互仍石头泥巴灰土,被一块石头击中右眼,顿时眼冒金花,眼睛红肿,疼痛不已。虽然没有被打瞎,可是从此造成两眼视力产生差距。或许这是上帝对我离经叛道的一个微小的惩罚。

不管怎么说,上帝对我还是仁慈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见过多少视力不好戴眼镜的同学,我就幸运得从来没有戴眼镜的苦恼。尤其是现在,当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幼儿园就戴上眼镜,我心里就会浮现一种淡淡地悲哀,这些孩子们太可怜了,书还没有看几本,就戴上眼镜了。人生前面的路还长着呢,要读的书还多着呢,唉。

不过,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样东西,也会拿走你另一样东西。我幸运地走过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之年,快要到达”六十而耳顺“之年时,眼睛开始老花了。看书和看电脑,正常的字开始看不清楚了,为了工作和生活,我不得不开始佩戴眼睛,终于开始显得有些“学问”了。这样就开始了我看电脑看书戴眼镜的生涯。听说,那些儿时戴近视眼镜的人,到了老年后,眼睛肌肉松弛,视力恢复正常,反而不戴眼镜了。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得失做伴,祸福相依,人生莫不如此,老来方知。


工作时,在医生那里配的眼镜主要用于电脑屏幕的阅读。家中读书,只需要普通的老花眼镜就行了。

退休后,不用每天对着电脑上班了,以前配的眼镜仍然可以使用,就没有再到医生那里配眼镜了。看书就用好市多买的一般的老花镜。一晃就是五年,近来,觉得原来的2.0老花镜似乎不行了,开始升级到3.0的老花镜。这才感到近观的视力又下降了,俗话说更“老花”了。于是在好市多购物时,顺便到好市多里的一家眼科诊所约了一个时间,请医生检查一下视力,看看是否要配新眼镜。

检查结果,眼睛本身除了有些小小的“飞蚊”,基本健康。视力就是有些老花,远视基本良好。医生建议我做一个从老花到电脑渐进,加上开车远视的眼镜。我采用了其中的两个功能:老花和电脑阅读两用的镜片,开车我不需要戴眼镜。整个过程很顺利,而且不用另外交门诊费,医保全包了。

眼科医生诊所外面就是配眼镜的柜台,似乎他们不是一家的。出来后随便挑了一副眼镜,请他们根据医生开的诊断书配一副眼镜。算下来一共$130,医保付$100,自费$30。

在眼科检查时,医生用药水将我瞳孔放大,因而看东西比较模糊,而且特别怕光。看东西模糊令我有些不适,但并不影响开车,怕光也可以克服,我自带墨镜。

一路驾车回来,不觉困了。到家就倒头就睡了一觉。


03/20/2023 周一

新朋老友喝早茶 湿炒牛河助健康

一位住在坦帕地区的地大校友,刚刚从中国回来,上午到坦帕去聚会。他在80年代末就在坦帕定居了,算是佛罗里达这里的老居民了。可惜,我们搬到坦帕不久,他就回中国闯荡去了,竟然好几年都没有相见。好在中国的疫情管控基本放开,除了机票比以前贵多了,其它方面都跟疫情前差不多。

聚会的地方是坦帕市区的一家中国粤菜餐馆。有一道菜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叫做“湿炒牛河”。一般吃过粤菜的人都知道,粤菜中有一道经典小吃,可以是主食也可以称为“菜”,叫做“干炒牛河”。据说也是一道考厨师手艺的菜。首先,这个菜叫干炒,那么,炒出来的河粉就不能过于油腻。看着有油,但碟子上不能粘油。其次,河粉还不能断,当然绝对不断是不可能的,要做到尽量少断。第三就是牛肉不能炒老了,否则吃起来就麻烦了。

干炒河粉虽然可以用其它的肉料,如鸡、猪、虾等等,还有将各种肉类合在一起的“本楼河粉”,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干炒牛河。各家餐馆的干炒牛河还真的不一样,有些非常合我的胃口,有的就比较一般。

先说说这家的干炒牛河。端上来看起来不够“干”,当然,比起叫“湿炒牛河”来,还是干一些。因而河粉吃起来就没有那个QQ的味道,有些偏软。其次,牛肉炒得有些老了。比我们门口那家福州人快餐店卖的牛肉差远了。我每次点他家的外卖,都会点干炒牛河,因为他家的牛肉松软可口,也不知道是否用了“松肉粉”之类的材料事先处理过。

至于那道“湿炒牛河”,除了更加“不干”以外,还增添了不少时鲜蔬菜,比如雪豆、小黄瓜、鲜菇,白菜心等等,的确是一道很健康的河粉,尤其对我们这些“三高”缠身,且又贪爱“太营养”却“不健康”的牛肉类食物者。如果,河粉再Q一点,牛肉再嫩一点,以后我可能就会改吃“湿炒河粉”了。

其它的粤菜粤点都还不错,寸金小猪排、凤爪、烧卖、咸水饺、虾饺、肠粉、牛百叶等等,味道都很正宗,都是粤菜应该有的味道。哦,还有一开始校友点的那道皮蛋瘦肉粥,非常地道。只是席间大家相谈甚欢,似乎又回到中国,在餐馆只顾高谈阔论,几乎旁若无人,哪里还顾得上口中菜肴的滋味如何。

席间有新朋,校友的夫人,广西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在美国改行财务专业。年年此刻都忙得要死,既要上报一季度末的税务,又时逢去年度纳税时候。不过,校友夫人也是一位很开朗的人,一看就是知书达理,对老公教导有方得主儿。更主要的是,她是“湿炒牛河”的推荐者,当然就是今日席间菜肴中最引人瞩目的明星。

还有老友们,六个人中有四位来自地大。从地大美国校友会初创时,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都在校友会活动中相互认识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难得。老人家们一聊现在,就是子女们的趣事,还有津津乐道的“想当年……”唉,老朋友相聚,聊的最多的不就是过去的情谊和快乐的时光吗?当然,也谈将来,比如已经退休的给正准备退休的介绍社安金,描述退休社区的状况,以及不上班不打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桃花源似的田园生活。过去是向往,如今,已经身在向往之中了。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相聚就是缘分。且行且珍惜。


03/19/2023 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