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捣练子 真假难分桂殿秋

昨日谈到《清代名家词选讲》中朱彝尊写的【桂殿秋】。文中所讲是这首次的词牌叫做【捣练子】,并说【捣练子】就是【桂殿秋】。这两个词牌我都没有学过,于是我就以为【桂殿秋】只是【捣练子】的一个别名,词牌中有许多都有一些其它的别名,如词牌【水调歌头】,亦称【花犯念奴】和【元会曲】等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按照朱彝尊写【捣练子】的平仄规律来填写了几首。不料拿到“搜韵”和“诗词吾爱”等词谱中一查,竟然是【桂殿秋】的平仄格式,跟【捣练子】的格律不合。

仔细看来,这两个词牌的外表形式一摸一样,其正体都是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但是,区别在于两者后三句的的平仄稍异。也就是说,两个词牌从字数和句子的排列来看是一样的,但是,里面的平仄是不同的。如果不仔细对照,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这两个相似的词牌,跟诗中的七言绝句有些相似,除了头两句是6个字以外,后面三句都是七言。七绝中,按其首句的仄起还是平起、入韵还是不入韵,分为四种不同的平仄规律。据此,【捣练子】和【桂殿秋】莫不是也是同源分出来两支?

我不过只是一个词的初学者,对于这些词牌的历史来源不甚了了。只是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到这些个同和不同罢了。至于【捣练子】是不是就是【桂殿秋】?据我目前的资料表明,应该是不同的,而且历代词人在这两个不同的词牌中,留有许多词作。不过,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还是留待以后的学习过程来解决吧。


习作一首【捣练子】,以示两个词牌的同和不同。

云缥缈,雨缠绵。
旷野苍茫卷暮烟。
鱼断雁行天旷远,
旧颜幽隐案灯前。

附录昨日【桂殿秋】一首,以资比较。

疏月影,晚香魂。
临轩孰与话温存。
梧桐寂寞今方信,
小院徒留未了痕。


05/29/2023 周一

衔杯饮酒斜阳下 作赋吟诗话鬓华

读《清代名家词选讲》,看到一首小词【桂殿秋】。据说是写作者的情人,词中回忆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词人与意中人“共眠一舸”,似乎暗示两人同床共枕,可是,又没有。后面一句说:“小簟轻衾各自寒。”她睡她的竹席(小簟),我睡我的;她身上盖一床轻薄的薄被(轻衾),我身上盖的也是,我们都不能成眠,“各自寒”。

后两句词写得很妙,作者是写一个爱情的事件,可是他这两句词给我们很多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联想。

例如,一个小小的“听秋雨”,辛稼轩的词说:“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还有:“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风雨声中频添忧愁。苏东坡却在词里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示苏东坡的潇洒,不怕这些雨声。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一生!南宋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虞美人》,对听雨的感觉是“悲欢离合总无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个简短的“各自寒”,道出她得忍受自己的苦难和寒冷,我也要忍受我的。人各有命,谁也代替不了谁,尽管我们今天在一起,甚至同在一个屋檐下,可以说都是“共眠一舸”,同舟共济,但各有各的“小簟轻衾”,各自忍受承担自⼰的苦难和寒冷。推而广之,在我们共同的世界里,每个人有各自所经历的风雨,一个人又能替另外一个人分担什么呢?“此事古难全。”

两个相爱的人,终是没能走到一起。又一个人间爱情悲剧!


好久没有练习作词了,正好【桂殿秋】诗歌新词牌,且短小。索性写了八首,合为一组,【桂殿秋·瓦蓝春夏】:

其一
夕照水,泛湖云。风林静处寂无人。疏帘远映秦时月,小径幽寻未晓春。

其二
雷雨过,晚霞紅。蝉声断续茅庐空。闲云慢舞黄昏柳,苇鹭惊飞仲夏虫。

其三
疏月影,伴香魂。临轩孰与话温存。梧桐寂寞今方信,小院徒留未了痕。

其四
钩月夜,上西楼。巫山渺绵楚云浮。杜康若解其中味,借尔勾销万古愁。

其五
云片片,雨丝丝。春情总在晚春时。桥边雨后繁花去,旧日堂前燕子归。

其六
风影去,水潺湲。鸥鹭对戏蒹葭间。湖云缥缈风无定,日影依稀草上眠。

其七
风澹澹,水溶溶。红香落后夏绿浓。清风皓月菁葱翠,夜静更深碧宇空。

其八
粗饭熟,细煮茶。盘中便餐簇新芽。衔杯饮酒斜阳下,作赋吟诗话鬓华。


05/28/2023 周日