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真诚爱意 孤挺花不屈不挠

外孙女度完春假,昨天跟她爸爸妈妈回纽约了。

今天,日常生活开始复原。早上起来,不经意间发现前后院有许多花儿都开了,有些认得,有些叫不出名字。以前在这种情况下,多半是请示领导,因为那是领导的园地。

近来领导动手术后,行动不便,便自行借助谷歌的图像识别功能,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发现谷歌花卉识别功能虽然不错,但还不是100%的靠得住。

比如说,后院的朱顶红开了一朵白色的花,据谷歌识别是孤挺花(Amaryllis)。孤挺花和朱顶红(Hippeastrum)同属于一科石蒜科,但是是两个不同属的开花植物。因为它们看起来相似并且通常以相同的名称销售,所以经常相互混淆。

于是,我问了一下人工智能的机器人ChatGPT,答复是两者之间存在如下差异:

  1. 产地:孤挺花原产于南非,朱顶红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通常一般人看花,是看不出产地的。这一点对我的判断不适用。
  2. 花季:朱顶红通常在冬季或春季开花,而孤挺花则在春季或夏季开花。
    ——现在是春季,两种花都有开放的可能。这一条再目前也无法当作判断的标准。
  3. 花茎:朱顶红有粗壮的花茎,从球茎中长出来,开出一簇簇大喇叭状的花。朱顶红的茎是空心的。孤挺花的花茎又高又细,茎是实心的,只能开几朵大的喇叭形花。
    ——这株花茎花茎为空心,且花型为一簇簇大喇叭状。具有朱顶红的特征。
  4. 叶子:孤挺花有带状的叶子,从球茎上直接向上生长,而朱顶红的叶子更宽,弯曲。
    ——叶子的宽或窄要有对比才能辨别,在只有一朵花的情况下,很难辨别。
  5. 花朵:孤挺花通常在每个茎上开出两到四朵花,而朱顶红在每个茎上开出两到六朵花。
    ——这株花两个茎上各开出两到六朵花,符合朱顶红的特征。

最后,我们家领导种的花,最有发言权。领导说,种了两朵朱顶红。前庭种的了一株红色的,后院养了一颗白色的。

我把屋前的红色的朱顶红照了下来,交由谷歌的识别,结果还是将其辨别为孤挺花。据此,我的结论是“经常相互混淆”这两者的大概是谷歌,因为单凭照片是不能识别产地、花季、花茎的是新和空心、叶子的宽窄;即使是花的朵数,如果照片不是清楚出现六朵,也不好判断;而且,如果一共只有两朵花,也无法判断。

我们家以前种的朱顶红,开花多为红色和粉红色,白色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朱顶红的花有哪些颜色?

ChatGPT的回答是:朱顶红的花通常是鲜红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品种,如粉红色、白色、橙色、黄色和深红色等。

那么,孤挺花的花又有哪些颜色呢?

ChatGPT的回答是:孤挺花的花有多种颜色,主要包括紫色、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等。其中,紫色和红色的孤挺花比较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之一。此外,还有许多杂交品种,颜色更加多样化,例如深红色、橙红色、桃红色、黄色和双色等。

因此,花的颜色是不能作为区别它们差异的标准的。

那么,人工智能有没有用?当然是有用的,而且非常有用,以上所有的基本辨别方法和资料都是人工智能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靠人最后定夺,靠人脑的综合判断决定取舍,做出最后的抉择。

上面的答案都是英文提供的。有意思的是,我试着用中文和英文问同一个问题,答案也不尽相同。比如我问“孤挺花和朱顶红有哪些区别?”中文的回答是:

——孤挺花的花语是“不屈不挠”,寓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朱顶红的花语是“真爱”,寓意真诚的爱情。

这个回答也不能算错,讲的是两种花语的区别。不过,“真爱”也应该是“不屈不挠”的,看来,要想区别这两种花,还真是不容易。

这是今天植物学补习班的第一课,一门小学、中学、大学里都没有学习过的课程。老师是谷歌识别器和人工智能ChatGPT。


04/20/2023 周四

中国人口输印度 计划生育是原因

一大早起来,就准备早餐——美式薄煎饼(Pancake),煎蛋,咸肉片,咖啡牛奶。

小丫头起来后。匆匆吃完,就赶赴机场。正好是上班时间,我们提前出发,一路上虽然有堵车地方,我们还是提前近两个小时到达机场。坦帕机场不大,人也不是太多,时间足够通过行李检票、安检和到达候机地点。至少不会像他们来时那样误机。

小丫头到机场下车后,背过脸去,靠着妈妈悄悄地哭了。可以看出,这次她跟我们的感情更深了。内心深处忽然一热,一股暗流涌动。隔代情原来是这样的。

小小年纪就开始经历离别的滋味。下次记得教她一首李白的小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到家,一切都在恢复正常中。作息、吃饭和坐在电脑前打字。


联合国19日发布数据,确认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亿人,超越中国的逾14.25亿人,跃为全球人口最大国。过去,中国曾经以世界人口第一长期领先。相对而言,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现在,中国被印度在人口方面超过,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不过,中国人口萎缩与老龄化,有碍中国维持快速的经济成长,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报道,今天印度的经济规模,大约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每年人均经济产出不到2,500美元,远不如中国的将近1.3万美元。经济实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在人口。纵观当今世界,欧美国家人口远不及中印两国,人均产值和国民收入都高于中印两国。

据一些人士分析,造成中印两国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体制,比如中央集权便于推行政策,中国早在1970年代末就搭上改革开放列车,并且一心一意专注于出口导向型成长。如今,世界权力结构已不同于1990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根基已稳固,几乎已封住了印度在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与中国争霸之路。

相较下,印度经济改革步伐被政治因素拖慢,并受工业家、工会、农民和各派系争权夺利掣肘。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开始推行“印度制造”运动,但后来就步履蹒跚。印度工资成本比中国低,但印度劳工教育程度较差,劳动法限制多多阻碍吸引民间投资,保护主义气焰高张等障碍也是阻力。

虽说这样的解释,也不无道理,但是,欧美国家并没有采取中央集权体制,长期以来,人家也照样远远领先中印两国。中国只是在21世纪才开始大步赶上来,将印度远远抛在后面,甚至大有赶超欧美国家之势。而中央集权的体制也不是中国才有,恐怕体制也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吧。

记得中国有个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是中国计划生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中国上个世纪下半叶,举国采用了马寅初的计划生育论点,我们这一辈人深受其影响。很明显,这就是印度人口终于超过中国的原因。不过,或许这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后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也未可知?

当然,印度的人口增长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印度何时才能成为像中国或美国那样的强国?在印度比中国少一点人口的时候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是一旦超过中国人口就可以做到了?

人口的发展,到底是有计划的好,还是任其自然发展的好?


04/19/2023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