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轻缓抽丝去 公厕躺平过夜来

四月的最后一天,是个星期日。

早上的窗帘很暗淡,没有平日里阳光照耀下的明亮,外面不是下雨就是阴天。从后院看出去,屋檐外的地砖都打湿了,湖面上却没有雨点的花纹,应该是雨停了,不知道是昨夜的雨还是大清早的雨。看了一下气温,室外华氏73°,很舒适。

出门沿着小区走了一圈,大约1000多步的样子。风很大,耳边一阵阵风声和树叶哗哗的作响,门口的棕榈树枝叶被风刮得一头乱发,不停地在大风里摇摆。在网上查了一下此刻的风速,每小时26英里的风速,按照贝福特风力等级(Beaufort scale)的划分标准,时速在每小时25到31英里之间的风速被称为“强风”,可以引起小树摇晃,能听到一些呼啸声或号叫声。

拐弯处的风口上,头上的帽子几乎被风刮走,赶忙拿下来紧紧攥在手中。头上的乌云很低,低得好像就人在云中走,浑身湿漉漉的,仿佛一跳起来,就会跟树叶一样在空中飞舞,被风裹夹着急切地往东疾驰。

早饭后,乌云渐渐被风吹跑了。太阳一出,一切又如往常一样,蓝天白云日丽,除了风还不愿认输,坚持不懈地刮着。


随着新冠疫情的减缓,快速便利的居家筛检更容易取得,很难确认病毒传播的实际状况。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通报病例稳步下降。根据CDC追踪,自1月初以来,新冠的周平均病例稳步下降,截至4月26日,每周平均病例数为8万8330例。

CDC最新声明指出,即将于5月11日停止追踪全美社区的新冠肺炎传播情况。CDC预计未来多以新冠住院病例为主,与追踪流感传播的方式相似。这一决定,几乎正式从官方角度表明,新冠流行终告结束。就如今早的大风,刮跑了新冠流行的最后一丝阴云。人们又恢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疫情不再,阳光灿烂,五一节还没有到,大陆已经从周末开始了节日度假的步伐。各地传来许多景点游览门票售罄和风景区人满为患的消息。坐在家里,可以想象各路景点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e)的情景。

遥想多年前,出游到黄山。那时候黄山索道尚未修建,游人全靠双脚登山。一行人贪恋黄山奇景,四下流连。待到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爬到光明顶,到旅店投宿时,已经是暮色苍茫。那时的旅游业尚不发达,光明顶的旅馆很小,有床铺的房间都已经住满了人。旅馆为了解决山顶游客的住宿问题,将宽大的餐厅清理干净,后来者一人一床被子,统统就地打通铺。

我们是什么人?“自经混乱少睡眠”,都是经历过红卫兵大串联的人,不仅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睡过接待站的地铺,还睡过火车上摇晃的行李架和躺过荡着臭脚的长椅之下,因而,“躺平”在旅馆“广厦”遮风挡雨的地板上,“卷”起疲劳的双腿,并不是委屈的“将就”,而是一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享受”。

还记得在站坐均无立锥之地的火车上,找个机会将自己关在火车的厕所里休息片刻,也是一种享受。至于味道,跟可以躲避火车厢中密不透风的汗味体气口臭等各种混合气体,以及享受无法获得伸展腰肢的宽敞空间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以至于不留神就在打盹中迷糊睡着,直到被拳头的擂门声惊醒。

40多年后的今日,看到一则报道和图片,也是在黄山光明顶,也是厕所,“大量游客在厕所过夜”。无异于当年大串联的旧事在当下国泰民安的五一期间重演,不过是将一个窄小的个人空间放大到可以容纳“大量游客”的现代公厕而已。

没有到过黄山的游客可能会问,难道不能在外面随便什么地方熬一夜吗?不可。黄山夜里寒冷,四月底五月初晚间温度低到摄氏5-6°。外面风寒一夜,布衾秋衣冷似铁,第二天不病才怪。如遇霜露,岂不“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得第二天清早看日出,瑟瑟的寒风让我们冷得抱着夜里盖的被子登上观景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4/30/2023 周日

跋山涉水入边境 润物春风细无声

“润”是一个常用中文字,三点水的边旁部首表明字义从水。本义为:雨水下流,滋润万物。通常表示湿润和温润。杜甫《春夜喜雨》中有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腻生动地诠释了润的意思。

如果说,一个人如何“润”出中国,如何“润”到美国,这个“润”应该跟水就没有关联,而是跟网络流行语“走线”有关了。

随着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完成跟国际接轨的目标。出国旅游、学习、探亲已经视为常事,英文的普及程度已经大大影响了中国80后的几代人。很多英文词汇已经改头换面地融入中文,英文run的谐音“润”字就是其中的一个。run的英文原意是跑步和奔走的意思。在“走线”中,“润”可以理解为一个走字。不过,却暗含着悄悄和无声无息地走,大概取自春雨“润物细无声”。


路透社昨日(4月28日)一篇追踪报导指出,中南美洲国家无证移民轻易的入境美国,结果让中国的无证移民纷纷效法,他们在中国短视频社交媒体抖音里,随便可以找到如何从拉丁美洲“润”到美国的秘诀——先搭乘飞机抵达免签证入境的厄瓜多尔,再跋山涉水3700公里来到美墨边界。

路透社采访移民、移民专家、律师,以及前任与现任美国官员,并在德州东南部一条偏远的越境路在线蹲守拍摄3周,目睹数百名中国人跨越国界来到美国,并以中文访问当中20多人。所有受访者都说,他们是从社群媒体得到循陆路来美国的构想,并依靠网络名人说法、私人聊天群组和评论区的留言来规划行程。据说,社群媒体上有“教程”,从穿哪种鞋子乃至如何花钱找到一名可靠的当地向导,带领他们到美墨边境等,十分详细周到。可见,这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单亲妈妈带着5岁女儿抵达美墨边界附近,被美国边境巡逻队(USBP)逮捕。(路透)

其中一位单亲妈妈带着5岁女儿沿途跋涉,在4月2日午夜前抵达美墨边界附近,最后在一条泥土路上被美国边境巡逻队(USBP)逮捕。对这位带着5岁女儿的母亲而言,3700公里的“长征”,这需要多大勇气和经历多少艰辛。孩子长大了恐怕终生也不会忘这段经历。到底时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母亲采取这么不寻常的举动呢?

据路透社报道,这位母亲说,早在她的生意倒闭之前,身为未婚单亲妈妈遭受的歧视,就令她动过移民的念头。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国去年10月到12月实施的封城措施,使得她在浙江省义乌市经营的化妆品批发网店做不下去。她最初想过拿美国观光签证入境,然后逾期居留。但一名旅行社人员告诉她,她的单亲妈妈身分不太可能拿到签证。因此才走如此下策。

人们无法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度,也难以想象这个故事下面暗藏着多少其它的故事。但是,仅凭未婚单亲妈妈遭受歧视和疫情期间网店无法经营下去,就不远万里“润”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美国,理由似乎有些牵强。不过,人各有志,既然来到美国,希望母女俩能够获得居留权,在美国安身立命。

还有些人戴着十字架并携带中文圣经,自称是基督徒,因在中国感到无法自由信教而离开。据说这样可以通过政治避难的条款而合法居住美国。持有签证入境美国,或是穿越边界进入美国的人,如果担心回国受到迫害,可以寻求庇护。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数据,中国人在美国移民法院赢得庇护的几率是58%。

依靠社媒引路的无证中国移民,搭乘摩托船只越过美墨边界的格兰德河。(路透)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数据,去年10月以来,在美墨边境被逮捕的中国公民人数短短6个月内达到6500多人,创史上最高纪录,是去年同期的15倍多,也是这段时期非法移民中增长最快的族群。根据美国司法部庇护几率数据(58%),这些人当中得将有2600多人(42%)不到庇护的,他们的命运将如何,是遣返,还是“黑”下去?不知道那些短视频社交媒体抖音里是否将此告诉人们。

中国到厄瓜多尔的距离大约是18,000公里左右。具体的距离取决于中国和厄瓜多尔之间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没有直接的陆路交通,所以主要是通过海路或空路进行交通。如果是从中国的首都北京到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大约需要乘坐13个小时左右的飞行,航程大约为16,500公里。再加上从厄瓜多尔来到美墨边界的3700公里,至少是20,000多公里。

这一“润”,比起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还要长一倍。当年红军完全是靠两条腿走过万水千山,现在靠的是飞机车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这个“润”费也应该是一笔可观的开支,一般的中国老百姓恐怕支付不起吧?


04/29/2023 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